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他得到一个他万万没有想到的答案。
第一百五十四章 玄武门上
嘉靖对周梦臣安置是用了心了。
按照嘉靖的安排,周梦臣升迁路线,是户部侍郎,户部尚书,然后入阁。成为朝廷大管家。
看上去前途一片光明,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周梦臣太明白一件事情了。在户部任职,说的好听,那是理财之臣,说的不好听,那可不就是一个大管家。他上面还有户部尚书,内阁这些婆婆,更不要说嘉靖这个祖宗了。
嘉靖花起钱来可是没有边际。
除非做出大规模变法,大明的财政状况是不可能好转的。
而周梦臣有如张居正那种推进一条鞭法的权力与政治环境吗?自然是没有的。
如此一来,周梦臣的角色,也就定了。
一个擦屁股的。
绞尽脑汁想办法为内阁,乃至当今陛下,不经脑子,或者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冒出来的必须支出的开支买单。只能绞尽脑汁在技术层面,想办法搞钱。
这是周梦臣想要的?
而且一旦周梦臣搞不出钱来?遇见解决不了的财政危机,前任户部尚书,就是那个被夏言一脚踹到雷州的王尚书,就是周梦臣的前车之鉴。
那么大明会不会遇见财政危机?
就大明财政那一个鸟样,以大明现状,不遇见财政危机才是见鬼的事情。到时候,说不得就是借人头一用。
周梦臣其实已经有所觉悟,大明内部各种矛盾重重,而最大的表征,就是大明财政问题。而大明财政问题是根植在大明体制之上,没有足够的权力,这个根结最好不要去碰。
所以周梦臣原本的计划,一点动摇都没有。
周梦臣心中思忖片刻,说道:“陛下,臣谢过陛下厚爱。只是臣年不过三旬,身居三品,已经是惶恐之极了。岂敢身居六部要职,让天下人笑我朝无人。再者,臣身受陛下隆恩,岂能不思报效。然欲求于千尺之木,必深固根本,古人云,不历州郡,不拟台省。臣年岁尚青,欲报陛下之恩。不历地方,如果能知天下之事,恐有误国之举?臣请陛下容臣放肆,不堪户部,请外任。”
嘉靖听了,微微吃惊。说道:“你想外任。真不想当户部侍郎?”
自古以来,都是京官贵重。外官虽然油水多,但是比起京官却等而下之。户部侍郎是何等权重,即便是外地的巡抚,总督来访,也能分庭抗礼。甚至很多地方巡抚无不渴求,想在北京当一侍郎。
周梦臣偏偏推了。
这让嘉靖内心之中有些复杂。一来觉得周梦臣不识抬举。二来觉得周梦臣傻。明明是在京师位高权重的官不做,去做地方官?地方官岂能那么容易做的?上要与朝廷联系紧密。在朝廷没有后台,在外面也是坐不稳的。就好像夏言一倒台。夏言一系的地方要员,即便做得再好,也纷纷下狱的下狱,罢官的罢官。
他们根本没有能力决定自己的命运。
还不如在北京,即便能有失势的那一天,前后因果也清清楚楚。
下要应对下面一群心怀鬼胎的下属,已经很多能捂的盖子,不能捂的盖子。等等。
很多地方大员,自己也很无辜。明明是不知道多少年的积弊,在前任都是安安分分的。偏偏在自己手里爆炸了。他的乌纱帽就炸飞了。那真是呜呼哀哉,没有地方说理的。
也因为种种原因,地方官员换的很勤,虽然三年一任。但是这年头,能坐稳一任的地方官都不多了。
天下人官员,都是一个个削尖了脑袋往北京跑。就好像徐阶,为了能回京。不知道用了什么手段,打动了夏言,方才有今日。
周梦臣偏偏放弃高官,主动要求外任。
这不是傻子,是什么?
