第六十六章 一年一度秋风起
秋收如期而至。
也算是老天爷保佑。在秋收之前,下了几场雨,似乎是整个上半年的雨水淤积所致,下得很大。甚至让周梦臣一度觉得要发洪水。好在几日宣泄之后,也就是过去了。
不过,秋雨之后,御河滔滔而下。文莺湖也水满而溢。几乎没了坝顶。似乎一瞬间,整个北方苟延残喘一个夏天水系,一下子拽起来了。
以至于所有人收庄稼的时候,田地里面十分泥泞。
今年周梦臣不准备下地了。
之前是艰难困难的时候,周梦臣必须以身作则。而今虽然今年上半年过得很是艰难。但是总体来说,一场秋雨解决了周梦臣大部分问题。甚至让周梦臣感觉,或许自己有些用力过度。
今年收成定然是好不了。但是周梦臣请了好多老农估计收成,最后结果,大体是在满足大同百姓口粮之外,略有盈余。至于盈余有多少,就看着一场秋雨下得多好了。
扫扫仓底。周梦臣大概能挤出十万石,至于南边四州五县的粮食。周梦臣根本没有调用。用来招揽饥民北上了。
无他。大同周围。大同,怀仁两县,再加上十几个卫所的土地,都是周梦臣自己管辖的。大部分百姓都是依附在军中。所以周梦臣能保证没有饥民。但是南边州县管理方式完全不同。即便杨继盛的举措已经是一次减税了。但依然有很多百姓熬不过去了。
只能逃荒。
周梦臣而今就缺人。既然有流民。周梦臣干脆将他们迁过来,补充北边的民户。这十万石即便运输过来,也是有耗损的。干脆就地使用了。
当然了,这一切的底气,就是杨博给周梦臣的书信。一百万两白银。周梦臣不能不称晋商豪气。果然是能称雄数百年的商业集团。而今虽然还没有到达全盛时期,但是底子已经相当雄厚了。而且玉林开关,也让晋商狠狠的赚了一笔,而且是一个持久的买卖。
周梦臣也明白,没有人无缘无故对你好,他欠了杨博大人情。这个人情总就要还的。
到了他这个地位,人情债未必比一百万两差了。
对于周梦臣这个级别的人来说,上面谈定了。下面的事情就不用周梦臣出面了。徐渭就替他谈了下来。
很快徐渭就过来禀报了。
“大人,谈妥了。三十座高炉折价三万两一台。朔州监负责为他们培养一批工匠。知道他们能够完全掌握高炉的所有技术为止。不过,一百万两的总价却是有。只是他们想大多少用粮食支付。”徐渭说道。
周梦臣听了,微微一笑说道:“山西老扣。算了,不与他们计较,反正我们想要的也是粮食,不过。不能太多了。价格与比例,你要好好谈谈。我们既不能当冤大头,我也不想给鞑子太多的粮食。殷正茂已经与鞑子谈了好久了。两石一个壮丁。”
说到这里,周梦臣的语气之中,有一丝丝嘲讽的意思。
粮食价格很有周期性的。与粮食生产息息相关。在丰年秋收的时候,最极端的情况。是一两四石。当然了,这价格都不会维持太长的时间。而今年是灾难。粮食价格高企。甚至一度突破二两银子一石。
当然了,大同周围屯田陆续丰收。对粮价是一个有力的对冲。
周梦臣心理价位,就是一两一石了。
既然如此周梦臣也觉得有一些些亏本。无他,经过周梦臣的水利改造。周梦臣敢肯定,大同农业生产大有裨益。今后大同即便再遇见这样的旱情,也不至于出现大问题。粮价定然是下行的。
他买在高位了。
至于鞑子那边的谈判。让周梦臣不知道高兴好,还是伤心好。
殷正茂还是有手段的。将价格给谈下来了。当然了,殷正茂能做到这一点。不仅仅是殷正茂的能力,还有蒙古人对汉人奴隶的轻视,他们的心理价位非常低。最后同意两石换一人。
不过两石一人。是壮丁的价格。老弱却是另外的价格了。这个价格甚至比不上牛羊的价格。
人到底该以一个什么样的价格来衡量。这是一个无解的难题。但是从这个价格上,周梦臣可以看出来,鞑子对汉人奴隶是怎么样的待遇,而今活下来的汉人奴隶,其实当年被劫掠到北方的汉人几分之一。
在塞外的环境之下,在鞑子的虐待之下,活着实在是一个太过奢侈的事情了。
徐渭说道:“如此说来,也不需要多少石粮食。鞑子能出几万百姓就不出了。他们如果一下子拿出二十万人百姓,我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安排了。也不可能有这么多人的。”
周梦臣点点头,说道:“十万人。不可能再多了。如果鞑子敢出一百万人。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赎买过来,但是他辛爱敢吗?”
