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从宋国的密州市舶司便进入了宋国。如今宋国官家要大兴工商,鼓励民间建立工坊。这工坊也要用人,则耕种田地之人便少了。于是这田东与工坊的东家们,便有抢人的意思。高丽奴到了宋国,反倒是比到吕宋更受欢迎。”
“这样一来,岂不是给宋国增加了人口。”耶律重元有些心塞。
原本是自己想着取个巧,让高丽人彻底的消失,而后将半岛弄成自己巩固的大后方。
顺便再从宋国赚些钱,还能给宋国埋下些隐患。
可他未曾想到的是,宋国竟然有如此强大的容纳能力,一下子买入了近六十万高丽人,竟然还有争抢之意。
郭喜看到陛下脸上露出犹豫之色,便躬身道:“陛下若是觉得不妥,臣可再去一趟,停了贩卖高丽奴的这门生意。无论如何,也不可让宋国增加实力。”
耶律重元摆摆手道:“此事倒是不用停,我大辽如此对待高丽人,他们对我大辽必定是一心仇恨,还是卖干净的更好。如果留下来一些,将来也会是祸害。好坏我大辽还得了钱财,也绝了一部分后患。”
一旁的萧惠看陛下这么说,也附和道:“我大辽所占据的高丽之地,从此也可安定下来。而且陛下可移一些百姓过去,将此地作为我大辽的赋税之地。虽然不如龙化州千里沃野更加广阔,但好歹有山海相隔,是易守难攻之地。”
“是啊,我大辽国土大多皆为苦寒之地。但是高丽之地却要温暖许多,可为后方基石。”耶律重元对萧惠道:“如何安置龙化州及以北,还有高丽之地,皆赖卿家调配。”
“臣敢不用命,臣这便告退,先写个章程给陛下御览。”萧惠急忙拱手道。
“卿家且去,朕再与燕南侯商讨些事。”耶律重元挥手道。
待萧惠离开之后,郭喜才道:“陛下想问臣的,莫不是我大辽的火器?”
耶律重元点头,目光凝然道:“正是,若是我大辽的火器总也赶不上宋国的火器犀利,怕是终究无望再夺回燕云十六州,你这个燕南侯回不到燕山南麓,也只能是个封号罢了。燕南侯,我知你素来办事细心。即使人在高丽,想必也与工坊这里并没有断了消息往来。若是你还未回来,朕便要自己去工坊看一看。如今你已归来,有你给朕说明一下,应该更是详尽一些。”
郭喜急忙躬身道:“陛下知臣甚深,臣实是不敢怠慢陛下所托,与火器工坊一直有书信往来。如今我大辽的火器,也有所精进。那火箭弹虽然并未缩小,但是射程却是增加了些。还有火炮,原本极易炸膛,后来有工匠建言以铜铸之,而今已稳定可用。只是在射程上,却是与宋国的火炮还差了一些。但是与火箭弹合用,却是并不见得会在宋军面前落入下风。”
听了郭喜的话,耶律重元面色依旧严肃。
“燕南侯,朕要的不是不落下风,而是要能超过宋国火器才是。”耶律重元叹息道:“并非是朕在逼你,而是大宋在逼我大辽。宋国国力深不可测,纯拼消耗,两三个辽国亦非是其对手。此次近六十万高丽奴入宋,竟无波澜,实是令人吃惊。若在在火器上,不能压过宋国一头,即便与李元昊的新西夏联手,又能如何?如今的宋国,已是今非昔比,实难猜测其旌麾所指。周围诸国,除了新西夏的李元昊有心报仇,而我辽国是与之争雄,其余诸国无不惊颤。此为大争之世,若分胜负,胜者之强,定不输前朝大唐。”
如今的宋国、辽国、新西夏,其实都有些前朝大唐所留下的影响。不但在典章制度上都有借鉴,就是三方所占据的国土,也没有超出曾经盛唐的范围去。
耶律重元的判断并没有问题,这本就是自然而然会发生的事。
郭喜心情也有些沉重道:“陛下所说,使臣对天下之局豁然开朗。只是我大辽如今,似乎并未占有先手。反倒是宋国据有中原,人多地暖亦甚富庶,先天便已得天独厚。若是我朝此时手中还握着燕云十六州,亦是不惧什么。可惜,都是臣无能,致使陛下手中没有能与宋军争锋的火器。若非臣之过失,我大辽也不会落于劣势!”
