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言叹息一声,说道:“而今不是国初,今日不同往日。罢罢罢,走吧。”
是的,锦衣卫诏狱之中,有很多大臣都常住过,之后又被起复了。特别是成祖年间。那是牵扯到当时还是太子的仁宗皇帝与成祖之间的矛盾。是特殊情况。夏言对而今的太子,可没有什么恩情。也不能等太子登基的时候,再出来。
更不说,严嵩虎视眈眈的。
夏言也不收拾行李,大步走出去。就好像去上朝一样。只是来到了门口,忽然听下了脚步。看着门口的白杨树,说道:“白杨啊白杨,老夫这一去,还能回来吗?”随即,凄惨一笑,说道:“我也是老了。问你这无知蠢货做什么?”
随即夏言一家上下,被带上了马车。在锦衣卫的护卫之下,向诏狱而去。
虽然陆炳对夏言十分客气。但是夏言毕竟不是旁人,是比一般重犯,还要严加看管的重犯。要知道夏言那可是门生故吏遍天下,虽然曾铣被拿下了。但并不是说夏言在军中的影响力就被完全清除了。
远远不够。
万一夏言那一个旧部,想不开了。弄一个劫囚的事情。这事情可就不大好办了。
所以陆炳一行人看管非常之严,夏言所乘坐的马车,与一般马车无二。里面甚至比一般马车还豪华。但是外面却是铁甲铮铮,枪上膛,弓上弦,数百锦衣卫甲士绷紧了神经,从北京的大街上过去。
一时间,就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说实话,天子脚下的北京百姓,可谓见多识广。对其他地方见到就腿软的锦衣卫,他们也不是太在乎,说不定他的拐弯抹角的亲戚,就是锦衣卫之中。平日也不是没有见过锦衣卫。
只是锦衣卫如此紧张的样子,却是很少见到的。
故而,稍稍一打听。就知道大体是事情了。
一时间,远远的围观者锦衣卫的车辆,议论纷纷。
毕竟夏言倒台这个政治新闻,这一段时间内,也变成旧闻,很多事情都传得沸沸扬扬的。有得说,严嵩为了扳倒夏言,几乎给夏言当孙子,才趁着夏言不备,出了阴招云云。
总体下来,夏言在台上的时候。很多老百姓都夏言的感官并不好。但是见夏言沦落成这个样子。一时间便同情起来了。
“你们说,这次夏阁老能不能活啊?”
“进诏狱的人,又有谁能活着出来啊?”
北京老百姓们说着无心,听者却有意。
这个听着不是别人,正是杨继盛。
杨继盛正出门卖了两只鸭子,准备给家里人打打牙祭。
说起来杨继盛才是实实在在的清官。周梦臣固然不从朝廷哪里拿一分钱,奈何周梦臣是有钱人,看不上那一点俸禄。而杨继盛却不一样了。杨继盛家贫,一度沦落到放牛的地步,后来父亲另娶,后妈不待见他。在北京一点产业都没有。只能靠那一点俸禄生活。
这就是为什么杨继盛特别喜欢便宜坊的烤鸭。因为便宜啊。
牛肉羊肉都是比较贵的肉。禽类的肉是比较便宜的。
即便如此,杨继盛也不是一直能吃得起的。
只是此刻,他浑然忘记了手中提着两个鸭子,见到夏言被锦衣卫带走之后,浑身一震,心中思忖片刻,立即向周梦臣家里而去。
在过年之后,风向就急转直下。杨继盛忧心忡忡不是一日两日的。但是杨继盛虽然有意天下为己任的责任心,奈何,他与朝廷大政隔着有些太远的,刚刚就任的新科进士,在朝廷之上,根本没有发言权。
甚至他上面没有人的话,连接受到的信息,都是二手三手的。
之前,吏部尚书闻渊还是比较看好他的。但老尚书一离任,虽然新尚书还没有选出来。但是吏部已经被严嵩掌控起来了。杨继盛一点风声都听不见了。
只能暗暗着急,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
只是此刻,他再也坐不住了。
而他思来想去,他的交际圈唯一能帮上忙的人,就是周梦臣。所以才忘记了家里还在等鸭子的夫人孩子。临时朝周梦臣家里走了。
周梦臣在得了张居正的警告之后,这一段时间,一直没又露头,家里军器监两点一线的生活。除此之外,连北京城都不出了。虽然密切关注局势的变化,但是任何公开场合,从不出现。问就是病了。
嘉靖这一段时间,也无心问什么长生之道。更没有召周梦臣进宫。
所以,杨继盛一找一个准备。立即在周梦臣家里找到了周梦臣。他是周家的熟客,家丁仆役根本没有阻拦,故而直接将杨继盛引到后院之中了。
