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成章的灵柩,已经经由上海绍兴会馆,迁到风景如画的杭州西泠桥畔凤林寺前安葬,各界对于沪军都督府的审理结果,并不十分满意,对于沪督陈其美也并未能完全释疑,但是毕竟没有找到陈其美是主使者的直接证据,也就只好暂且如此。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何况人心就是这样奇怪: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者已逝,生者却还要忙着其他的事情,沪军都督府的审理结果出来之后,刺陶案激起的巨**o澜,也逐渐平复了下去。
只有陶成章的生前知己好友章太炎,依然激愤几达无可遏止的程度,他说:“暗杀本与盗贼同科,假令同盟会人诚有此志,则始终不脱鼠窃狗偷之域!”他还在自办的《大共和日报》及上海《民立报》和武汉《大汉报》上面,几乎同时发表《致孙总统》公开信称:
“据潮州光复会人来信,同盟、光复两会,日益轧轹,前由张继等公函劝告,卒无所效。然自癸甲以来,徐锡麟之杀恩铭,熊成基之袭安庆,皆光复会之旧部人也,近者李燮和攻拔上海,继是复浙江、下金陵,光复会新旧部人也,皆与有力。虽无赫赫之功,庶可告无罪于天下。纵令一二首领,政见稍殊,胥附群伦,岂应自相残贼?”
孙文阅报后立即电告广东代都督陈炯明,制止磨擦,但是并不生效。汕头民军司令,光复会的许雪秋、陈芸生等人,后来还是在潮州被陈炯明派刚反正的前清总兵吴祥达捕杀,当地并传出“革命成功,革命党人死亡”的歌谣,这却是后话了。
…………………………………………………………
“希文,副总统一职,我还是希望你能担任。”南京总统府会议厅,刺陶案刚一了结,孙文便召集了黄兴、王麟、宋教仁等人过来,商讨副总统的选举及北伐的相关事宜。
“孙先生,我年轻望浅,实在不是副总统的合适人选!”王麟再一次拒绝到。按理说,副总统的人选,早就应该推选出来了。南京临时政fu成立当天,孙文即提名王麟为副总统的候选人,然而,王麟始终一力推辞,其他人的名望又远远不能跟王麟相比,以至于副总统难产,到今天也仍然悬而未决。
好在临时政fu没有副总统,也暂时不碍什么事儿,但是,始终不推选副总统,司其职的各省代表可就啧有烦言了。
孙文知道此事不能再拖,因此,他又当着王麟的面再一次提起。
“希文,俗话说‘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武昌首义以来,你的功绩,天下人有目共睹,担任副总统一职,没有比你更合适的人了。”孙文微笑着劝说。他的心中其实也有些遗憾,王麟此子的确是革命党难得的人才,可惜跟自己没什么渊源,如今又立下这么大的功劳,拥有足可和自己匹敌的威望,自己若想收他为己用,那是不可能的。所幸此子十分谦退,绝无居功自傲之态,对于自己也是尊敬有加,无论如何,这是革命党的福气,就是希望他能慎始慎终啊。
“孙先生说得极是,咱们革命党人要敢于担当,所谓‘当仁不让于师’。希文你是咱们同盟会的千里驹,副总统一职可以养望,由你来做再合适不过!”黄兴也从旁劝说。
“孙先生,黄总长,不是我故作姿态,实在是我有不得不推辞的理由。您二位想,如今临时政fu的实权差不多全部掌握在咱们同盟会员手中,虽用了几个立宪派的名流做总长,但如今张季直(张謇)老先生和汤蛰仙(汤寿潜)老先生都辞不赴任,若副总统再由我这么一个年轻的革命党担任,会让天下人误以为,咱们革命党不能容人,那岂不是因xiǎo失大?”王麟苦笑着解释。当然,他拒绝副总统一职的真正理由,是不好向孙先生和盘托出的。
早在来南京的路上,王麟就反复盘算过,以自己目前建立的威望,临时政fu成立后,自己十之**会成为副总统最有力的人选。对于这个职务,王麟开始也曾动心过,毕竟明面上这个职务可能给自己带来的好处是巨大的。
然而,长远来看,这个职务也将给自己带来巨大的羁绊。很明显地,临时政fu的副总统,不出意外地话,基本上也就是将来北京政fu的副总统。那时候,自己是去北京就职呢,还是留在湖北“老巢”?