这种心情让嘉靖没有多少责怪周梦臣的心思。
周梦臣说道:“臣还年轻,在外面多历练数年,再为陛下效力不迟。”
嘉靖看着周梦臣,心中忽然一动,暗道:“罢罢罢。朕总要给儿子留一些人才。”
裕王还没有成为太子。但是他的际遇与这历史上截然不同。
二龙不相见一句,成为嘉靖的禁忌。自然不会相信的。只是嘉靖对皇后,与次子。已经上了谥号,为庄敬太子感情很深。所以,他现在已经给了裕王太子的待遇。但是准备在皇后三年之后。再封裕王为太子。
还有另外一方面。虽然嘉靖不相信什么二龙不相见。但是心中难免犯一些嘀咕。是不是太子的名头太重,他儿子都压不住。于是他决定等裕王成亲之后,再册封太子不迟。
反正在北京之战后,嘉靖的病情也慢慢好了一起。可以说尽复旧观了。
嘉靖细细算周梦臣的年纪,一时间也息了这个时候就用周梦臣的心思。他其实也明白。中枢的斗争是何等样子的,周梦臣这个时候入局。他很难连续十几年,甚至二十年把持权力。
周梦臣而今的确有一些虚高了。在地方当外臣没有什么问题。毕竟很多地方官,天高皇帝远的。但是在京师却不一样的。一举一动都有无数眼睛盯着。
这个时候到了北门。
这个北门并不是安定门,与德胜门的延长线,而是在两门之中,说起来,应该与正阳门,永定门成一条线,乃是整个北京城的中轴线。只是因为中间有宫城,否则就是北京的中心大街。
嘉靖在黄锦的搀扶下,下了马车,登上了城楼。
这个城楼面对正北西北方向的群山,看得清清楚楚的。嘉靖极目远望,心中默默想到。这个方向是昌平,那个方向是居庸关。想起去年的战事,他心中一紧。说道:“此门当有何名?诸位说说吧。”
严嵩立即说道:“臣以为,此门当以拱辰门。为政之德,譬如北辰。此门正对北辰。”
徐阶微微一笑,说道:“阁老错矣,帝星即为北辰,而今此门应北辰,不知道拱卫何处之辰,南方城池北门多用此名,那是因为京师在北,而今再用就不合时宜了。”
徐阶转过头对嘉靖行礼,说道:“不若为太平门。若北方安定,天下太平,则是天下之幸。”
嘉靖点点头,又摇摇头。说道:“太平门力道太弱了。颇有自欺欺人的意思。这样吧,取新不如用旧。皇城北门名曰玄武。乃北方镇守之神兽。就以此名名之。望真武大帝保佑,镇守北方。安定天下。至于皇宫北门,另取一个名字便是了。”
“陛下英明。”下面的大臣不管满意不满意,都齐声说道。
武当山乃是大明皇室的家庙。供奉的就是真武大帝,而所谓真武者,就是玄武。也算是成祖皇帝定下来的北方守护之神。据说,成祖定鼎天下,颇得真武大帝相助。才有了这样的回报。
皇室世代供奉真武大帝。即便是嘉靖信仰上很广泛,凡是能让他长生的神仙。他都信。但是对自己家的守护神,也不敢有一丝怠慢。而今似乎是因为发现外面的神仙都不可靠。就自己家老祖宗供奉的神仙可靠。
周梦臣听了,心中暗道:“严嵩取名,一味拍马。到也是他的风格。徐阶倒是有天下安定之心,只是却少有用武之念。至于嘉靖,倒是威压不臣之心。只是,他却将这些期望,都放在鬼神之说上了。实在让人不知道说什么是好了。”
周梦臣心思还没有安定下来,就听见嘉靖一句话,转到了他身上。
嘉靖说道:“周梦臣,五月间修建一外城,固若金汤,有功。朕不能亏待有功之臣,正好诸位都在,议一议吧。该怎么封赏。”
第一百五十五章 去向何方?
如果周梦臣刚刚答应了。而今嘉靖就会想办法,将户部侍郎的官衔挂在周梦臣身上。而今他虽然已经默许了周梦臣外任。只是他可没有为周梦臣安排妥当的心思。
周梦臣心中咯噔一下,目光暗暗与徐阶的目光一对。
徐阶虽然没有回应周梦臣的眼神。不过,想来徐阶也不会变卦。
周梦臣既然想外任。绝对不是没有与人商量过。他与张居正商议了好多次了。甚至未来想要的任职的地方,已经有了。
周梦臣希望在东南任职。
为什么?