在古代人多力量大是跌不破的事实。
即便鞑子对汉人奴隶,再不好。这些汉人奴隶也是鞑子国力一部分。鞑子本身就没有一百万人。哪里有可能让出一百万汉人奴隶。
徐渭得了周梦臣的指示。立即下去安排。
周梦臣的意思直接传到了鞑子这边。
辛爱听了。几乎要气炸了。说道:“两石一个壮丁,这总共能有二十万石粮食吗?怎么够今年冬天的缺口?这个价格不能再高吗?”
赵全跪在地面之上,说道:“大汗,不是属下不尽力,而是南边油盐不进。臣也是实在没有什么办法啊?”
战场上得不到的,在谈判桌上也不可能得到。任何谈判都是基于实力的。殷正茂有周梦臣的撑腰。下刀子,自然是又快又狠,简直是刀刀见血。赵全手中满打满算才有这么一点点的筹码。
怎么可能从殷正茂手中占了便宜。
“王爷息怒。事到如今当以大局为重。小不忍则乱大谋,不管怎么说,先过了这一关再说。既然价格这么低,不如问问,可不可能多卖出一些牛羊。”张惠说道:“保存元气为上。”
辛爱深吸一口气。说道:“太师说的是。从我本部抽出三十万头羊。让南人用粮食来换。”这一段话说得色厉内茬。看似语气严厉,但是明朝那边不这样做,他有什么反制手段吗?
没有,什么也没有。
这一件事情本质是有求于大明。大明怎么办。他没有办法左右。特别是周梦臣的心思。
于是双方最后一轮谈判,就在玉林进行。
这一次谈判双方。都准备非常充足。赵全将要带来的汉人奴隶带来相当一部分。
为了充人数。辛爱连脸面都不要。盖因青壮对蒙古有用。但是老弱就不一样了。在蒙古人眼里,也不过是累赘而已。现在有人要。自然要大清仓。
根本不会在意这些老弱是谁的孩子谁的父母。硬生生的闹出了无数骨肉分离的惨剧。
一个家里的人分成两部分,青壮有劳动能力的人留在了蒙古。而老弱没有劳动能力的人。被押到了玉林,作为交易的一部分。
这种内情却不是周梦臣了解。
不过而今周梦臣也坐镇玉林,时刻关注这一件事的发展。甚至也带来了二十万石粮食。后面还有几十万的粮食在大同等地,不够的话还可以紧急调用。尽周梦臣最大的能力。将这些难民安全的带回家。毕竟安置这些难民不仅仅是赎回来就可以了。还有很多事情要做,都需要粮食。
这个时候。最新消息也传到了周梦臣耳朵中。
第六十七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三十万头羊?” 周梦臣说道:“看来鞑子这一次受灾很严重啊。”
殷正茂说道:“是。赵全暗示,无论如何都要筹集四十万石粮食,少了这个数目决计不行的。于是我提出了要求,他们也答应了。”
周梦臣心中好奇,说道:“什么要求?”
殷正茂说道:“一石粮食一石羊。”
周梦臣刚刚没有反应过来。很快就感觉到了,殷正茂这个说法很奇怪,石,是一个重量单位,怎么可以用来衡量羊,衡量羊肉还差不多。周梦臣说道:“殷兄的意思是?”
殷正茂说道:“等重粮食换等重的羊。”
周梦臣不由笑道:“岂不是趁火打劫?”
一头羊多少钱,一石粮食才多少钱了。即便是大旱年头粮价虚高。一石粮食也不可能有一头羊值钱。一头羊羊皮羊肉羊角羊骨都是可以用的。
殷正茂这个价格,简直是明明白白欺负人。
殷正茂也笑道:“就是欺负他,看鞑子能如何?”