自己若去北京就职,那岂不是龙游浅水、虎落平阳,任由老袁拨nong,这样的蠢事自己当然不可能做得出来。但是,以副总统一职长期驻节武昌,就如另一个时空的黎元洪一样,那又不够名正言顺,迟早要吃大亏。
王麟思来想去,如今自己还是不合适担任副总统一职。
;是我们唯一的域名哟!
………………………………
第167章 川鄂湘赣四省巡阅使(二)
第167章 川鄂湘赣四省巡阅使(二)
孙文微微沉淫,觉得王林所说确实不无道理,于是有些苦恼地问道:“希文,你不愿意做副总统,那由谁来做比较合适呢?”
“黎宋卿(黎元洪)!”王麟淡淡一笑,不慌不忙,提出了自己夹袋中已经准备了许久的人物。
“黎元洪?”孙文眉头一皱,“不太合适吧,虽说他是‘首义都督’,但他与咱们革命党差不多毫无渊源,若让他担任副总统,到时他jiāo结一帮旧官僚、旧军官,很快就能形成一股新的势力,假如他与袁世凯沆瀣一气,要与革命势力作对,那我们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黄兴似乎冥冥之中就与黎元洪有些不对付,闻言也反对道:“一个袁世凯已经够我们喝一壶的,再来一个黎元洪,南北两个旧军头搭手,哪还有我们革命党的立足之地?希文,你再好好想想!”
王麟早就准备好了说辞,孙、黄的反应也在他的预料之中,因此他好整以暇地答道:“孙先生、黄总长,您二位别急,这件事我已经反复思虑过了,让黎宋卿担任副总统,对于咱们革命党,无论如何都是利大于弊。首先,这样做能示天下以公,黎宋卿毕竟是‘首义都督’,咱们革命党曾用他的名义号召各地起事,在天下人的眼中,他的声望和功绩都足以让他坐上副总统的位置。其次吗,黎宋卿是不可能与袁世凯联合起来的,投靠袁世凯对他没有任何好处;再其次,他没有根基,就算做了副总统,也只有紧紧地依附于咱们革命党,他才能有实力与袁世凯掰掰腕子。”
除了这些明面上的理由,王麟推荐黎元洪做副总统,还有一些更长远的考虑,不足为外人道。孙、黄的顾虑,王麟当然也曾想及,但是他很快排除了这一疑虑。其实,如今的黎元洪,不管他内心如何想,在袁世凯或其它势力的眼中,他的身上早就深深打上了武昌集团成员的烙印。而手中没有什么基本武力的黎元洪,要想在仕途上更进一步,在政治上获取更大的声望,就只能紧紧地依附于武昌集团、依附于自己手下。
黎元洪的年龄、地位、丰富的官场经验、及其与各方面势力的关系,也注定了他是王麟心目中担任副总统的最合适人选。王麟早就盘算着,将来袁世凯上台,黎元洪赴京履任,自己的势力亦可藉此渗入北方,为将来做准备。袁世凯肯定会想尽办法拉拢黎元洪,但是无论他开出什么样的价钱,也是远远比不过自己与黎元洪的双赢合作的。何况黎元洪这个人,其实算不得什么枭雄,他的好名之心远远超过对权力的觊觎之心,而他必定已经明白,只有全心全意地与自己合作,他的民国元勋的地位,才能真正得到保障。
王麟推出黎元洪,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为了给张謇等江浙立宪派,做出一个示范。张謇等人如今之所以舍孙、黄而就袁,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孙、黄能破坏而不能建设,在他们眼中,袁世凯才是如今能够迅速安定全局的人物,远非孙、黄可比。但是,就立场而言,主张宪政治国的立宪派,其实与革命党的立场(同样是主张民主宪政)更为接近,而与实用主义的袁世凯较为疏远。只要自己能够展现出开创新局的能力,将来立宪派对袁世凯失望之时,就是自己成功统和各方势力之日。
不过,王麟虽然话没有说透,但他明面上的理由,已足够说服在场的大多数人。
宋教仁很快赞同道:“希文说得不错,如今黎宋卿其实也算半个革命党,以他的声望、地位和年龄,他确实是副总统的理想人选。若孙先生还不放心,可以让他加入同盟会,连程纯如(程德全)都加入了同盟会,他黎宋卿肯定也是乐意之至。”
汪兆铭等人也随即附和。
孙文仍有些迟疑,他见身旁的胡汉民一直未出声,立刻征询他的意见:“展堂,你怎么看?”
