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继宣却立时来到地图旁,目光不断的在地图上逡巡不已。
“折兄可是有什么想法,还能追到辽皇耶律重元的兵马不成?”李惟贤看到折继宣之举,不由眼中一亮。
“暂且一试罢了,我也不敢打包票。”折继宣指着地图道:“归义城以西皆为山区,广达数百里。辽国大军若要退走,并不能深入山区。其马匹辎重不在少数,走不得长途山道。所以,定然会从北面绕出山区,而且不会太远。若是我带领骑兵从野狐岭出塞依山麓而寻,想必还来得及给辽军一击!”
李惟贤听到这里,便点头道:“好,我带上天武军的骑兵与折兄一同前往!”
报仇不隔夜,李惟贤可不想轻易放过辽军。
第920章 理所当然之事
两人带着三万多大宋骑兵,一路向北出了野狐岭,顺着燕山的山脚而行。
用了半日的时间,便在燕山东北方向白河口处,发现了辽军大举行军留下的痕迹。
“看这些车辙和足迹还很新,想来辽军刚刚过去没有多久。”李惟贤挑起眉头,大为欣喜的道。
“李将军,我们如今已经出塞近百里,这可也不算燕云十六州的地界,还要继续追吗?”折继宣想了想道:“万一辽军还有援兵,我们为其所困,短时间内怕是人来救。那时再想退回去,便没有可能了。”
李惟贤被辽军偷袭吃了亏,他哪里会放弃。
“辽军如今逃的匆忙,辽人各部放牧牛羊,皆散居于万里草原。即便有援军,怕也不会多。你我手中的兵力近有四万,何惧之后。”李惟贤分析完,又接着道:“你我二人不敢说立下封狼居胥的大功,但是深入辽境两百里,还是可以做到的。若能破了辽军,则辽国势力又弱一分矣。”
如今他们就已经深入辽人控制区已有百里,李惟贤这个意思,就是再深入个百里左右。
对于李惟贤的坚持,折继宣并没反对,“好,如此我们接着追击就是。不过,眼下可先让将士们稍事休息再行追击。”
宋军在白河口扎了大营,并派出斥候四面侦查。
结果两个时辰之后,便有斥候回报,说在东面五十余里外的草原上,发现了辽军的大营。
原来辽军并没有跑多远,就在五十里外,这对于骑兵来说真不算远。
折继宣得知了这个消息,不由道:“辽军可是比我们先走了一夜,居然只比我们远了五十里?其中不会有诈吧。”
李惟贤哈哈一笑道:“大军于山路行军,哪里有你我骑兵迅速。而且他们撤出城之时,天色已渐黑,晚上的山路可是更加难走。”
两人三言两语便定了突袭辽军大营的计划,立时便带兵追了过去。
耶律重元带领大军走了一夜,便从山区之中走了出来。白日里又行了五十里,才于草原上选了一片水草丰美之地扎营。
而这个时候,耶律重元也能刚刚放松下来。
之前与宋军交战,皆是处于劣势之下,使得耶律重元的压力不小。如今终于脱离了与宋军的接触,却是让人长出一口气。
觉得大军应该已经休息的差不多,耶律重元正要吩咐大军继续向中京方向行进之时,便看到空中出现了一排排的烟迹。
每一道烟迹的前端,皆为一枚火箭弹,不断的落入了辽军大营当中爆炸开来。
辽军大营之中,放松的不仅仅是耶律重元,还有他麾下的这十万辽军。
他们谁也没有想到,宋军竟敢深入到如此远的地方继续向辽军。
因为没有准备,这亏也吃的不小。被宋军一顿火箭弹投入大营之中,给炸了个人仰马翻。
前一日晚上天武军吃过的苦头,辽军一样没少的又接了回来。
双方用火箭弹互相对射了一阵,辽军以伤换伤,这才逼的宋军退后。
但是宋军并没有放弃,也没再靠近辽军大营,而是派出了许多骑兵小队,不断的在辽军大营周边徘徊。
耶律重元命全军紧守营寨,不得出营向宋军迎战。而后又命人去中京大定府送信,向大定府通报,使其派兵接应。
