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安乐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安乐侯- 第4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臣等定叫山中再无高丽人!”三位女真族长高声应道。

    次日,辽军按时起行,到了午时的时候便来到了慈悲岭下。

    萧撒八领着骑兵在前面开路,果然看到一队身着兽皮的女真兵士守在道边。

    “这位将军,我家族长说,山中的高丽兵士已经被肃清,陛下的大军可安然通过!”那女真兵士中领头的,上前对萧撒八拱手道。

    萧撒八对其点点头,“如此甚好,你家族长立下功劳,将来在陛下面前也有颜面。来人,前军过岭,直至平州城下。”

    随着一声令下,三万辽军骑兵如海潮一般涌过慈悲岭这一段数里的通道。

    过了慈悲岭,地势便平坦许多,高丽军也没有再于沿余设伏。

    萧撒八命令麾下骑兵在平州城外围而不攻,又派出数千骑,在平州左右数十里为斥候,以防高丽还有援军。

    如今平州城中,皇甫颖已经将那些高丽精壮都送入城中。

    他看出来,这些人都没经过训练不堪大用,与辽军野战就是送死,协助守城还是勉强可以的。

    而且皇甫颖也做了两手准备,一旦平州守不住,便舍弃了这些精壮,自己则走水路撤退到礼成江南岸。

    待耶律重元率领二十万大军来到平州城外,从城头看下去,漫山遍野尽是辽军,便使得皇甫颖神为之夺。

    皇甫颖的心中,升起强烈的无力感。

    自己在山中的布置,显然没能起到了拦阻辽军脚步的作用。当他看到女真人的队伍之时,便明白了原因。

    耶律重元来到平州城下,也没有废话,直接便命大军破城。

    平州城对于辽军来说十分重要,拿下这里,便可遥控高丽半岛的西海岸。

    如今西岸布有高丽重兵的登州尚未夺下,若是使之反应过来,两边联手便麻烦不少。

 第801章 是真的好

    在皇甫颖看到辽军骑兵再次出现在城外,便感觉到了不妙。

    等到耶律重元的大军抵达,皇甫颖就知道平州城已经守不住了。

    若不是为了尽尽人事,他早就乘船逃往礼成江南岸。

    即使自己也不相信能守住平州,皇甫颖依旧对着城中的那些高丽精壮慷慨激昂的讲了一番忠君爱国之言,使得这些精壮士气为之一振。

    等将兵力布置完毕,皇甫疑便看到城外的辽军,也已经列好了阵势,并且从大军的军阵当中,推出了数十辆大车。

    这些大车上面,都有木制的箱子,上面有着同蜂窝一般的窠臼,并斜斜的指向城头。

    皇甫颖并非无知之人,他早就从之前朝廷的战报之中,听说了辽军火器厉害。

    当看到这些火箭弹车之时,皇甫颖便感觉身上发冷。

    找了借口下得城头,便急忙领着亲随登船。

    他们这些人刚刚到达平州南川河的码头,便听到无数的咻咻之声,仿佛无数利箭破空,但是声音却是大得多。

    紧接着便从城头方向,传来剧烈的爆炸声,如同滚雷落地一样让人心慌气浮。

    “走吧,平州……守不住了。”皇甫颖只是看了一眼,便叹了口气道。

    南川河顺流而下数里,便是宽阔的礼成江。

    即便皇甫颖在礼成江的南岸下了船,还能看到平州城的火光和浓烟。

    哪怕只是离远了看到辽军火器的威力,亦是一样的非常震撼。

    皇甫颖与南岸的高丽守军汇合,将自己的行署设在金川城中。

    一面命人传令海州守军回撤,退于礼同江南再设防线,一边又给开京写去了求援信。

    “臣在平州,亲见辽军火器之盛破城之利,动辄如雷霆无物可当。须臾之间坚城崩坏,合城百姓尽露于契丹刀兵之下。尔等之火器,非人力可敌,高城亦不足依。臣以为,可以礼成江为屏障,阻滞辽军于江北。然辽军势大,臣之兵力精壮依旧不足,须大王再调援军,方可守住礼成江一线。若能使辽军拖延于礼成江,时久则其兵疲师老失了锐气,而宋军亦可有救援之机。若礼成江一线失守,则开京不保。臣请大王避乱于汉江之南,并布以汉江防线,以防有失……”