一来是底子厚,二来是有机会。
底子厚就不用说了。
东南经济富饶,在后世号称有资本主义的萌芽,当然了,这一点学界没有公论。但无所谓。周梦臣也从江南商人哪里看出了江南的雄厚的财力。同样的采购,山东商人的棉花运输的就慢。而江南的商人,几乎直接在北京的仓库之中,选五千匹布。
那样子,简直是毛毛雨的样子。
雄厚的经济基础,这是周梦臣大展拳脚的根基。而机会更不要说了。就是倭寇。
周梦臣而今在军事上也是有些见识了。深刻的认识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不管后世将倭寇怎么说,但是对于大明朝来说,军事危机,还是北胜于南的。倭寇最盛的时候,估计也就是十几万之众,而且没有统一的指挥。
再者也是步战。
见识过鞑子数千骑,数万骑,席卷一切的冲击之后,倭寇那样的阵势,就不算什么了。
事实也正是如此。在壬辰之役中,即便是日本王牌劲旅,在李家骑兵手下,也没有沾过便宜。更不要而今,这些倭寇更多是浪人而已。倭乱闹得那么大,不是因为,倭寇太能打,而是江南太平太久了。
周梦臣想办法抽调一些边军在身边,再加上戚继光。以此为骨干,在东南练一支大军。他有足够的信心平定倭乱。
而今东南乱局已经呈现出来了。王直已经在海上坐大了。当然了,形式还没有发展到最棘手的情况。江南太平的日子,已经越来越少了。
这种乱局,对周梦臣来说,其实再好不过了。
如果一切太平的话,周梦臣想在江南动手脚,遇见的阻力会是相当大的。那时候的主要矛盾,就是周梦臣想要改革与地方顽固保守派之间的。而今倭乱的局势下。主要矛盾,就是对抗倭乱。到时候,周梦臣有什么行权之事,阻力也就没有那么大。当倭乱平定了。当初的权宜之计,就变成了,长久之策了。
甚至周梦臣已经确定了三个官职,最好能三选一,第一个是浙江巡抚。第二个是福建巡抚,第三个就是江南巡抚。
最好是浙江巡抚,一来浙江是主战场。二来浙江也有钱。而福建巡抚虽然偏离了主战场,但也是战场之一,虽然穷了一点,福建巡抚还是有自主权的。但是江南巡抚,准确的来说,是巡视南直隶江南四府。松,常,苏,镇。
这四个府,简直富得流油。但最大的问题,不是辖区地方小。而是上面有一个南京。
南京虽然很多职权都剥夺了。但是依然南直隶各府还是隶属南京的。江南巡抚更是一个临时性的差遣。虽然已经有很多任了。但是他上面有南京这个婆婆。很多事情做起来都不方便。
但是如果实在没有办法的话。江南巡抚也不是不可以接受的。
只是徐阶还没有开口,严嵩就先开口。
严嵩打定主意要将周梦臣赶出京师了。严嵩说道:“陛下,臣以为周大人是能臣,是社稷臣,可谓允文允武。老臣就想,将来老臣退下去后,或许有周大人坐老臣这一把交椅的时候。正因为如此,老臣对周大人寄望很深。”
“陛下,可知老臣这一辈子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严嵩仿佛要老泪横流说道:“老臣乃是词臣出身,对下面的事情不了解,以至于出了鞑虏冒犯京师这样的事情。即便陛下怜惜老臣,不已加罪,却也是老臣这一辈子最过不去的事情。所以对年轻人,老臣有更大的希望。希望周大人能在边境历练一二,将来主持朝廷大事的时候,不要再像我一般。而且周大人,也是天下闻名的我朝名将。去岁之后,九边都在叫苦。老臣思来想去,实在没有办法了。只求请陛下忍痛割爱,放周大人去边疆坐镇。捍卫京师。”
严嵩说完,说道:“周大人。这是我对不住你。不知道周大人,愿不愿意?”
周梦臣听了。暗地咬牙。说道:“首辅大人,哪里的话?能为朝廷效力。不管何时何地的。下官都不会有半句怨言的。”
周梦臣内心之中,十万个不满意。但是他这个时候,却说不出口了。
怎么说?
说,他不愿意保卫京师,保卫陛下。严嵩作为一个首辅,已经先给你道歉了。周梦臣自然不能在嘉靖的面前蹬鼻子上脸,这还有没有上下尊卑了?即便,周梦臣内心之中骂死了严嵩。也只能这样说了。
严嵩说道:“那徐阁老的意思是?”
徐阶眼睛余光扫过嘉靖的神情。他内心之中,悠悠一叹,暗道:“周梦臣,不是我不帮忙,实在是你在北京城下那一炮太惊艳了。”徐阶看出了嘉靖少有的有几分意动。
就知道,这个时候说什么都不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