正如张四维敢用二十万两拿下朔州监的铁炉,原因很简单。因为敢逃出这么多钱的。只有晋商。所以他们可以随意压价。而今也是一样。边境上能一口气拿出这么多粮食的。也只有大同。
所以大同镇也可以随心所欲的压价。
殷正茂这个价格,正压到了他们底线之上。
诚然,羊的价格在关内要比粮食的价格高得多。但是在这个时候却不一样。今年旱情,草原枯黄。草量根本不够。大部分部落都没有准备足够过冬的草料。
这些羊现在是这个重量。如果饿到冬天,又是另外一个重量了。
真要说的话,一头羊一身能出来的肉,并不是太多的。能到百分之七八十,就不错了。其余的都是骨头,皮毛,粪之类的东西。但是羊肉的热量要比粮食高。
再压下去。蒙古人就要思考要不要,将羊杀了做成肉干。奈何,即便做肉干。蒙古人也没有足够的盐巴。
周梦臣心中暗道:“这么多羊,今年过冬还是一个人问题。”不过想想也是小问题,大不了派人将羊送到京师。反正正是冬天,百万人涮羊肉的需求,这些羊都能吃掉。
周梦臣说道:“那就这么定了。”
随着周梦臣敲定,交易正式开始。
在原本交易的围子里面。此刻已经被清空了。赵全带着人与殷正茂带着人,都在清点人数。随即清点之后,双方交易就开始,鞑子将粮食一石石粮食运输过去。而大批老弱在明军护送之下,进入玉林城中。
当天似乎这些南来的难民还没有反应过来。但是当天夜里。不知道何处有了第一声哭泣。随即整个玉林城中遍布着哭泣之声。
怎么能不哭?
几乎所有人都不是自愿过去的。而鞑子劫掠他们的时候,从来不会手下留情,每一个活下来的人,都是带着别人的命活下来的。如此忽然活了下来。
几十年的压抑的感情,忽然爆发出来了。
如何能抑制?
周梦臣这一日也没有闲着。他其实找了很多人谈话。见了很多从鞑子那边来的人。了解鞑子的情况。也了解这些人的情况。
这一番调查下来,让周梦臣怒发冲冠,恨不得立即起兵北上,将鞑子斩尽杀绝。
鞑子劫掠的时候,从来是只带走青壮。而老弱自然死在鞑子的马刀之下。在草原上过得日子,真是会说话的牲口。甚至连牲口都不如。
种种罪恶,简直不忍直书。这些放归的百姓,最早的能在嘉靖十二年的时候被劫掠过去的。劫掠走的时候,还是一个壮小伙,而今回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的。
是的。虽然在年龄上,不过四五十岁,在后世还算年轻。但这些人身体过度透支,忍饥挨饿。从外表上看,根本就是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头。头发胡子全白,身子非常瘦弱。瘦弱的就好像一把骨头外面包了一层皮而已。
对于大部分老弱来说,这一次能回来,是莫大的幸运。因为他们这一次如果不能回来。估计一辈子都不用想回来的事情了。因为他的生命已经到了尽头。
今年的情况下,鞑子绝对不会给这些老人口粮的。
周梦臣叹息一声,将殷正茂召来。说道:“这些人我准备将青壮全部留在你这里屯田,玉林周围其实可以屯田的,特别是靠近兔毛川可以灌溉。虽然说,土地面前有限。但是这里多种一些粮食,后面就可以少转运一些粮食。而今玉林城而今的人手也有些单薄。这些人交给你,等事有万一,你也可以一用。”
其实,大同而今负担玉林驻军,负担并不是太大。
但是在周梦臣看来,玉林距离青城太近了,简直最好的北上基地。如果有一天,周梦臣突击青城的话,玉林这里定然是大军后勤辎重重地。
毕竟,大明军队决计不可能脱离粮道行进太远的。
加强玉林从来是周梦臣要做的是事情。
而今从鞑子过来的壮丁,其实并不是太多的。只有四五万上下。其实说是壮丁,其实也有不少水分的。但是周梦臣在这上面却没有与鞑子多计较的意思。
只要是中国人就行了。
这些人与鞑子有血海深仇。比大同百姓与鞑子的仇恨更多。而且熟悉鞑子地方情况。适应当地气候。又能在鞑子的压榨下存活下来,这说明这些人的身体一定是不错的。
周梦臣甚至有一种立即将这些人征召为兵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