辽军大营之中受了宋军偷袭,此时也是人心惶惶。
虽然辽军的人数要比宋军多了一倍多,可是如今逃到了草原上,让他们面对宋军已经没有了心理优势。
与宋军交战这些时日以来,是胜是败耶律重元自己当然清楚。如今被逼的连南京城都回不去,怕是南京道也已经丢了。
即便是身为大辽皇帝,耶律重元也感觉有些萧瑟。
但是眼下的这些宋军追兵,却是一定要打发的,至少让对方有所忌讳才好。
而且如今的大营被宋军的火箭弹轰了一通,也已经无法再用。留下来再出宋军对峙,也没有什么必要。
若是拖的时间长了,麾下这近十万人马哪里还有粮草可用。
“传我的命令,大军出营向东北而行。两万骑兵在后,两万骑兵在前。宋军人少,又能耐我何。只要我们到了大定府,便可无事了。”耶律重元传令之时,并向安抚所有的辽军道。
看到辽军撤退的如此严密,怕是没什么便宜可占了。
李惟贤与折继宣两人商量一番之后,觉得还是不能太过。如今要想消灭对方,那是不可能的。
既然便宜已经占过,那就见好就收才是。
他们两人也不再尾随辽军,而是将撒出去的骑兵都召了回来,这才退回到了野狐岭内。
而已经退到了平州的萧普古,也在神卫军的不断压迫下,沿海滨退往了中京大定府。
到了这个时候,燕云十六州的地盘,便是全部都被宋军给抢了回来。
其最大的意义,便是使得大宋不用再整日担心异族会随时南下,也使得大宋的江山更加稳固。
包拯、吴奎、赵概等人,在得了朝廷的调令之后,便分别向北面的燕云路而去。
收复了燕云十六州的捷报送入汴梁城,便在第一时间被朝廷公开。
不光是朝中官吏对于这场胜利倍感振奋,就是那些寻常百姓也脸上颇有光彩。
次日,鹿鸣报也将这个消息刊登出来,并加上了许多宋军的英勇事绩。
这可比朝廷诋报的死板要活泼多了,也更受百姓们所喜闻乐见。
汴梁城中的连续数日,都是一片狂热的气氛。若不是还要养家糊口,只怕大家还是接着热闹下去。
范宇这些时日更加低调,除了去造作院便是回家,更无什么多余的应酬。
其间永通钱庄掌柜周奉来求见过范宇一次,而后便匆匆的走了。
范宇待汴梁城中不再那么狂热之后,便来到宫中求见官家。
很快便有小黄门,带着一脸平静的范宇进了崇政殿,见到了官家赵祯。
“安乐侯,如今燕云之地已经收复,朝中百官皆十分振奋,为何你却处之淡然。”赵祯看到范宇面色平淡的进来,却是先开口问道。
近来百官见了官家,都是纷纷为官家贺,各种赞美之辞听的耳朵都起了茧子。
冷不丁看到一个不够热烈的,反而有些不适了。
“臣见过官家。”范宇先见了礼,才道:“在臣看来,官家能将燕云之地收复,这是理所当然之事。”
第921章 一种鼓励
范宇这么说,虽然貌似平淡,但是这马屁却是扎实。
官家赵祯听到范宇的话,便有些绷不住心中的喜意了。
那意思是,收复燕云这等大功,在自己身上都不算什么,显然自己这个皇帝做的非常不错。
这等阿谀奉承最是隽永含蓄,却是让官家回味无穷。
强压着脸上的喜色,赵祯故做淡然的道:“好了,近来朝中百官人人以之为贺,朕也不希罕这些话。你此次来,却是又有何事。”
明明暗爽的不行,却是要将自己摘出去,范宇也是佩服。
不过正事要紧,范宇向官家躬身道:“官家,臣得周奉来报,洛阳宫城已经竣工,可请陈总管随时前去验收了。”
听到范宇的这个消息,官家赵祯不由得精神一振。
迁都之事早已经议定,等得就是宫城竣工而已。如今只不过历时一载有余,便已经完工,实是速度惊人。
“这个……安乐侯,洛阳宫城可有完工的图卷供朕一览?”官家赵祯不由得心中痒痒,也想先一睹为快。
范宇拱手道:“已着人绘成画卷就在外面,可命小黄门取进来。”
“速速拿进来,让朕一观。”赵祯有些急切的道。
