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奋斗在大明- 第1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因为他们见过太多,根本不出面的指挥的官员。也见识过很多胡乱指挥的官员,周梦臣在整个指挥过程之中,并不是没有犯错,但是他对下面分工明确,谁做什么,都具体到每一个负责人。真做不了的,告诉周梦臣。
    周梦臣会细细琢磨,是真做不了。还是他们没有想到该怎么做。
    能做到,周梦臣会细细讲解。让他们试试。实在做不了,周梦臣就改设计。
    这些工匠们何等见过如此通情达理的上司。
    于是,在周梦臣的指挥之下,速度奇快。
    当然了,这也是这都是木制建筑,这样的建筑其实有一点点的堆积木一样。
    不过数日,重新调整过布局的盔甲厂就搞好好。
    整个厂大体两长排车间。中间是仓库。周梦臣没有专门学过工业设计,大体是从第一个车间开始,走一个U字线,一辆战车就算是下线了。等战车不做了,就分为一个是木匠皮匠车间,一个铁匠车间。整个规划,在周梦臣看来,尚且过得去。
    随即,开始第一批造车。
    造的不是战车,而是木工车床。
    这一次,周梦臣设计更有模有样了。
    周梦臣完成了多次齿轮设计。对这个设计元素已经很熟悉了。这一次设计是武昌的2。0版本。但是还有一些问题,让周梦臣要处理的。
    首先是度量衡的问题。
    在武昌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多少车床。度量衡自己把握就行了。
    而今却不一样,周梦臣整个厂子里面大概有一百多台各种各样的车床。想让将这些零件拼成一辆车,误差就一定要小。而大明各种各样的尺子也就罢了。而同一柄尺子,长度还不一样。
    比如营造尺,在三十二厘米上下,有三十三厘米的。
    周梦臣不得不先打造出一批精度最高的铁尺。并设计了分尺,厘尺。大体一分尺在三厘米上下,一厘尺在三毫米左右。
    在这个基础之上,才重新打造这车床。
    度量衡问题,仅仅是周梦臣遇见的一个小小的问题。
    周梦臣将自己的构想变成现实之间,可是不知道多少问题要一个个解决。有些东西,周梦臣也没有办法,只能召集工匠集思广益。而这个时候,殷正茂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
    所有行政工作都是殷正茂来完成的。
    周梦臣提出的各种需要都是殷正茂来解决的。
    就这样,大概用了一个月上下。
    一个神奇木材加工厂耸立在明代的北京城中,如果有人穿越的话,看着这里的设计风格,估计觉得是解放前的工厂也有人信。
    周梦臣带着弟子们从第一个车间,沿着地上长长的铁轨,一路走过U型轨道。以及在轨道上十几个车间。重新回到了盔甲厂的门口,深吸一口气,说道:“去,神木厂拉木材,试试看。”
    “是。”
    只见一个原木,从大门口第一个车间推了进去。立即有几根皮带从房顶放下来,工匠们将原木绑好。安置好位置。一边就有两个大汉,光着帮助,一只手抓着助力根,两人一起用力。将一块圆锯给蹬了起来。
    在齿轮与链条的传递之下,两个大汉力量传递到了圆锯上。然一个老工匠,这轻轻操纵旋转的圆锯,一点点的按了下去。圆锯飞旋出锯末来。不过一会功夫就停了,往木头缝隙浇了一点水。然后换两个人上。
    周梦臣暗道:“蒸汽机要快点搞了。”
    这些木头是用来做战车的挡板。需要放箭矢,甚至火器的攻击,自然是要硬木。既然硬木,想要解开都是非常费劲的。两个大汉将吃奶的力气都用出来了,不过一会儿而今就没有力气。
    周梦臣自然想搞成蒸汽机。这不是省力许多。
    但是对工匠们来说,却已经是精喜之极了。
    至于费力气。
    两千多工匠还怕没有有力气的人,下去两个,立即有两个上来,如此类推。一共上来五对之后,才将硬木解开。
    一根原木处理成想要的木板,用了整整一个上午。
    随即这些木板被人用推车沿着铁轨推到各个车间去处理。
    每一个车间任务不同,所用的木工车床也不大一样,大体都是一个人操作,一个人再一边用力,或用手,或用脚。当然了木工车床也不是万能的,一些小角落,也是处理不到。
    但是这些工匠都是经验丰富的老木匠。不用周梦臣提点,人家顺手就将这一件事情给做了。
    将不同零件。如挡板,车轮,车轴,底座软钢,等等大大小小的零件堆积在最后一个车间,一群工匠的叮叮当当组装一番,一辆周梦臣许诺给曾铣的战车,就已经造好了。
    而这个时候,天已经快黑了。
    周梦臣皱眉说道:“各车间效率不一,组装车间,也就下午忙了不到一个时辰,单单按照组装车间的工作量,一天可以生产十辆车。还有大量产能并没有挖掘出来。耽搁时间最大的还是原木处理车间。用了整整一个上午。”


第四十四章 将要离京的曾铣
    “周兄,这已经神乎其技了?”殷正茂说道:“还不行吗?”
