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辛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血色辛亥- 第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短短数日,同盟会的一干元老,都与他魂了个脸熟;立宪派的张謇、汤寿潜等人,对于这个革命党的年轻后生,也都另眼相看,十分嘉许。张謇的南通集团派到湖北的代表已经与武昌方面谈好了协议,将陆续投资四百万两,在武汉设立面粉、纺织、电气等厂。因之,面对登mén拜访的王麟,张謇本人也是十分热情。

    而王麟在这些人面前,毫无例外,都是十足的低姿态,毕恭毕敬,很快赢得了大多数人的好感,甚至原先十分嫉妒王麟功业的陈其美,在与王麟欢宴一次之后,也都对他亲近了不少。不过,王麟与陈其美还未来得及深jiāo,陈其美就突然匆匆返回上海去了。

    王麟对自己的“老巢”湖北倒是放心得很,武昌方面有汤化龙、蒋百里、张振武、程正瀛、王正廷等人坐镇,就是发生什么事情也能应付得来。王麟如今担忧的却是南京以及上海的形势。

    孙文就职当晚革命党人内部确定的那份内阁名单,在提请各省代表审议通过的时候,出现了一个较大的意外,大才槃槃的宋教仁,竟遭到多数代表的反对,大家认为内务总长就好比以前的吏部尚书,该用一位老成有经验的人物,年刚而立的宋教仁太“嫩”了也!

    孙文不得已,只好改荐原江苏都督程德全为内务总长,而宋教仁则转任新成立的法制局局长。

    如此这般,内阁名单才顺利通过。程德全担任内务总长之后,苏督一职则由与革命党和立宪派关系都极佳的庄蕴宽担任。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

    庄蕴宽本人虽为前清官吏,却与革命党颇有渊源,1908年他以清政fu陆军部特派员身份赴日本考察的时候,曾与同盟会人士广泛接触,并招募数批留日军校生到广西武备学堂和广西的边防军任职。后来,他任职广西期间,曾请革命党人曾汝憬、钮永建、蔡锷、李书城等,先后创办法政学堂和陆军干部学堂,又选拔了李济深等人去军校深造,尤值得一提的是他还掩护过黄兴等人在广西的革命活动。

    所以,孙文提名程德全为内务总长之后,张謇、汤寿潜、赵凤昌等人认为程德全已不再适合继续担任江苏都督,一致公举庄蕴宽出任,孙文与黄兴对庄蕴宽的印象皆极佳,当即首肯,委任了庄蕴宽为江苏都督。

    汤寿潜担任jiāo通总长一职之后,浙督一职亦同时出缺。

    浙江籍的沪军都督陈其美,对于浙督一职有必得之心,他从南京返回上海后,派出大量心腹到浙江四处活动,然而效果甚微。汤寿潜卸任之时,举荐章炳麟和陶成章“代理浙江”,章炳麟却又极力称赞陶成章,说:“焕卿奔走国事,险阻艰难,十年如一日”。因而他极力推举由陶成章来“代理浙事”。

    在上海的陶成章本人却力辞不受,当浙江派人来征求他的意见时,他说“贤能者均可,唯陈其美不可”,并致电推荐革命党人蒋尊簋继任。

    蒋尊簋是浙江同盟会员,也是光复会员,在革命党人中以精通军事著称,与蒋百里合称“浙江二将”,又加蔡锷被人许为“南方三杰”。出任浙督呼声最高的陶成章力辞不受,且举荐他之后,浙江临时议会顺利通过了以蒋尊簋为浙督的提案。

    陶成章本人则继续在上海设北伐筹饷局、光复军司令部,自任总司令,积极准备北伐。

    …………………………………………

    不过,这个时候,王麟最担心的还是南京方面的问题。此刻,王麟在孙武、蔡济民、林述庆等人的陪同下,再一次登上金陵城楼,远眺长江上下,望着从四面八方不断向南京云集过来的“革命军人”,心情十分复杂。

    孙文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开府南京之后,各地纷纷拉起而又开不出饷的民军,顿时闻风向南京进发。孙大总统提出北伐之后,各地民军更是蜂拥而来,短短数天,南京城内外,已经聚集了将近20万的“革命军人”。

    开始两天,有着鄂军在维护秩序,情况还好,各地到陆军部请饷请械的军官,举动也都十分文明。但是接连几次请不到饷械,这些革命军官兵顿时有些sāo然:不是说大总统带回了几千万美金的款项么,怎么连咱们区区一点卖命钱都发不下来?难道大总统所说他没有带回分文,竟然是真的?

