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安乐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安乐侯- 第5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杨太后终于也被这个话题所吸引,不由道:“若是男丁,便叫他范平安,我这个外祖母,只愿他们母子两人都平平安安的一辈子才好。”

    “你给男孩子起了名字,我这个大母便只能给起个女孩子的名字了。容老身想想……有了,若是女孩子,便叫蕤儿。将来长大成人,定然出落的如花似玉,喜煞个人儿!”义母李太后笑道。

    正在此时,后宅之中传出一声洪亮的啼哭之声,却是让众人听得清清楚楚。

    “生了!生了!侯爷生了!”一名宫女从后面小跑着出来报喜。

    杨太后侧耳倾听着婴孩儿的哭声道:“听这声音定然是个男丁,好孩子,真是争气!”

    “这孩子是个有福气的,我大宋刚刚扫平辽国,他便降生于世,这就是个享福的命啊。”义母李太后也连连点头道。

    那宫女跑出来,到了范宇面前行礼道:“恭喜侯爷,公主殿下母女平安!”

    呃?母女来安,两位太后不由愕然,听这宏亮的啼哭声,怎么就会是个女孩子?

    范宇却不计较这些,不由哈哈大笑道:“平安便好!来人,有赏!”

    立时王小丁便使人抬了一筐冲压的铜钱出来,给府中的仆役们一个个的派发赏钱。便是两位太后带来的宫人,也一样都没有落下。

    李太后却是笑道:“那就是叫蕤儿了,将来也是宇儿的贴心小棉袄。妹妹,我们进去瞧瞧静一,这生产可是很伤身的。让人将咱们从宫里带出来的补药熬汤,给静一也送过去吧。”

    两位太后也不管范宇,两人便在宫人的搀扶下进了后宅。

    范宇正想要跟上,却看到又有仆役小跑着进来禀报,“侯、侯爷!官、官家驾到!”

    这仆役被吓的不轻,却也是头一次见到官家。

    范宇急忙迎出去,却见到官家正大一群禁卫的保护之下站在门口。

    “官家驾到,臣有失远迎!”范宇急忙请罪道。

    “好了,朕的妹子生产,你还迎什么?”官家赵祯摆了摆手道:“朕不过是过来看看,朕这将来的小外甥,却是长的什么样子。”

    “官家,臣生了个女孩儿。”范宇无奈解释道。

    官家赵祯哈哈一笑,“女孩儿也好,能有什么打紧的。你与静一都还年轻,到时再生几个就是了。”

    将官家引到正堂,让到上座。

    即便是心中急着去后宅看望还玉公主和自己的骨肉,可是也不能在官家面前失了礼数。

    “臣遵旨。”范宇拱手应道。

    官家赵祯却是坐于堂中,看向范宇颇为好笑的道:“你倒是答应的够快。如今大宋扫平了党项人和契丹人,我朝再无外来的威胁。回头一想,这十年来大宋上下变化巨大,却是你居功至伟。范宇听封!”

    范宇急忙道:“官家,臣不过是做了些人臣应做之事而已,如今身为开国侯,已是甚为满意。”

    官家赵祯却不理会,只是摆了摆手道:“安乐侯公忠体国,有苏秦之舌张仪之策,又汇百家之学以为新学,于国于民颇多惠利不可计量,今加封晋国公赐丹书铁券,钦此。”

    “臣不敢当啊。”范宇急忙拱手道。

    “你这家伙有什么不敢当的?”官家赵祯笑道:“昨日朕得军报,辽国覆灭,便高兴的一宿不曾睡。思来想去,我朝为何忽然于十年之间便东挡西杀无双无对?细究其因,却是你挑唆辽夏相斗,又鼓动朕兴利除弊。又掌造作院,坚甲利兵大兴新学匠艺。更是劝朕建商号立钱庄,有事不必受朝堂掣肘,绸缪钱粮如探囊取物。虽然当初朕戏封了你一个安乐侯,却不想你有这等经纬之能。今以大国封公,你又有什么当不得的。今后安乐侯之封号,朕会列为正封,取国安民乐之意,以绶经天纬地的才智之士,你意下如何?”

