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戟平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戟平三国- 第2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朱儁很担心北方的战事。
  “卢植我虽然没有见过,但也是当世大儒,素有才名,我看北方那些黄巾军不会是他的对手。”
  皇甫嵩倒是对卢植很有信心,黄巾军虽然看起来势力很大,但真正的战斗力却有限,卢植带着四万精兵应该不成问题。
  “毕竟黄巾贼人势力庞大,我担心的就是战事胶着,如同咱们这一样,一旦战事僵持住了,皇帝陛下就会没有耐心,这时候很容易受到宦官蛊惑,宦官们可都在看着我们呢”
  朱儁说出了他最担心的问题,宦官!虽然这次黄巾贼人起义给了党人势力崛起的机会,但朝廷之上还是宦官势力最大,皇帝也更偏向于宦官。
  宦官无能,但在讨好皇帝上却不遗余力,战事胶着很可能会然宦官认为我们是故意拖延,想把握军权,这时候就会进谗言,这对外出作战的大军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君臣猜忌这是兵家大忌。
  “朱兄的担心我又何尝不知道呢,皇帝连派曹操和禁军过来送信,就是在催促我们,这里面恐怕和宦官脱不了干系,所以我才会下令明天全军进攻,势要击溃这些黄巾军。”
  皇甫嵩点了点头说。
  “还有,皇甫兄可察觉到了这黄巾的异常,颍川郡、南阳郡那都是天下大郡,人口众多就不说了,世家大族也多不胜数,为何这次黄巾起义如此浩大,这些人却没有一点反应?按照这些人的势力,黄巾贼人怎么会如此顺利的占领州郡?”
  朱儁最担心的也就是这些世家大族,如果这些人和黄巾军是一条战线,那这仗就不用打了。
  “这里面肯定有有心人参与,但绝不是全部,我想大部分应该都是明哲保身,坐看形势的发展。”
  皇甫嵩和朱儁不同,他是出身大族,朱儁是寒门出身,对于大族的事他比朱儁知道得要多。
  如今大部分的大族都是置身事外,只有一部分想趁机和黄巾军做一些交易,但也都不算严重,这些东西成不了把柄。
  看着皇甫嵩,朱儁知道和他讨论这个问题是多余的,两人看法本就不同,谁也不可能说服谁。
  朱儁根本不相信什么一部分,不算严重,在他看来,颍川和南阳的黄巾军就和两地的大族撇不清关系,双方肯定有勾结。


第四百七十六章 陷害
  洛阳城再次混乱起来,并州刺史丁原带着几千人马逃回了洛阳,晋阳被黄巾军贼首张宝带着十万大军攻陷的消息也已经传开了,半个并州都归了黄巾军,如今黄巾军已经彻底占领大河以北。
  整个洛阳流言四起,什么朝廷大军在邺城被天公将军做法困住了,颍川郡黄巾军已经围困洛阳官军一月有由,灭亡就在眼前。
  更有甚者,说什么北方有龙气冲天,天色直接变成黄色,定有真龙天子现世,黄色预示着张角就是天子。
  “张长侍,这些小礼物不成敬意,希望您在陛下面前多美言几句。”
  丁原指着身前的几箱金钱对张让说道。
  “小事,小事,丁刺史客气了,这黄巾军席卷天下,失地之人也不止你一人,无需但心。”
  看着那几箱子的钱,张让眼睛都花了,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下来,帮个外官平事实在是算不得多大的事,几句话的事,那几箱子钱简直就是白得的。
  “那就多谢张常侍了。”
  丁原脸上这才有了喜色,有张让在皇帝身边帮忙说话,他这罪责看来是可以逃脱责罚了。
  “放心,你这可是朝廷的功臣,些许错误,陛下不会深纠的。”
  张让毫不在意的说着,明天朝会上的说辞他都已经想好了。
  “一切就拜托张常侍了,事成之后还有一份孝敬。”
  丁原笑着对张让说着,能脱醉很好,如果官职也能保住就更好了,这次他带了不少金钱来洛阳,就是准备做这个的。
  “哈哈,放心,放心,快把事情慢慢说来,我好&039;如实&039;向陛下禀报。”
  张让笑着说着,如实两个字给他着重读了出来,意思很明显,把责任推出去。
  丁原也就顺着添油加醋的把晋阳的事说了一遍,着重强调了张宝人数众多,晋阳几大家族早就密谋叛乱,和张宝内外勾结,调离晋阳守军,以至于晋阳城没有守住。
  第二日的大朝会,朝堂上坐的满满的都是官员,凡事有资格来来参与朝政的都来了,这段时间天下太乱,朝廷有加入了许多新党人派系官员。
  “陛下臣有本奏。”
  一名宦党官员先出班说道。
  “臣谈何豫州刺史王允,此人贪赃枉法,鱼肉百姓,治理州郡无方,导致豫州流民四起,黄巾贼人趁机作乱,导致郡县被占,其中颍川黄巾贼人就是最好的证明。”
  那名官员说的言之凿凿,义愤填膺之下,恨不得跑去把王允生吞活剥了。
  张让得意的看着那名官员的表演,心里已经乐开了花儿,这王允还真是胆大包天,自己派去的人竟然敢不孝敬,都已经把话说明了,那王允竟然还敢把自己派去的人赶走,这就是在打他的脸。
  不光如此,这王允还几次三番的上书给皇帝,说他和黄巾军有勾结,一定要严办宦党,弄得皇帝又开始怀疑他。
  张让怎么能放过这种人,刚好现在有了借口,不置他于死地怎么能解心头之很。
  “还有这种贪官污吏真是该死!”