这可是皇家的新宫殿,赵祯这个主人自然是迫不及待的。
结果出去了一个小黄门,回来的时候却是两个小黄门抬了一根大卷轴。
只看这长达近两丈的卷轴,便知道这幅画卷的巨大。
难怪范宇会将这卷轴放在外面,若是普通的画卷他自己便能拿进殿来。而且这么长大的画卷扛在身上不雅不说,还会被怀疑对官家不利。
范宇站在这只卷轴的旁边,对两个小黄门道:“还请两位将卷轴打开,供官家御览。”
官家赵祯也被这巨大的卷轴所吸引,挥手吩咐道:“打开。”
见官家已经开了金口,两个小黄门,将这卷轴缓缓拉开。
范宇之所以将这洛阳宫城平面图让人绘制的如此巨大,便是为了使官家对其有一个印象。
免得官家只看画卷而觉得小气,再有什么不满意。
如今这么大的卷轴一抬出来,果然便使得官家眼中露出兴奋之色。
随着两个小黄门,将这卷轴缓缓拉开,赵祯的目光便越来越亮。
就好似宫门打开,现出其中的层层宫阙一般,使得一个宏伟壮阔的宫城出现在官家的眼前。
官家赵祯不由自主的站起身来,行至画卷面前,仔细的观看卷轴上的每一处建筑。
陈琳也急忙跟上,随着官家来到卷轴之前,却是悄悄的将范宇隔开在官家一边。
看着这么巨大的卷轴,在陈琳的脑海之中,却是忽然冒出来‘图穷匕现’四个字来。
范宇若是知道陈琳脑中有这等想法,想必定是哭笑不得。他自己和官家的利益,可是高度捆绑在了一起的。
若是官家有什么不测,对于范宇来说也是绝对不会有好果子。
只是范宇的注意力也没在陈琳的身上,而是不断的向官家讲解着这画卷中的一处处建筑。
洛阳宫城本就是在唐代神宫的基础上重新修建,只是规模更加宏大而已。
官家赵祯的目光久久的停在画卷之上,足见对于新宫殿是极满意的。
“好,非常好!只是这主殿之上,为何没还是空白。”赵祯不由看向范宇问道。
“官家,臣以为,当世除了官家之外,无人有资格可以题字为匾。”范宇急忙拱手道:“此洛阳宫城气势恢弘盛大,乃是代表我朝气象。非有君临天下开拓之功,不能为之题字。官家扫平西夏,今又收复燕云十六州,功比太祖。此殿匾额,宜官家自题。”
陈琳看到卷轴打开之后,完全没什么凶险,才松了口气。此时听到安侯的话,却是佩服的很。
即便陈琳见得多了拍马之辈,对于安乐侯小小年纪,竟然有如此深湛的拍马之功,亦是觉得大开眼界。
范宇这个提议可不是乱想的,有宋一代,这些老赵家的皇帝们,都是琴棋书画修养深厚之人。后世亦有宋仁宗临摹的兰亭序书法拓片,实是功力不浅。
若是不知道这些,胡乱的来拍马屁,弄不好要使官家十分尴尬,那可就惹人厌恶了。
听到范宇的话,赵祯不由哈哈大笑,抬手指了指范宇道:“你这家伙,倒也别出心裁。不过,这个提议倒也不错,除了朕,实是无人再有这个资格。”
官家赵祯也有自己的考虑,若是自己的亲笔题字放在宫中的主殿上,后来的子孙们哪个敢忘了自己这个祖宗的功绩?
除了立国的太祖皇帝,怕是就只有自己这个开拓疆土迁都题字的的中兴之祖了。
范宇点头道:“臣并非是刻意奉承官家,只不过在初始想请人题字之时,却是想来想去,也没觉得谁有这个资格。最后,臣不得不请官家来题这个字了。”
陈琳斜着眼瞥了范宇一眼,不由暗道,安乐侯这家伙,若不做个手握朝纲的奸臣,都有些对不起这口才。
官家赵祯即便心中乐开了花,却也要保持个静气,尽量强忍着不能喜形于色。
“陈琳,笔墨伺候。”官家赵祯淡淡的吩咐了一声,又对范宇道:“朕为天子,自是希望我大宋富强兴旺国祚绵长威震四海万邦来朝。若为一代中兴之主,须当仁不让!”
听到向来仁厚的官家,如今都能说出这等带有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