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安乐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安乐侯- 第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见到赵祯到来,杨淑妃便起身对赵祯道:“官家,这便是阿姐李宸妃,也是你的生母,还不快些见过。”

    有杨淑妃为证,赵祯再不怀疑。想到这许多年母子都不得见,而李婆婆又满面沧桑鬓角如霜,显是经历了不少磨难。

    “娘!”赵祯为人至孝,连杨淑妃都被封了太后,此时见了生母更是激动不已,当场下跪呼道。

    李婆婆听到有人喊娘,便站了起来,侧耳听了半晌,却是流泪不止。并不是李婆婆不想说话,而是悲喜交集到了极处,怕是一张口就会号啕大哭。

    陈琳偷着抬头看了一眼,认出李婆婆虽满面的沧桑,却依稀就是当年的李宸妃。只是当年风华正盛,如今已历经风霜了。

    “官家,确是当年的李宸妃,内臣不会认错。”陈琳为了将功补过,急忙再一次确认道。

    赵祯心中更悲,“娘这些年过的可好,孩儿、孩儿……”

    李婆婆再也忍不住,伸手摸索着抱住了赵祯痛哭了一场。、

    杨淑妃也陪着流了许多眼泪,对这母子两人百般劝解。好不容易,才将刚刚见面的母子两人给劝住。

    看到这母子两人刚见面,或许有些话要说,杨淑妃便对陈琳使了眼色,两人退出屋外。

    “陈琳,你在这里候着,若官家有事也好有个支应的。今日可是我的寿辰,又得了阿姐与官家母子相认,这可是双喜临门。”杨淑妃吩咐一声,便去了前面招呼客人。

    杨淑妃到了宝慈殿中刚坐下,便有小黄门禀报,曹氏兄弟向娘娘请安。

    当即将曹佾和曹傅两兄弟请了进来,杨淑妃和这两个小辈说话。

    曹家可是大宋的累世将门,这兄弟两人又是皇亲,与杨淑妃都是相熟的。

    杨淑妃对于曹傅是从小看大的,自然是万分喜爱。曹傅到了杨淑妃这里,也不见外。

    因此,一见面曹傅便向杨淑妃告状,“娘娘,今天我在您这宝慈宫里,可是被一个外人给欺负了!”

    曹佾一听就知道,自己这个弟弟想干什么,他立时阻止道:“娘娘,莫要听舍弟胡说。他刚才在外面欺人,都是自己给自己找了些麻烦。绕来绕去,却是让八王千岁有些头疼。”

    杨淑妃不由大奇,追问道:“傅哥儿向来古灵精怪,虽然顽皮也是有的,但还是大体乖巧。他今日都闹了些什么,却让八王也头疼了?”

    对于杨淑妃,曹佾没有隐瞒的必要,便将曹傅与范宇之间闹的那些事和盘托出。

    听完曹佾的话,杨淑妃可是笑了好一阵才停下,这还是看着曹傅的脸上有些挂不住,不然还不知道笑多久。

    “早就说让你多读些书,整天和个毛猴子一样惹事生非。”杨淑妃对曹傅笑道:“现在可好,碰上一个胆大心细的,硬把你推到八王府里住三个月,你可老实一阵子吧。”

    “要不是大哥不肯帮我,我岂能着了那范宇的道。娘娘,要不然你替我向八王求个情,我就不用去他府里读书了。”曹傅知道杨淑妃好说话,便开口恳求道。

    谁知道杨淑妃却不答应,没好气的道:“好不容易有个人来管教于你,你还想让本宫替你求情?本宫倒是期待,三个月后你读了这许多书,是不是会变的安稳一些。”

    曹傅这才发现,关键时刻自己竟无人相助了。平时挺疼爱自己的杨娘娘居然也不答应,便只得退而求其次道:“那个范宇实在是可恶,我不过是与他开玩笑,他便如此坑害于我。娘娘不如将他叫来,训斥吓唬他一番,也好让我出口气吧。”

    “胡闹。”杨淑妃才不陪他玩这些小孩子的玩意儿,当即便责备道:“本宫是何等身份,岂可失了威仪。那范宇如你所说,是包拯府上的……那就让人叫这范宇进来,本宫见一见他。”

    话讲了半截突然就变了,杨淑妃最后还是吩咐人去叫范宇。

    “还是娘娘疼我。”曹傅心中大喜,被杨太后训斥一番,怎么也能吓那范宇一个半死。

    “娘娘,舍弟无状,怎么能请娘娘来做这等事。那范宇虽然有报复舍弟之意,却并无坏心,反而办了件好事,还请娘娘莫要吓他。”曹佾急忙阻拦道。

    他起初听着杨淑妃的话还很有道理,怎么突然就拐了个弯,要叫那范宇进来。

    范宇正在廊中休息,却看到一个小黄门来到自己面前,躬身道:“杨娘娘要见这位郎君,请与我一同拜见娘娘吧。”