    此刻的殷正茂已经不用等赚钱了,而今周梦臣的表现已经将殷正茂折服了。一两马车贵则十几两,少则数两银子。但是造车用的木料,是决计用不了一两银子的。
    殷正茂设想这个厂子不是工部的,是殷家。他只需一想到这里,只觉得热血沸腾,眼冒金光。
    而且殷正茂不仅仅信服这个例,更是信服了周梦臣的学问是造黄金屋之术。
    此刻的他恨不得拜入周梦臣门下学习。对周梦臣表现也是十分关注。
    周梦臣说道:“而今已经快入夏了。距离明年春。不到十月。一个月三百台,十个月才三千台。尚且不够出塞所需。”
    殷正茂说道:“那多少才够?”
    周梦臣说道:“大家具体多少,我不知道,但是六万精锐,却是定下来,其中有万余精骑,一马顶三人。而将士日食一升,六万精锐可当九万人论。一日消耗九百石。”
    “大军需要在塞外多长时间,我不知道,但是以三个月而论。最少要八万一千石,往高了说要十万石粮食。”
    “而一辆战车,不仅仅要装粮食,还要装火药,甚至要有火炮。每一辆战车,能容纳五石粮食,已经不错。从这个角度来算,需要两万辆战车。如果再加上啦车的马。更不知道有多少了。”
    “甚至三十万石粮食都不够用。”
    “我不明军中情况,这只是大概估算。但是怎么算,一天十辆绝对不够。”
    殷正茂说道:“周兄多虑了。朝廷不会让你这里一家生产的,定然会给其他各卫分配生产任务的。”
    周梦臣说道:“你觉得,地方上能做得比我们好吗?”
    殷正茂说道:“周兄之才,天下无双。地方那些庸才怎么能比。”
    周梦臣说道:“既然如此,何不你我联手重振工部军器局?将这些事情全包了。”
    殷正茂说道:“你刚刚不是说,我们生产不来吗?”
    周梦臣说道:“那是没有满负荷生产。我们有两千多工匠,将其他厂子全部停产。全部调在这里,不条不行两条,一班不行,日夜两班,况且,出塞车辆数目,虽然不少,但也决计不超过五千辆。”
    殷正茂说道:“为何?”
    周梦臣说道:“一辆战车,三个人可以操作,但是要发挥完全战斗力,最好四个人,五个人。一个驾车手持长矛,两个人负责一门火炮。但是如此一来,五千辆就要两万到两万五千人。再加上骑兵,只剩下万余步卒,这一次去攻坚克难,一万多步卒是不够的。”
    “我们只要能保证,一个月一千多辆,这个任务是能够完成的。”
    殷正茂叹息一声,说道:“你说什么都行。但是我有一点要提醒,那就是钱?整个改造生产线,还有许诺给工匠的计件工资,还有未来的材料,神木厂哪里未必都能供给,总之,你手中那些钱,完全不够。”
    周梦臣说道:“好说。我想这一件事情,夏阁老不会不出钱的。”
    周梦臣回去之后,立即将写了一封奏疏,向户部要钱。
    这一封奏疏自然又到了夏言手中。
    户部尚书王杲而今看着银子,就好像是自己的眼珠子一般,超过千两的开支,一律要这他这个户部尚书签字,超过万两的开支,要夏言点头。
    原因很简单,打仗太花钱了。即便是准备阶段。
    所以花钱之中,造数千辆战车。在周梦臣运作之下,已经是最不花钱的一项了。
    夏言看了周梦臣奏疏。递给眼前的曾铣,说道:“你快要离京了。这一件事情你怎么看?”
