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薄薄的本子,罗二默然,“他们的坟茔我派人安排好了。”低低的声音,朴姬善安慰着自己的丈夫,她能做的也这么多。
下午,附近志愿军留守部队。转来了平壤大使馆的王明山一封信,没有加封的信件。
展开信纸,里面啰里啰嗦一大堆,意思很简单,别拿厨师当干部,该来报道了。随手把信递给朴姬善,罗二伸了个懒腰,“炊事兵啊。我的老本行。”
吃过晚饭,罗二叫来了凯利和张卓文,交代了建设分公司的事物,运输建筑材料的大事。也落在了幽怨的凯利头上。这回,凯利琢磨着要买上一艘货船了。
不过,有了“海豚”号的触雷事故,凯利相信,这片海域的扫雷行动。会再次大规模展开;那时,货船就安全了。
“我不管你是在哪里,反正按规划来就行,资金的事和我老婆联系。”不负责任的罗二。如是说道。
“这次我去平壤,码头的事我去找找妹夫。看人家手下开恩不?”模棱两可的话,连一旁的朴姬善也涨红了脸。不过。罗家山要想活下去,没有码头会很难,她心里比谁都清楚。
“还有,西渔坳南面海上的那片礁石群,我把物资丢在海里了,王猛你和老村长走动一下,一挨海上没有军舰活动,赶快捞上来,能用多少用多少。”罗二还在细细地交代着。
当凯利说出海里物资的数量,朴姬善翻译过来的时候,房间里轰地热闹喽,罗二这个原先高大的任务,瞬间沉了败家子,就连朴姬善也是没有好脸色。
“那啥,没事就散了,”罗二讪讪地挥挥手,把激动的王猛他们,一股脑赶了出去。
是夜,洗漱完毕的罗二,抱着朴姬善轻软的身子,美美地睡了个早觉,尽管枕头下压着一把上了膛的****,他还是睡得很安稳。
他没敢说出玛丽的事情,更别提远在大洋那头的孩子,以后该怎么说,以后再盘算。
1954年12月2日,就在台湾的中华民国,于老美签订中美共同防御条约的时候,罗二背着简单的背包,走出了小院。
是时候,该去使馆报道了。
一身半旧军装的罗二,脚上是解放胶鞋,登上了北去的卡车;有了大使馆的信件,他这才得以搭上了顺路车,比起以前,现在的路卡盘查,严密了许多。
靠在后车厢的车帮上,罗二摸摸身上的棉军装,这身志愿军的制服,他穿的时间还真不多,有一股回家的滋味。
平壤市牡丹峰区凯旋门大街长村洞,中国驻朝鲜使馆一栋品字形大楼,端端正正矗立在大路旁,这栋新建的大楼,前后还是空荡荡的,被低矮的围墙包围着。
风尘仆仆的罗二,拎着背包,站在了大门口,从大门里望去,里面主楼、官邸、公寓楼等,建筑庄重、大方,看的他心里暖洋洋的;尤其是楼前的旗杆,血红的旗帜令罗二眼睛发酸。
走到卫兵的岗楼前,罗二在警惕的注视下,拿出了使馆的介绍信。
又是一番电话联系,使馆里匆匆跑来一个年轻人,整齐的中山装,脚下锃亮的皮鞋,让罗二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国内的情况,他还是知道的,百废待兴,老百姓连饭还吃不饱。
“你就是罗本初同志?”年轻人热情地招呼一声,“来,跟我走,王参赞在办公室里等着你呢。”接过罗二手里的背包,“我叫刘大春,以后咱们就是同事了。”
“罗本初,使馆厨师。”罗二的回答很生硬。
见罗二直溜溜看他身上的衣服,刘大春暗暗一笑,这眼神他见的太多了,“我这是单位配发的,只能工作时间穿,下了班就得换回去,就这一身。”
原来,是为了门面呐,罗二眼神变幻着,认真地点点头,估计,自己怎么也能混上一身了。跟着刘大春,穿过宽敞的前院,罗二迈步进了使馆大楼。
一进楼,两个年轻人,也穿着笔挺的中山装,端着饭盒匆匆走过,进了一旁的办公室,那里,灯火通明。
“现在使馆里工作太杂,每个人都在加班,王参赞还在办公室,等会我给你俩留饭。”刘大春一边走,嘴里一边唠叨着,这是个热心的好小伙。
现在罗二的眼神不比以前,但五十米范围内,看的还是很清楚;那饭盒里黄乎乎的馒头,大块的洋白菜,让他心里很不舒服。
不会,大使馆呐,吃的还不如罗家山?
