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二的朝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罗二的朝战- 第1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认准了方向,“来吧”,罗二大喝一声,散手展开,迈开双腿,脚下的碎石、沟坎,一跃而过,蹦跳着在山路上奔跑冲刺。

    地形不熟,罗二也不敢抄近道,只能直愣愣沿着依稀的山路,大步追了下去。大灰也撒开了欢,浑身肌肉舒展着紧紧坠在罗二的身后。

    山谷中,路上那些被车轮碾压的野草,成了他的引路标示,越跑越快的罗二,已经顾不上大灰了,只有扑面而来的潮湿空气,告诉他,前面的路还很远。

    月亮慢慢地从黑厚的云层中,伸出了半个小脚,朦胧的月色下,一个人影在空旷的山间,玩命地奔跑着,几次踩踏在松软的山石上,山石滚落,人已经跃出了很远。

    一个小时,罗二已经翻过了两个山头,但是,鼻子里还是闻不到海风的咸涩味道;有点气喘的摸出水壶,喝了几口,罗二咬牙跳下了六米高的山崖,“通”,翻滚着落地,顾不得脊背上的疼痛,跳起来继续跑。

    下山的环山道路,他用粗暴的直线办法,硬是闯了下去。

    会宁地区的野外,一条曲折的公路上,罗二一晃而过,直冲冲向东北角的行营里冲了过去,那里,有自己必得的东西。

    三个小时后,浑身汗水的罗二,停在了一个山脚下;身后,大灰被甩的没了踪影。四个小时的全速奔跑,罗二跑得气喘吁吁,腿上也没了力气。

    夜色下的行营里,在罗二的散手探知下,仍然如同一般的村庄,寂然无声,凌晨四点,正是酣睡的好时候。

    靠在山石上,几下摘掉脚上破损的胶鞋,罗二换上了美式军靴,这东西沉是沉了些,好处是结实,远比轻便的胶鞋结实,架得住折腾。

    把胶鞋收进护腕,罗二拿出水壶,打量着四周的地形;这里的山脉,和朝鲜大多数的山脉样,南北走向,不过,断续的山脉,有一条道路从山间低矮的缺口处,东西横亘在罗二眼前。

    罗二知道,这条公路的尽头,也就是在不到五十公里处,有一个名叫先锋的小渔村,那里,距离苏联远东最南的小镇西水罗里,不到三十公里。

    沿着行营里的最外缘,罗二散手扫过,也没有发现丝毫异常,就连普通的卡车也没发现,更别说苏军的装甲车。

    快步走到行营里的最东头,罗二的脸色阴沉如墨,他能确定,苏联人根本没有在行营里停留。

    躲在山脚一处的林间,脚旁是一个圆形的小水潭,不过,罗二此时没性情观赏山水风情。

    身后,一阵索索声,不用回头,那淡淡的腥臭味,告示了大灰跟了上来。

    直到大灰趴在脚下,罗二才扭过脸,神色僵硬,“大灰”,罗二嘶哑着嗓子,“说不的,老子要带你去老毛子的地盘上跑一遭,呸,那是咱们的地盘,不过让老毛子给占了罢。”

    盘恒京城的小时候,罗二虽然木讷,但他最心醉的时候,就是茶馆里讲品书的先生,展开一幅破旧的牛皮地图,上面,正是大唐全盛时,辽阔的疆域。

    甭管那地图是真是假,罗二算是记住了,要不是老毛子贪得无厌地侵占,中国哪能失去广敖的土地;对于日本人,那是血仇,对于老毛子,就是真真的国恨。

    罗二不介意,在所谓的苏联土地上,杀他个三进三出,党派小于国仇。不得不收,儿时的耳闻目睹,评书先生的功劳巨大。

    显而易见的原因,罗二并没有得到党组织的系统教育,反而在战场上杀戮成性,江湖恩怨分明。

    休息片刻,罗二再次开始了奔跑,他没看见,大灰幽绿的眼眸里,一丝诡异的黑线,在渐渐蔓延,舌齿间腥臭的味道,越发刺鼻。

    大灰体内隐藏多时的毒性血液,被长时间的奔跑,激发了。

    翻过高高的山头,满头大汗被迎面的海风扫过,罗二的头脑清晰了很多;山下,一队队的废墟,让他根本认不出来,这就是以前的先锋渔村。

    村子毁了,那村里的人,罗二并不关心,命里注定的苦难,自己不去抗争,等待的只有陨落,容不得别人怜悯。

    冲上一个小山包,罗二看见,一条碎石铺就的公路,蜿蜒拐向大海的方向,那里,正是苏联的西水罗里镇。

    毫无迟疑的,罗二跨步踏上了碎石公路;就在他踩上异国的土地时,这次的追击,变得疯狂莫测。

    罗二很细心,身上的军装是美式伞兵夹克,汗津津的手里,紧握着的汤姆逊冲锋枪,压满了子弹;“大灰,这回你要陪着我好好干上一次,软脚虾老子可不待见。”眼睛里,一股子杀意悄然滑过。

