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圆梦巨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之圆梦巨人- 第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很好,很好,林家有了你,是……几世修来的福气,大师都说了,是你给林家带来了……带来了福气。”林老太太最后终于漏了口。
  江映蓉一时有些愣怔,倒是没想到这个世界竟然早有人还这般预言过。
  “娘总觉得后半生的日子是偷来的,儿孙满堂,天伦之乐,没有比我再幸福的老太太了,现在也有颜面去见祖宗了。娘没什么好留给你的,当年出门时的嫁妆都交给你,单子在秋雁那里,我都跟她交代好了。”林老太太最后一句话说的很顺利。
  只是说完后,眼中最后一股神采逐渐消散,抓着江映蓉的手也渐渐无力。
  “娘。。。老太太。。。,来人,快叫几个爷进来。”江映蓉喊了两声,见林老太太没有任何动静,赶紧叫外边等着的爷们媳妇和孙子孙女进来。
  一群人一下子围到老太太的床前,里三层外三层,看着江映蓉帮着老太太整理最后的遗容。男人们红了眼眶,女人们则低低啜泣着。孙辈中大一点的明白怎么回事儿,想到往后疼爱自己的曾祖母再也见不到了,忍不住留下眼泪。小一点的虽然不明白怎么回事,可能分辨出气氛跟往日大不相同,也都听话的不吵不闹。
  “老大媳妇,你去安排老太太的丧仪,四媳妇去帮你大嫂;三媳妇五媳妇跟我一起帮老太太收拾遗容;老三去准备发丧,通知各家,再派人把丧信快马加鞭送到藩地你二哥那里;小四去看看老爷和老大回来了没有,小五就帮你三哥发丧吧。玉儿去帮着照顾几个小的,别吓着他们,等灵堂设好再带着他们过来。”江映蓉一一做好安排。
  江映蓉每次喊几个媳妇都有些别扭,生平第一次当这么多人的婆婆,压力山大呀。古代又不好直呼其名,喊“谈氏”什么的又显得有些疏远,江映蓉不得不随大流喊“老大媳妇”、“老三媳妇”,只是每叫一次就在提醒她自己已经荣升为老太婆级别,别提有多心塞。
  要是平常时节,江映蓉说不得要在心里吐槽一番,这会也顾不得多想,各自安排下去。至于为何越过三媳妇直接让四媳妇协助大媳妇安排丧仪?则是三媳妇谱曲作词一流,可这管家理事实在一般。
  四媳妇家中颇为显贵,性子又泼辣又能干,管家能力不输大媳妇。嫁给小四这个“不学无术”的人则是有一次在街上无意间撞见小四,看中了他的脸。回去之后就吵着老爹非小四不嫁,让她爹到林府提亲,不去就要闹绝食,气的亲家爹把书房里的好东西摔了一个遍。
  哪有女方上赶着去提亲的,实在是不成体统,不成体统!要是看上的对象是个有本事的,让他提亲就提了。怎么单单看中林家四郎这个纨绔,林家七郎除了这个行四的,剩余随便一个也比四郎强啊!哪怕是最皇上宠爱也改不了他纨绔的本质。
  凭着自家女儿的才情样貌家世哪个嫁不得,多少人家替嫡长子求娶她这个长媳的最佳人选。都被亲家爹嫌三弃四给回绝了,要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他肯定会早早把亲事定下来,不会像现在这般憋屈。最后偏偏选了个这样的人,还得他这个当爹的去丢脸说和,亲家爹能不气吗?
