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番话以后,荀彧才算是松了半口气。
曹操追问道:“如何悬于头顶?又如何收买群臣之心?”
郭嘉拱手:“丞相将密信一事公布,则群臣人人自危,如头悬利剑!”
“说的好!”曹操点头。
郭嘉又说道:“丞相先公布密信一事,再将密信销毁,则是恩威并施,足以收买群臣之心!”
“哈哈哈!”曹操大笑起来:“果然,君子所见略同啊!”
“哦?”郭嘉震惊无比:“还有人与我见地相同?”
而此时一直愁眉苦脸的荀彧却笑了。
郭嘉扭头望向了荀彧:“文若为何发笑啊?”
荀彧开口道:“丞相所言之人,是那位大隐隐于市的曹吉吧?”
“正是!”曹操点头,露出了你懂我也懂的表情。
“曹吉?”郭嘉先是一愣,随后释怀大笑起来:“哈哈哈!”
当今天下,能让郭嘉正眼瞧上的谋臣不多。
荀彧算一个,曹吉算一个。
且不说曹吉身份如何,光是破合围合纵之策,便足以在曹营拥有一席之地。
曹吉与自己的见地相同,郭家不仅不会沮丧,反而觉得很开心。
犹如伯牙与子期,高山与流水,皆为知音。
曹操立刻道:“公布密信一事,就交给你郭奉孝了!”
“遵命!”郭嘉双手抱拳,缓缓退出书房。
见郭嘉走远,荀彧凑上前来,旁敲侧击的问道:“子鱼与奉孝,如同是丞相的左膀右臂,不知丞相何时将子鱼先生引荐给满朝文武啊?”
“咳咳!”曹操干咳两声:“子鱼?什么子鱼?没听说过曹吉先生字子鱼啊!”
“哈哈哈!”荀彧尴尬的大笑起来。
当即秒懂曹操的意思,他现在不想将刘闲推上台面。
至于丞相为何如此决策,这不是他需要考虑的问题。
他荀彧要做的就是守口如瓶,不再多问。
曹操对荀彧微微一笑:“朝中之事,文若费心了,三日后早朝由你主持,我来处置密信一事!”
“遵命!”荀彧双手抱拳,随后也退出了书房。
隔日一早,密信事件爆发,群臣皆危。
最慌的便是杨彪其次是伏完。
伏完的女儿是皇后伏寿,他虽为当朝国舅,却只是个辅国将军。
官职远不及先前造反的董承,倒也算不上曹操的政敌。
而杨彪则是三公之一的太尉,权力最大。
所谓三公,是指太尉,司徒,司空。
太尉掌管军事。
司徒掌民政。
司空掌水利、营建、郊祀。
三公各司其职,皆位高权重。
但随着董卓入洛阳,设置了相国一职,三公皆受相国管辖。
等于董卓一人独揽大权。
董卓死后,曹操迎天子入许都。
接过了董卓的相国一职,改称丞相。
曹操这个丞相,并不是绝对合法合规的。
但曹操自领司空,司徒赵温又是个马屁精,凡事都要先汇报给曹操。
也就剩下他杨彪这个太尉还没有被曹操收入囊中。
三公之位皆被曹操掌控,朝廷内外再无人可钳制于他。
“哎!”杨彪叹息:“伏国舅,我看这曹操公布密信,就是要拿我开刀啊!”
伏完摇头不解:“杨太尉既没有和袁绍私通,又何惧之有啊?”
杨彪却沉默的低下了头。
伏完震惊:“你还真私通袁绍了?”
“哎!”杨彪叹息:“我与袁绍来往书信不过是些无关紧要之事,只是在这个节骨眼上……”
伏完摇头:“你这是黄你掉进了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
杨彪抓着伏完的胳膊,激动无比的道:“伏国舅快快设法救我啊!”
伏完摇头:“老朽职位卑微,朝中更无话语权,我救不了你啊!”
杨彪:“这……”
伏完话锋一转:“我虽不能救你,却能为你指一条明路!”
“快说!”杨彪顿时眼前一亮。
伏完说:“曹操若真要拿你,恐怕早就动手了,不必等到三日后朝会,定是念及昔日你的引荐之恩啊!”
