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便是叛逆的下场!”李元昊又狠狠的说了一句,才转头向着自己书房而去。
在李元昊的书房之中,野利仁荣与张元两位重臣,都已经在等候了。
看到李元昊提着弯刀气冲冲的回来,便一同向其行礼。
“大王息怒,此时没藏氏已经无关紧要。”野利仁荣虽然知道李元昊此时正在气头上,可是该说的事情还是要说。
“好了,我知道了。”李元昊将手中的刀扔到一边,立刻就有内侍过去,将其捡起放回刀架。
张元躬身道:“大王,没藏讹庞惨败而后降宋,这将使得我军军心生出极大的沮丧之感,甚至是军中有些武将,也会升起效仿之心。如今最重要的,便是须要想出办法来安稳人心才是。”
野利仁荣也点头道:“张兄讲的不错,如今我西夏最缺的便是信心,只要大王能出面安抚各军,想来军心很快便可稳定下来。”
李元昊看了看两人道:“你们的意思,是让我安稳军心?这要如何来做才可达到这等效果。”
“大王,如今耀德城被宋军所占据,则应理城与鸣沙城,两城的侧后都受到曹琮所部的威胁。这等情势之下,三大军司已经不适合再驻扎于这两城之中。”野利仁荣顿了一下才接着道:“大王只须亲自去应理城,将卓罗和南军司与西寿保泰军司带到西平府,便可使得军心稳定下来。”
“这么简单就行了?”李元昊问道。
“大王莫要小看自己,我西夏上下,无不视大王为天命所归之人。”张元此时躬身道:“只要大王没有颓丧之意,在军中多多鼓励振奋,便可使得军心大定。”
不过是带兵的那一套,李元昊对此甚是熟悉。
“这倒是也不难。”李元昊点点头,转而问道:“可是我们集中兵力数次,却没见能胜过宋军一场。如此做并不是问题,而是如何胜了宋军才是。”
野利仁荣对李元昊拱手道:“大王,原本臣与辽相萧惠约定,若是我西夏以大型投石机胜了宋军一场,辽国便会出兵攻宋。如今看来,是我们没能做到啊。”
李元昊摇了摇头道:“难道说,我西夏一点转机也没有了?”
“臣再去辽国一次。”野利仁荣心有同感的的道:“虽然我军未曾取胜,但是相信辽国君臣也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若是辽国能施以援手,我西夏未尝没有机会。”
张元也点头道:“大王可让野利兄一试,想来那辽国君臣不至于蠢到家。他们对于唇亡齿寒的应该明白,想来定会有所收获。”
“如此,便要辛苦仁荣了。”李元昊看向野利仁荣道:“无论如何,都要请辽皇对宋出兵。哪怕对方提出无礼要求,我西夏也要答应。”
野利仁荣听到李元昊说出这等话,不由心中生出一阵阵的屈辱感觉。
第701章 陡然猛醒
在野利仁荣的印象当中,李元昊向来是个骄傲无比之人。
而且从来没见李元昊表现出,对什么事情害怕的。
但是如今的李元昊却主动低头,要去迎合辽国,以求得辽国的援助。
这使得野利仁荣不但心中生出屈辱感,甚至有了穷途末路之感。
虽然心中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却不能由自己这个西夏重臣宣之于口。
野利仁荣深知,李元昊此时的脆弱。若是自己敢说些丧气话,只怕自己的脑袋便不是自己的了。
而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满朝上下振奋起来,方可坚持到有所转机。
但是使得西夏局面有所转机的关键,便在于仍旧看似强大的辽国。
“臣知道了。”野利仁荣答应下来,又道:“前次辽相萧惠曾提出,使我西夏再次向辽国称臣,臣并没有答应。”
李元昊听了野利仁荣的这句话,沉默了片刻才黯然道:“称臣与否,眼下并不重要。若是宋国再这样咄咄逼人下去,我怕愧对列祖列宗。”
“大王,臣有一言,不知可不可行。”张元听着李元昊与野利仁荣的对话,此时突然接口道:“若是我西夏继续向宋国称臣,献以重宝名马美人,以及宋国所占之国土,想来以宋国官家之仁厚,当能罢兵休战。”
