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有人觉得,难道在矿上下卖力气,在码头当搬运工。在船上当船夫,已经一系列需要重体力劳动的工作。难道对大明百姓来说,是福祉吗?
自然是的。
凡是不理解这个,就是不理解真正大明下层百姓是过得什么生活。可以说,种粮食的人从来没有吃过粮食,粮食上要交给地主与交税的,剩下大多是吃野菜充饥。还有无常的为地主承担很多义务。
比如周梦臣。他在京城外有了一个皇庄。立即有了千余人手。可以随意使用。在周梦臣的角度来看,自然方便。但是对于皇庄的百姓来说,他们根本没有人身自由。比佃户比农奴好不了多少。
即便普通自耕农也未必好到哪里去。
再加上土地的产出是有上限的。他们拥有的土地就那么大,再怎么精耕细作,也是没有用的。而在这里即便最苦最累的工作。也比种田好。
周梦臣尚且如此,杨继盛更是如梦幻一般,他目光扫过两边的店铺,甚至时不时进去看看,并打听一下价格,问一问情况。满眼是疑惑与不可思议。他还是不大明白,这里为什么会像雨后春笋一般崛起。
其中道理何在?
到了朔州监的时候,他们的身份自然不能保密下去了。凌云翼立即来拜见周梦臣。
周梦臣参观了朔州监城。而今城池之中的空间早已使用殆尽了,每日有数不尽的煤与铁矿石以及其他辅料进入,然后有不知道多少铁运出去。甚至周梦臣给朔州监的拨款,在朔州监帐上虽然还是第一大进项。但是在此之后,卖铁收入正在节节攀升。
周梦臣细细看了一下账目。虽然没有察觉有什么问题。但是他知道,其实这个账目是有问题的。无他,殷家与丰城侯府成为朔州监对外卖铁最大的经销商,这本身就代表着问题。
只是周梦臣没有细问。也不可能细问。他总就不可能自己刨自己的底。他问道:“朔州监这里有问题吗?”
凌云翼在北京的时候,就跟随过周梦臣,也算是周梦臣的旧部。这也是为什么周梦臣能将朔州监这么重要的位置给凌云翼的原因。不过凌云翼与周梦臣的关系,到底比不过殷正茂与周梦臣之间的关系。
凌云翼说道:“大人,之前殷大人在的时候,做过朔州监城扩建的计划。而今朔州监城铁炉增多,还有很多其他工坊,掌心雷,冷兵器,火铳,火炮,铁轨已经其他部件。这么东西挤在一起,实在是没有地方了。”
“朔州监不需要拨款,只需大人让朔州再拨一些土地便是了。”
朔州监这个机构,与朔州是两条线,朔州知州是管不到朔州监的。而殷正茂在朔州监的时候,是挂着道台的。甚至可以说是朔州知州的上司。但是而今却不一样了。凌云翼虽然有朔州监正的官职,却没有道台的加衔。虽然官职在知州之上,却管不上知州,按理说,朔州监城外面地方,都是朔州的。
所以朔州监城要扩建,必须有上级点头。
周梦臣听了,想了想说道:“这一件事情,就此打住了。朔州监城就这么大吧,好好修缮一下就行了。”
凌云翼说道:“那城中很多地方都不够用怎么办?”
第六十三章 朔州工业区
周梦臣说道:“我有一件事情要通知你,你而今总共有几十座铁炉?”
凌云翼说道:“有四十三座。每炉日产三千斤。”
周梦臣说道:“一年下来大体能生产多少?”
凌云翼说道:“其实铁炉之前一直不超过十座,为监里供应铁料就行,剩下的才出购。但是去年以来,大人不是希望朔州监可以自给自足?这才加大钢铁生产。出购铁料,用了半年的时间,扩充了这么多铁炉。我估计今年的产量在三千万斤以上,至于到底多少万斤,就不大清楚了。毕竟这要看具体情况。”
周梦臣听了心中也有底了。暗道:“三千万斤。”
这个数目说多也不多。
如果周梦臣造三千斤的大炮的话,仅仅够造一万门。但是也不算少了。须知洪武年间才有一千八百多万斤。当然了,这个洪武年间百废初兴。但问题是大明的统计数字,也就是洪武年间的有真实性,后面都不好说了。不过即便周梦臣在工部掌握全国铁课来估算。大明每年钢铁产量在二亿万斤,到三亿万斤之间。当然了,在周梦臣看来,这数目还是有很大的扩充空间的。原因很简单,大明朝廷的征税能力,很多税,都是征收不上来的。
铁课也是,真正大佬们谁交税?