    疲惫、昏昏然的感觉,已然消失,罗二低腰行进在公路边缘;距他不远的身后,那个草丛中的深坑里,草草掩埋着一具单兵降落伞,伞绳胡乱地丢弃在土坑旁。

    罗二珍藏许久的降落伞,派上了用处,丢弃的并不冤枉。

    ……

    

………………………………

二百零七章、得手

    

    二百零七章、得手

    行进在公路上的罗二,没有刻意隐藏自己的身形,今晚,注定不会平静。

    很快,散手接触到了1000米边缘处的一个简易工事,工事右边,是一个紧急改造的野战机场,明天,从符拉迪沃斯托克飞来的一架运输机,会把苏军从朝鲜那里意外得到的核弹,转运到西伯利亚深处一个基地,供研究人员分析。

    机场是草草建成的,一次性使用的条件,也没多大修改的余地,只是用仅有的一辆排雷坦克,把地面推平整而已。

    工事的左面,正是临海的西水罗里镇,赶了一夜山路的苏军特别部队,正在镇子里休息。

    今晚负责防守镇子的,是临时抽调来的苏军一直内务部队,一个营的机械化分队,把小镇围的水泄不通;时间很紧,加上就今晚不到七个小时的警戒时间,镇子外的工事修的很简陋,也只够短暂使用的。

    不论是小镇上的居民,还是两只各有任务的部队,都不会想到,还有谁干轻率地把脚伸进苏联的国土。

    伟大的苏维埃国家,上百万的军队,强盛的军事机器,都是不可轻易冒犯的;那面的半道上,美帝和两个小邻居大生打死的,和苏联一毛钱关系也没有。

    或者,有点关系,大批的积压在仓库里的二战物资,能卖上一个好价钱,要是卖出更多的军火,老百姓的日子也能宽松些吧。

    各家算各家的帐,人家也没错;错就错在,你老毛子太不谨慎了,烫手的山芋还让罗二给盯上了。

    两个背着步枪的内务部队士兵,穿着守夜大衣,在工事里吸烟聊天,看他俩轻松的谈话,就知道这次的任务是很无聊的,无聊到了自己的长官根本就没来查岗。

    站在距离工事三百米的公路上,罗二取出了汤姆逊冲锋枪,换上了五十发的弹夹,“哗啦”,子弹上膛,他的身子也挺直了。

    到了这里,他不会做过多的隐蔽,速度,只有速度才是胜利的关键。

    手指一点,放出了十一只飞蚁,现在,罗二也会偷懒了,让那个这些个强若牛皮糖的小家伙,给自己打前锋。

    “刷”,道道黑影闪过,转眼扑进工事里,停顿片刻,一个个小黑影展翅窜上天空,飞速地向左面的西水罗里镇掠去。

    为了这个所谓的“约翰”,罗二开始不择手段了,在他行进的路线上,不会留下任何活口,老百姓?罗二眯着眼,占了我们的地盘,哪里有老百姓的觉悟,强盗吧。

    散手开路,飞蚁跟上,罗二拎着枪快速地跟在后面。

    “刷、刷”,不出意外的,工事里的士兵,倒在了飞蚁的翅膀下,那薄如利刃的翅膀,轻松地划断了士兵的喉骨;犀利如斯的翅膀,几乎把颈椎骨也给拉断了;飞蚁飞走后,士兵才无力地捂着伤口,翻到在冰凉的地上。

    苏联内务部队的两道警戒线,四个工事,在罗二的眼里,还不如南韩军队的警戒工事,连一挺老式机枪也没架上,就凭着八支步枪,守卫者镇子西面的路口。外强中干的苏军,第二次被罗二鄙视。

