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奋斗在大明- 第2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儒名义上是主将,其实他不过是一个骑兵统领。带着整支军队之中最有战斗力的丰城侯府家将而已。剩下的事情都是周梦臣来安排的。
    “我等明白。”几个人齐声答应下来。
    周梦臣说道:“戚继光留下来。”
    几个人都下去了。戚继光垂手而立,就好像一个打架的学生见到了班主任一般。再加上戚继光满脸狼狈,就更有那个味道了。
    周梦臣说道;“王效是老将,带过兵。上过阵,只是仕途蹉跎。卢镗更不用说了。双屿大捷,我都听过性命,区区一个千户,根本就是大才小用,即便将这几千人全部交付给他,我也是放心的。倒是你,让我很担心。”
    戚继光立即行礼说道:“属下让大人失望了。”
    戚继光从来是很识眼色的,否则也不会在文官权重的情况之下,一步步扶摇而生。不过历史上挖掘戚继光的是张居正。戚继光调任南方关键一步升迁,就是张居正举荐的。
    此刻戚继光显然还没有攀上张居正的线,一来徐阶还没有入阁。张居正的权力也是相当有限的。二来,戚继光年纪太轻,连自己家世职还没有搞定,还没有到才堪大用的地步。毕竟人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名将也不是生下来就是名将的。否则让几年后的戚继光来处理而今的局面,绝对不会这样狼狈了。
    周梦臣说道:“没有什么失望与不失望的。只是今日之局面你也知道,说不定,我们就要与鞑子交手了。你这样能上战场打胜仗吗?”
    戚继光很想说能。但是他却不敢打包票。
    戚继光这队人里面很多都是世袭军官出身,虽然有些鱼腩,不过是想混了袭职,回家作威作福。但也有一部分是身手矫健,是门里出身。但是孤管怎么说,都是军中子弟傲气十足,单单论官职,比戚继光世职高的都有。不是一两个,戚继光不敢保证能压服。


第十四章 天亮了
    周梦臣见状,终于将他的心思露出来了,说道:“罢了,我借你一张虎皮,你可愿意拜我为师?”
    戚继光一听,双眼之中露出一丝兴奋的光芒。二话不说跪倒在地,说道:“弟子拜见恩师。”
    对于而今的戚继光来说,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仅仅有这个老师。这一次就千值万值。以大明文贵武贱德行,周梦臣别的身份不去说,单单是兵部五品官员,就是戚继光需要仰望的存在。
    那可是兵部啊。专门管武官的。有这个在兵部的老师。戚继光今后不要说一帆风顺,最少不会被人阴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这是他占了大便宜了。
    自然要赶紧敲定了。不能让周梦臣反悔了。
    但是对周梦臣来说,将戚继光收为弟子,想想都让人兴奋的睡不着觉。
    历史会给人公正的评价。嘉靖一朝,云波诡谲,但是真正能让记住名字的不过,寥寥数人而已,严嵩,徐阶这些大人物,固然有一席之地。但是有两个人更胜过当时这些大人物。一个是海瑞,一个就是戚继光。
    周梦臣这么急定下师徒名分,内心之中隐隐约约有一种怕被人抢了的冲动。
    周梦臣扶起戚继光说道:“今日,不是说话的时候。现在你就是我的弟子了。有了这个名头,你如果还不能镇住下面的人………………”
    戚继光说道:“请恩师放心,弟子一定将下面人安排的妥妥当当的。”
    其实戚继光少年老成,有十分把握做七分事说五分话。就是没有周梦臣的名头,戚继光未必压不下下面的人。而今得了好处,自然有十分的信心。
    周梦臣说道:“快去吧。天快亮了。”
    看戚继光下去之后,杨继盛说道:“你居然收一个武人做弟子?”
    周梦臣内心之中都乐开花了。此刻,忽然觉得这一次没有那么凶险了,毕竟戚继光在队伍之中啊?军神的气运在。又怎么会出事了。只是这心态,却不好给别人解释。只能一本正经的说道:“姑且用之吧。”
    周梦臣对杨继盛说道:“杨兄,家里的事情就交给了你了。这一次也不知道什么情况,千万拜托了。”
    周梦臣出去,兵部那些事情,也不能没有人接手。周梦臣担心自己一去,回来之后,自己在兵部的基本盘已经不在了。这也只有杨继盛留下了。
    杨继盛说道:“你放心,一切有我。”他微微一顿,说道:“要不,我替你去。”
    周梦臣说道:“不用。我毕竟在欧阳大人面前应承下来了。”
    杨继盛还想说些什么,只是他眼光一瞟,说道:“弟妹来了。我去看看物资都准备好了吗?”