还被笑话的好不好。
大明从来却是准确的经济数据。
但是即便如此,一年三千万的产量也占据了大明的十分之一。
好家伙,一下子能与佛山相提并论。
周梦臣更确定了要将这些铁炉卖出去的想法,无他,这产量爆的太厉害的。
的确,周梦臣在北京研制出来的高炉技术,并没有什么开创性的。不过是对而今各种冶铁业技术的整合,未必比清代佛山的技术好多少,据说佛山最兴盛的时候,一炉可日产六千斤,比现在朔州监的铁炉都要好。
不过周梦臣最大突破是引进了炼焦技术。将钢铁生产从木材之中脱离出来,解除了最大的限制。
只是,周梦臣从商业上来看,这样爆产量,就不怕卖不出去。
周梦臣自然知道,不管是官方还是民进对铁都很缺的,两三亿万斤,听得很多,但是换算出来也就是十几万吨到二十多万吨之间。这些产量还不如一个后世钢铁厂一天的产量。
但问题是,市场开辟,与消费习惯都需要时间来培养。
这样爆产量,恐怕有一段时间会滞销的。
在英国工业革命事情,也有一个钢铁大王。他一生都在致力于一件事情,就是推广用铁,甚至他死了都为自己打造了一个铁棺材。想想是什么将一个商人逼到了这个境地。不就是爆炸的钢铁产量与大众之前将钢铁当成贵重物品不会轻易消费之间的矛盾。
而凌云翼作为朝廷官员,从来没有这一根弦。之前没有注意钢铁出购。而今财政困难了,周梦臣一号召,凌云翼顿时将领导的指示,作为最高要旨来办,一个劲的扩充产能。一边想讨好周梦臣,将不少利润都让给周梦臣的关系户。
这实在不是周梦臣想要的。
而且周梦臣也知道,凌云翼其实已经很不错了。最少他说扩产能。真将产能扩上去了。从执行力上是不错的。也没有搞出什么事故来。换了其他官员很可能还不如凌云翼的。
找出一个周梦臣心目之中国企领导者。是难上加难,或者说根本没有。
周梦臣说道:“留下十三台吧,一部分供朔州监自己用,剩下要继续研究冶炼钢铁的办法。至于其他的地方铁炉都准备卖出去。对了,还要找一些老工匠去指导一二。”
凌云翼大吃一惊,说道:“大人,这不好吧。不知道多少人靠着这铁炉吃饭的。”
周梦臣说道:“放心。今年就不说了。但是明后两年,我是会对整个大同镇所有军队有一次换装。最少要十万杆燧发枪,八百门小炮,三百门重炮,还有地雷,掌心雷数十万,等等。等过段时间,让总兵府给你一个清单。这都是你们要做的事情。你们现在就可以先准备起来。而且我都要新型号的,至于冶铁的事情,不是你们该做的事情。”
凌云翼还想说什么。但是看周梦臣语气斩钉截铁,也不敢多说什么了。
只是答应一声。
周梦臣与杨继盛一边参观朔州监,一边问杨继盛。说道:“杨兄,你知道我为什么这么做吗?”
杨继盛说道:“可是为了赎人?”
周梦臣说道:“此其一也。其二就是家门不幸。”他将殷家与丰城侯家的举动告诉了杨继盛。说道:“虽然说,我没有问。但是想来殷宗伊之前也没有见什么经商天赋,而今一跃而起,成为家资十万大豪商。不是我周梦臣的弟子,殷正茂的儿子又怎么能做到的,而丰城侯府不仅仅我的亲家,还是总兵李儒,北京执掌京营权柄的丰城侯,都是不能问的。”
“只是也要防微杜渐。而今我敲打一下,还能回头。他们老老实实做生意,我也不多问了。但是时间长了,恐怕就不是我敲打他们就能回头了。今日也算是釜底抽薪了。”
“而且我将这些铁炉卖出去了,也不会是一锤子买卖。太祖铁课,十五税一。可以缴纳铁料。”
“只是而今天下是什么局面?你也是知道的。我想在朔州这里划一个工业区。”
杨继盛有些奇怪道:“工业区?”