说起来,在所有的同盟会员和后来的国民党员中,胡汉民是最受孙文信重的人物。年仅34岁的胡汉民,如今作为总统府秘书长,正如章太炎所指出的:“临时政fu成立以来,宪法未定,内阁既不设总理,总统府秘书官长,用真宰相矣。”这些日子,他与孙文通常都是同居一室,一起夜以继日地工作,人有“第二总统”之称。孙文一有疑难,下意识就征询起这位“真宰相”的意见。
胡汉民本来不想就这个问题发表意见,但孙先生亲自询问,他只好认真答道:“我赞同王都督和遁初兄他们的意见。推黎元洪为副总统,既可副群黎之望,又能显示咱们革命党的天下为公之心!”
胡汉民如今的立场与在广州时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他曾经反对孙文北上,但如今则接受了汪兆铭的意见,认为只要袁世凯推到清室,就举他为大总统也无妨,毕竟日、俄等列强都在一旁虎视眈眈,共和越早告成越好。
“这……”孙文听到自己最信重的胡汉民也如此说法,很有些不悦,摆了摆手说道,“好吧,这件事我再考虑考虑。”
见孙文依然迟疑,王麟却不再急着进言,他心知副总统选举之事,已经不能再拖,自己拒绝担任副总统之后,无论孙先生再怎么考虑,他都找不出比黎元洪更合适的人选。倒是刚才胡汉民与孙文的对答,让王麟想起一件轶事来,忍不住想笑。
孙先生的个性是非常倔强的,连以憨厚知名的黄克强,都曾经因为同盟会会旗一事,被他nong得差点下不来台,但他身边的胡汉民,经常与他唱反调,他却都能容忍,可见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另一个时空,孙文后来在广州做非常大总统,胡汉民任总统幕僚长。一天,孙文来到胡汉民的办公室,顺手打开一个公事箱,发现里面全是自己以前签发的手令,没一份发出去,他当即满面怒容,大声斥责:“展堂!你竟然敢擅自扣发我的手令!”
胡汉民始终神色不变,待孙文停下来后,他才不慌不忙地问道:“先生还有其他的话要说吗?”
孙文脸色通红,两眼定定,高声答道:“没有了!”
只见胡汉民将那个公事箱反个底朝天,将扣下的孙文的手令倒了一桌,逐封评论说,这是人事不当的任命,那是时机不合的调遣……全部批驳一通之后,胡汉民还振振有词:即使是在**时代,也有大臣封驳诏书,请皇帝收回成命的故事!先生还记得你在起草中华革命党的誓词也有“慎施命令”一条吗?
孙文为之语塞,无奈地说:“说来说去还是你对,我说不过你。”胡汉民仍不罢休,说:“先生应该说一句‘你是对的’才合理。”
这件事最后以孙文做东请胡汉民吃饭了结。要是扣发手令的事发生在其他人身上,十之**要被孙文拉入黑名单,打入另册,而他对胡汉民却并未因此存丝毫芥蒂。他曾对人说:“余与汉民论事,往往多所争持,然余从汉民者十之**,汉民必须从余者十之一二。”1924年11月,孙文北上之前,让胡汉民代行其大元帅职权,是他实际上指定的继承人,可见他对胡汉民信任之重。可惜胡汉民毕竟是书生,不能把孙文的事业“发扬光大”,最后还是孙文生前并不曾特别的另眼相待的蒋光头,用他黄埔系的武力统一了大半个中国,才真正把孙文“捧”上了“国父”的位置。(注:孙文被尊为“国父”是在1940年。)
王麟正回想着这些发生在另一个时空的事情,耳边突然响起了黄兴语重心长地声音:“希文功成弗居,谦退为怀,是咱们革命党人的楷模,但是也不宜谦退太过,该担当的责任还是要担当起来。自武昌首义以来,你的功绩无人能比,你的能力,也是有目共睹,若你一味谦退,会让其他人难做的。”
孙文点点头:“是这么个道理。希文啊,你看让你担任什么职务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