  刘宏一听简直都要气炸了,难怪天下不太平能在颍川郡闹出那么大的动静,原来都是这王允给闹的。
  “陛下,臣有不同的看法,王允在任期间虽然没有过人的吏治表现,但为官还算清廉,在豫州也是执法严明,获得豫州百姓的称赞和拥护,根本没有传出鱼肉百姓的传闻,我想一定是有人诬陷。”
  一名党人官员连忙出班反对道,王允也算是党人中的一员,这宦官要那他开刀,党人自然不肯。
  “你是说我故意诬陷了?那你怎么解释颍川郡黄巾贼人那么多?连朝廷大军都被围困,这就是你说的清官受百姓拥护”
  那名宦党官员质问这党人官员,问得党人这边哑口无言,根本没办法反驳,颍川郡黄巾贼人那么多,王允怎么也脱不开干系。
  看着争论的两方官员,刘宏也很无奈,党人这边要护着,他也不能一点面子不给,毕竟现在在外剿灭黄巾军的都是党人官员,虽然效果还不明显,但至少局面控制住了,洛阳是安全的。
  “陛下,王允虽然有错,黄巾军一事他难辞其咎,但这些年他代天子管理州郡,也算是劳苦功高,陛下念在他这些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份上,给他一次机会吧。”
  司徒杨赐出班说道,他知道王允这个人的为人,那些宦官安的罪名就是要置王允于死地,看来就是因为王允上书谈何张让的关系。
  “陛下,司徒大人说得不错,如今天下正是用人之际,不如让王允戴罪立功。”
  见司徒杨赐帮王允求情了,何进知道他也该开口了,袁绍已经告诉了他,在朝堂上只要跟着司徒、司空、太尉这些人说话就没问题。
  杨赐和何进这一说话,那名宦党官员也不敢说什么了,身份和官职的差距摆在那里,大佬说话他没资格插嘴。
  “这”
  刘宏见这两人都帮王允说话了,也想着就放王允一马算了。
  “陛下,臣有本奏。”
  张让连忙出班打断皇帝施礼说道。
  “又有何事”
  刘宏都准备下旨了,被打断自然没有好心情。
  “陛下,臣收到并州刺史丁原的急报,这王允和黄巾贼人有勾结,万万不能轻饶。”
  张让直接开口说道,还挑衅的看了杨赐和何进一眼,他们宦党势力可不小。
  “和黄巾贼人有勾结快快说来!”
  一听和黄巾军有关,刘宏脸色变得阴冷起来,凡事和黄巾贼人有关的他都不会放过,哪怕是张让这种最信任的人,他都怀疑了还几次。
  “晋阳王家、温家、李家、郭家,勾结黄巾贼首张宝,已经攻下了晋阳城。”
  张让说道。
  “什么?晋阳被攻下了那丁原是干什么吃的,堂堂一个并州首府挡不住黄巾贼人,现在连晋阳都丢了。”
  现在刘宏最讨厌的就是听到谁丢了城池,整个天下都是他的,现在一个个的都被黄巾贼人抢走了。
  晋阳一丢,整个北方几乎就都是黄巾贼人的了,前几天幽州刺史都被杀了,一时间洛阳震动。
  现在并州也丢了,贼人几乎已经包围洛阳了,并州、冀州、颍川、南阳,四个方向都能攻击洛阳。


第四百七十七章 不臣之心
  “这些叛徒竟然敢和反贼勾结!”