  摔了一屋子东西还算轻的,摔完了才想起来摔的都是平日里最喜欢的东西,可让他又心疼了好一阵子。可气归气,当爹的能拗过女儿吗?肯定不能,亲家爹忍着一肚子气跟林如海提了亲事。
  林如海当场就应了下来,丝毫没有征求小四意见的打算。自家令人头疼的纨绔儿子终于能出手了,终于不用担心砸手里了。前些天还在头疼亲事,总觉得选谁都是坑了人家姑娘,林如海将心比心觉得自家姑娘要是选了个这样的夫婿,他绝对会心痛欲裂。
  于是小四的婚事一直耽搁着,当爹的嫌弃亲儿子嫌弃成这样,也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号。幸亏小四对于有没有媳妇并不是特别介意。
  这次有人主动送上门,未来亲家还是家门显贵的,林如海觉得以后可以松一口气,有个位高权重的老岳父管着,看小四还能飞到天上去不成,婚事可谓是一拍即合。当然这只是林如海的视角,人亲家爹别提多憋屈了。
  一个被闺女逼着,一个想快点脱手烫手山芋,亲事流程自然是快上加快。关键经典的是,小四直到要娶亲了才知道,府里几个月来一直忙忙叨叨的事是给他筹备婚事。新郎官不知道自己是新郎官,天下简直没有比这更奇葩的事情,小四当场就跳起来,冲到林如海面前抗议。
  林如海淡淡来了一句:“亲事已经在皇上跟前报备了,皇上还说会亲自给你主婚,你看着办吧。婚礼当天见不到人没关系,有个人头也行。”
  “那也不能盲婚哑嫁,都要成亲了我才知道,好歹提前告诉我一声是哪家的小姐。万一女方长得比张飞还可怕,我这一辈子不是毁了。”小四捂着受伤的心脏妄图再争取一下。
  “我跟你娘也是盲婚哑嫁,哪里不好了,我们这些年多恩爱,怎么到了你就不行了?就你这样的,有人愿意要偷着乐吧,我还担心未来儿媳妇后悔呢!”林如海每每碰着小四总能发挥毒舌技能。
  小四一听当然不乐意,这能比吗?娘亲长得多美啊,放到哪家不宠着!眼见着小四又要跳起来,林如海一个眼色,不知道从哪里冲出来的家丁把小四直接架起来。
  “堵上他的嘴,严加看管,等成亲那日再放出来。”林如海不想听小四的抗议,直接命人堵上小四即将张开的嘴。
  “呜呜呜。。。。。。呜呜呜。。。。。。”小四直接被人带下去。
  “四爷,对不住了,奴才们都是听从老爷的吩咐,您大人不记小人过。只要老实待到娶亲那天,这期间奴才们必定把您伺候的舒舒服服。”除了不能出门,没说的这句才是关键。
  这话一出,小四挣扎地更加厉害,这日子简直没法过了,下人都敢这样威胁自己,还有没有人权,他要抗议,他要上诉,他要告诉皇伯伯他的处境有多么水深火热!
  最终小四成为第一个接亲当日到了媳妇家门口,才知道要娶的是哪家闺女,想想都要掬一把辛酸泪!
  小四和小四媳妇儿婚后自然成了一对欢喜冤家,新婚第二日小四就被媳妇追着满院子打。最后闹到林如海面前,用脚指头想林如海会给谁做主,压根不听小四辩解。
  小四朝江映蓉投去求救的目光,江映蓉只能回一个我无能为力的眼神,毕竟出嫁从夫为娘一切都得听你爹的呀!实际情况是江映蓉巴不得看热闹。
  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小四的一生:娶亲前被亲爹管,娶亲后被媳妇和老岳父管,生了儿子后被儿子管,可喜可贺!是的,小四的儿子自小是个克己早熟的性子,自家的纨绔爹当然有责任管一管。
  这日子更加没法过了!
  

  第62章 黛玉的七个小哥哥

  小四和小四媳妇儿这对欢喜冤家暂且不提。今日是大朝会,林如海和林皓钰在宫内; 消息送不进去; 派去的人只能远远等在自家马车的位置,希望第一时间禀报给老爷和大爷。
  待父子二人一出宫,就得到了下人传来的噩耗; 顾不得旁的; 上了马车直奔林府。实在是事发突然; 没有丁点儿预兆; 不明白为何平日里身子康健的母亲/祖母怎会突然过世。
  等二人回到府里,各处已经挂满了白布白幔,来往下人也穿上白衣,一脸肃穆悲戚,正马不停蹄的准备摆设各类物事。老三则带着小四小五正在外院支应。
  瞧见林如海回来了,赶忙迎上来:“父亲,母亲已经带人将祖母遗容收拾完毕,灵堂也布置好了; 等您回来见祖母最后一面就该入殓了。”
  其实入殓的事儿完全不用江映蓉这个主母来做; 自有丫鬟婆子就能侍弄妥帖,只是江映蓉想尽最后一份心意; 这才带着两个媳妇亲自替林老夫人洁面、梳妆、擦洗、换寿衣。