“有些道理!”杨彪点头。
曹操最早入朝为官时,便是他杨彪极力推荐的。
杨彪也算是曹操早年的引路人了。
只不过这些年,两人的政见南辕北辙,关系越发疏远。
伏完说:“去找荀令君,他会设法救你!”
“多谢!”杨彪抱拳,赶忙跑去尚书台找荀彧。
荀彧委婉的拒绝了杨彪,并且直言此事是丞相府军师祭酒郭嘉负责,我帮不了你。
于是乎,杨彪又厚着脸皮去拜访郭嘉。
郭嘉开门见山:“杨太尉登门,想必是为了密信一事?”
杨彪点头:“祭酒大人开门见山,老朽也不再遮掩了,还请祭酒大人设法救我!”
郭嘉笑了:“杨太尉是丞相的恩人,此事绝不会牵连于您!”
杨彪摇头:“可我怕啊!一把年纪,再落下一个晚节不保!”
“哈哈哈!”郭嘉大笑起来:“既然老了,何不辞官归乡,颐养天年啊?”
“我……”杨彪摇头叹息:“我倒是可以一走了之,可我儿杨修……”
郭嘉又道:“杨德祖颇有才学,丞相曾多次夸奖,有意将他招揽入相府为官!”
第81章 杨彪跳火坑曹操出兵讨刘备
“明白了,我这就回去让我儿到丞相府任职,到时还请郭祭酒多多帮忙!”
杨彪算得清这笔账。
自己辞官归乡,留下儿子效忠曹操。
杨修既是人质,也是杨家站队曹操的证明。
虽心有不甘,但杨彪也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
回到家以后,便给儿子杨修做工作。
万没想到,杨修却说了一句:“爹,你终于想通了,我就等这一天呢!”
杨彪指着杨修:“你这个兔崽子,你知道曹操是什么人吗?你知道他包藏的是什么祸心吗?”
杨修笑了:“爹,识时务者为俊杰,不管曹操是什么人,朝廷的大权都牢牢掌握在他手中,我入了相府绝不会有错!”
“哎!”杨彪摇头叹息,无可奈何。
隔日一早,杨修就到了相府报到。
全程由郭嘉安排,一切都十分的顺利。
又过了一日,杨彪去见天子,主动要求辞官归降。
天子刘协起初是不答应的。
杨彪又是抹泪,又哭诉苦。
无奈之下,刘协只得答应让他告老还乡。
杨彪松了一口气,总算是可以退休了。
第三日清晨,文武百官入朝。
朝会由尚书令荀彧主持。
丞相曹操罕见出现,陪同而来的还有郭嘉。
荀彧宣布了一些不痛不痒的鸡毛蒜皮小事,然后就把话题引到了袁绍身上。
“丞相,您说吧!”荀彧拱手,向曹操致意。
“嗯!”曹操微微点头,向天子双手作揖,而后面向百官。
“诸位,朝中大臣密信私通袁绍一事,我想大家都听说了吧?”
此言一出,大殿内一片哗然。
真可谓是,怕什么来什么。
很多大臣今天都抱病不来上朝。
怕的就是他曹操趁机发难。
还曹操还是来了。
“来人!”曹操拍拍手示意。
随后卢洪和赵达就抬着一个巨大木箱子进入了大殿,放在了群臣面前。
曹操上前两步,打开了盖子,拿出了其中一封密信。
“这封是董承写给袁绍的,他勾结袁绍要杀我,还要劫掠天子,该杀啊!”
“该杀,该杀,该杀啊!”
此言一出,群臣纷纷附和。
有几位悄悄擦拭着额头冒出的冷汗。
绝大多数的大臣,都不敢抬头看曹操,更别提正视了。
曹操又说道:“这箱子里有上百份竹简,每一份都用蜡封装,除了董承的密信,其他人的我一概没看,你们知道为何吗?”
群臣一阵议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明白曹操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曹操平静的开口:“人在危机时都会自保,我在官渡之时亦畏惧袁绍,有朝臣暗通袁绍也是在所难免的!”
此言一出,群臣纷纷松了一口气。
忽然对曹操这个奸贼的印象,好转了几分。
曹操又说道:“如今袁绍已死,河北初定,未来必归朝廷统辖,这些所谓的密信又有何用啊?”
