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梦臣面无表情,对眼前这个好消息,也很难受。
是,这是一个好消息,如果鞑子大举南下,即便辛爱不如俺答,也可以轻松纠结十万骑以上。面对这个数量的敌军,在绝对实力面前。周梦臣能做的也只有固守待援。
等鞑子退兵。
至于收成什么的,就不要想了。
但是这个数字依然让周梦臣很头疼。
周梦臣说道:“而今情况,就这样?说说看吧。麻禄,你久在大同,熟悉边墙情况,你说说鞑子可能从什么地方来?能不能守住?”
麻禄说道:“不能,绝对不能。而今边墙残破,而各处墩堡卫所也没有什么可战之兵,而今即便要修缮边墙也来不及了。而且即便修缮好了,人手也不够。毕竟秋收在即,人都防秋了,庄稼怎么办?”
周梦臣说道:“这就不用说了。我现在可以申明。这一战目的,不在于驱逐鞑子,而是要保障秋收。所以,秋收的人员非但不能减少,而且想想办法动员所有人,只能能喘口气,都要给我抢收。杨大人,这一件事情交给了。”
杨继盛说道:“下官明白。”
周梦臣说道:“我再强调一遍,而今要同时打两场,一次是打鞑子,不能让鞑子进入大同周边。影响秋收。另外就是秋收,要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将粮食收到城中。今日多收一些粮食,明年就少饿死人。”
“不管付出什么代价。这一个目的一定要达成。所有排兵布阵都以此为目的。”
“麻禄,你有什么想法吗?”
麻禄说道:“鞑子大军可以的入边墙的路线,一是从杀胡口入,而是从大同正北入,或者可以宣大交界之处攻入。这三个地段都是边墙的薄弱地带。以三万正兵,根本堵不住缺口。而今唯一的办法,就是放弃守城墙。大军集结在大同,整个桑干河以北,也只有大同有价值了,鞑子逐利,如蝇逐臭。他们定然不会放过大同的。倒是也只能随机应变,最好能逼着鞑子打上一仗,正面击溃鞑子。”
“这是唯一的办法了。”
周梦臣听了。他知道这个计划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了。
大同粮食种植区,就是沿着御河,十里河,桑干河种植,形成一个“上”字形的模样。其中最下面那一横,就是桑干河。不过桑干河距离大同有一点远。大同就在由西向东流的十里河与由北向南流的御河汇合处。
也正是这两条河奠定了大同的农业根基。
而农田沿着河布置,显得非常漫长,且不规则。鞑子又都是骑兵,要比周梦臣手中的步卒跑得快,如果鞑子不一心交战,仅仅是派骑兵焚烧农田。让周梦臣一年功夫,毁于一旦。根本是防不胜防。
周梦臣说道:“马芳,你的意见是什么?”
其实他不用问,对马芳的计划就已经有谱了。他之所以先问麻禄,无非是麻禄老将,驻守大同时间长,或许有什么出奇制胜的想法。而马芳的想法太简单了。
马芳说道:“大人,一味的防守,是制于人,而不是致于人。末将看来,鞑子没有大举南下,实在是失策之极,末将愿意提本部骑兵,与鞑子会猎于长城一线,不胜不还。”
马芳是挺自信的。
因为周尚文在的时候,常常与数倍于自己的敌人打成平手。让鞑子不得不退兵。
只是很多事情,从来不是打光拼光就能解决的。
马芳有自信。
周梦臣却不敢拍板了。
说起来容易,在对抗鞑子骑兵上面,马芳是周梦臣唯一的筹码。一旦马芳折了,局面就不用等到明年饥荒了。
周梦臣说道:“李将军,你有什么想法?”
李儒犹豫了一下,说道:“不能向朝廷求援吗?”
徐渭说道:“已经求援了。兵部下令,山西镇与蓟州镇分别派来两个游击,一部大概有三千骑兵,总共六千骑,这已经是朝廷能拿出来的极限了。”
山西镇与蓟州镇要么不用直面鞑子威胁,要么就是在京师之东,有辽东方面协助。这才能抽出一点人马来。
但是山西骑兵与蓟州骑兵的成色如何?周梦臣也是存疑的。
“足够了。”马芳说道:“合两镇之兵,有一万多骑,足够与鞑子碰一下了。”
周梦臣说道:“这样吧,你们各自按照你们的想法做一分计划,备用。另外,徐渭你召集全大同所有马匹。不管是什么马,马不行骡子也行。总之有多少弄多少。”
马芳瞬间领悟,说道:“大人的意思是?”
