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辛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血色辛亥-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0月14日,在武昌的黄冈籍青年革命党人殷子衡、吴贡山、刘子通、熊十力、李四光等人,奉司令部王麟总长命令,领着几十名学生军,就回到黄冈,逐走了黄州府伊,接管了黄州府,建立起了革命政权。

    许多州府,都有当地义军响应武昌起义,尤其汉川和京山两地,义军势大,稍一整顿,至少可以拉起一协兵力。

    如今,汉川和京山两地都建立起了军分府,牢牢的掌握在了革命军手中。京山军分府有前文学社领袖蒋翊武坐镇,蒋氏在湖北革命党人中本来就威望甚隆,又持有武昌军政府司令部王总长签署的委任状,短短数日,他在京山已经能够做到令行禁止。

    汉川军分府是最早响应武昌起义的一个地区。这里本来就有深厚的革命传统,汉川马口镇的梁钟汉、梁耀汉、梁辉汉三兄弟,人称“梁氏三杰”,是此地革命党人的带头人。早在1906年10月,革命党人就曾密谋在此起义,后因事机不密,为清吏侦知,结果梁钟汉、张难先、胡瑛、刘静庵、季雨霖等九位革命党人先后被捕,史称“丙午党狱”。梁耀汉侥幸得脱。

    1909年,囚于上海监狱的梁钟汉被清当局判刑三年,押至汉川原籍监禁。梁钟汉利用家居之便,让家人广施钱财,贿赂汉川的县知事和狱吏,得到特殊宽待。梁钟汉坐牢不戴镣铐,单独居住,白天可以接待探监的客人,晚上可以出狱走动。

    梁钟汉利用这难得机会,悄悄地在汉川进行反清起义的组织和发动工作。他先说动县城防队长余治平率队反正,响应即将到来的汉川起义;又布署胞弟梁耀汉与妹夫黄警亚,以维护地方治安为由,在马口镇组建自卫队,积蓄起义力量;还派遣其妻张荫兰和汉川学生岑伟生与武汉和上海的革命党人联系,并遣岑伟生找上海革命党人运回一批炸药,交给在武昌念书的张荫兰,再让其转运回汉川马口镇梁家,秘密制造炸弹,以备起义之用。

    武昌起义次日下午,汉川襄河码头停泊了一艘从汉口开来的木船,传出了一个消息:“武昌新军起义,革命党占领了省城!”人们奔走相传。

    梁钟汉见时机成熟,立刻命令余治平等发动起义。县令逃走,起义人员将梁钟汉迎出牢狱,主持大计。

    当晚,有少数起义人员在城内抢劫富商财产,导致人心不稳,梁钟汉果断地将“抢劫犯”处决,并颁布严明的纪律,民心由是大定。

    次日,梁钟汉亲自带人到武昌与军政府联络,受到王麟亲自接见,并被委任为汉川军分府负责人。此时,武汉三镇已下,汉阳兵工厂控制在了革命党人手中。于是,王麟让梁钟汉等人领回去了大量的枪支弹药,并派第一协第二标第一营管带张卿云,率100多名老兵,前往汉川,帮助整编义军。

    截至10月17日,宜昌、施南、沙市、郧阳、安陆等地,或是当地革命人党人起义,或是军政府派出部队攻取,都相继光复,湖北境内,只有少数地区,如襄阳仍有刘温玉率领着清军数营兵力,负隅顽抗。

    王麟已于第一协第一标,携炮队一排,前往宜昌等地整编义军,同时伺机攻取荆襄等地。

    刻下,大半个湖北都控制在了革命军手中,军政府的各种布告几乎贴遍湖北境内,甚至流传到邻近省县。周边数省,四川、湖南、江西,都有数县闻风响应,在当地建立起了革命政权。

    此时,湖北形势可以说大定,革命党与立宪派分掌大权,密合无间。汤化龙等立宪派人物,亦的确不愧为这个时代首屈一指的政治精英,短短数日,各项措施已渐收成效,一洗满清吏治的污浊之气,四方民众,都有逐渐向军政府归心的趋向。

    ……………………………………………………………………

    听着王麟逐一介绍湖北如今各方面的情况,宋教仁、居正都忍不住十分兴奋,连连叫好。

    “不过,黎都督名义上毕竟是一省最高长官,现在的情况,却是他基本上毫无实权,这是不是有些不妥,会让人误会我们革命党人太过跋扈,不能容人,不免对革命大局不利?”居正高兴过后,也小小的提了一点意见。

