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辛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血色辛亥- 第1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会儿之后,事情终于nong明白,原来刘明昭带的这一排新兵,与这座军营里的多数新兵一样,接受一个月左右的军事训练之后,即转为预备役,要被派去修铁路、公路等工程建设。不少新兵认为既然不上战场,练习跨越堑壕有什么必要呢?

    nong明白了原由,蒋百里脸色顿时冷了下来,少见的动了几分火气:“士兵们,你们真令人失望从你们踏入这个军营的第一天起,你们就已经是咱们川鄂湘赣**军的一员,就算将来转为预备役,也是如此所有的训练都必须一丝不苟地完成,要知道将来大家都有上战场的可能。不教而战是谓弃之你们先前的想法是何其错误再说,为什么要把你们转变为预备役,你们认真想过没有?你们应该知道,按照编制,正规军已经满员,现在没有战事,咱们的财政也养不起那么多兵。让你们接受一部分训练,然后转为预备役,一边从事生产,才不至于让咱们的财政无法负担。这样,将来一旦有事,你们也就能召之即来,来即能战士兵们,你们自己想想看,是不是这个道理?”

    “是”新兵们红着脸,三三两两地大声答道。

    旁边的王麟却没怎么动声色,这个预备兵役制的设想,虽然是他提出来的,却是由蒋百里等人完善和执行。

    王麟听着蒋百里在那里声情并茂的训斥,又看看刘明昭火烧屁股般的羞赧神色,心中十分畅快:怎么着,俺这个其实并不怎么样的“掌柜”下面还是有许多了不起的伙计呀

    
………………………………

第208章 毁党造党(一)

    第208章毁党造党(一)

    假如问1912年的8月份,中华民国的土地上,谁的锋头最健?

    那么,答案不是不久前获颁勋一位,官拜陆军一级上将的王麟;也不是即将赴京,与袁大总统共商政要的孙文先生;更不是刚刚把内阁总理唐绍仪挤兑走,让不少**党又忌又恨却又有些束手无策的袁大总统。(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好看的小说)

    翻翻武汉的报纸,听听上海的舆论,看看北京的风向,这一个月来最热闹的事情,莫过于新起的一个名词:毁党造党

    宋教仁,这一位才三十出头,就已经名满天下的**党元老,此时此刻,更显得才气bi人,光芒四射。

    因为王麟的横空出世,**党内部的孙武等人,并没有另立一个“民社”的山头,北京政坛的风潮也就缓和了许多。但短短几个月,新生的民国仍然出现了公开发表了宣言的上百个政党,这些政党,大者党员数百上千人,小者只有党员三四人,而且每天都处在新的分化组合之中,更离奇的是经常一人而兼十几个党的党员。

    一时间,民国副总统黎元洪也成了京城中有意组党的名流政客们眼中的香饽饽,副总统mén前,每天都是车水马龙,黎元洪收到的请他做党魁的邀请,截至八月中旬已不下五十余份,更有人希望通过他牵线,把武昌坐拥四省的实权人物王巡阅使给抬出来。

    趋势如此,不但不少原同盟会员已经坐不住,分别成立了十几个小政党,就是袁大总统也有些心猿意马,心烦意luàn,犹豫着是否要组织自己的政党。

    把唐总理挤兑走,并不是袁大总统的本意,可是责任内阁,这一**党人企图架空政治强人袁世凯的制度设计,在实际施行中没有多久自然而然就造成了内阁危机。

    袁世凯原以为,责任内阁不责任内阁的,有什么关系,他是大总统,国家大事,自然由他说了算,再说唐绍仪是他几十年的老朋友,老搭档,他的这个老朋友,老部下,又正好得到了**党的信任,这个民国的天下,他俩的组合实在是再理想不过了。

    谁曾想,他对责任内阁的那些想法,竟然完全是一厢情愿,责任内阁落到实处,可不就是说说而已,而是真要把他架空,要他做一尊菩萨似的“虚君”,这让从小就有大志,要“大权在手世人钦”的袁世凯,如何可能接受呢?