  刘宏愤怒的拍着龙座两旁的扶手,按照张让说的,这王允不光卖了豫州还把并州也给卖了。
  “陛下说的是,这些人沐浴皇恩,不思报效君主,只知道结党营私,勾结反贼,我看他们是有不臣之心!”
  张让直接给王允扣了个大帽子,不臣之心,就这四个字就够把王允诛灭九族了。
  “陛下,切莫听张让胡言,王允乃是大大的忠臣,王家时代为官,一直都在并州抵御外敌,这些年并州能平安无事,也多亏了王家,绝对不可能有什么不臣之心。”
  杨赐一听张让的话终于明白张让不止是要对付王允,更是要置王允于死地,连忙开口帮着王允辩解。
  “陛下,我看这其中定有隐情,还请陛下明查。”
  太尉袁隗也开口说道,他对王允没多少了解,但也知道张让说的绝非实情。平静了这么久的宦党终于又发难了,这一手就是要灭王允全家,他不能不阻止。
  何进没有开口,张让一出口就是个不臣之心的造反罪名,何进那里见过这种场面,一时间根本不敢说话。
  “可有什么证据?”
  刘宏怒气未消,在他看来如果属实,这王允他绝不会放过。
  “陛下,并州刺史丁原已经到了洛阳,这就是他从黄巾贼人手中截获的王家通敌的罪证。”
  张让把一封信递给了皇帝,他是宦官,可以直接把东西递给皇帝。
  拿过那封信,刘宏直接就拆开了。
  “真是胆大包天,胆大包天,勾结反贼,罪不容诛!”
  刘宏把手里的信拍在面前的案几上,愤怒的大吼着,信很简单,也没有没明确的说和王允有关,只提到了王家,但这些已经足够定个造反之罪了。
  “你们看看,这就是你们说的忠良,难怪朕的天下乱成这样,都是这些叛贼害的。”
  刘宏把那信往殿前一扔,对着那帮着王允求情的杨赐和袁隗吼道。
  杨赐连忙拿起那封信,想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陛下这信肯定有蹊跷,这里面也没有说明王允和黄巾贼人有勾结。”
  杨赐看着那没头没尾的信,这东西谁能知道是真是假呢?
  “哼,这信里明明就说明白了张宝和晋阳王家有勾结,他王允也是王家之人,你跟说他和这事没关系”
  刘宏瞪了一眼杨赐,在他眼里,这就已经是铁证了,不管是晋阳王家还是豫州的王允,都是一家人,一方造反,另一方也脱不了干系。
  一位官员偷偷的在何进耳边说了点什么。
  “陛下,臣有最新情报。”
  何进出班说道。
  “上党太守来报,说是王、温、李、郭四家带人在上党郡防御黄巾贼人,不让贼人南下,这四家根本就没有背叛陛下,这一切都是黄巾贼人的诡计。”
  “还有这种事?”
  刘宏看着张让,想确认一下是不是真的。
  “陛下,这只是物证,晋阳军中不少人都看见这四家的拥兵自重,在张宝攻城之时意图在城中谋反,配合城外的张宝。”
  张让冷眼看着堂上的那些官员,这次他可是做足了准备,王允就算不死也得脱层皮,看看谁还敢诬陷他和黄巾贼人有关。
  “如果王家没有罪,为什么那些人还盘踞在上党郡,不愿意回京请罪如今并州都被黄巾黄巾贼人占领,他们还敢留在并州这不是有勾结是什么?我看他们不是在防着黄巾贼人,而是在防着官军吧。”
  “还有人证好,先给我传下圣旨,逮捕王允,押解回洛阳,再行议罪。”
  刘宏一拂衣袖说道,既然人证物证都有,那这王允就该被押回洛阳,有没有罪,审过就知道了。
  “好了,这事不必再说了,等王允被押回洛阳就知道了,还有给我传令上党太守,把那四家之人都给我看押起来,等朕的使者去了,再行议处。”
  刘宏看着还要说话的杨赐等人烦躁的说道。
  “颍川郡可有消息传回皇甫嵩和朱儁这都去了一个月了,怎么还没有击退贼人?”
  刘宏看着何进问道,现在何进是大将军,统领天下兵马,这剿灭黄巾贼人的事就是何进的职责。
  “回禀陛下,已经接到骑都尉曹操的回信,皇甫嵩和朱儁已经找到了破敌之策,就在这几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