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尴尬笑了笑,却是不好反驳。
    范宇身为皇亲,自然没有这个顾忌,便开口道:“陈总管,想来这不是泉水,应该是他们修建的机关之类。张判官,你可为我等解惑吗。”
    陈琳一听不是地下泉水,却也产生了不小的好奇,“张判官,这若不是地下泉水,却又是如何做到的?”
    “这是造作院的工匠们所为,以活水推动水车,将水流运送至高处,与这里的喷泉有暗管相连,便可做到这般模样,构思甚为巧妙。”张博笑着介绍道。
 第924章 底气所在
    后花园之中的喷泉池,只是一个入口标志而已。
    再往里面,便是不同的园区,有小溪流水廊桥九曲假山凉亭,亦有碧草如茵团花似锦。
    皇家气象自是与众不同,远不是民间所能相比。
    而其他的宫室,除了外表气派之外,内部则是以舒适为主。
    为了建成这座皇城,只材料便陆续花费了不下一千五百万贯之多。
    范宇为了在皇城的观感上表现出大国气象,在建筑外表形式上主要表现的便是巍峨宏大。
    除了后花园和部分宫室内部的院落,表现出了一些精巧细致之外,这里给人的印象便是巨大宏伟雄霸天下。
    使人来到皇城之前,便先自心中生出仰视和敬服之感。
    范宇、陈琳在张博和陈弘的带领之下,在皇城之中转了一大圈,用了一整天的时间。
    这座皇城之所以只用了一年的时间便能建成,除了是在原来唐代洛阳皇城紫微城的基础上之外,还鹞子许多百工技院的新技术新材料。
    否则的话,只是一座朝天大圣殿,便会使得工程陷入停顿。其中的万年巨木,如今可是极不好找。即使找到了,从砍伐出山到运送至洛阳,怕是就能燃烧许多的费用。
    好在已经研制出来了水泥,其中的承重柱体皆是钢混结构。不但结实便宜,而且防火,何乐而不为。
    这一天,范宇和陈琳在在这皇城之中里里外外的转了一个仔细,几人从端门出来之里,都已经累的不得了。
    “安乐侯,这皇城咱家觉得比那画卷之上可更加威严大气。而里面的宫室比汴梁的更加舒适,实是出乎预料。这验收的事情,在咱家这里算是通过了。”陈琳虽然累,但是对于这新的皇城还是表示出极大的赞许。
    范宇哈哈一笑,便拉着陈琳去了洛阳的坊市用饭。
    如今的洛阳城,在官家下旨决定迁都于此之后,便已经有许多汴梁的商家,在这里先一步开起了店铺。
    什么曹婆婆肉饼之类的小吃在这里开了分号不说,就是潘楼也在这里的安众坊盖了一座新潘楼。
    洛阳号称十二朝古都,这文化底蕴就不必多说了。如今虽然还没有正式的迁都,可也已经变的繁华起来。
    在范宇和陈琳两人的眼中,这里虽然暂时还不如汴梁,但是两人都清楚,只要官家和朝廷一迁过来,这洛阳繁华程度必定会很快便超过原来的汴梁。
    两人在新潘楼用了饭,休息了一晚,次日又去看了用于祭祀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还有太庙。
    用了三日的时间,才算是将这新都的配套设施看完。两人觉得没有遗漏,这才赶回了汴梁。
    回到汴梁城之后,陈琳便去向官家复命,将自己在洛阳皇城所见,一一向官家赵祯汇报。
    不过数日,官家便召集群臣,在紫宸殿大朝会上宣布了正式迁都的时间。
    官家定的时间,是一月之后。这一个月的时间,是给百官们搬家和各个衙门搬迁的时间。
    从这一刻起,大家便要开始动起来了。
    和各个衙门比起来,范宇所掌管的造作院,才是是最难搬迁的。
    另蚯缺门只需要搬些书册文档和桌椅之类,基本上便可以轻松搞定。但是造作院却是不同,许多沉重巨大的机器,都要想办法移去洛阳。
    好在开封这里的水路可以直通黄河,然后逆流而上从伊洛两河到达洛阳城下。
    这一次范宇早就选好了造作院的新址,龙门山北伊河西岸,被划出来占地百亩的一块地皮。