    “觉生兄拘泥了,如今湖北军政府完全是一个新的政权,不一定非得实行都督掌握实权的制度。教仁以为,革命成功后,到底是用总统制,还是用内阁制,要看具体的情况。如今湖北的局面,就好比是内阁制。捧出黎宋卿做都督,是要借重他的名望,但是也要防一手,所以,我们革命党不居名,但实权一定要掌握在手上。”宋教仁反驳道。

    王麟颔首:“遁初兄说的极有道理,况且只要我们给黎都督以足够的尊重,将来民国成立,给他安排一个合适的位子,别人也就没有理由非议我们革命党了。”

    “如今局面,教仁看来,军政府还须尽快颁布一部约法,晓谕四方,让民众明白我们的建国蓝图。”

    “遁初兄所说极是,《鄂州临时约法》的制定,就拜托遁初兄了。”王麟想起另一个时空,宋教仁一个晚上写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事迹,不禁立即赞同道。

    “当务之急,还要号召各地革命同志响应武昌起义,不知道王总长有何良策?”宋教仁话锋一转。

    居正补充道:“我们中部同盟会,在四川、湖南、江苏、安徽等省都设有分会,尤其湖南的焦达峰等同志,在新军中极有号召力,随时可能响应武昌起义,我们应该立即派人和他们联络上。”

    这几天,王麟一直都在考虑如何应对湖南的局势。武汉三镇刚一光复,他就让蔡济民选取合适之人,派往川、湘、皖、赣等省,用湖北军政府司令部名义,联络当地同志。数日之前,他更是派出了第一协第三标标统吴醒汉,率两营兵一路南下,陈兵到了湘鄂赣边界。如今,该是下最后决定的时候了。

    “如何才能在接下来湖南的变动中,获取最大的利益呢?”王麟一边想着这个问题,一边暗暗苦笑道:我还真有成为这个时代枭雄的潜质啊!

    不过,此时已经不需多想,他眼望南方,微微一笑道:“觉生兄、遁初兄,两位大才,武昌城内,就拜托两位坐镇,湖南,我打算亲自走一遭!”

    “万万不可!一旦清军攻来,军中无人主持,如何是好?”宋教仁惊道。

    “遁初兄,武胜关已在我手,短期内清军是攻不过来的。但是,将来北洋精锐全军南下的时候,仅靠我们湖北的革命军,是抵挡不住的。只有湖南、湖北连成一片,倾两湖之军力,才能与北洋军有一拼之力。所以,湖南必须牢牢掌握在我们革命党人手中,可是焦达峰等湖南同志未必能掌握住局面啊!”王麟苦笑道。

    宋教仁还想再劝,王麟坚决道:“不必再说了,我意已决!还请遁初兄与汤先生等人和衷共济,主持好湖北局面,不消数日,麟必将湖南一省献于革命军旗下!”

    ……………………………………………………………………

    第一卷完

    ……………………………………

    ps:码得好辛苦,接下来几天想休息一下,更新可能会少一些,见谅。

    ''

    
………………………………

第42章 湖南,湖南

    

    10月19日清晨,长沙抚台衙门大院,刚刚上任没多久的湖南巡抚余诚格,已经早早起来,在院子里来来回回,踱着方步。

    此时,在周围的戈什哈看来,抚台老爷外表极为沉稳,颇有一方封疆大吏的气派。

    然而,余诚格沉稳的外表之下,内心一片焦灼。

    在朝廷的眼中,他是能吏,是干臣,所以,他在陕西巡抚位置上,屁股还没坐热,就被朝廷一纸诏书,调到湖南这座民气已经沸腾的火山来灭火。

    来湖南上任之前,余诚格对自己的履历十分自豪,任何困难都有信心去解决。

    他是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十六年,钦授翰林院编修。二十一年,钦派江西主持乡试,后又钦命“记名御史”主持会试。戊戌政变时,曾因他是康有为登第时座师,一度遭贬。此后,他历任山东监察御史、广西按察使、湖北布政使、陕西巡抚,直到现在的湖南巡抚。他为人刚直,在御史任内,曾在三个月内共上70余奏章,参劾时弊,一时名震京畿,有“余都老爷”之称。