不等李元昊开口,野利仁荣便直接摇头。
“张兄,宋国耗费无数,只怕宋国官家答应休战,其朝中诸臣也不答应。”野利仁荣叹息道:“我西夏对于宋中几降几叛,在其朝中上下,早已成为无信之国。而今宋国又打通河西之地,更是视我朝为极大的威胁。还有那宋国的安乐侯,此人极力扇动宋国官家对我西夏用兵。包括向辽国宣称大王欲要称帝、助辽国杀戮其境内党项各部,皆有此人的算计。若是此时去向宋国称臣,恐怕只会徒取其辱。如宋国提出让大王入汴梁为质,又如何化解。”
张元不由哑口无言,只能道:“也罢,那就拜托野利兄走一趟辽国,请辽帝为我西夏做主吧。”
李元昊点头道:“如今曹琮已经占据了耀德城,西平府只有两万余人的守军。若是曹琮直接出兵西平府,二十万大军碾压之下,怕是我军都来不及抵抗,还是要想办法拖延一番才好。”
“大王不必为此心忧,那曹琮若是急于进兵,便可派卓罗和南军司、西寿保泰军司直插其后路。”张元却是安慰道:“只要不与宋军正面交战,便足可拖住曹琮所部的二十万大军。”
听到张元的话,李元昊点点头,却是心中也没有多少把握。
“如今我军新败,已显势弱之态。能拖得一日,便是一日。”李元昊开口道:“兵力还要再次收缩方可,以免再遭损失。白池城的祥佑军司与左厢神勇军司,都后撤到怀州,以护兴庆府。卓罗和南军司、西寿保泰军司、静塞军司,集中于西平府。放弃应理鸣沙二城,并迁各部族于黑山威福军司防区,以免受宋军荼毒。”
野利仁荣听到李元昊的话,吃了一惊。收缩兵力还没有什么,但是迁移各部族于西夏北方,这便是有了逃走的心思了。
“大王,若是有心使我党项各部北迁,不如连我军的兵力也都北撤如何?”野利仁荣并没有劝阻,而是献计道:“甚至我们连西平府都让出来,便可与宋军隔黄河而对峙。若是宋军想要进攻我军,便须强行渡河。如此,既可减少与宋军交战,保持兵力,亦可等待辽国出手。”
其实还有一句话,野利仁荣并没有说,那就是是逃的时候更方便一些。
李元昊是心思缜密之人,一听便明白了野利仁荣的意思。
略一思索,李元昊便点头道:“西平府乃是大城,不可轻弃。但是留此老弱残兵守城,也是可以的。”
于是,西夏君臣又形成了一套再次全面收缩的战略。
次日,野利仁荣便带着百余名亲兵,一人双马的赶赴辽国。
而西夏几大军司的兵力,再一次调动起来重新分配防区。
在宋军一方,曹琮并没有好大喜功立时进攻西平府。
他这人做事十分稳健,虽然西平府在宋军来说唾手可得,但是曹琮依旧按步就班的安排新占之地。
尤其是活擒了没藏讹庞,还有数万西夏俘虏,也都需要有个妥当的安置才可。
另外,给京城的捷报也已经派人,用八百里加急送入汴梁。
汴梁城就在韦州大捷的三天后,便收到了前方送来的捷报。
之前在清远军城,虽然击败了李元昊的大军,但是那还算是互相往来。
但这一次却是不同了,先是野利旺荣被杀,狄青击破西夏三万骑。而后没过多久,又传来曹琮大军与没藏讹庞十三万大军战于韦州城下。
这一战不但大败西夏军,并且生擒了没藏讹庞,更是进占耀德城,兵逼西夏西平府。
要知道西平府在建成兴庆府之前,便是西夏国都,如今却是已经坦露在宋军的兵锋之下。
而且这一场大胜,更是酣畅淋漓的完胜。
大宋自太宗皇帝当国以来,数十年没有如此大胜,这等功绩岂能不震动朝堂。
宋官家赵祯,第一眼看到这份战报,便有些不敢相信,只觉得是个玩笑。
待再三确认之后,赵祯的手都抖了起来。
他只觉得热血上涌,头脑之中有些晕晕的,如登仙界脚踩云一般。
“陈琳,去将几位相公都请来。对了,还是有安乐侯,也一并请过来。”赵祯不过二十出头,心中高兴的无以复加,甚至是想跳起来大喊几声。
只不过碍于自己身为大宋帝王,要自恃身份,才没有表现出来。
陈琳急忙对赵祯躬身道:“内臣恭喜官家贺喜官家,我朝开疆拓土,再现汉唐雄风之期不远,有官家这样的圣君在位,定可使我大宋威震天下四方来贺!内臣这便去请人!”