    范宇皱眉沉吟道:“官家,臣思之良久,能配得上这安乐侯三字,有这等大才的,也就只有臣了……”

    “滚!”官家赵祯不由笑骂道。

    (全书完)

 后记

    《大宋安乐侯》这本书终于写完了。

    回头看一看,其中有发挥较好的地方,也有自己挺不满意的地方。

    虽然并非是按史实来写的,但是其中一些基础的东西,仍然是依托在历史的大框架之下。

    有些读者叫真,认为从话本引申出来的故事不符合史实,这就没必要再争论了。

    作者自己希望的是,在这个历史的框架上讲述一个吸引人故事。

    在作者自己看来,虽然不是那么成功,但也是付出了不少努力的。

    两百三十万字,多少个日夜的耕耘,收获多少也有一些。

    历史故事不好讲,讲的好了要挨骂,讲的不好更要挨骂。

    作者也去看过别人历史小说下的评论,发现许多读者都会去抠史实。

    网络文学本身,尤其是穿越小说,根本不可能是纪实文学,因此与史实肯定是不同的。

    所以,作者希望大家看待网络历史小说的时候,可以宽容一些。

    让作者能尽量的发挥自身的想象,使故事能够充满想象力,能够更加精彩。

    这里还想要再提一提一些小知识的认知问题。

    花生这种作物,在中国有最早四千余前遗迹出土的炭化实物,还有汉代两千多年前古墓出土的炭化实物。网上有新闻可查,并附有照片。

    在这么证据确凿的情况之下,竟然还有人认为花生是从美洲传来的。作者不知道,这种花生外来的观点是怎么来的,是什么目的。

    如果花生真的是从美洲传来的,那么可能历史就要改写,因为这就等于证明数千年前中国人便发现了美洲大陆。

    还有阉猪的认知,不断的有读者在评论中留言,中国古代不阉猪,猪肉是腥臭的。

    这让作者很是无奈,这个观点也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

    实事上中国作为农耕文明,华夏大地上很早便已经有了养殖家畜的习惯。阉猪这个事,至少从商代便已经开始阉猪,甚至在甲骨文中,专门有一个字,是代表阉割过的猪。

    而在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这部古代农书中,更是有着详细的阉猪教程。

    作者只是发发牢骚,希望大家能知道我们祖先的智慧,并非为外人所说的那么落后。有许多技术,甚至是远超当时世界其他地区的。

    只要身为中国人,就一定要明白,我们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历史而骄傲。

    因为,这是一个传承了数千年而不曾断绝的文明。从上古的巫卜占星记事,到后来的祭祀战争的记事,再到对于古之帝王的记事,一直到后来分类齐全的历史记录著作。

    在世界上,只有中国是具备最完整历史记录的国家和文明。这一点,没有任何文明和国家能比,我们为什么不骄傲?

    有人说,你们只剩下历史可以骄傲了,还有什么?作者知识有限,真说不出什么来。

    不过,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伏尔泰说过,西方的一切都来自东方。

    想来伏尔泰这位大家,他的知识量足够丰富,他所接触的各种知识,也都向他证明过什么。

    作者人微言轻,只是在写些与历史相关的故事之时,多了一些查证多了一些思考,从而产生自身的观点。

    读小说只是放松和娱乐,作者希望自己有限的读者们,在娱乐放松之时能增加一点探讨的乐趣,这也是历史类小说有别于其他题材的区别。

    不管怎么说,这本书是写完了,作者也能松口气。

    下一本新书,目前正在收集材料中。

    感谢各位读者一直以来的支持,作者会更加努力的在新书中予以回报。

    我们新书再见!


    全书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