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xiǎo群xiǎo声接话道:“司令带着xiǎo的们赶去藩库的时候,遇上了好几拨人,什么浙军、粤军、沪军、光复军,还有那赤佬林述庆的镇军,都对藩库的银两,眼馋着呢听说藩库还藏有银子200多万两,俺们司令手脚快,也不过抢了不到十万两,还差点跟人火并起来。后来,又是一伙湖北佬,拿着据说是什么黄兴黄总司令的命令,来到藩库把守,还要大伙把私自抢去的银子封还藩库。嘿嘿,到了嘴里的rou哪还有吐出去的道理?还有那个什么鸟黄总司令,他又不管我们吃,不管我们穿,凭什么来命令咱们弟兄?这会儿,藩库库底恐怕都快见光了吧,谁把那鸟黄总司令当回事,谁就是他儿子养的”
    对这一番话,阮青山很是赞同:“弟兄们都好多天没发薪水了,这次打南京之前,司令又扩招了那么多部队,我手下的几百号人,枪械完整的还不到一半,没有钱怎么行?扬州虽然繁华,但司令说了,兔子不吃窝边草,不能刮得太狠了,只能指望着到外地发财。我们只要拿下滁州,狠狠地干一票,不但兄弟们能够发财,咱们的部队也能壮大起来,将来遇上湖北佬,也不用像前些日子那样吃瘪了。”
    “三哥高见,xiǎo弟佩服”岳xiǎo群又拍起了马屁,同时把还没放回口袋的xiǎo布兜,重新举起,对着阮青山奉承道:“这是xiǎo弟的一点心意,三哥一定要手下。只要三哥以后稍微照顾xiǎo弟一把,xiǎo弟就感激不尽了。”
    阮青山眼珠一转,这次没有再拒绝,他收下了抱着银子的xiǎo布兜,随手揣进内衣口袋,贴身藏起,口中同时说道:“你xiǎo子机灵上道,很有前途,这样吧,我手下三个管带,还有一个缺,就便宜了你xiǎo子吧”
    岳xiǎo群闻言大喜,连连作揖:“谢谢三哥谢谢三哥”
    类似这样的一幕,在这支队伍中随处可见。
    身为这支队伍的首领,绰号“徐老虎”的徐宝山,骑着高头大马,在一群手下弟兄的簇拥下,正走在队伍中间。对于队伍中的吵闹、喧哗,徐宝山熟视无睹,他还很有些享受这样的气氛。他这支上万人的部队,绵延数里长,走在路上一眼望不到头。虽然队伍并不齐整,但人数众多,自然就显得颇有气势,盐枭出身的徐宝山,何时品尝过身为“大帅”的滋味,一时间不自觉的陶醉于其中。
    ;是我们唯一的域名哟!
………………………………
第122章 孙天生
    
    徐宝山的队伍迤逦前行,虽然行军的速度并不很快,中间还在一个镇子里停了下来,生火造饭,但紧赶慢赶,到夕阳西下的时候,终究还是赶到了滁州附近。(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
    一路上,膀大腰粗的徐宝山,骑在高头大马上,一边很惬意地听着手下各式各样的奉承,什么“徐爷”、“司令”、“大帅”的称呼不一而足,他也懒得“纠正”;一边就半眯着眼睛,细细地回味起前些日子来的一幕幕。
    许多人都以为他徐宝山只是一粗鲁莽汉,却不知道他粗中有细,胸中自有沟壑,否则他也不可能爬升到今日这等地步,称雄一方。
    他当初还干着贩私盐的营生时,就很懂得笼络人心。他曾从自己贩运的每一船私盐中,chou取二包或四包,另外贮存起来,宣称这是为赈灾而准备的。一到冬季,就设坛施舍衣粥;遇水旱灾荒,则散给米粮面饼。因此,“徐老虎”在淮扬一带的名声,固然可以令xiǎo儿止哭,但他的“义”名,也传得颇广,道上混的兄弟慕其名,前来投靠的人越来越多,以致他号称有党徒数万人,成为淮安一霸,连官府也不敢追究,只得招安了事。
    武昌起义之后,各地响应,本来最初的扬州军分府都督不是他。说起来,真真不可思议,扬州的第一任都督,竟是一个冒牌的**党,真实身份则是城外ji院里的一个“大茶壶”。
    此人,名叫孙天生,性好游侠,曾经听说过**党的只言片语,知道**党的首领姓孙,500年前和他是一家。
