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安乐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安乐侯- 第4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些高丽人到了大宋之后,不可准许入籍,否则以大宋律法,等于为对方摆脱了奴隶之身。只要将这一点提醒下大宋的地主乡绅们,想来他们是不会轻易干傻事的。

    “官家圣明,如此一来,也等于给了这些高丽人一条活路。否则的话,他们在辽国人的手上,怕是连作为奴仆也不可得。来到大宋,他们至少还能混口饭吃。官家只要默许,便等于活人无数,如生佛一般。”范宇立时躬身回应道。

    赵允初却没想到,原本只不过是买卖奴仆之事,而且根本上不得台面的事情,怎么到了安乐侯的口中,却成了天大的好事。不过,安乐侯这马屁功夫实是惊人,却也让赵允初学了一手。

    两人入宫一趟,虽然没有得到官方的承诺,但是这件事也得到了一个官家的口头承诺。

    正当两人准备告退之时,官家赵祯对范宇招了招手,“安乐侯,你且留一下,朕有事对你相询。”

    赵允初便躬身道:“既然官家有事,臣便告退。回密州市舶司,让人准备琐碎事宜。”

    “允初且慢,那些高丽人为他人买卖,我们可以不管,但是这些人可不能入我大宋民籍。否则,我大宋刑法可没有容人蓄奴之说,必不轻饶。”范宇看赵允初要回密州,便急忙提醒道。

    赵允初这才回过味来,急忙点头应了,而后离开了崇政殿。

    待赵允初走了,范宇才向官家赵祯躬身道:“官家留臣,想来有些难决之事。却不知是何等难事,使官家这等中兴之主,都觉为难。”

    在官家赵祯身边伺候的陈琳,听到范宇说出中兴之主四字,不由得挑了挑眉毛。

    在陈琳看来,安乐侯这家伙就是个马屁成精了。在官家面前,几乎说不了几句,便会轻拍一记,也难怪官家会总是听这家伙鼓动。

    可是明知道范宇这家伙在拍马屁,可是这话却也说的并无错处,其言行实是精妙的很,让陈琳不得不佩服。

    这等人才未曾入宫伺候于官家左右,否则哪有自己的活路。

    范宇并不知道陈琳在想些什么,他正等着官家的询问。

    官家赵祯听到范宇的话,脸上既是有三分得意,却还有七分的扭捏之色。

    待范宇没听到官家的话而诧异抬头,赵祯才道:“卿家,朕登基如今也已十余年之久。自还政之后,也立了一些小小的功劳,虽然无法与太祖相比,可也勉强算是个中兴之主。所以,朕想要去封禅泰山,不知卿家觉得如何。”

    原来这么一回事,难怪官家会露出那等扭捏之色。

    范宇立时对官家躬身正色道:“官家之功绩莫要说封禅泰山,便是五岳齐封也是足够了!官家先灭西夏再败辽国,海外拓土建科技学院并大兴工商,哪一样都是大功劳。臣觉得官家只封禅泰山还不够,应当先去祭黄帝陵,而后再封禅泰山。则官家无愧于汉家正统,亦无愧于大宋天子之称。”

    听了范宇的话,官家赵祯不由得眼中发亮。

    大宋的皇室赵家,最心虚的是什么?不就是得位不正吗。

    但是这种事,还偏偏不是能直来直去大肆给自己洗刷的事情。可是安乐侯所提出来的,让自己前去黄帝陵祭告,这可是汉家之祖。

    自己只要以大功,向汉家之祖祭告一番,赵家这天子之位便当之无愧。

    什么得位不正,这许多功劳就在这里摆着,朕都已经祭告了汉家之祖,谁还能否定了朕的功劳不成。既然否定不了朕的功劳,又如何能指责我赵氏得位不正。

    黄帝陵乃是祭先祖,泰山则是祭天地。这一套弄下来,赵氏便再也不怕人指脊梁骨。

    虽然已经喜翻了心,但是官家表面上还是强压住自己的笑意。

    “安乐侯所议之事,朕觉得倒也可行。”官家赵祯沉吟了下又明知故问道:“只是朕去黄帝陵,却是祭告些什么。”