    军事学院的那个家伙,是罗二鄙视的第一个老毛子,没敢说罢了。

    撇着嘴的罗二,拿起一把莫辛?纳甘式步枪粗略地看了看,随手丢在脚下的尸体上,这玩意让他收下,太为难了,还是不要破烂的好。

    在罗二的强令下,飞蚁们仅仅划断了哨兵的咽喉,没有去窥视地上的尸体,只是在低空中快速突进;十分钟后,罗二已经越过了外围的警戒线,黑幽幽的小镇,出现在他的面前。

    紧跟在身后的大灰,不住地打量着四周,等待着下手的时机。

    眼角处,罗二的散手发现了三辆轮式装甲车,还有两辆军用重型卡车;家伙虽好,却不是罗二的目标,他也只能干看着过把瘾。起身,罗二的军靴,踏进了镇子。

    这是一个不大的镇子,几十栋高矮不一的房屋,簇拥着一个十字路口,不远处,海岸边有着一个小小的码头,停靠着十几艘渔船。

    本来以打渔为主业的小镇,现在被军方给接手管制了,上百名镇里的居民,躲进了离岸边不远的十几间茅草房里,每个家庭的主人手里,拿着一叠卢布,这是政fu给的补助。

    前天来到镇上的军官,告诉他们,只要三天,三天后部队就会结束演习,他们就会回到以前的平静生活,而部队征用他们的房屋,会给予一定的补偿,只要没人打搅部队的活动就好。

    于是,在卢布加承九天文学的茅草房,三天的时间,也不是很长,忍忍就过去了。

    镇中心最好的一间房子里,原本是镇长的居所,现在漆黑一片;房子的外面,守卫着三十名精干的军汉;这里的武器,以及防守的士兵,和外围的哨兵截然不同。

    三角形的防御阵形,四挺捷格加廖夫dp-28轻机枪不住的晃动着枪口,还有一支支子弹上膛的ппш-41式7。62mm冲锋枪,严密守护着身后的房屋。从军汉们腰间人手一把托卡列夫tt-33式7。62mm手枪,以及面前鼓囊囊的军用背包,能看出来,这支部队不同寻常。

    这是苏军最新组建的一支部队,对外号称35690部队,也就是所谓的契卡训练中心,八十年代成立的信号旗部队,正是这支部队的翻版;只不过现在,仅仅是内政部的实验性部队。

    训练残酷,活动量大,训练项目多样化、实用化,器材配置昂贵齐全,是这支部队的特点,也是苏军迟迟不能组建的原因;但是,作为应用于隐蔽战斗的特点,35690还是被寄予厚望,远程跋涉来完成回收保护美军核弹的任务。

    三个班九十名官兵,十二挺捷格加廖夫dp-28轻机枪,人手一把ппш-41式7。62mm冲锋枪,还有托卡列夫手枪,加上大量的弹药,让35690部队武装到了牙齿。

    可以随时获得野战部队的援助,也是他们能迅速获得不同种类武器、应对各式战斗的底气。

    当然,这次悄然的行动,35690没有使用特殊装备,是他们有着强大的情报支援,还有内务部队的协助。

    紧贴在篱笆旁的罗二,眼睛凝视着一间房屋,这里,是镇上唯一一间亮着灯的房子。房子外面,五名精装军汉瞬间倒在了飞蚁的利翅下。

    没了罗二的阻拦,飞蚁们一拥而上,除了那些装备,腥热的血肉成了丰盛的大餐。

    科谬罗浮上尉,苏军35690部队指挥官,正坐在房间里,拎着一瓶伏特加,红着眼睛不停地看着桌子上的地图;作为特殊部队的主管,他现在正面临着一个关键时期。

    这次任务的目的,他是部队里唯一知情人,只要明天运输机一到,那个可怕的东西被运上了飞机,一等功的勋章就会马上挂在自己的胸口。

    不过,那可是美军投掷下来的核弹,核弹上的保险已经解除,谁知道呢家伙什么时候会炸响,想到这里,他是怎么也睡不着,楼上那个漂亮的姑娘也引不起他丝毫兴趣。

    风险越大,利益越大,这点科谬罗浮上尉清楚,没人和他争夺这次立功的机会,也是因为如此。现在的小镇,就是坐在核弹上的建筑,没人会知道何时,小镇会被炸成飞烟。

    往酒杯里再次倒上烈酒,慢慢地抿着,“只要天亮,运输机上的科研人员到了,自己的危机才能解除。”心里不安地盘算着,科谬罗浮上尉点上了一根劣质雪茄。在平常的任务中,他是根本不会沾酒的,但这次,实在是太荒谬了。

    随时会爆炸的核弹,砸碎了他谨守的军纪。

    烟雾中,科谬罗浮上尉暗暗自嘲,尽管他把核弹安置在了小镇的中心,自己尽量远离了核弹,但这个距离,也仅仅是自我安慰而已。

    十公里的爆炸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