………………………………
二百六十一章、早餐加鸡蛋
。二百六十一章、早餐加鸡蛋
刘大春领着罗二,在一楼警卫室登记过后,上了二楼,敲门进了王参赞的办公室;走进宽敞简朴的办公室,王明山办工作上高高一堆的文件,吓了罗二一跳。果然,干部不是那么好干的。。
见王明山抬头,刘大春打了个招呼,放下行李,轻手轻脚退了出去,把罗二留在了当地。
一脸疲惫的王明山,手里夹着香烟,看见罗二如约而来,还是很高兴的,在他看来,那什么罗家山,分明是朴正勇和他妹妹的事,罗二夹在里面,不是什么好事。
罗二虽然回国惹下了祸事,但他随后拿出的那份名单,足够说明他还是爱国的;年轻人爱冲动,尤其的刚下战场的年轻人,把持不住火候,知道错了改正就行,需要好好磨打一番。这话,是上级首长的原话,王明山谨记在心。
功过不能相抵,也得看是什么人,罗二现在身份有些复杂,前一阵内部情报,这小子竟然消失了好几天,又大模大样地带着洋人回来了,他已经不是一个普通的军官了。
不但是上面的首长,王明山也能看出来,罗二现在有点象馍夹肉,和朝美两方都有点联系,但他可是正经的志愿军战士,手里沾满了美韩士兵的鲜血,事情是有些复杂了。
放在使馆灶上磨磨棱角,看情况再说吧。要是他知道罗二跑到台湾、日本闹腾了一番,估计也不会有打磨罗二的念头了。
摘下眼镜,王明山示意罗二坐下,“来,小罗,给我讲讲,你这一阵都干了些啥事?对了,你是怎么从江华岛回来的?”
这就是政审吗,罗二心里一紧,说实话,要不是放不下梦里的京城,他根本不想踏进使馆一步,罗家山虽然荒凉,却也悠闲自在;但是,这位老哥还算不错,至少态度没有高高在上,罗二坐的还是很坦然的。
“也没什么,抢了一艘炮艇开回来的,那天风浪太大,最后艇翻了,”罗二舔舔干裂的嘴唇,王明山见状,亲手给倒上一杯茶水;不是什么好茶,但拿在手里,罗二还是心里还是一热。
“你开得了炮艇?”王明山明显不相信。
“不是,我哪会开那玩意,在岛上抓了一个美国商人,刚好他会开,要不然,只有跳海了。”罗二自嘲地说道,也说的王明山心里一动。
“美国商人?”王明山饶有兴趣地看着罗二,“什么美国商人?”
“他叫凯利,美军的生活物资供应商,”罗二开始胡诌了,“我还想着让他给卖些粮食什么的。”反正,凯利是要在罗家山露头的,迟早会被查到,还不如说出来的好。至于凯利的身份,原来不就是用商人来掩饰的嘛。
“首长你也知道,罗家山那里,根本就是一片荒地,几十口人,额,不,现在也有上百口人了,都要吃饭穿衣的,我再不想想办法,那都成乞丐了,要饭的地也没有。”罗二不忿地瞪着眼睛,很是委屈。
罗家山?这个名字起的,哎,王明山不清楚名字的由来,也能想到,十有**和罗二有关。
暂且不提这个地名,“那个凯利人呢?”搞政治出身的,说的就是重点,王明山抓住了关键。
“回去搞粮食去了,”罗二点点头,“他自己联系的货船,用了朴姬善的电台。他走的时候是我送的,在海上碰上了一艘苏联的走私船。”顺口,罗二提了一句。
“苏联走私船?”王明山转不过弯了,眉头拧成了一疙瘩,怎么说着说到了苏联那里。
“船开的方向是往北,大晚上的,估计是走私船。”响起凯利在船上的作为,罗二忽然发现,自己多嘴了,玛德,一不小心掉坑里了。
“不会是那艘失踪的船吧?”王明山小声念叨着,他哪里知道,罗二可是听得清楚。
“不太清楚,一看就是黑船,我们没上去,避开了。”罗二想往回说,却已经晚了点。
“那你就肯定是苏联人的船?”王明山眼里闪过点点精光,仔细地看着罗二,等着他的回答。
“船上有大灯,离得又不远,那些大鼻子船员,一个个背着武器,我不会看错的,只有搞走私的,才能那么大的阵势。”睁着眼睛说开瞎话,罗二也算是有了进步。
王明山释然一笑,“我还等着你说那美国商人呢,你给我转到苏联走私船上了。”
“也没什么,凯利走的时候坐了顺路的货船,去台湾买粮食、布匹,酱油醋盐什么的。”
“买回来了嘛?”王明山靠在椅子上,专注地听着,至于买东西的钱,朴正勇的妹妹,还能没有钱,笑话。
“买了点粮食,这个凯利也是大胆,找了渔船就敢晚上往回跑,都是钱闹的,还没到西渔坳,看见一艘美军舰艇,好死不死碰上了水雷,还是一下两个,把船炸成了两截。”罗二的话音未落,靠在椅子上的王明山,腾地坐直了。
“你说什么,不会是海豚号吧?”王明山不信地追问一句,这可是美国海军的一艘宝贝船,就这么炸没了?