    这里运用水力十分方便,又有伊河,便于运输。而且背靠龙门山,左右是洛阳城与伊河,可算易守难攻之地。
    然而若有脑子坏了的,敢攻打造作院,怕是在火器数量和使用上,没有谁能比得过造作院。
    除了造作院,百工技院和大宋科技学院,也都被迁到了龙门山的脚下。
    待范宇忙完这些,一个月的也刚好过去。
    自从许当和尤二郎两人高升,成了盐铁司的正副使之后,范宇又从造作院的大匠师中举荐了一人,奏请为造作院的少监。
    这位少监名为黄四郎,刚刚三十出头的年纪。只听他名字就不是耕读世家,而是出身于大宋的底层人民。
    不过黄四郎却是个头脑好用的人,起初只是造作院的小工匠。自范宇成立百工技院之后,这位黄四郎便立刻申请去百工技院学习。
    如今不但以优异成绩从机械系毕业,更是在数次造作院的技术改进中表现突出。
    所以许当和尤二郎一升官,范宇便将这位黄四郎给举荐到了少监的位置。
    除了黄四郎,其实范宇还准备了几个大匠师的人选。
    这些人对于造作院来说,可称得上宝贝。而且对于范宇以后的计划,也是一个人才储备。
    在范宇的规划之中,这些从百工技院毕业的大匠师,其实都有可能是将来的技术官员。
    这样的技术人才去当官,也绝对算不上什么人才流失。只要有百工技院和大宋科学院在,这样的人才每年都会有一批。
    如今从百工技院毕业的已经有了两批人,其中除了造作院留用一部分,其余的人都派去了永昌隆的各个作坊。
    唯有让这些人开枝散叶,才会将大宋的工业发展的更加壮大,也才能生产更多的商品促进商业。
    当然,如今最新研究出来的东西,都是在大宋科技学院的掌握之中,严禁被泄漏出去。
    比如大宋科技学院的肥皂作坊,制造肥皂之后所产生的副产品甘油,如今已经能合成出来少量的硝化甘油。
    范宇得知这件事之后,便下了严令,不使消息外泄,并且命人去寻找硅藻土矿开采。
    只须将开采出来的硅藻岩粉碎成粉,便可使之吸附硝化甘油,从而成为一种安全炸药。
    这些技术并不难,如今已经被大宋科技学院所掌握。只不过硝化甘油的产量太少,暂时还不能大量的制造。
    而硝化甘油的出现,也是范宇敢于将一些技术人才撒出去的底气所在。
    即使将来,这些技术人才为他国所用,那么在数百年内大宋也依旧有着碾压对方的能力。
 第925章 起到了作用
    技术这东西,不放开就不会有大的发展,但是放开了,又害怕被他人所超越。
    归根结果,唯有使自身的社会形态将科学技术重视起来,才能长久的领先于他国。
    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而且范宇已经建立了学习、研究、产业化,这三位一体的链条。
    要使得这个链条长期存在,就看其中的利益示范性了。
    只要有足够多的利益,不用范宇来推动,也会有无数人去做这件事。
    安置好了造作院之后,便是百官勋贵们迎接官家和太后入洛阳城。
    这一天官家的仪仗在前,两位太后和后宫的其余嫔妃们都在后方的队列之中。
    范宇先随着勋贵们迎接了官家,便直接去后面寻了两位太后的仪仗。
    此时两位在后,正坐于十六匹骏马所拉着的八轮马车上。
    这辆马车乃是造作院专为两位太后出行所造,即便道路稍显崎岖,车厢之中亦感觉不到多少颠簸,十分舒适。
    而且车厢之中很是宽敞,尤如活动的房舍一般,七八个人坐在车厢之中,亦不会显得拥挤。
    范宇到了马车之前,只是招呼了一声,便上了马车。
    左右随行之人,都知道安乐侯乃是李太后的义子,又是杨太后的娇客,自然不会阻拦。
    上了车,范宇便看到李太后与杨太后两人正看着自己,两位太后的身后,便是自己的老婆还玉公主。
    “娘,姨娘,孩儿迎接来迟,还请恕罪则个。”范宇连忙上前对两位太后行礼。