  “丧事的一应物事准备的如何?”林如海边问,边由下人伺候着穿上孝衣,带上孝帽。
  “祖母去的突然,各色物事要现去采买,已经吩咐几个管事分别往城东城西城南城北采买; 第一批买回来黄纸、灯油、蜡烛、纸扎、白布麻衣等物勉强够现下支应。”老三回道。
  “好,多花费银钱没有关系,不能缺了这个短了那个,或者用些粗制滥造的东西,让客人来了看着不像样子。即便你祖母走的突然也不能仓促了事,老三你就继续总揽着外院的事物。老大见过老太太后就带着老四去支应过府吊唁的客人。”
  “是!”老三继续去忙了。林如海带着老大去见老太太最后一面。二人到时,江映蓉带着黛玉还有各房媳妇儿和孙子孙女麻衣孝服,正守着遗容已经收拾好的林老太太。
  林如海带着老大跪拜三次,起身仔细看了看老太太的面容,只见老太太脸色安详,嘴角微微上翘仿佛带着笑意。林如海心中舒了一口气,母亲看起来没有带着遗憾离开。
  只是林如海心中却颇为遗憾,亲娘去世前竟然没有守在身边,心内懊悔怎么没有提前发现异常,好守在家里。心中所想面上自然就带出来些,江映蓉和他相处几十年怎会不了解林如海心中的想法,出言宽慰道:
  “母亲虽去的突然,可临终前并无痛苦,张院判也说这是喜丧。”
  张院判到时林老太太已经咽了最后一口气,不过保险起见还是让他确认一番,死前是否痛苦自然看的出来。张院判又瞧着一家子除了媳妇们避开,剩下的孙儿曾孙齐聚一堂,屋子里站的满满当当,可不就称的上喜丧。
  喜丧,人家之有丧,哀事也,方追悼不暇,何来之喜。而俗有所谓喜丧者,则以死者之福寿兼备可为喜也。
  林家现下子孙繁多,人丁兴旺,林老夫人虽子嗣单薄只有林如海一个亲子,可孙辈和曾孙辈繁多,此乃全福。
  林老夫人虚岁正好七十,到了古稀之年,算是达到全寿的最低标准。
  虽然前半生饱受子嗣烦忧,又青年寡居多年,可后半生子孙环绕,子孝媳贤,安享晚年。
  死前并不受病痛折磨,自然老死,圆圆满满地结束了一生,此乃全终。
  全福全寿全终三者皆满足,是以可以称之为“喜丧”。若是其中一条不符合,都不能称为“喜丧”。
  果然,林如海一听表情稍微舒缓一些,“喜丧”也是个大福气的事情,不是随便哪个老人就能轻易凑足三个条件。是以林如海调整好心情,“那就按喜丧的规格来办,吩咐下去不可过分悲切,不可放声大哭,入殓吧。”之后便是入殓,将林老夫人安置于灵堂。
  因是喜丧,通知各家的丧贴特意也注明了,免得前来吊唁的宾客不知内情哭的过分悲切,反而冲撞了喜丧。将原来已经挂满的白布撤下来一部分,添上部分黄布红布点缀。孙辈的孝衣增添红孝布,曾孙辈的孝衣在此基础上再添设黄孝布,以便和普通的丧事区分开。即便不知内情的人一看也知道这家办的是喜丧,不会表错了情。
  毕竟喜丧的哭只是一个形式,大部分需要开开心心热热闹闹方能迎合喜丧之意。外人也乐意来参加喜丧,觉得可以沾沾老人家的福气,甚至有些会要求带些供果供品之物回去,给家人带些福气。
  又特意请了京城有名的戏班分别在前院和后院搭台唱戏,唱足三天,务必让大家知道林老夫人是福寿全归之人。
  老二快马加鞭赶在丧礼最后一天到了京城,算是送祖母最后一程。六公主和两个孩儿因为路途遥远,骑不得快马,留在北牧。老二身为镇北侯自然公事繁忙,送走了林老太太就立马折返回北牧,担心他走了北牧出现异动。这些年要不手老二在边关坐镇,不知道北牧能反扑成什么样。
  不过因着政令逐步实施,近两年比一开始要好太多,是以老二才敢回转几天,想要北牧往后彻底安生,说不得还要十数二十年的,且有的磨呢。
  待办完喜丧,接下来便是扶灵回乡,林家祖籍在姑苏,林如海进京多年并未有机会回去,这次正好借着为母亲守孝的由头递了致仕的折子。之前老二加封镇北候时,林如海就找机会表明想要隐退的心思,结果皇帝愣是装听不懂。既然皇帝不想批,林如海不得不再干几年。
  这次林如海觉得是个好机会,丁忧本就三年,哪怕将来再被皇帝召回朝堂,基本也就是个吉祥物的存在,尊荣是有的。但有事了最多征询征询他的意见,不会再掌握太多实权,那样就不打紧儿。
  再说别说三年,哪怕他隐退个半年,原本的位置恐怕就会被人抢破脑袋,好不容易萝卜坑空出来了,怎会留机会让他再蹲进去。
  为了避免皇帝免了三年丁忧,林如海的折子写的那是言辞恳切,就差声泪俱下,又言说年纪大了身体不好、精力不济。准备回祖籍姑苏三年,一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