    曾铣在京师不去,倒不是他对复套之事不放在心上,恰恰是太放在心上了。曾铣很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曾铣想要在外建功,一定要将京师的关系理顺,否则他在外的功业,就是镜中花,水中月。
    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京城之中的动向,俺答本身还可怕。
    所以曾铣这一段时间,接好夏言,也多次请严世蕃喝酒,向黄锦示好,向陆炳讨好,四处攀关系。甚至很多事情都违背曾铣本意。但那又如何?只要能让京城不干扰前线,曾铣下跪给人当儿子都愿意。何况是区区献媚了。
    这是他的毕生功业。
    不过,他毕竟不能在京师久留。
    而且他观察,最近朝廷气氛不错,夏言与严嵩之间的关系似乎有张治的调和,有所缓和。财政虽然紧张,但是有王杲这样的老臣坐镇。君臣和谐,党争降级,用人得力。士林之中对复套之事,大多数都是赞同的。只要京师保持政局平稳。曾铣对俺答是一点也畏惧。这一战已经赢了五成。
    剩下的五成就要看战场上的表现了。
    曾铣也就准备走了。
    只是曾铣没有想到他走之前会看见周梦臣的奏疏。
    曾铣一看周梦臣的奏疏,立即皱起了眉头。
    夏言见了,问道:“怎么了?”
    曾铣说道:“周梦臣的图纸,他这个车大体是一丈长,半丈宽,高半丈,四个轮子,硬木挡板,可以抵挡火箭火铳,乃至小炮。只是…………………”
    夏言说道:“怎么了?”
    曾铣说道:“怎么才能十两银子?”
    夏言不懂这些,说道:“这很便宜吗?”
    曾铣说道:“这样说吧,就是寻常人用得好一点的两轮马车,大抵就是这个价格。这十两银子,根本不可能。且不说,从用料上看,周梦臣又是用铁,又是用铜,用得是硬木,普通人家根本不会用的。如果按照市价,三十两也未必可以。”
    “这简直是胡说八道。”
    夏言对很多东西具体物价,其实并不是很了解的。毕竟他身处高位久了,对这些事情就不敏感了。但是曾铣不一样,他在边关作战。大明作战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其实也就是没有钱。
    一副家当,曾铣必须精打细算。所以对大概物价都有一个谱。
    夏言沉思了一会儿,说道:“未必是胡说八道。这位周梦臣,乃是刘兄的弟子,虽然有些误入歧途了。但是品行还过得去。从来没有听说他中饱私囊过,说一些不着边际的事情,大体都能够做到的。”
    “而且,他要贪污,不应该提高报价,为什么要压价?”
    曾铣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夏言说道:“子重,用兵上的东西,我不大清楚,但是按你的计划,如果他这十两银子的报价,真的可行,也就剩下数万两银子。你代我去看一看,想来,他即便是有猫腻,也瞒不过你的法眼。”
    曾铣听了,说道:“阁老说的是,不管怎么说,这周某人在陛下面前也是有座位的。我也不能怠慢了。如果他真的是要钱也就罢了,毕竟此等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我家中还有一些积蓄,咬咬牙,填饱他的肚子,也就是了。”
    “总不能让他坏了大事。”
    夏言笑道:“无须如此。如果他真的如此,你离京便是了。我虽然不能一时间为刘兄清理门户,但有我老头子在一日,京城的魑魅魍魉们,就翻不了天。只是战场的事情,我是帮不了你了。”
    “好好做事。”
    曾铣说道:“子重明白。还请阁老保重身体,这几日看阁老两鬓皆白,又清瘦了许多。这天下之重,不可一日无阁老。我等这些人,都要靠阁老你支持。”
    夏言说道:“错了,是陛下支持。有些话不能乱说。”


第四十五章 曾铣参观军器局
    曾铣曾经在兵部混过,当过一段时间的京官。虽然没有在工部任过职,但是对六部衙门还很熟悉。
    毕竟,京官很多事情都要在各个衙门里面疏通。毕竟周梦臣这个工部主事一个责任就是与兵部的人交接武器。各部之间上到大佬,下到小吏。都会常常的串门。曾铣自然对整个工部乃至附属各工坊有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