    皇甫颖如今对于高丽的局面很是悲观,已经不抱希望只凭高丽自己的力量击退辽军。

    如今在皇甫颖的想法之中,便只是一个拖字诀。只要将辽军拖住,便有可能迎来希望。但也只是希望而已,具体还要看大宋如何反应才是。

    耶律重元的大军攻下平州城,也只用了不到一个时辰。

    待辽军入城,便迅速的平定了城中的抵抗。

    对于战局的进展,耶律重元只觉得实在是快。这时他也体会到了宋军用新式火器对付西夏大军时的感觉,那就是敌军不堪一击。

    一进城,耶律重元便召集将领们议事。

    萧惠在后面陪着耶律重元,君臣两个心情都不错。

    “萧卿,朕未曾想过,我大辽军威之盛竟如天罚一般,高丽竟无抗手。列位先帝当年攻伐高丽,可未见有朕今日这般轻松。”耶律重元要说不得意那是假的,此时只有宰相一人在旁,不由得吹起了牛。

    萧惠笑道:“陛下之英明,实为我大辽中兴之主。自宋国有火器以来,覆灭了西夏。便百般挑衅于我大辽,直如小丑一般。而陛下年不及冠,却可忍辱负重。隐忍一时,而暗中访得火器制法。以至有今时今日之赫赫军威战绩,实属难能可贵。”

    耶律重元听了不由大笑,而后摆手道:“朕既然得了祖宗的基业江山,便不能看着这江山变小,亦不能看着朕之子民受人欺负。这高丽不过是朕用来增进威望练兵之用,唯宋国才是我大辽的对手。”

    “陛下鲲鹏之雄心,非臣等燕雀可岂及。臣只愿附陛下之骥尾,张我大辽国威。”萧惠马屁拍的恰到好处。

    君臣两个说的高兴,有内侍来报,前厅诸将已至。

    耶律重元便与萧惠一同去了前厅议事。

    来到前面,诸将纷纷向耶律重元见礼。

    “好了,众卿免礼。”耶律重元摆手道:“此时拿下平州,我大辽的将士们,也都辛苦了。这些时日以来,诸卿可否觉得,我大军推进极快?”

    “推进确实是快,但是陛下所命人张贴的安民告示,却是作用极大。那些高丽人忙于内斗,即便我大辽所战的城中并无多少守军,高丽人却也极少有反抗的。”萧普古拱手笑道:“这些高丽人,表面倔强实则心胸极狭隘,一个个的为了多争些田地钱财,无所不用其极。甚至睚眦之仇,亦动辄举报牵连。陛下高见,却是让各地的守将省了许多的力气。”

    耶律重元摇了摇头道:“卿家,如今虽然我军突破之势易如反掌,但是也已挺进千里之地,将士们如今,想来也有些疲乏了。所以,朕觉得,如今不宜再大举南攻,而是应放缓一些,使高丽君臣以为可与我大辽和谈。”

    萧普古与萧撒八等武官不由得大惊,脸上露出不解之色。

    “陛下,这……我军如今正是大好局面,如何说不打便不打了?”萧普古身为北院大王,又是统兵大将,他不得不问出来。

    “此时虽然局面对我大辽甚为有利,但是亦怕后方不稳。已占之地,亦须巩固。而高丽西岸的登州,还要出兵拿下,才可放心南下。朕之所以放缓对于高丽的攻势,便是要让我大辽的将士们,能够有个稳固后方,而后再一鼓作气,将高丽扫平。”

    萧普古当即一抱拳道:“既然登州还未拿下,臣便请陛下许我亲领五万大军,去将登州城拿下。”

    “卿家愿往自是最好,由平州往西,先取东州、交州,而后才是登州。另外朕让萧撒八与三位女真族长也随你前往,你只管攻城,其余诸事交由三位族长便宜行事好可。”耶律重元吩咐道。

    完颜乌古乃、乙典北海、奥衍多罗三人,听到陛下并没让他们女真人打头阵,还说让他们三人便宜行事,就有些感动不已。

    陛下待我女真,是真的好!