 第90章 没有余地

    范宇倒是并不意外,自从义母进去与杨淑妃见面之后,这半天都没多少动静。

    两人谈的想必应该不错,将自己召进去相见,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可是当范宇进去之后,发现只有一名满头珠翠的中年妇人,正与曹家兄弟两人说话。

    那引路的小黄门提醒道:“见了杨娘娘还不快些拜见?”

    范宇急忙上前,对着杨淑妃拜道:“小子范宇,见过娘娘。祝娘娘寿比松鹤,青春永驻。”

    “你就是范宇?这嘴倒是真甜。”杨淑妃上下打量着范宇,不由得连连点头,“貌相也是一表人才,算得上俊俏少年。”

    范宇没见到义母,也不知道这位杨娘娘说这些话,是什么意思,便只好不说话。

    “就是他!”曹傅倒是来了劲,此时又显出痛快的神色来,“刚刚你不是还要送我去读书吗。娘娘,这范宇长的样子最能迷惑人,他心眼可多。娘娘莫要被他外表迷惑,他坏着呢。”

    杨娘娘却没理会曹傅的话,看着范宇问道:“包拯府上的李太夫人,又是你何人?”

    范宇心中有些疑惑,难道义母没有与这位杨娘娘相认吗?否则如何还要称呼李太夫人。

    不过,这些都只是脑中过了一下,他便立时照实回道:“李太夫人,乃是我的义母。”

    “什么?”杨淑妃听到这个回答,便吓一跳,立时站起,“你、你怎么可能是李太夫人的义子。莫要骗本宫,此事非同小可!”

    曹家兄弟都有些不明白,杨淑妃这是怎么了。尤其曹傅,此时发现杨娘娘根本就没有替自己出气的意思,可是失望之极。

    正在这时,却见一个小黄门禀报道:“官家到了。”

    除了杨淑妃,其余人都急忙躬身相迎。

    只见李婆婆在赵祯的搀扶之下,两人一同步入殿内。

    曹家兄弟都看懵了,这是谁家的老夫人,竟有这等面子,让官家亲自搀扶?若是说将出去,怕是没人肯信。

    只有范宇,看到义母被官家搀扶,倒是心中有些吃味。原本那可是自己义母,平时都是自己搀扶的,现在被官家搀扶,他就感觉有些空落落的。

    杨淑妃看到李婆婆到来,还是有些不信,便对李婆婆道:“阿姐,范宇现在在我这里,我正与他说话呢。”

    “宇儿也在?”李婆婆脸上自然而然的泛起笑意,双手便抬起来向前摸索,“宇儿,你来。”

    她这一抬手,便将官家赵祯的手给放开了。刚刚范宇什么心情,赵祯的心中感受也类似。这才认了生母,便见到生母放开自己这个亲生儿子的手,去找别人家的孩子。官家也是至孝之人,这心里怪不得劲儿的。

    范宇急忙上前,扶了义母的手道:“适才杨娘娘叫我,问些娘的事情。还没来得及说一句,娘便与官家来了。”

    曹家兄弟嘴巴张大,仿佛吃了一个大瓜,尤其是曹傅,惊的眼珠都差点掉了。

    官家赵祯,刚才与李婆婆单独说话之时,便已经得知李婆婆收了个义子,倒并不吃惊。但是陈琳、杨淑妃等人,却无不惊讶万分。

    “在外面论起来,他是君你是臣。可是在家论起来,官家也只是你大哥。”李婆婆今日将许多年的心病了结,那种喜悦可是怎么都抑制不住的,“宇儿快来见过你大哥,莫要拘束。”

    范宇苦笑不已,娘这话说的,好似平常人家一般。若是自己真的叫了官家一声大哥,那才是不妥当。

    却不曾想,赵祯的脾气极好,并没有因为李婆婆让范宇叫他大哥而不快。

    “你难道觉得,我这个官家做你大哥,也不行吗?”赵祯笑道。

    范宇急忙拱手汗颜道:“不敢,大哥在上,请受小弟范宇一拜。”

    李婆婆这才高兴的道:“你们兄弟不要见外,平常要多亲近些,莫要显得生分。娘半生蹉跎,可不想再与亲人疏远。”

    “娘娘,八王与包知府在外求见。”有小黄门进来通报道。

    杨淑妃立时看向官家赵祯,见赵祯点头,才挥手命小黄门领人进来。

    八王在前,包拯在后,两人一进殿,便看向赵祯身旁的范宇。尤其是包拯,眉头皱了起来。

    “臣见过官家。”包拯先向赵祯行了礼,又转向范宇道:“范宇,你可站在我身边。普天之下,莫非王臣,你我身为臣子,岂可与官家如此亲近?”