第一百三十一章 杨继盛的想法
正在后院里一处石桌上看书信的周梦臣,远远的看见了杨继盛,也看见了杨继盛手中提的东西,笑道:“杨兄,你来都来了,怎么还带了礼物过来,这也太见怪了吧。”
被周梦臣这么一提醒。杨继盛才感觉手上有几分分量。
杨继盛立即对身边的周家仆役,说道:“劳烦将这两只鸭子送到寒舍,告诉贱内,今日就不回去用饭了。让她与孩子们先吃。”
这仆役看了一眼周梦臣,周梦臣微微示意,他立即答应下来,提着两只鸭子走了。
杨继盛这才向周梦臣行礼,说道:“今日失礼,实在杨某囊中羞涩,这两只鸭子是给孩子们,不敢相让。”
周梦臣轻轻一笑,说道:“何至于此?来人。”立即说仆役过来。周梦臣说道:“去便宜坊再点两只鸭子,让他们立即送过来。”
杨继盛说道:“这就不必了,我今日冒昧来访,却是有一件事情,要请周兄相助。”
周梦臣心中已经有所预料,说道:“何事?”
杨继盛看了看周围的仆役。
周梦臣一挥手,让他们都下去了。
杨继盛说道:“夏府的事情,想来周兄已经知道了?”
周梦臣沉默片刻,说道:“是。”
周梦臣在家里憋着不出门,并不是什么不知道。恰恰相反,他与宫中几个太监交换消息,而大内又是消息最灵通的地方。可以说,周梦臣手中的消息,一点也比比任何一个尚书手中的消息少,甚至还更多。
以至于张居正来周梦臣家里就暗示,他将一些消息转告给了徐阶,同样也将徐阶那边的一些消息转告给了周梦臣。
周梦臣自然是无可无不可。
虽然,他不知道徐阶是怎么实现三级跳,一下子到了内阁之中。但是即便不冲张居正的关系,单单冲徐阶这个名字。周梦臣也要与他搞好关系。也算是为未来布局了。
只是,周梦臣心中并不爽快。
是的,一点都不爽快。
他其中也知道,有一条路是好走的。是保持沉默什么也不做,顺着历史潮流。投资徐阶。等徐阶将来与严嵩清算。但是严格的说,复套筹划,也有周梦臣一分心血。他更加知道,西北边军被严嵩这一折腾,一年之内,未必能缓过劲来。这还是严嵩就此罢手的情况下。
如果严嵩深究,要彻底消除夏言曾铣的影响力。那么西北边军到底会被折腾成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
这样的话,大同的压力就大了。
夜深人静的时候,周梦臣也未尝不拥被而起,独坐到天明。
杨继盛说道:“周兄,其实我很羡慕你,你得陛下之殊遇,一登科虽然是最后一名,但已经在众人之上了。即便是我们这一科的状元又怎么样?他们而今不过是在翰林院之中做冷板凳而已。我也因周兄提携,得以在复套之事上,出了一把力气。对此我感激不尽。”
周梦臣说道:“你我同科,本就应该互相扶持。杨兄客气了。”
杨继盛说道:“有些事情,我知道有些强人所难,毕竟周兄这一段时间闭门谢客,除却军器监哪里都不去。几乎是画地为牢了。你的顾虑我也懂。富贵美人,周兄都有了。前程陛下也给了。而今之事,纵然天下天崩地裂,与周兄有何干系?不妨碍周兄富贵一生。”
周梦臣听了,有些脸红。说道:“杨兄言重了。”
虽然杨继盛的话,周梦臣听得很不舒服,但是周梦臣却知道,这其实是事实。甚至是周梦臣一直在掂量考虑的事情。
其实周梦臣虽然有些倾向于夏言,但是从根子说,周梦臣不是夏言的人,即便严嵩在清理异己,弄得满城风雨,但是周梦臣也肯定,只要他不去招惹严嵩,严嵩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来找他的麻烦。
杨继盛说道:“周兄,视我为友。我也要做的诤友的本分。我并无意诋毁周兄之荣华富贵,然,周兄受家国如此之厚,难道不应该对大明社稷负有责任?严嵩倒行逆施,残害忠良,屠戮无辜。折损大将,曾大人有何罪?无非是夏阁老之徒。而天下之间,夏阁老的人有多少?你我不知道吗?别的不说,浙江刚刚传来的捷报,巡抚朱纨,亲自出海,一举荡平双屿岛,诛杀海盗千余人,并逼退夷人,东南海上安定,指日可待。而朱纨也是夏阁老一手提拔的。”
“严嵩这样做,有什么后果?周兄比我更清楚。”
“如此情况,周梦臣为陛下信重之深,难道不应该出言劝谏吗?”