耶律重元听到郭喜在替自己揽过,不由摇头道:“燕南侯,与宋国之前这一战,如何能怪罪于你,你并无罪反而有功。若非有你所制火器,我大辽怕是根本无法与宋军抗衡。这过失,实是朕轻敌冒进,被宋军断了燕山隘口的通路。只是这一败,却是将燕云十六州拱手相让,实是令朕每每扼腕不已。”
“陛下,此次我军火器可增加射程,臣会对工匠们多加督促,令其时时更进一步。”郭喜拱手道:“不管宋国火器如何,想必总有超过的时候。若宋国对于火器改进稍有懈怠,臣则必令其悔恨无以加。”
对于郭喜的态度,耶律重元很是满意,对郭喜的话,也觉得很有道理。
远在万余里外的疏勒城中,李元昊面对麾下诸多军将,“高昌孱弱,可任我党项儿郎驰骋。拿下高昌,东望便是故土。朕如今挥军十万,当一鼓而覆灭之!”
第969章 小战怡情
此次新西夏在疏勒的大军已经集结完毕,李元昊亲自坐镇于疏勒城。
真正要带兵出征的,则是野利仁荣与嵬名阿勒两人。
待野利仁荣与嵬名阿勒两人出兵龟兹,李元昊便会镇守在疏勒,以备宋军从于阗偷袭新西夏的后方。
李元昊知道宋军已经占领约昌城,但是他现在并不想与宋军发生冲突。
眼前最要紧的当务之急,便是先将高昌覆灭。
如此一来,新西夏与大宋之间便少了个障碍,而且这也是对大宋的一种试探。
试探大宋会不会为了高昌,向新西夏出兵。
其在自己的疏勒行宫之中,李元昊面前坐着野利仁荣、张元还有嵬名阿勒。
李元昊的目光在三人的身上扫过,最后落到了野利仁荣的身上。
“仁荣,此次东征以你为主。阿勒,你要多听从仁荣的建议。虽然仁荣更多的是做文事,但是他在战阵之上的经验亦非你能比。”李元昊对两人道:“高昌国王仆固得斤向来事大,不但奉辽国为宗主,亦奉宋国为宗主。若是不出意外的话,我相信辽国与宋国,对于高昌覆灭皆会袖手旁观。但是有一点,即使覆灭了高昌,亦要有所收敛,莫要轻易与辽宋发生冲突。辽国不用多说,与我新西夏之间已有盟约。那宋国……实是我新西夏的世仇。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不可草率从事。”
野利仁荣对李元昊一拱手道:“陛下放心,臣定然不会轻易与之冲突。臣甚至想着,最后将仆固得斤赶至伊州而不灭,使之成为我新西夏与宋国之间的一个屏障。即便是宋国想要出兵,亦须与高昌合兵。”
“而宋军若与高昌合兵,定因统属之事有所不协,如真能如此,则便是我军胜机之所在。”野利仁荣笑道。
李元昊听了野利仁荣的话,不由哈哈大笑。
“朕虽然早有心回军故土,然而对于宋军多有顾忌。若非辽人送来火器制造之法,朕也不想这么早便对高昌大动干戈。”李元昊笑道:“你这个法子倒也不错,给高昌王仆固得斤留下最后一座城,使之成为我新西夏与宋国之间的缓冲。宋军出兵也不是,不出兵也不是,想必极其难受。很好,你与阿勒两人领军在外,如何行止,自定便是。”
嵬名阿勒急忙拱手道:“臣一介武夫,不比仁荣文韬武略。臣当冒矢石以为陛下开疆辟土,愿转战三千里,以使我党项一族,早归梦中故国。”
“早归梦中故国?”李元昊不由感慨道:“不错,朕本以为再杀回故国,怕是没有十年之功都不可得。但是有了辽人的火器制造之法,我们才可以做到如此快的便杀回来。那火器之利,已经在塞尔柱人的身上显现出来。朕以为,高昌不过土鸡瓦狗。因而,这才下此决心发起东征。况且,还有辽国在侧,会使宋国有所顾忌。如何早归故国,还须待机而动才是。”
“陛下,臣以为我军此行,还是有所匆忙。”张元拱了拱手,表达了不同意见,“臣觉得此次覆灭高昌可以,但是应将其视为开拓疆土之事,而不应视为回归故土。如今宋国势力正盛,而我新西夏立国未久,根基尚薄。一旦与宋国持久大战,恐力有不逮。即便是我军占下高昌,亦应以安民增收为主。使得高昌真正的融入我新西夏,为陛下出兵出力增厚国力。唯有如此,我新西夏方有可能重归故土,并且以此为资财与辽国相争。否则的话,我新西夏便只是辽国的马前之卒,实为他人做嫁衣而已。”