“没错,实在不行,组建一支能骑马的步兵,能跟得上骑兵的速度,与你配合作战。”周梦臣说道。
第四十六章 情报战的开端
“这行吗?”马芳有些迟疑。向来步兵用来抗衡骑兵的,无非是长枪重甲。这样一来如果让步卒骑马行进,必定不能是一人一马,这样根本负担不起来。而以大同而今的马匹数量,也根本不可能做到一人二马,或者三马。
虽然马芳经过北京城下一战。但是对于火铳列阵能不能阻挡骑兵,还是没有多少信心。
周梦臣说道:“不管什么办法,都要预备着,到时候再说。”
打仗说一千到一万,不过临阵设谋,随机应变。
而今情况有太多不明的地方了。
兵力只有估计,将领有多少?也不知道。至于内部到底有什么矛盾,都是不清楚。周梦臣能怎么办?只能准备准备再准备,能准备的都准备了。其余的就看临阵发挥了。
这一次大考。
考过了。大同军事真的转危为安了。有这一年的粮食打底。明年周梦臣的可操作空间就大多了。
考不过,大同这个烂摊子,就被砸锅了。没有四五年是恢复不过来了。
不过有一件事情,周梦臣觉得一定要抓紧了。
他屏退左右,只留下徐谓,又让徐渭请来李宽渊。
周梦臣详细问了草原上的情况,事无巨细。虽然李宽渊对于很多事情也不是太清楚的。但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周梦臣沉吟片刻,说道:“萧芹与辛爱之间,必然有矛盾。”
李宽渊有些茫然。
他毕竟没有在大明中枢摔打过。比起嘉靖的帝王心术,与严嵩皮里阳秋,夏言的强势跋扈,徐阶的绵里藏针。不管是辛爱还是萧芹都太嫩了。李宽渊还被他们两个人搞出这种君臣相得的假象而欺骗,但是对周梦臣来说,这些东西,闭着眼睛都闻到君臣斗法的味道。
从这个角度来看,他对蒙古局势有了新的理解。
原来周梦臣将白莲教看成蒙古的一部分。而今看来,蒙古是蒙古,白莲是白莲。
他第一个想法就是,如果能将白莲教拉拢过来,局势就大为变化。
在大明看来,白莲教是必杀无疑。但是在周梦臣看来,可不是这个样子。不管白莲教怎么闹,还都是汉人。而且即便朝廷对白莲更多只占首恶,不问胁从。
毕竟白莲教在民间很多地方还是传播很广泛的。如果大杀一气,恐怕再闹出一个唐赛儿来。
萧芹这个人经历与地位,周梦臣对于将他拉回来,是不抱任何希望了。如萧芹这样的人,人格早已定型。想要改变这种人的想法,那是比登天还难。但是周梦臣就不相信了,板升几十万人,都是心甘情愿的在草原上给蒙古人当狗的,心甘情愿为白莲教效忠,成为白莲的狂信徒?
既然如此,他这里面就有插手的余地。
不管是为了更精确的军事情报,还是为了在鞑子内部搞破坏,情报这一块,他必须重视起来。
这个时代,地方上的对外情报,其实没有明确规定是谁负责,锦衣卫东厂职方司这些部门,也不会对地方巡抚总督负责。而且他们的情报工作,做得也一般般。这些情报网络几乎是每一个巡抚或者总督私人情报网,每一任都会重新建立。就好像曾铣一去,他建立的情报网,就烟消云散了。
甚至周梦臣都有些后悔,后悔当时知道有李宽渊这个人的时候,就应该着手建立属于他的情报网。
不过,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而今虽然有一些临时抱佛脚,但也比继续拖下去好。
周梦臣也没有解释给李宽渊听,他问道:“如果让你安排几个人到板升,能不能做到。”
李宽渊说道:“大人,在下已经安插不少人在板升。”
周梦臣说道:“都在板升,没有能见到辛爱的吗?”