    武昌起义炮响,沿江震动,孙天生利用江湖会党关系,跟定字营(驻扎在扬州城外的清军巡防营)的管带李祖培和部分士兵,套上了近乎,谎称自己是**党首领孙文的族弟,奉命前来光复扬州,大家可以一起发财。
    11月7日晚八时,孙天生骑马驰入静慧寺兵营驻地,说动定字营40多名官兵,随同他一起,奔至绸缎店,孙天生强取白洋绸,浑身缠绕,骑在高头大马上,另有乘马随行者五六人(其中有江都知县桂聚庆、警局巡长、绿野茶社老板),浩浩荡荡由南mén叫城而入。其前导士兵手执“还我河山”、“光复大汉”白旗各一面。甘泉知县禹崇龄中途正好遇到,当街叩头如捣蒜。(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路人见了都夹道欢呼,四处传唱“白盔白甲”的**党来光复扬州了。
    孙天生一行大摇大摆地冲进盐运使衙mén,此时,清朝命官的反应着实让人惊叹。武昌首义,瑞徵闻炮而走,好歹还算和**党打过照面。而此时扬州最大的官(也是清朝最著名的féi缺)两淮盐运使增厚(满族正红旗人),闻听有**党进城,他连真假**党都未分清,就从西花园翻墙而遁,一溜烟跑得无影无踪。
    同为旗人的扬州知府嵩峒,还算有点志气,竟然打算投河自尽,可惜没有死成,获救之后也不知所终。
    这两个满人大员,连孙天生的影子也还没见着,就惊惧成这样,只能说满人气数已尽,非是人力可以挽回的了。
    孙天生一伙冲进盐运使衙mén后,随同他而来的兵勇们乃喝令衙mén里的胥吏打开库房大mén,士兵每人抓了几个元宝,多数一哄而散,有的钻进了ji院,有的去大吃大喝,有的回了家。剩下为首者孙天生和几个随从没有走,端坐高堂之上,看着眼前满箱满箱的元宝发呆。
    这时候,以为是**党人破城的扬州绅士,派了几个代表前来打探,一通作揖并恭维之后,见为首的人(孙天生)整个话说不出几句,不像是个有来头的,但又不敢造次(怕万一真是**党),出于对城市秩序的担心,于是要求孙天生出安民告示,免得秩序混luàn。
    孙天生虽然没什么见识,好歹还知道从善如流,他一把拉过来随绅士代表来的巡官,指令他写安民告示,巡官无奈,只好胡luàn写了个告示,没有大印(盐运使已经带走了),就拿巡官的木戳顶杠。当这份同时署上了“扬州都督孙天生”大名,标着“大汉黄帝纪元元年”的布告贴到大街上后,扬州就算“光复”了。孙天生也就成为了光复后的扬州第一任“都督”。
    这份布告通令全城,让人们安居乐业,三年不完粮,诸捐杂税全免,禁止商人哄抬物价等等。
    很快,扬州一片白,街道上的商店都悬挂起了白旗,有用白máo巾代替,有用白纸糊成,大大xiǎoxiǎo,形式不一,但都上书“大汉黄帝纪元元年”字样。
    此后三天,“都督”孙天生手下虽然没有几号人,但孙天生的自我感觉却极好,他每天骑着高头大马裹着白绸子巡行街巷,还把盐运衙mén里的家具什用之类的东西丢出来,让市民拣,说是**嘛,我发大财,你们发点xiǎo财。
    然而,孙都督的幸福生活只维持了三天,他的底细很快被人查出来了,且他又不懂得招兵买马,拉拢人心,扬州的绅商怎么可能放心让他长期主政扬州?
    于是,三天之后,扬州绅商搬请的“救兵”“徐老虎”,带着他手下一百多号人,从南mén钞关登岸,迅速进入扬州城,将孙天生抓住,连夜砍了头。临死前孙天生大叫:“老子也做了三天的皇帝,够了”
    “徐老虎”却是个见过世面的,接任都督之后,立即大肆招兵买马,旬月之间,就拉起了上万的人马。扬州繁华之地,养这区区一万兵,倒是不成问题,然而,“徐老虎”所部扩充太快,又无人接济饷械,他本身乃绿林大豪出身,一身江湖气息,不知道用兵法部勒卒伍,因此,他的这一万兵,离真正的军队,其实还差得远。
    他这次参加围攻南京,本拟自己上万人的队伍,将是极大的一股势力,拿下南京之后,自己怎么也能够分一杯羹,发财之外,饷械也能得到补充。
    然而,进城之后的一幕幕,现在想起来,还让他有些切齿,心中暗骂:湖北佬,欺人太甚
    ;是我们唯一的域名哟!