    想起这些事情,王麟不由得暗暗摇头,忧心不已:“摇清兄,你对孙先生倡议的‘北伐’怎么看?”

    “还不是雷声大,雨点xiǎo?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孙总统两手空空而来,用什么发动北伐?”孙武摇头不屑道。本来,他坐上陆军部次长的位置,也算得偿所愿,因此对鼎立推荐他上位的王麟十分感激。但是,他就任之后,很快就感觉到了不如意。在他眼中,孙、黄的见识都不过尔尔,所以上任之初,他立即献纳了煌煌万言的建策书,要代孙、黄谋划,然而,孙、黄接过他的上书,扫过几眼便弃置一旁,孙武满腔热切,落得这个下场,内心十分不平,由此对孙、黄啧有烦言。

    “也不能这么说,袁世凯欺人太甚,咄咄bi人,四处进攻各地的革命军,咱们岂能不还以颜色?” 林述庆反驳道。他早就与蔡济民称兄道弟,如今与湖北过来的王麟、孙武等人也都走得很近,因此言语中并无顾忌。

    “嘿嘿,要有这个实力才行啊!南京城内外,现在倒是有近20万的‘军队’,可惜多数不过是听说咱们孙大总统携带了几千万的美金回来,想来魂一份饷的,如今,饷都发不下去,又谈何北伐?老实告诉你们,前日安徽都督李烈钧派专使来,说军饷奇缺,要求拨给二十万元。孙大总统倒是慷慨,大笔一挥,当即批复拨给二十万。但来人拿着批条到财政部一看,库中仅存十元大洋。”孙武说着说着语气有点沉痛,不管怎么说他心中终究还是挂念着革命大局。

    这个事情,王麟也听说了。如今,南京临时政fu虽然成立了,但各省对于税收都截留自用,即使力挺南京临时政fu的沪军都督陈其美,也不过一次性支援了二千元。

    昨天,孙文为此还私下对王麟诉苦:“倘若数日之内没有足够的资金以解燃眉之急,则军队恐怕不得不解散,而革命政fu也将面临瓦解的命运!”言下之意,要王麟解一部分款项来南京救急。

    虽然王麟早就抱定在孙文面前哭穷的宗旨,至此也不得不极为rou痛地,一次性支援南京二十万元。孙文以己度人,本以为湖北方面拿不出多少钱,见王麟如此“慷慨”,不禁大喜过望,对他赞不绝口。

    但是,王麟深知,百万元以下的款项对于如今的临时政fu,实在不过是杯水车薪,到手即尽。南京临时政fu的财政问题,根本就是一个在现有条件下无法解决的问题,自己要想放眼长远的话,对临时政fu的财政支持就只能适可而止。

    然而,王麟更知道,孙文没有实力发动“北伐”,却有不得不虚张声势、倡议“北伐”的苦衷。

    自从袁世凯调兵遣将,一系列安排布置下去之后,数日之间,南京临时政fu迭接警电。

    先是,山西都督阎锡山来电,报告说吴禄贞伤重不治,撒手西去,临死之前留下遗言,以自己能亲见中华民国成立而欣慰,又说自己只恨不能亲提一旅之师,犁庭扫xue,彻底推翻清室。并嘱咐南方同志当再接再厉,出师北伐,完成革命。

    惊闻噩耗,刚刚成立的南京临时政fu,立刻召开了最高规格的追悼会。孙文百忙之中,颁发了第一号抚恤令,追赠吴禄贞陆军大将军。孙文还亲自主持了吴禄贞的追悼会,亲书祭文:

    荆山楚水磅礴精英代有伟人振我汉声

    觥觥吴公盖世之杰雄图不展捐躯殉国

    昔在东海谈笑相逢倡义江淮建牙大通

    契阔十年关山万里提兵燕蓟壮心未已

    滦州大计石庄联军将犁虏廷建不世勋

    猰貐磨牙蜂虿肆毒人之云亡百身莫赎

    黄兴、王麟等人也都纷纷亲书挽联,深情哀悼。一些与吴禄贞jiāo情深厚、或对他倾慕有加的革命军人,则纷纷上书南京临时政fu,要求出师北伐,为吴禄贞报仇雪恨。

    恰巧此时,太原失守,阎锡山告急之电,络绎传来,陕西潼关及皖北方面,亦飞书求救,警讯迭传。

    孙文及南京临时政fu诸人,顿时手忙脚luàn。孙文与袁世凯可谓不谋而合,都想出了软、硬两手对策。

    软的一手,自是由孙文向袁世凯继续表明“虚位以待”之心。就职第二天,孙文接到袁世凯的复电:“孙逸仙君鉴:电悉。君主共和问题,现方付国民公决,无从预揣。临时政fu之说,未敢预闻。谬承奖you,愧不克当。惟希谅鉴为幸!”为安袁世凯之心,很快,孙文又向袁世凯拍发了第二封电报:“文不忍南北战争,生灵涂炭,故于议和之举,并不反对。虽民主君主不待再计,而君之苦心,自有人谅之。倘由君之力,不劳战争,达国民之志愿,保民族之调和,清室亦得安乐,一举数善,推功让能,自有公论。文承各省推举,誓词具在,区区此心,天日鉴之,若以文为you致之意,则误会矣。”

    但是,袁世凯连连出招,北洋军将纷纷叫嚣南下,请战进攻南京,南京临时政fu也不能太过示弱,必须以硬对硬,以“北伐”对抗“南下”。更何况南京临时政fu成立,光复各省军民士气大振,各地军民纷纷请战,北伐北伐的呼声,达于极点。革命党激进派的报纸,更是把袁世凯骂得一文不值,不是说他满奴,就是骂他汉贼,初出茅庐的青年报人邵飘萍在杭州《汉民日报》上,发表尖锐评论称:“帝王思想误尽袁贼一生……袁贼不死,大luàn不止!”

    上海等地各种北伐团、北伐队、nv子精武军等等名目,更是不知添了凡几。昔日的梨园名角,楚馆歌娼,也纷纷登报,要卸下优孟衣冠、跳脱平康贱里,参加北伐军,作一回北伐英雄(雌)。

    舆论、军心如此,临时大总统孙文只得俯顺舆情,号召各省组织北伐军,并发布檄文,明令北伐。

    “摇清大哥所说诚然不错,但是孙先生有孙先生的难处。‘北伐’虽然目前实际上办不到,但这个口号还是很有用的。老袁想用军事手段胁迫咱们就范,倡议‘北伐’就等于明确告诉他,他打错了算盘,将来谈条件时,咱们也不必让步太多。”王麟思前想后,还是婉转对孙武劝说道。

    “嘿,道理上是如此,南京如今的这近20万军队,虽然名目众多,不相统属,大多数也只是来魂碗饭吃的,谈不上有什么革命精神和战斗力,但毕竟不完全是个摆设,袁老贼想要军事解决,就得掂量掂量。”孙武对此倒是十分认同。

    王麟点点头,正要继续说话,这时耳边传来一个焦急的声音:“王都督,大事不好!上海陶焕卿先生被歹人刺杀身亡,光复军和浙军的军官们群情汹汹,纷纷闹着要回军上海,为陶先生报仇。大总统和黄总长正在安抚他们,他们派我来请您立刻去总统府,商量如何处理这件事情。”

    ;是我们唯一的域名哟!
………………………………

第164章 刺陶案与“北伐”(一)

    

    第164章刺陶案与“北伐”(一)

    “什么!”王麟瞳孔一缩,这一件另一个时空后来闹得沸沸扬扬、影响极其恶劣的血案,终究还是发生,而且提前发生了么!

    不过,此时容不得他多想。(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前来传讯的人是总统府的副卫队长张展,一路跑来,累得气喘吁吁。

    他手上还拿着一份刚刚送到的《上海民立报》,王麟接过一看,只见上面头版头条醒目的记载着:

    “会稽陶焕卿先生成章,尽瘁革命事业,历有年所。此次浙省光复,功绩在人耳目。最近浙汤督改任jiāo通总长,浙督颇有与公者,而公推让不就,其谦德尤可钦佩。昨晚二时许,公在广慈医院医室静宿;忽有二人呼陶先生,公寤而外视,二人即出手枪,击中公太阳部……”

    王麟快速扫了几眼,顾不得继续询问张展具体情况,便带上卫兵,匆匆往总统府赶去。一路上,王麟暗暗回想着另一个时空这件刺杀案的前因后果。

    很显然,若是情况和原本那个时空基本一样,那么,眼前这件暗杀陶成章的事情必然就是沪督陈其美主使的,至于孙先生是否有牵连,虽然后世有不少揣测之辞,但以王麟对历史的了解,他相信孙先生是清白的。

    不管怎么说,孙文毕竟还是一个磊落之人,他与陶成章虽有矛盾,但并未到无法容忍的程度。孙先生对于两年前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