    偏偏留美出身的唐绍仪,很有一些近代西方政治家的脾气,他以为中国既行内阁制,所有国家重政,应归国务员担负责任,因此遇着大事,必邀同国务员议定,称为国务会议。然而这个魂合内阁,各部总长意见先天就有些不对付,从唐总理就职后,开了好几次国务会议,内务总长赵秉钧,很少到会,有什么大事也是直接向袁世凯请示,而把内阁总理甩在一旁;就是陆海军总长,虽然列席,也总是与唐总理意见不合;财政总长熊希龄为了借款问题,亦与唐总理闹出了龃龉。因此这个内阁,与唐总理算得上声气相投的,只有同列同盟会的教育总长蔡元培、司法总长王宠惠、农林总长宋教仁,及他的姻亲jiāo通总长施肇基。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这样一种情况,已经让唐绍仪感到有些焦头烂额,内心不安。

    偏偏,这个时候,他和袁世凯之间也生出了难以调和的矛盾。

    原来,按照责任内阁制的精神,就是总统府中的秘书员、顾问员,每有议论,经总统承认后,也必须由总理承认,方得施行,否则无效。

    这一点上,唐绍仪十分较真,经常因此与老袁意见相左、抗争座上,以为非如此不足以使责任内阁制名副其实。于是,短短几个月里,袁世凯亲近属下的许多建策,虽得袁大总统首肯,依然因唐总理反对而取消。这样的事情多了,可就让总统府的那班秘书老爷,顾问先生们,一下子炸了锅。

    在他们看来,袁大总统就好比前朝皇帝,唐总理不过是皇帝手下的宰辅,只有宰辅听从皇帝的道理,哪有反过来要皇帝听从宰辅的,那样的话,他们这些“天子近臣”还有什么魂头啊

    于是,老袁左右,每次见到唐绍仪来到总统府,往往怪形怪状,指着他的背影低声议论:“看今日唐总理,又来欺侮咱们总统了”

    渐渐地,“总统无用,全然是唐总理的傀儡”这样一种议论,全部传进了袁世凯的耳朵里,也有人拿唐绍仪与孙文同为广东老乡的事儿说事:“他现在完全倾向同盟会而不倾向总统了”

    终于有一天,唐绍仪又来总统府报告问题的时候,袁世凯忽然很不耐烦的打断他:“少川,我已经老了,这个总统还是让你来做,可好么?”

    唐绍仪顿时愣在当场,当时,袁世凯还说了一些其他的话,他也没听进去,老袁以小字呼唐,虽是老友习惯,但此前两人之间早已用“总统”“总理”相称呼,以示客气,现在袁世凯突然喊他表字,明显是心中有气,语意又不堪入耳,唐绍仪顿时如冷水浇头,惶然不知所措。唐绍仪与袁世凯共事这么久,自然深知没有对方的支持,他这个总理必然无法做下去,但是他没有料到他的这位几十年生死相jiāo的老朋友,老上司,入了民国,也依然没有领会多少“共和”的精神。

    唐绍仪心神若失地走出总统府,乘车回寓。才走出数百步,忽然对面一大群武装兵士护卫着一辆装潢非常豪华的马车疾驰而来,队伍前面两个骑在马上开道的卫兵,一边挥舞手中的长鞭,一边吆喝:“快走快走不要恼了老子”唐绍仪的御者趋避稍迟,几乎挨上他们的鞭子,

    等队伍过去,唐绍仪问车夫:“他是何人,如此威风?”车夫道:“他是大总统的拱卫军总司令段大人。”唐绍仪讥笑道:“原来是‘干殿下’段芝贵?我还道是前清的摄政王呢”

    唐绍仪心目中,从来就没有把这个“小段”正眼相看过。北洋系统中,有两个姓段的都很有名,且都是安徽合féi人,段祺瑞人称“老段”,是“北洋之虎”,算个人物,北洋军人中,除了老袁,就属他威望最高。但是人称“小段”的段芝贵,在大家眼中,就不过是个溜须拍马的皮条客罢了。

    1897年,段芝贵投效袁世凯部下,由于其叔段日升与袁世凯原为旧jiāo,因此老袁对段芝贵格外照顾,而段芝贵对袁世凯则毕恭毕敬、殷勤备至。段芝贵每天早上天一亮就到袁世凯面前请安,多年从不间断,深得袁世凯的欢心。有一天袁世凯问他:“我闻人子事亲,每晨必赴寝mén问安。汝非我子,何必如此?”段芝贵赶忙回答:“父母生我,公栽培我,两两比较,恩谊相同,如méng不弃,愿做义儿。”言罢跪倒在地,呼袁为父。袁世凯推辞不得,只好顺水推舟认了这个只比他小十岁的人做了干儿子。从此,同僚们常常以“干殿下”来讽刺段芝贵。