野利仁荣此时也点头道:“陛下,张相公所言甚为有理。辽人送来的火器制造之法,亦是高价售卖于我新西夏。而且其意也甚为明显,正是要与我国夹击宋国。若是我国按捺不住,便会为辽人所利用。当如张相公所言,先增厚国力,再做其他计较才是。”
“不错,朕亦不会心急。”李元昊看着自己的大臣们,“若拿下高昌,朕便依你二人所言就是。若辽人不动,则我新西夏亦不会动。想要以我新西夏做出头鸟,那耶律重元简直是做梦。”
新西夏的君臣们,接下来又谈了些如何攻打高昌的方略,待确定已经万无一失,这才散去。
次日一早,十万新西夏的大军在疏勒城外集结列阵。
李元昊亲自送野利仁荣与嵬名阿勒出城,宰杀白马祭旗之后,君臣告别。
看着一队队的新西夏兵士们向东而去,李元昊长出了一口气。
对于覆灭高昌,李元昊没有一丝一毫的担心。只要野利仁荣和嵬名阿勒两人不犯蠢,高昌定然抵挡不住新西夏大军的兵锋。
李元昊与张元转身回到城中,便又接到于阗的军报。
在军报之中,新西夏的斥候发现,于阗附近不断的有宋军斥候出现。
尤其是最近这段时间,十分的频繁。
对于宋军的动向,李元昊向来不敢大意。宋军可不是塞尔柱那等只知使用刀矛弓箭的军队,而是手中掌握着强大的火器。
若是宋军出兵于阗,李元昊也不觉得于阗城可以守得住。
“传令,命人从后来再调五万大军过来。”李元昊有些无奈的道。
张元也皱着眉头道:“于阗有守军五千,疏勒这里仁荣带走了十万大军,也还有一万守军。但是宋军不可等闲视之,陛下手中也只有再增加大军数量,才可保证疏勒的安全。若是宋军敢冒进,其实对于我军也是个机会。”
李元昊听张元说到机会,不由挑了挑眉头道:“卿家的意思,莫非是要我军迎头痛击之后,再反攻回去吗?如是那般,岂不是已经与宋军直接开战无异。”
“陛下,宋军所占据的约昌城,相距于阗就已经近六百里了。而于阗距我疏勒,则不少于八百里之多。”张元笑道:“彼若出兵来攻,路途遥远补给困难,则属羊入虎口。天予不取必受其咎,尽管灭杀就是。”
“若陛下有心,可派出小队人马前去逗引,顺路清除宋军斥候,以断其耳目。如宋将不耐冒进,则正入我军彀中矣。”张元笑道:“大打不必,小战亦可怡情。”
李元昊哈哈一笑,“好一个小战怡情。”
第970章 龟兹城外
李元昊与张元君臣两人虽然嘴上说的轻松,但是实际上对于宋军的提防之心极大。
否则也不会再调五万人马过来,加强疏勒这里的防守力量。
两人彼此心中也很明白,这只不过是谈笑而已,打起来那是绝不可掉以轻心的。
野利仁荣与嵬名阿勒两人所率领的大军,沿塔里木大河一路向东北方向开拔。
疏勒城就是后世的喀什,而龟兹则是后世的阿克苏地区。
这两地相距足有九百余里,其间大半都是水草丰美之地。
早先新西夏对于高昌国的蚕食,便发生这一段距离中。
新西夏的势力,如今已经逼近到龟兹城西边两百里。
高昌虽然反击过数次,但是面对新西夏的强悍,却不是承平日久的高昌兵士能与之抗衡的。
新西夏的大军用了十余日的时间,便来到了一个叫阿恰勒镇的地方。
这里原本是高昌所有,但是在新西夏边军的不断侵扰之下,终是给占据了下来。
好在新西夏的边军,对于镇上的镇民们也没有过分的严苛,所以这镇子还能勉强的维持下来。
待野利仁荣与嵬名阿勒的大军到来,便使得这镇子中的所有人都为之震惊。
如此多的大军到来,显然是要发生大战的前奏。
镇中有数十骑,从东面急突而出,根本不顾新西夏守军的喝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