    周梦臣一转身,就看见李云珍提着一个食盒,与小环站在身后不远之处。
    周梦臣连忙走过去,说道:“你怎么来了?”
    李云珍说道:“我是来给你送吃的。”李云珍将沉重的食盒打开。周梦臣看见里面有一锅汤,还冒着热气。李云珍给周梦臣舀了一碗,周梦臣喝了一口。却是浓白的如同奶油的鱼汤。滋味很不错,恰当好处,正合周梦臣唯恐。
    李云珍又打开下面,却是几个家常小菜。
    周梦臣这个时候才感觉饿了。从昨天傍晚忙到现在,只是喝了几口水。连一口馒头都没有吃。而今吃了一口,就觉得浑身上下都有一种发软的感觉,似乎整个身体所有的细胞,都在齐声向周梦臣呐喊。它们太饿了。
    周梦臣狼吞虎咽的一扫而空。几乎一会功夫就清盘了。
    李云珍又拿来另外一个食盒,说道:“我一时间也不知道准备什么在路上吃。就让便宜坊弄来几支鸭子,虽然鸭子凉了不好吃。但是我问过店家了,说让用小火煨一会儿,也有七分滋味。”
    周梦臣抓住李云珍的手,说道:“你是怎么知道的?”
    周梦臣仅仅是给家里报看来一个平安。至于其他的事情,根本来不及去做。
    李云珍说道:“这么大的动静。连我哥哥都惊动了。我又怎么不知道啊?”
    周梦臣准备不仅仅带一些物资过去,也让李时珍派一些外科医生过去,如果李时珍能过去,自然是最好不过了。但是如果李时珍自己不能过去的话,就让李时珍找一些人过去。
    周梦臣说道;“你放心。这一次不过是押运物资,其他的事情一点都没有,不会有什么事情的。”
    李云珍只是温柔的看着周梦臣说道:“我知道。”只是眼睛之中温柔的颤动,却在说:我担心。我害怕。
    周梦臣千言万语说不出来,只是轻轻抱了李云珍一下,说道:“放心,没事的。”
    随即周梦臣感动眼前微微一亮,却是东方既白。太阳还没有从地平线下面跃出来,却已经将自己的光芒打在云层之中,照亮的东边的天空。按照时间估算,距离太阳升起已经没有多长时间了。
    而太阳升起的时候,就是城门打开的时候。
    留给周梦臣的时间不多了。
    周梦臣只能起身,将李云珍送走了。随即转身回来继续工作。只是看着这食盒之中的几只鸭子。他哪里有功夫管啊?随手让周大壮,将整个食盒都给戚继光这个新弟子送过去。
    在天亮之前,周梦臣做了最后的清点。
    在第一束阳光打城门之前的时候,随着吱吱呀呀的声音。北京城门缓缓打开了。周梦臣带着一千多辆大小马车,总计三千多人的队伍,从德胜门出京北上。
    德胜门乃是北京北门。也是通往边塞的重要城门。从这里到永宁关,直线距离一百里上下,但问题是到永宁关的前半程还多在平地上行军,但是靠近永宁关一段距离就在群山之中了。
    而群山是最难以衡量的。不能用简单的距离来衡量。而且永宁关后的通道,其实也不是太通畅的。因为这里并不是什么大关卡。通过的也不是什么大路。真正的大路是走居庸关的。
    周梦臣也不知道,能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一天一夜的功夫到了永宁关下。
    只是,周梦臣出北京城门的时候,看见了非常寻常一副北京早市图。
    路边不知道多少扛着扁担,带着新鲜的蔬菜,还有其他七七八八的食材。乃至于有豆浆油条的早餐点。各种点心的叫卖之声。这些百姓甚至对于周梦臣如此大队人马在早上出城,占据了本来该他们进城的时间,有些怨声载道。
    之所以如此,一来是消息传播是需要时间的。
    很多百姓还不知道百里外永宁关的事情。
    其次,也是百姓们都不相信会有鞑子兵临城下的事情发生。上一次有这样的事情,已经是土木堡之变后了,太平了多少年了。很多人都有了思维惯性了。觉得不过是虚惊一场而已。
    周梦臣看着这样的局面。
    一时间不知道感叹百姓的愚昧,还是感叹自己的责任重大。