    但是,有了袁世凯这个“干爹”,段芝贵从此就青云直上,他又很懂得巴结上司,多次为袁世凯及庆亲王奕劻之子载振等购买名ji美nv,供其玩乐,于是深得袁世凯等人的欢心,虽然他军事才能平平,如今居然也已经做到权势十分显赫、统领京城过半军队的总统府拱卫军总司令一职。

    唐绍仪回到寓所,越想越气。一个军司令,就有这么威风,我等身为文吏,尚想与统率北洋大军的大总统,计较长短,正是不知分量了。我明日即行辞职,还是归老田间罢。

    于是,这个原来最被各方势力看好的、一致接受的唐氏内阁,还不到半年时间,就无可避免地夭折了。

    
………………………………

第209章 毁党造党(二)

    第209章毁党造党(二)

    北方政潮愈演愈烈之时,孙文带着随从,从广东出发,一路演说民生主义,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盛大欢迎。

    孙文一行,转道上海,大略在唐绍仪辞别京城两个星期的时候,翩翩来到了武汉,打算在此与黄兴汇合,一同由京汉路北上。为此,袁世凯特意调拨了前清慈禧太后的那辆豪华的huā车过来,作为迎接孙、黄北上的专列。

    如今,袁世凯是迫不及待地盼望着孙黄进京,好取得他们的支持,消弭越来越让他头痛的政潮,若是能得孙、黄同意,把责任内阁制给取消,那就更是再理想不过

    前些日子,唐绍仪辞去总理,退居津mén,乐得逍遥自在。袁世凯却还要为接任的总理人选苦恼。

    同时,因为唐绍仪的辞职,同盟会的蔡元培、宋教仁、陈其美等人,相继递上辞呈,并拒绝袁总统的慰留,一同下野,造成了民国的第一次内阁危机。

    一时间,袁世凯实在找不出能让各方接受的合适的总理人选,只好以外jiāo总长陆徵祥替补。

    职业外jiāo家出身的陆徵祥,办理外jiāo固然称得上第一流的人才,外jiāo部在他的主持下,短短几个月就面貌一新,裁撤了许多冗员,统统换上了专业的外jiāo人才,但国内政治却不是他这样的人玩得转的。

    陆徵祥接任总理之后,第一次到临时参议院提出六个阁员的补充名单时,因为表述未清(陆常驻国外,擅英语而不擅国语),引起了极大的误会,参议员纷纷责难,不加考虑就否决了他所提出的全部名单,遭此羞辱,陆徵祥立即称病移居医院,抵死不出。(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袁世凯无法,只好下令由内务总长赵秉钧暂时代理国务总理。

    唐氏内阁出乎大家的意料,这么快就夭折了,不但让袁世凯大伤脑筋,也在**党人中造成了很大的震动。孙文主张,这个“同盟会为主”的魂合内阁既然失败了,不妨把中央政权全部让给袁世凯若干年,同盟会退为在野党,专办实业、教育。

    但是,多数同盟会的年轻骨干,此时正是磨拳搽掌、雄心万丈,准备在京城大干一番的时候,怎么可能甘心把政权拱手让出呢?

    他们多数都接受了宋教仁的主张,“毁党造党”,即放弃同盟会的名称,吸收其他小政党,组成一个大政党,以期在国会中成为第一大党,将来就能赢得大选,进而组织政党内阁,俾使责任内阁的精神真正实现。自然,这个过程中也就能满足他们对权力的渴望。

    一时之间,报纸鼓吹,名流月旦,政要品评,都不离“毁党造党”四字,声气所播,年轻的宋教仁,顿时成为了政坛上最被人瞩目的人物。

    ……………………………………………………

    “孙先生,这就是武唱最有名的黄鹤楼了。”孙文来到武昌的第二天,王麟亲自为他做起了“导游”。

    “哦,果然雄奇多姿,不愧为‘天下江山第一楼’。”孙文心情很好,微微笑道。

    “孙先生,克强先生明天早上就能到武汉。您俩这次北上,各方的期望都很高呢。”王麟一边欣赏着眼前难得的佳景,一边把话题引向了政事上。

    孙文轻轻点了点头:“民国草创,需要各方势力和衷共济,破坏难,建设更不易。袁世凯做大总统,我本来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