看到官家高兴,陈琳也分外的凑趣,说了几句吉祥话,便去安排小黄门请人。
只是他却不知道,自己的几句吉祥话,使得官家赵祯陡然猛醒。
以前只觉得大宋繁华似锦,文华物埠远胜他国。至今听到了陈琳的这些话,赵祯忽然意识到,大宋的力量竟也如此之强。
正如安乐侯所说,论起财力消耗来,谁能与大宋比肩。
第702章 是何居心
时间不长,政事堂与枢密院的四位相公便来到了崇政殿中。
赵祯扫了一眼,便问道:“安乐侯为何还没到。”
“回官家,安乐侯的值房在造作院,路途稍有些远。”陈琳急忙回道。
赵祯点了点头,便看着面前的诸位相公道:“诸位卿家,韦州大捷的消息,想必大家都已经知道了。西夏如今日薄西山,覆亡就在眼前。这次请诸位卿家过来,便是有两件事,关乎将来的一些安排。一是再接再励,不可使西夏有挣扎之余地。二是覆灭西夏之后,其地其人应如何安置。大家今日商议一番,可拿出一个可行的章程来。一旦接手西夏之土地人口,便可使之少生变乱。”
吕夷简与蔡齐两个政事堂的相公,互相看了彼此一眼,都没想到官家会想到了以后。
如今西夏虽然败了几仗,便是保存下来的实力也不可小视。看官家这踌躇志满的样子,好似西夏已然被灭了一样。
只是身为臣子,不好指给君王泼冷水。而且如今大宋确实打的西夏没有还手之力,兵锋所指占尽了优势。
枢密院的王德用与韩亿两人,却是心中涌起喜色。
这两位枢密院的人,却是明显感觉到官家对于战事,变的主动了些。
之前官家可是被安乐侯连哄带劝几番游说,才下定了决心,向西夏用兵的。
“官家,如今战事尚紧,此事安排有些过早了吧。”吕夷简先躬身开口道。
“这还早吗,如今韦州之战,不但将西夏十三万大军打的大败,还活擒了西夏大将军没藏讹庞,及以下数万的俘虏。这些人如不安排的妥当,难道要全都杀了不成。”官家赵祯听出吕夷简有劝阻之意,不由得没好气的道。
蔡齐急忙为吕夷简帮腔道:“官家,没藏讹庞和那些俘虏的西夏兵士,加起来不过数万。而我朝所占据的西夏之地,却不下千里。若要安排也是很容易的。”
此时范宇正好在小黄门的带领下,刚刚迈步进了崇政殿,便听到了蔡齐的话。
“蔡相公此言差矣,按你的话来说,西夏一国不过两百余万人,而我朝灭了西夏之后,拓地万里,安置这两百余万人,也甚是容易吧。”
蔡齐一看到范宇,便眉头挑了起来。
几次三番,蔡齐堂堂的参知政事,都被对方挤兑的面红耳赤。如今这个家伙一露面,便又对自己大加嘲讽。
“安乐侯说的不错。”赵祯却没注意到蔡齐的表情,而是点头道:“西夏其地多沙而少水土,堪称地广人稀。那等贫瘠之地,也确实不好安排。若非如此,我也不会现在便提出此事来。”
蔡齐对着范宇哼了一声,才道:“安乐侯的主张与官家一样,想来他已经有了安置这些西夏俘虏的好办法。还请安乐侯拿个办法出来,也可使官家有所斟酌。”
这就是甩难题,以期让范宇被难住,在官家面前丢个脸。
范宇却是一点也不为难,反而点头道:“蔡相公与我想到一起去了。这些西夏俘虏,并非是起义投诚于我朝。因此对待这些家伙,并不用太客气。如今河西打通,其地道路崎岖难行。可使这些西夏兵士效仿秦皇修直道,而让这些俘虏修一条从汴梁通往瓜州的大路合便可。如此一来,则我朝大军支援边地的时日,便会缩短许多。而且对于我朝控制河西,亦有巨大的帮助。”
蔡齐听到范宇说,与自己的想法一样。自己啥时候有这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