    虽然,周梦臣身上似乎没有带着重要使命,但是谁都知道周梦臣这个使命是不用明言的。废话,单单一批粮草辎重,需要一个兵部五品高官去吗?无非是兵部上下,乃至于内阁其实并不相信永宁关上的军队。担心有欺上瞒下的行为。
    这并不夸张。在明朝几乎是家常便饭。
    而用兵之际,也不能用太过激烈的手段。派一个品阶高的文官,天然就有督战,查明情况上报的责任。但是还有保证永宁关不出意外的责任。


第十五章 永宁关前
    永宁关并不高大,尤其他在天下第一雄关居庸关之侧,看上去更实际如此。
    永宁关与其他关卡一样,也是依山而建的。只是山势并不高大。也不是太险峻的。只是不大险峻的山势上面高出三丈的城墙。卡住本就不宽阔的道路。就让鞑子大军有一种寸步难行的感觉。
    更不要说,永宁关是长城体系的一个角而已。他连接整个长城。在关键的时候,长城也是可以作为运兵通道的。
    只是蓟州镇的长城与其他镇不一样。
    大明长城的建立是一个陆陆续续的修建的过程,在土木堡之前,大明的长城其实不成体系的。真正形成体系是在土木堡之后,与鞑子交战的过程之中,陆陆续续的加固的。
    只是可惜。
    从土木堡之后的鞑子,到后面掀翻瓦刺的达延汗,到而今继承达延汗事业的俺答。他们的汗廷都是在北京的西北方向,这就造成了。宣大被重视。蓟州镇不被重视。
    同样不被重视的也有蓟州镇的长城。
    不仅仅是夯土为主,还没有包砖,甚至有一些城墙是不通,中间已经倾颓了。与保存在现代的不少野长城的情况一样,在长时间失去人维护之后,慢慢的失去了军事作用。
    这个问题要等而今才二十出头的戚继光到几十年后,他重新修建了蓟州镇的城墙,让蓟州镇的城墙一举成为大明所有城墙最好的。
    这就有些尴尬了。
    居庸关那边对永宁的支援必须在兵部批准之后才可以的。而蓟州镇的支援道路上也是比较难行的。
    不过,即便如此。鞑子在永宁关下吃了好大亏。
    仰攻城池,从来不是鞑子的强项。
    这一次萧教主拿出了自己的血本。将白莲教之中最精锐的人马砸了出来,人数并不多。但该两三千人,但是一个个都披甲,还大量的装备火器,清一色的明军装备。
    从某种程度上来,如果不看旗帜,很容易将这一支军队看成了明军。
    这一支军队的底子全部都是明军中服役过的叛军。被白莲教整合在一起。最精锐的人马,一直是萧教主的杀手锏。即便之前打得再怎么惨。都没有动用过。
    而今日,萧教主终于舍的了。
    萧教主对着下面的军官说道:“我已经让下面连续攻了两日了。明军已经相当疲惫了。只要打破此关,大军就能直入北京城下,到时候嘉靖小儿,只能束手就擒。北京一下,天下动摇,则各地教友并起,不出十数年必能亡明。天下成败,就在此关之下。”
    “就在你们手中了。”
    众将厉声说道:“请教主放心,我们定然让真空家乡重现世间。”
    这些人很多都是白莲教的死忠信徒,简直是悍不畏死。
    萧教主也不多说话了,只是重重行了一礼。随即下令。这一支军队就鱼贯而出。在永宁关前列阵。
    萧教主骑马来到了俺答身前,俺答拿这千里镜,黄铜打造的千里镜,看上去精致之极,角落之中还两个小小的字:“内造”。这一支千里镜是出于皇宫之中的。到底是因为什么落在俺答手中,却有一些说不清楚了。
    俺答说道:“萧卿,刚刚消息,周老贼已经到了居庸关下。咱们在居庸关下的迷魂阵。已经瞒不住了。居庸关到这里,不过一日功夫。你觉得该怎么办?”
    这也是居庸关不敢救援的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他们不能判断居庸关外面的大军,到底是真是假。
    对于拥有战略主动权的俺答,虚张声势是非常简单的事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