    范宇心道,还能祭告些什么,当然是代表天下人向先祖吹嘘一通自己的功绩。

    不过转念一想,范宇也明白过来,官家要去祭黄帝陵去封禅泰山,肯定不能自己嚷嚷着去,那样就显得有些不要脸了。

    范宇明白过来之后,便拱手道:“以官家不过而立之年,便有这等功绩,自然是要祭告我汉家先祖与天地,保我汉家江山永固而外无敌手,我大宋国祚万载臣民富足。如今我大宋的盛世,史所未有也,想来这两天,鹿鸣报上便会刊登些文章出来。百姓们自己,便会请官家一行。”

    只不过与安乐侯说了两三句话,官家赵祯便觉得自己好似吃了一颗定心丸一般。

    范宇自己都没有说什么上书,而是先由鹿鸣报放出风声来。如此一来,自然会有朝中的官吏们跳出来,向官家上书请求官家为此盛举。

    官家赵祯自己都能想到,自己若是不答应,恐怕都会被人骂成昏君。最后自己这个官家只好顺应汹涌民情,不得不去祭告黄帝陵,也不得不去封禅泰山。来回奔忙,还不是为了天下苍生?

    “若我大宋百姓有此请求,朕为人君岂能拒绝。”官家赵祯心中甚为满意的道:“若民间有意,则朕必为天下祈福。”

    陈琳看到这对君臣如此模样,实是觉得自己这个太监不够无耻而感到深深的羞愧。

    知道火候到了,范宇便也向官家告退。

    这一次官家赵祯便没留他,显然是让他快些去行事。

    出了宫,范宇便直接去了鹿鸣书报社,来见林中友这位总编。

    “林先生,此次要劳你于明日的鹿鸣报上再发一篇文章。”范宇见到林中友,便开门见山道:“我朝在官家引领之下,不但已显中兴之象,更是有超越以前历代之可能。如此盛世,万民感念官家之功,更有憧憬未来之期盼,当请官家告祭汉家先祖黄帝之陵寝,亦当封禅泰山以告之于天地。”

    林中友一听就明白了,急忙躬身道:“此为大事,亦为万民之福祉,侯爷放心便是。”

 第949章 随时可取出来

    次日,鹿鸣报便在头版头条登出一篇文章,题为《官家之于大宋天下》。

    毫无意外这是一篇歌颂官家的文章,却是举例翔实论据充分,让人看完之后对官家赵祯的敬意油然而生。

    文章之中,也并没有直接提出让官家如何,只是觉得如今的大宋已开创了数千年未有之盛世,功比黄帝之于华夏。

    既然官家立此大功,天下人都因官家而受益,功臣尚有官家奖励,却无人能奖励官家,实为憾事也。

    这就等于抛出来一个命题,如何奖励官家。

    雪中送炭之人不好找,但是拍马逢迎锦上添花之人永远都不会少,何况是官家这等人物。

    就在文章刊登出来的当天,便有人上书,请官家封禅泰山。还有人上书,请官家祭告黄帝陵,以慰汉家先祖之灵神。

    有人开了头,而后这样的上书便如雪片一般飞了政事堂,飞向了崇政殿。

    鹿鸣报的幕后老板是谁,政事堂的吕夷简和蔡齐两位相公心知肚明。

    突然出现了这么一篇文章,显然脱不开是官家所授意的。

    再加上有无数的本章上书,搞的两位相公有些比较凌乱。

    吕夷简又放下一册本章,看向蔡齐道:“蔡相公,官家封禅泰山祭告黄帝陵,这本是应有之义。但是这两样官家只须一样便可,以免劳民伤财。现下你我将这些本章送至崇政殿,顺道向官家建议,以免官家过于靡费。”

    政事堂的存在,虽然是辅佐官家处置朝政,但是也有劝谏职能。

    两位相公若是毫无意见的同意,那一定会被谏官上书弹劾的。

    而且吕夷简与蔡齐两人,是真的不想官家这么折腾。这才刚刚迁都没几天,官家就又要祭黄帝陵又要封禅泰山,真是有点不省心。

    如果只在洛阳城中搞些仪式也就是罢了,花不了多少钱。但是官家却是要车驾往来,禁军护从官员陪侍等等,只是想一想,便知道这是一笔极大的支出。

    如今虽然已经收了秋赋,可是大宋上下哪里不需要用钱?实在是有些支用不起。

    两位相公刚刚来到到崇政殿外,便看到了三司使程琳,正在叹气候于殿外。

    “程相公,你来崇政殿面见官家,可是为了官家出巡耗费之事?”吕夷简上前拱了拱手,便直接开口问道。

    程琳见到是两位政事堂的相公,便也没什么好隐瞒的。

    “吕相公猜的不错,三司这里虽然刚刚收了秋赋,但是朝廷各处都要用钱。如今已经将大半的的收入都发放了出去,只余一些,以待来年青黄不接之时所用。若是官家将这些钱拿去出巡,则明岁开春若有饥荒则无法腾挪了。”