李宽渊说道:“回禀大人,这,在下无能为力。力有不及。”
周梦臣沉思片刻,说道:“那你回去吧。多收集那边的情报。特别是这一次南征大军内部的成分,到底都有哪些部落参加,都有多少人,还有蒙古之中有名有姓的将领,都给登记造册。”
李宽渊说道:“在下明白。”
周梦臣等李宽渊走了之后,对徐渭说道:“徐先生,有一件事情要你去做。”
徐渭说道:“大人可是要用间。”
周梦臣微微一笑,说道:“知我者先生也,只是这人不好找啊?”
徐渭说道:“想来普通的细作,让李宽渊去办便是了。大人特别留我说话,想找的人自然不简单。”
周梦臣说道:“自古以来都是上智者方能为间,而我这一次要的人也特别不同。必须是功名的读书人。”
徐渭听了,不由皱起了眉头。
在整个大明范围之内,有功名的读书人。都是很值钱的,而且因为地域的不一样。值钱程度也不一样,一些秀才功名在江南等文风鼎盛的地方,其实是有一些贬值的。原因无他,物以稀为贵。
而大同这里文风不盛,有一个举人秀才就是非常稀罕的人物。大家都比较尊重。
要让一个读书人,有功名的读书人,舍弃家业名声,去鞑子那边做细作,实在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徐渭说道:“大人想做的是什么?”
周梦臣说道:“刚刚你也听了,你觉得辛爱能容得下白莲教?”
徐渭说道:“这个不好说,就要看两方的情况发展了。有时间不是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的。”
周梦臣说道:“不错,辛爱是想,却未必敢做,毕竟白莲教已经尾大不掉了。但是我给他出谋划策。让他有动手的勇气?”
徐渭说道:“大人的意思离间白莲教与辛爱?”
“治天下需用读书人。这是千年不变之理。”周梦臣说道:“白莲教那种鬼神之说,从来不是治天下之正道,我就是让辛爱意思到这一点而已,剩下的不过顺势而为之。”
徐渭听了,忍不住说道:“大人高明。”
虽然儒学承受了不知道多少骂名,但是有一点,谁也不能承认,儒学是第一流的统治术。在很多方面,都是有益的。特别是对蒙古这样的体制。
白莲教在蒙古内部坐大,本质上就是汉人的组织体制对蒙古人的体制的侵蛀。
达延汗虽然中兴蒙古,但是他也将原本的蒙古帝国变成了蒙古部落联盟。当然了,这或许是适应当时情况的做法。但是也让蒙古内部的凝聚力大为不足,虽然汉人不断的迁入蒙古,白莲教作为汉人的代表,掌控所有丰州滩汉人的力量,自然水涨船高。
而面对这种情况,该怎么来应付?
自然是用汉人成熟的体制来应对。
要知道即便是辽国所谓的南院大王下面管的也是州县,并不是他的世袭领地。
这其实是阳谋。
如果辛爱真能做成这一件事情,蒙古必然实力大增,真的能让辛爱成为蒙古中兴之主。甚至超过达延汗与父亲俺答汗,但是周梦臣压根都不觉得辛爱真能完成这样的事情。
历史上任何一次变法,都不是简简单单推行,甚至是一次内部矛盾的激化。
必然有得利者与失利者,如果不让变法成为党争的开始,如果不让变法激起叛乱,这都是需要很高明的手腕。否则就只能是失败。
这些东西,中国历史上已经有很多例子了。
周梦臣压根不觉得辛爱能成为俺答一般的雄主。如果他是的话,他根本不可能任用白莲教扩张到如此地步,但是他也知道,辛爱绝对不会这样认为的。
第四十七章 死间
很多人对自己的判断与别人是不一样的。自知之明是一个很难得的东西。
而辛爱,在周梦臣看来,是有些飘了。既然如此,就让他更飘一些吧。
一个眼高手低,志大才疏的人,去做一件高难度的事情,将事情搞砸的概率太高了。
而且即便退一万步说,周梦臣真看走了眼,辛爱真能做到这一点。那他也需要时间,这个就是周梦臣想要的东西,只需两三年时间,周梦臣有信心让大同尽复旧观,甚至远胜周尚文时代。
到时候就不是鞑子南下了,而是周梦臣北上了。
不过,如此一来。这个人选就特别难找了。
首先,要有功名在身,这是板上钉钉的。
无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