周梦臣当然知道这些事情。
他不得不感叹朱纨可惜了。
周梦臣不知道朱纨听到北京夏言倒台的消息之后,才急冲冲的出海攻双屿,是担心夏言下台之后,他的位置不保,赶紧将该做的事情,都做了。还是他想凭借功劳作为投名状,让严嵩放他一马。
但是周梦臣都确定一件事情。
那就朱纨不管立下多大的功劳,都无法挽回他的结局了。
他不立功还好,不立功的话,他肩膀上还承担的平倭的重任。严嵩夹带里面未必有能接替他的人。但是他一立功,岂不是告诉严嵩,江南无事了。严嵩又岂能不想办法摘桃子啊?
江南又是财赋之地,朝廷财源之所寄。严嵩上台,自然也要抓在手中的。
而且朱纨的严厉手段,只是扬汤止沸,不是釜底抽薪。只能压制一时,不能压制一世。根本问题不解决。倭寇灭了一次,还有另外一次。总之江南的事情,有得弄。
北虏南倭两大问题,几乎已经成型了。
这两个问题,夏言继续在位,也未必能解决的了。严嵩手腕比夏言缺了不知道多少,夹带里面人的质量,因为差夏言不少。这局面。几乎不可挽回了。
周梦臣听杨继盛的话,心中也有几分惭愧,说道:“杨兄,你不懂的。”
周梦臣不能说杨继盛说的不对,杨继盛弄错了最关键的一点,他以为严嵩弄出这样的事情,都是严嵩本人的意愿。但是周梦臣看得很清楚,那就是这里面是有嘉靖的放纵。
周梦臣的一切都来自于嘉靖。
让他去劝谏嘉靖,不是自己给自己挖坑吗?
杨继盛说道:“我懂。严嵩之所以能如此,不就是有陛下的放纵?”
周梦臣大吃一惊,说道:“杨兄,你………………”
杨继盛说道:“我是性子直,为人方正。但并不傻子。有些东西,我还看不出来。周兄,我知道你才华横溢,很多地方都有独到之处,并不以做官为念,更多是想注书立传,自成一家。只是你似乎从来没有想过一件事情。”
“而今,你是陛下之私臣?还是大明朝臣?”
“如此是前者,当我什么也没有说。但你一辈子,也不过是太监,巫道之流,登不上大雅之堂。如果是后者,你要好好考虑一下我的说法了。虽然我知道,才是才,德是德。”
“但是大明,不,我中华向来是重德胜过重才。我记得你特别推崇沈括,但是为什么在你之前,很少有人提沈括,是大家不知道沈括无才吗?当然不是。到底是因为什么?你清楚,我清楚。”
“秦桧的字不错,但是天下习书之人,谁从秦桧之书学起?”
“小人只看眼前,大丈夫权衡百世,我这番话,也不是要激你如何,或者逼你如何,而是让你好好想想,何去何从?”
第一百三十二章 周梦臣的考虑
周梦臣听了,不由的陷入沉思之中。
沈括不受待见,就是他在新旧两党之中来回徘徊。在新党之中大为卖力,但王安石一下台,他立即调转枪口。在古人眼中,沈括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品行不端,为人可鄙。
这就是沈括不受待见的原因。
周梦臣忍不住想,我今后难道有这样一个名声吗?
周梦臣对杨继盛的说法,虽然有些疑惑,但是想以此改变他周梦臣的心意,却还是难了点。
毕竟大家都是成年人了。虽然周梦臣觉得杨继盛说的有道理,今后,他可能会注意。但是在今日之事上,周梦臣还是要再想想。毕竟理想是理想,现实是现实。
他只要出言劝谏,不管成败。周梦臣都成为了严嵩的敌人。
如果看历史上,严嵩还要独揽朝政十几年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