“对对对,丞相说的太对了!”国舅伏完连连点头赞同。
曹操再次开口:“密信一事,既往不咎,除董承罪证,其余就地焚烧!”
伏完高声开口:“丞相英明,英明啊!”
“丞相英明啊!”满朝大臣纷纷高呼。
“哈哈哈!”曹操大笑起来,扭头望向了龙椅上的那位。
刘协赶忙点头:“好,甚好,朕正有此意,丞相此举甚合朕意!”
“哈哈哈!”曹操继续大笑起来。
所有人的密信包括箱子,都在大殿里点燃。
滚滚的浓烟,呛的很多人都喘不过气来,却没有人离开。
直到所有的竹简烧成了灰,曹操再次开口:“董承余党刘备占据汝南,妄图偷袭许都,我即日发兵剿灭刘备!”
伏完高声道:“祝丞相旗开得胜!”
其余群臣也纷纷高呼,祝丞相旗开得胜。
“哈哈哈!”曹操大笑着离开了大殿。
朝会宣告结束,群臣各自退散。
今天是朝会的日子,也是前太尉杨彪离开许都的日子。
杨彪的朋友不少,来送他的人却不多。
伏完和荀彧先后来到了城门外。
“国舅爷,荀令君!”杨彪出城门时见到二人急忙行礼。
“客气,客气!”两人急忙拱手还礼。
杨彪赶忙压低声音问道:“今日朝上可是一场血雨腥风?”
荀彧摇摇头,伏完没说话。
“怎么?有人不让你们说?”杨彪更加紧张了。
“非也,非也!”伏完道:“丞相只留下董承一封密信,其余迷信全部焚毁!”
“什么?”杨彪懵了:“焚毁?不追究了?”
“没错!”荀彧点点头。
“那我……”
杨彪顿时感觉头皮发麻。
曹操不追究了,这意味着自己就算是不辞官,也不会受到牵连!
自己白白辞了官不说,还把儿子送给曹操了。
这是纯纯的大冤种,赔了儿子又丢官。
“哎!”伏完叹息,却一言不发。
这个时候,确实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尽管大家都知道,这是曹操给群臣挖的坑。
但有人非要往里跳,谁都拦不住。
“罢了,罢了,我这就回老家了!”杨彪摆摆手,上了马车就走。
“杨公,一路慢行!”荀彧和伏完纷纷躬身。
待杨彪的马车走远以后,伏完道:“荀令君,你可不厚道啊!”
“我怎么不厚道了?”荀彧说。
伏完摇头:“丞相焚毁书信,你必然早已知情,为何不提点杨太尉一番啊?”
荀彧摇头:“我已婉拒于他,让他去寻郭祭酒不过是托词,未曾想到他真的迎难而上啊!”
“哎!”伏完叹息了:“罢了,罢了,从今以后这朝廷里,再无他曹操的政敌了!”
“但愿如此吧!”荀彧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随后转身离去。
三日后,曹操正式从许都出兵,宣布讨伐逆贼刘备。
刘备得知消息以后,震惊无比。
曹操竟然亲自来讨伐自己了。
这就让他这个奉天子诏讨贼的人显得很被动了。
无奈之下,刘备也立刻宣布奉天子诏书,讨伐国贼曹操,还特意给江东孙权和荆州刘表发出邀请。
当然,刘备也没指望刘表和孙权能帮助自己,但必须要让天下人知道这场讨贼之战。
数日后,两军在穰山相遇,交了一阵后各自退散,纷纷选择就地扎营,从长计议。
第82章 曹操劫粮又偷家刘备气晕
刘备三万兵马,分扎三座大营。
关羽领一万人在左,张飞领一万人在右。
刘备令赵云及一万兵马居中。
龚都负责运粮,刘辟守汝南。
而另一边,曹操也召集诸将入大帐议事。
此次讨伐刘备,共带了近五万精锐,其中两万皆为骑兵。
曹操道:“刘备有三万兵马在穰山,诸将可有破敌之计?”
张郃率先站了出来:“丞相,我建议分兵攻取汝南!”
“我赞同!”夏侯渊也站了出来:“豫州本为朝廷属地,因刘辟与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