    蔡齐笑道:“倒是巧了,我与吕相公过来,也是劝阻官家的,正可与程相公一道。”

    三人刚刚说到这里,便有小黄门出来,对程琳躬身道:“官家召程相公觐见。”

    “我们与程相公同去。”吕夷简对小黄门说了一声,便当先而行。

    大宋的臣子没有后世的朝臣那般规矩多,动不动便要跪拜什么的。此时大臣们去见官家,也就比去邻居家串门要严肃些罢了。

    如吕夷简这般,没等通报有了回信,便直接与三司使一同觐见,在他一个宰相来说,也并不算什么事。

    官家赵祯看到一下子来了三位相公,便对三人笑道:“几位卿家来的巧,朕亦正有事要与你们说。”

    “官家想说的,莫非是官家动了出巡封禅的心思?”吕夷简躬身见礼之后,便先一步问了出来。

    赵祯的目光在三位重臣的身上一扫,看到三人的面色之上并无喜意,显然是来者不善。

    对于这三位重臣,官家赵祯还是有些了解。虽然不乏有耍猾头的时候,但是大事上还是稳得住的。

    如今都是这副表情,显然是不愿自己这个官家出巡封禅了。

    不过,阻止自己总要有个理由才是,倒是可以听他们说一说。

    “三位卿家,既然你们已经猜出来了,想来见朕也是为了此事。”官家赵祯微微一笑,对三人道:“可有什么好的建议,且说来听听。”

    三司使程琳看了一眼吕夷简,暗示你是朝堂之首,又抢着跟进来,你先说。

    吕夷简当仁不让,对官家拱手道:“官家,臣闻古之明君不劳民不伤财,使百姓休养生息得以富足而无所扰。官家若出巡封禅,则不说花费巨万靡费无数。地方上官吏百姓,也要迎送官家仪仗供养肉食果蔬。若是地方官吏清明,还则罢了。若是有官吏借此大肆搜刮于民间,则有伤官家之名。臣觉得,官家若有心的话,莫如在洛阳城中择日拜祭宗庙与天地二坛可好?”

    蔡齐此时也拱手道:“臣等知道官家功绩无双,但是我朝如今经过连番战事,上下亦是疲弊不堪。莫如官家再等上一两载,再出巡封禅也是可以的。”

    “官家,臣为三司使,更负财相之名,然朝廷有没有钱,臣亦是最清楚的。”程琳躬身道:“自灭西夏收燕云,还有迁都以来,朝廷已然负债累累。虽然现在手中因为收了秋赋,还有百余万贯的余钱,但是若还债的话,怕是也只将将够个利息。若官家再次出巡封禅,则是对国库雪上加霜啊。”

    听到三位重臣都是劝阻自己,官家赵祯便十分生气。

    自己身为官家,正如鹿鸣报中的文章所言,对自己赏无可赏,唯有祭告汉家先祖黄帝和封禅泰山,才能表彰自己的功劳。可是自己还没张口提出来呢,这三个碍眼的家伙便跑过来劝阻自己。一个比一个的理由充分,皆是一副为国为民的在大义凛然样子。

    可是这三个家伙也不想想,若非自己这个官家,大官岂能有如今的强盛。

    不过,赵祯生气归生气,性格实是仁厚的很。

    “三位卿家所说皆有道理,在朕看来,其中的难处不过是两字,无钱。”赵祯看了身边的大内总管陈琳一眼道:“这也好办,陈总管,朕的内库之中,可有两百万贯钱。”

    陈琳见官家问自己,便急忙回道:“官家若用,内臣随时可取出来。”

 第950章 没钱也没脾气

    官家赵祯听到陈琳的话,心中一阵爽快。

    三位相公跑过来,对自己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最后只是因为两个字,无钱。

    可是他们却是忘记了,官家自己就是大宋最大的寡头。

    这可不是说官家权力大而富有四海这种泛泛的说法,而是真正实际意义上的财富寡头。

    此时官家也十分庆幸,因为安乐侯给自己所置办的皇家产业,使得自己这个官家摆脱了朝臣们的掣肘。

    你们这三位相公,不是嚷嚷着无钱吗?朕当场便拿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