 第802章 不用理会

    耶律重元是有意笼络这三位女真族长,而且真正的硬仗,也用不到这些女真人。

    凡是攻城之战,皆有辽军用火器破城,效率可比让女真人当炮灰要省事的多。

    所谓允许女真人便宜行事,就是让这些女真人做些辅助即可。

    对于其他耶律重元也不强求,免得这些女真人觉得,自己是在利用他们。

    耶律重元虽然真的有利用女真之心,但是却并非是在高丽这里。

    等到将这些女真人笼络和收服了,便会真正的让这些家伙欲哭无泪。

    萧普古于次日,便领兵杀向平州西边两百里外的东州。

    实际上东州、交州这两处城中,并无多少高丽兵力。这两座城池也并非险要之地,对于高丽来说也并不重视。

    萧普古他们这一路行来,兵马一到攻城则必克,毫无半点难度。

    路上只用了七日,便到达了高丽布有三万大军的登州城下。

    在登州城外休整了一日,萧普古便命人给城中射入一封劝降信。

    城中的登州守将踌躇良久,终于开门出城,亲自来到了萧普古的面前请降。

    他身为登州最高武官,自然知道登州以北的许多城镇都已经被女真夺取。

    如今辽军又从登州后方而来,显然登州这里已经是了绝地。

    这时如果不降,只怕辽军破城之后,城中的百姓便会受到屠杀。

    三万高丽兵士们,也被辽军看守了起来。

    萧普古对于如此轻易得来的胜利,反而有些不习惯,他没想到登州这样的重地守军,居然就这么投降了。

    一边让人安抚当地百姓,一边让人给耶律重元送去战报。

    对于这一大批的俘虏,耶律重元却也有些意外,便命萧普古将这三万高丽兵士,一律押解到平州。

    高丽兵部尚书皇甫颖,在礼成江防线,时时等待着辽军的猛烈攻势,却不想辽军居然接连十数日,都没有动静。

    他却得到了消息,辽军已经派人去攻打西北方向的登州,显然是不欲身后还有高丽大军。

    对于登州皇甫颖虽然极想派兵去救,但是眼前的防线,却使得他不敢冒险。

    待萧普古他们一行,押解着三万余高丽俘虏来到了平州城,这时的天气已经更加的寒冷。

    甚至有的地方,已经上了冻。

    耶律重元,对于这样的天气并没什么感觉,他自幼便见惯了这等天气,却是毫无所动。

    而皇甫颖却是整日里提心吊胆,只盼着礼成江万万不可上冻。

    否则的话,辽军便可长驱直入。而皇甫颖的这条天堑防线,便成了辽军的通衢大道。

    虽然明知礼同江上冻之时不远,可是皇甫颖也不敢擅离职守。

    他只得向开京的高丽王王亨上奏,言说天寒上冻之事,已不可恃。并请王驾速速南迁,并构建汉江防线。

    王亨得到了皇甫颖的上书,便急忙召来宰相皇甫俞义。

    “皇甫相公,兵部尚书的的上奏你可曾看到。”王亨略显焦躁的道:“孤该如何去做。”

    皇甫俞义看到王亨如此,便安慰道:“王上,臣已经看到了皇甫疑的上书。此时天寒,礼同江水流缓和必然上冻,非久恃之地。臣与他的意见一样,恳请王上南迁于罗州。如此,便可远离战乱之地。即便我高丽将士不敌辽军,王上介时亦可乘船出海逃往大宋。而且臣觉得,即便我军败退,想来大宋亦不会坐视吧。”

    王亨不由摇头道:“孤虽然派崔齐颜出使大宋,但是亦不过抱些希望罢了。当初辽军四十余年前,便曾入寇我朝。其时亦曾派使入宋,向其太宗求助。但宋国却以‘北鄙甫宁不宜轻动’为由,拒绝了我朝的请求。如今大宋虽然听说国势日张,但孤也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王上莫要太过担忧,礼成江虽然会上冻,但是这还要些时日才行。而且即使礼成江的江面冻住,没有数时的时间,辽兵也不敢轻易涉险渡江。”皇甫俞义笑道:“而且上冻之后,冰面极滑,也并非不可防守之地。若是借机反攻,说不定还有克敌之效。”

    王亨摇头道:“皇甫相公便莫要再安慰于孤,虽然有可能,但是可能性并不大。辽军火器犀利,即使坚城亦难当之。区区里许冰面,实难防御辽军。孤听你们的,决定南迁于罗州。只求大宋念在源出一脉,能对我高丽鼎力相救才是啊。”、

    皇甫俞义却是点头道:“臣也如王上一般的想法,此时急也无用。此为存亡危急之秋也,王上尽可下诏鼓励我高丽军民,一同抗击契丹辽国。若百姓用命,则我高丽依旧非是辽国所能轻侮的。”

    “也只能如此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