    他官声一直较好,能力在同朝官吏中,也至少算得上是中上。

    然而,眼前湖南的局面,他虽然绞尽脑汁,也是束手无策,只能徒叹奈何。

    他虽然只是来到湖南短短一段时间,但眼前湖南的局势,他已经是洞若观火。

    湖南是个革命党人多、会党多的地方,民风强劲、剽悍,屡屡与朝廷为难,所谓“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党人首领,几有一半出于湖南。朝廷对湘省“刁民”的态度,也是治乱世用重典,杀,杀,杀,杀,杀。(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好看的小说)

    十一年之前,唐才常“自立军”起事,湖南会党(哥老会)准备响应者,几达数万之众;事泄,朝廷捕获会党首领王四爵主等人,立即处死。

    七年前,黄兴、刘揆一策划发动长沙起义,准备参加者有会党数万之众;事泄,清廷派出官兵围捕,黄、刘二人亡命日本,会党首领马福益手刃清军六人,终于不支被逮,被用铁丝穿过锁骨,押至长沙处以极刑。

    五年前的“萍浏醴起义”,队伍达到3万之数,起义军发布檄文:“必建立共和民国,与四万万同胞享受平等之利益,获自由之幸福。而社会问题尤当研究新法,使地权与民平均,不至富者愈富,成不平社会。”朝廷震动,派出湘、鄂、赣、苏四省清军数万人,血腥围剿起义军,湘省民众,死者上万,同盟会员刘道一、魏宗铨、肃克昌等人死难,会党首领龚春台侥幸得脱。

    朝廷染血的屠刀却并没有吓到湖南民众,只是让湖南民众对朝廷更加离心。

    一年前,长沙发生大规模抢米风潮,大量会党成员混迹其间,乘势播弄,几将抚台衙门,纵火烧掉。

    数月前,“保路风潮”发生以来,湖南民众宣言支持者,不知凡几,延续至今,湖南民气升腾已达极点,就如一座随时可能爆发的火山。

    ……………………………………………………

    数日前,余诚格更是收到朝廷谕电,得知武昌革命党起事,武汉三镇已落入革命军之手,来电并密嘱他严厉镇压地方,防止革命党人乘势作乱。

    他被调任湖南巡抚同时,朝廷还授予他陆军部侍郎等6职,还钦赐他“清辉雅量”匾额,和光禄大夫、振威将军等殊荣,朝廷恩重,他不能不为朝廷“尽忠”。

    可是局势如此,民心如此,新军又早已为革命党人渗透,他能有什么办法?

    愁啊!愁啊!秋风秋雨愁煞人!

    余诚格已经在院子里,来来去去,踱了不下半个时辰,周围伺候的戈什哈,也开始暗暗纳闷:抚台大人不会中邪了吧,怎么老是踱来踱去的,都快一个小时了,俺们连站着都有些累,大人竟然毫无疲倦之感似的。

    此时,余诚格想啊想啊的,似乎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以解燃眉之急。

    “新军不稳,只有用巡防营压制住新军,军营才不会出现动荡。军队稳住了,湖南就不会乱起来。”余诚格暗暗思量着。

    余诚格自信这一个方法是稳妥的,要知道湖南境内,旧军巡防营人数要远远超过新军。

    湖南新军,仅有第二十五混成协一协,所辖为第四十九、第五十两标,官兵合计只有4000人,分作十营。

    旧军巡防营却一共有51营,计有13000多人。

    “只是该用谁来整顿旧军呢?叶四做我的亲卫有十多年,忠心方面绝无问题,可是他只率领过我的卫队,却从未曾指挥大军,不行,不行。”

    “族侄余宏,投奔我后的这几年,也算兢兢业业,颇敢担当,只是毕竟毫无威望,这个时候骤然提拔,只怕更加坏事。也是不行!”

    “其他人就更不用提了,头痛啊,我身边的人物竟无一人有此能耐!”余诚格暗暗感叹。

    “抚湘短短数日,我倒是听得前提督黄忠浩,文武兼资,是个人物,若得此人相助,湘省或可安如磐石。只是风闻此人,与前‘匪首’唐才常为知交好友,又与立宪党人打得火热,我能劝得此人出山么?也罢,我这就去亲自请他,他总得给我几分薄面吧?”

    余诚格想到此处,立刻吩咐身边的戈什哈道:“去叫叶四,让他准备好卫队,半个时辰后,本抚要去拜会黄泽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