“对,百工密集之地。专门设立的。也算是为大明走出一条新路。你也知道。大明赋税几乎全部靠田赋,除却田赋之外,也只有盐课数百万,比起前宋,我大明的岁收少得可怜。而前宋收刮的手段,也太过了一些,为我所不取,须找一个折中的地方。”周梦臣说道。
都说宋朝是商业文明。但是真要去宋朝做商人,简直是去一个死一个。怎么说?宋朝赋税之中,商税已经超过农税了。但这并不是说,宋朝比明朝经济体量大。而是宋朝继承五代积弊,在收税上无所不用其极,简直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了。
各种专卖就不用说了。各地都有场务,是做什么的?收税。如果看宋代的地图就可以知道,宋代的场务简直是密密麻麻的。可以说,明代清代全国是一个完整的市场。但是宋代却不是。就是因为这种税守政策的割裂。
或许有人觉得,我找一点点小买卖行吧。比如开个店。
好很好,但凡好一点的店铺都是官店。听说你想开店,县衙会主动将官店给你,你必须按照规定缴纳高额的赋税。什么,你觉得不划算?不想做做了?请问,你是读书人吗?不是。请问,你家里有官人吗?不是。请问,你觉得衙门是吃素的吗?
既然不是,就要老老实实的交税。生意不够,家底来补,家底不够?卖房子卖妻女。
什么都没有榨不出油水才会放过。
如果在宋代是读书人,有官职,自然千好万好,如果没有官职,简直身处地狱之中。
至于其他多余牛毛的税,就不用细细说了。
杨继盛听了,脚步微微一顿,也很感兴趣,说道:“不知道周兄准备怎么折中?”
周梦臣说道:“我要征收的不仅仅是铁课,而是商税,总体上要分为商品税,资产税,以及流通税。”
随即周梦臣将自己的设想,细细给杨继盛说了。
第六十五章 筹备商税
在周梦臣看来,万历皇帝想要征矿税,也就是商税,并不错。错得是用太监征收。
其实在明代也有很多人呼吁征商税。
但他们最大的问题是,只是呼吁,并没有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法。或者说,大明体制本来就是应对农业社会的。他没有应对商业社会的准备,也不知道该怎么合理的对商业进行征税?
周梦臣设想的商品税就不用说,就是那种大量生产的商品。比如铁,布匹,盐,以及一切大宗商品。至于征收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一定要将征税这一件事情落实了。形成条例。
如果大明能做到这一步,怎么可能没有钱的,每年数亿匹产量的松江布。最少能给朝廷提供数百万两的赋税,可比什么三饷要来钱快多了。而且大明各地产品,也不是仅仅只有松江布。
至于资产税。其实是对工厂本身征税的。厂房。机器等等固定资产征税。对于这个征税,周梦臣并不是太看重的。他正要鼓励工业。恨不得天下全部都建成工厂。免税都来不及了。但是周梦臣也知道,不征税,就代表无管理。
只有征税这一件事情,才能让下面官员将这些工厂放在心上。所以周梦臣不打算征收太多,更多是象征意义的。但是确保这些工厂全部在朝廷掌控之中,这些工业数据本身,比他征收的那一点点赋税要重要的多。
流通税就很简单了,在这个时代,大多是关卡征税。比如玉林关卡哪里给周梦臣带来了相当可观的赋税。
本质上,周梦臣是将宝压在商品税上,资产税代表着管理。而流通税,如果商品税征收能够行得通的话,周梦臣恨不得将全天下关卡,除却对外关卡全部给拆了。
杨继盛说道:“周兄倒是奇思妙想。只是你的办法真能行吗?”
周梦臣说道:“不能不行,我大明根本顽疾是什么?其实就是一个字,钱。”
“没有钱,不能赈灾,不能打仗,不能修整水利。所以百姓灾年没有着落。沦为流民。所以军备荒废,北虏南倭横行。所以一场旱灾,整个北方都承受不住。所如果说我朝真没有钱也就罢了。但是杨兄,你是在北京待过的,这天下是真没有钱吗?”
“状元楼上一餐,是一个农民一辈子都花不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