    义母李太后看到义子过来,不由眉开眼笑,“好啦,你对我们还请什么罪。知道因为迁都之事,你近来有些忙。你这孩子照顾好自己,我们也就放心了。”
    杨太后点点头道:“宇儿啊,你忙归忙,可是忙完了国家大事,也要顾上自己家中的小事。你和静一两个,也都不小了,若是不生个一儿半女,岂不显得家中空旷。我与阿姐在宫中,倒也没有闲着。皇后可是给官家生了皇子,也偶尔会送到我们面前。虽然孙子有了,可是这外孙却还没有个着落。”
    在后面的还玉公主,听到自己的娘提起此事,不由脸色羞的绯红,却是不好开口。
    “姨娘,这不是还要看机缘吗。近来我与还玉,已经相当的努力,想来过些时日,便会有喜讯频传。”范宇笑着回道。
    还玉公主瞪了范宇一眼,气的牙根都有些痒痒。只不过这等话,范宇能说,她这公主却不能说。
    “不错,近来我大宋却是喜讯连连。官家派兵打下来了燕云十六州,这可是太宗皇上都没做到的事。如今又迁都于洛阳,这可不是盛世来临了吗。”李太后脸上甚为骄傲道:“老身读书不多,却也知道,官家是好样的。宇儿啊,你身为大宋的国侯,亦要多为官家建功才是。将来子孙家业,亦可不坠荣宠恩赏。”
    这话虽然是好话,可是义母李太后并不知道内情。还玉公主与范宇是夫妻,还是知道一些的。
    听到李太后督促自家夫君,便开口道:“大娘娘,夫君他的功劳可是不小。虽然只是执掌了一个造作院,可是宋家平灭西夏收复燕云十六州,皆因造作院制出的火器之功。若无夫君在造作院中造出火器,我大宋可不会有这样厉害的武功。”
    范宇看到还玉公主在替自己辩解,便笑道:“娘,官家是君,孩儿是臣。这些孩儿份内之事,都是一直在做的。而且,这也是官家圣明,若换了一个人,不肯用造作院的火器,又哪里来的开拓疆土之功。终究是官家圣明,才会有我大宋如今之盛世。”
    还玉听到自家夫君的谦虚之言,便不再多说。如今还玉公主比以前成熟的多了,自知说的多了反而不好。
    范宇夫妇陪着两位太后,一路来到洛阳的新皇城外。
    前面官家赵祯已经下了车,在端门前站定。放眼看去,也被这皇城的实景所震撼。
    “这便是朕的新皇城?”赵祯甚至有些不敢相信,实是太过宏伟。
    其余百官,有人已经提前到来,自然是见过的。有的人与官家一样,也是第一次来。
    但是不管如何,此时站在皇城之前,也都感觉到了皇城的宏伟巍峨。
    吱呀呀呀呀!
    皇城的端门大开,而后里面的应天门也跟着缓缓打开,再里的亁元门也跟着打开。
    在官家面前,便露出重重宫墙之中的景物,还有其中最醒目的朝天大圣殿。
    官家乘上御辇,被宫人抬入正门,百官则从两侧列队进入宫城。
    待官家的御辇到达朝天大圣殿前的广场,这座高达三十余丈,宽二十余丈的九重歇山大殿便直接呈现在官家的面前。
    官家赵祯看到这朝天大圣殿,便想到自己在其中每日里发号施令督促群臣的景象。
    由此,官家赵祯又忽然想到了太宗皇帝的一首诗。
    ‘九重天上帝仙居,愚昧求真道理疏。混沌初分长日月,精魂聚散记丹书。离男坎女皆相类,壬子丙西异境殊。历动因缘随世在,阴功及物最玄珠。’
    这诗里有着太宗皇帝借用道家思想治国之意,也表现出太宗向道之心,官家赵祯对于自己爷爷的诗还是能理解的很透彻的。
    只不过,看着眼前的真九重天一般的宫阙,却是对太宗的诗造成了极大的讽刺。
    太宗北伐两次皆不成,‘九重天上帝仙居’也只是自我夸大罢了。赵祯反观自己,这是真的九重天上帝仙居,而且自己不但派兵平灭了西夏,又派兵北伐收复了燕云十六州,这等功业,远不是太宗皇帝能比的。
    不想不还不觉得,由面前的这等雄伟皇城一联想,官家赵祯忽然觉得,也只有自己这等建立不世功业的皇帝,才佩居住于这样的皇城之中。
    想到得意之处,官家赵祯突然哈哈大笑,显然龙颜实在是绷不住了。
    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