    范宇当然不会去反驳包拯,那样就显得嚣张,而且没有规矩。

    他后退数步,站在了包拯的身后,两手下垂,显得十分乖巧。对于包拯为何如此,范宇也隐约知道。当初自己在天齐庙对包拯说的那些话,使得包拯对自己有些忌惮。怕自己哪一天得了势,便会以利为先,行不法之事。

    因而,包拯对于范宇便生出一种压制的心理,不欲让范宇沾了义母的关系成为皇亲。

    赵祯为人宽厚,看到包拯所不之后,心中有些不忍道:“包卿,今日是大喜之日,莫要过了。”

    包拯却不这么看,当即抱拳道:“臣这么做,也是维持君臣之道。君上可以宽容,但臣下不可恃宠生骄。”

    八王此时也对赵祯拱手道:“官家,包拯说的不错,他这话虽然少了些人情,可是却也在理。无论如何,不可乱了纲常。”

    李婆婆却听不下去了,一顿手中的盲杖道:“你们在说些什么?一个说是君臣之道,一个说是怕坏了纲常。既然说到这里,那老身也与你们好好的计较一番。范宇为我义子,便是官家的兄弟。话说回来,只要我家宇儿不造反,便可百无禁忌。若讲君臣之道,官家做事也须你来教不成?”

    “臣子本就有进谏之责,臣这么做并无过错。”包拯沉声道。

    八王也劝道:“李宸妃,天家无私事。包拯这么说,确实没错。”

    李婆婆本来今天挺高兴,却被包拯给拦下,不由得动怒道:“包拯,我早就看你不顺眼了。当初在草桥镇时,你便屡屡与我家宇儿过意不去。如今到了汴梁,你还要怎地。今日这等大喜的日子,本就是双喜临门,你可莫要做些讨人嫌的事情。”

    “娘,今日确实是大喜之日,可万万不能生气。”赵祯看到生母被怼的发火,安慰一句,便转向包拯与八王两人沉色道:“八王、包卿,我虽为君王,可也要先尽孝道。你们既为臣下,也当替君分忧,难道要让我不孝吗?”

    范宇倒是想劝义母莫气,可是眼下这情况,他要开口也没有余地。

 第91章 赐我儿一生富贵

    曹家兄弟二人,看到官家与八王和包拯君臣之间气氛有些僵硬,便缩着头,连大气也不敢出。

    杨淑妃却没有什么顾忌,她上前拉过范宇,对李婆婆道:“宇儿这孩子很好,刚才我召他前来,这孩子执礼甚恭,开口便是问我祝寿。可不象一些朝臣开口闭口纲常,却只顾与官家抬杠。宇儿这孩子今年也不过才十几岁,却是比一些几十岁的人,要懂礼的多。”

    包拯被杨淑妃数落的眉头直跳,却也毫无办法。杨淑妃说的没错,他这个知开封府进来,可还没向杨淑妃祝寿。杨淑妃贵为太后,挑他这个礼,一点都不过分。

    看了范宇一眼,包拯心道,这小子怎么如此有老妇人的女人缘?倒是难办。我大宋倒不怕多一个皇亲,可是范宇此子却与常人不同,此子并不以利为耻。如只是这样,也没什么关系。

    可是范宇的能力,在草桥镇提出的以工代赈、还有乡绅募集、建造作坊等事上,都能显出其不俗之处。如他安于富贵却也罢了,只怕他以利为先,成为吕不韦式的人物,却恐坏了大宋的道德之风。严重一些,动摇大宋根基,这才是要命之处。

    八王却没有包拯想的那么多,急忙拉着包拯,一同对着杨淑妃道:“来的匆忙,本就是为了给杨娘娘贺寿。却刚刚得知李娘娘有了义子,让老臣乱了分寸,还请杨娘娘恕罪。老臣与包拯,便在这里,祝杨娘娘福如东海之广,寿比南山之高,福寿绵延永无绝期。”

    杨淑妃这才脸色稍缓,将范宇推到了李婆婆的身边,“这才像些样子。”

    听到妹妹杨淑妃给支持自己,还夸了范宇,李婆婆的脸上才露出笑容来,一口手去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