“不清楚,凯利也没看清,他也算倒霉,渔船让浪头打翻了,粮食全掉进海里了”干脆地答道,顺手,罗二掏出一根粗大的雪茄,殷勤地递给王明山,却被婉拒了;王明山可抽不动那玩意。
王明山的脑子有些糊涂,他的抽屉里,不但有苏联大使馆转来的公函,要求协查一艘失踪的货船,还有刚刚收到的美军在长山串外海,莫名的大规模行动,合着,眼前的这小子,全遇上了。
一时间,他忘了追问罗二消失几天的问题,反正这小子爱乱窜,问了也白问。
王明山觉得,把罗二安排在使馆当厨师,似乎是个仓促的决定。。
但是,国内国防部里的那个人,还在不依不饶地追查着罗二的消息,放在其他地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爆了。
自己看着的,根本就是一个炸弹。
头疼呐,王明山苦笑着揉把脸,“好了,先吃饭,让你这个厨师,尝尝咱们灶上的伙食,提提意见。”
知道王明山的妻子不在,罗二松了口气。
“别逗了,王大哥你也知道,我原来就是个炊事兵,大锅饭还能搅上几下,其他的根本拿不出手。”罗二还算有自知,他也没打算混多长时间,来这里的主要目的,是看看国内的情况,那什么通缉令他想起来就发憷。
跟着王明山,罗二来到了副楼的小餐厅,使馆里工作人员,满共不过三十来号人马,一部分是打了饭回宿舍吃,这间七十平方的餐厅,还算宽敞。
“胡有德,今天是什么菜啊”王明山拿着饭盒,冲着打饭的大师傅,笑问了一句;王明山的妻子,还在国内,他也是三餐吃大灶的主。
穿着白色工作服的厨师,手里拿着饭勺,一见王明山来了,脸上的眼睛立马笑没了,让肉挤没了;“王参赞,又来晚了,今晚是白菜炖肉,馒头白粥,酸菜管够。”
一大勺子热菜,打进王明山的饭盒里,勺子一抖,一块大片的肥肉,听话地趴在了最上面,看的王明山直皱眉头,但也没再吭声。
身后的罗二,递上饭盒,铝制的美式饭盒,让胡有德嘿嘿一笑,“好小子,正宗的美国货,不错,上过战场吧。”依旧是勺子一抖,小片的一块肥肉,站立在白菜上。
手里拿着三个挺大的馒头,又打了些白粥,罗二坐在了王明山旁边,“王大哥,你们就吃这个?”他把声音放低了,不让其他人听见。
“这都不错了,灶上的肉菜,都是从国内捎来的,还有驻军支援一部分,在这里,根本买不到什么东西。”王明山说的没错,朝鲜现在粮食蔬菜全面紧缺,就靠着大陆和苏联的援助,这时候,每餐能吃上一块油腻的肥肉,算是不错了。
“哦,那给你吃吧,”罗二把肥肉加给王明山,自己连看都不想看。
饭后,王明山把罗二叫进办公室,继续未完的谈话,罗二也学乖了,该说的说,不能说的,一个劲打哈哈,能糊弄过去绝不多插嘴,让王明山也没办法。
填了几张表格后,王明山的话,让罗二心里酸酸的不是滋味,“你的党籍保留,军籍按退伍程序走的。”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