………………………………
第123章 丧师
    
    数日之前,**联军准备发起总攻的前一晚,城内清军的三大巨头,逃跑的逃跑,被抓的被抓,留守的清军士兵早就没有了任何反抗的心思。次日凌晨,南京城所有的大mén一律dong开,而且都挂上了白旗,所有的清兵,都臂缠白布,来到了mén口,迎接**军入城。
    情况如此,哪里还需要发动总攻?于是,还未等总司令黄兴下令,**军尽皆提早入城。苏军和扬军自雨花台入南mén,镇军自紫金山入太平mén,浙军和粤军入仪风mén,“光复军”和沪军入朝阳mén。蔡济民所部接到了黄兴之后,方才随总司一道最后入城。
    攻克南京之前,联军各部尚能相互协调,各路军头对黄兴的命令,也多少还能听从,如今南京克复,各军争先夸功,立即就露出了桀骜不驯的苗头。
    镇军最先入城,镇军司令林述庆进驻两江总督署,手下官兵占满了总督署所有房屋。此后相继入城的各军,除了蔡济民所部,都竞先抢占衙署。藩库所在,更是各军关注的重点。
    进城之前,各路军队多数都如叫花子一般,穷得叮当向,士兵的薪水都发不下去,因此,各路军头很早就不约而同地打上了藩库的主意。
    于是,黄兴尚未入城,南京城的藩库,就已经快被各路军头带着手下翻了个底朝天,黄兴闻讯又惊又怒,立即饬令蔡济民所部维持城内秩序,并守护藩库。
    鄂军持着黄兴手令,一边在城内四处张贴安民告示,组织巡逻队,维持城内秩序,一边则由蔡济民和谢逸亲自带人,赶往藩库。
    就这样,本来打算韬光养晦的两湖**军,不得不“大出风头”。而两湖**军立威的对象,首当其冲的就是纪律最为败坏的徐宝山所部扬军……
    徐宝山一边想着心事的时候,他的队伍已经bi近到了滁州城下。眼看滁州在望,“徐老虎”的这支队伍,都免不了十分兴奋,大家摩拳擦掌,只待“大帅”一声令下,就要奋勇冲进这座素有“金陵锁钥”、“江淮保障”之称的老城,去“大杀四方”。许多人的眼前都冒出了金光,仿佛眼前正有一座银山和无数的nv人,无声地欢迎着着他们,攻打南京城时遭受的晦气,这一次算是可以彻底甩脱了。
    徐宝山的队伍,人心、纪律败坏竟一至于此,也是黄兴等人无论如何,都没有料想到的,否则他们也不会同意让“徐老虎”独领一路,以作“北伐”前驱。
    只是南京光复之后,各路军队集于南京城内,本来就有不下50000之数,进城之后,各军饷械稍得补充,立即就大肆招兵,人数差不多翻了一番,达到将近10万之数。
    身为总司令的黄兴焦头烂额,却又束手无策,他以前最多不过指挥过几百人的xiǎo部队,何曾有过担任三军统帅的经验?何况他此时手上无兵,囊中无钱,若非蔡济民所部帮趁着他,他的处境,恐怕还要窘迫十分。
    所以,当徐宝山主动请缨,要为“北伐”先驱,进攻滁州时,黄兴想也不想,立即应允。黄兴当然也想不到徐宝山是别有怀抱,还误以为他是投靠**军不久,想要立功自效。
    与徐宝山所部一同出发,担任右路军统领的则为黎天才。当这两路军拔营之后,南京城内“北伐”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克复南京,底定东南,这个功劳已经很大,但清军重兵屯守的南京如此容易拿下,各路**军多数不免日滋骄纵之心,不但不怎么把顶头上司黄兴放在眼里,更视清军如无物,以为只要**军一到,立即如摧枯拉朽,犁庭扫xue,颠覆清廷,指日可待。
    而长江下游的上海,自南京光复的消息传来之后,在都督陈其美的鼓动之下,更是一片沸腾,无论绅界学界,商界工界,许多人都喜形于色,听得民军大胜,人人拍手,个个腾欢。绅界筹饷,学界募捐,商界工界,许多人竞先投军,誓志灭清。甚至娇娇滴滴的二八佳人,也以花木兰、梁红欲自任,组织起名目繁多的练习团、竞进社、后援会、北伐队等等,闹得一塌糊涂。还有一班超等名伶、时髦歌ji,也借此大出风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