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安乐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安乐侯- 第2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此一来,西夏一旦与辽国之间的战事结束,便会想着报复大宋,那时若能打一场胜仗,想必官家与朝中诸公便都没有再反对灭夏。

    曹贤顺此时已经将心放下,大宋只要答应派兵,他至少也不用再提心吊胆。

    “官家,不知何时新军可将张海之乱平定。”曹贤顺担心的,只是何时自己可以跟新军回归瓜沙二州。

    对于他的问话,官家赵祯还没开口,吕夷简便先站了出来。

    “曹使君,你既已献出瓜沙二州,便无须担心。朝廷此时要先选派去瓜沙二州为官的人选,而后才会随新军一同前往。在此之前,曹使君尽可在汴梁多盘桓些时日。即使到了瓜沙二州,也要曹使君多多出力,将官吏都安置好才是。到时若不想再居于瓜沙二州,朝廷会再派人去,将曹使君与其他想回来的人,都接回中原安置。”吕夷简笑呵呵的道:“官家仁厚,有些事情不好开口,但我们这些做臣子的,不得不考虑在官家的前面。若有得罪,还望海涵才是。”

    范宇不由得看了吕夷简两眼,这家伙难怪会当上宰相,就凭借这两句话,便替官家保了面子省了力气。

    曹贤顺脸上一慌,急忙拱手道:“吕相公言重了,我怎么会怪罪于你。吕相公所言之事,也正是我想要说的。那么这些事情,便拜托诸位相公。我一家若能早日移居汴梁,每日得见天颜,那便是我曹贤顺的荣幸。”

    赵祯微微一笑,嘉勉道:“曹卿,待你定居汴梁之时,我定将为你摆酒设宴,满朝相陪。”

    这满朝相陪,就等于是国礼国宴,面子给的足足的。

    “多谢官家,臣十分期待这一天早些到来。”曹贤顺躬身道。

    “嗯,今日议事便这样吧,诸卿可自散去。”赵祯哈哈一笑,低头又看到自己书案上的望远镜和地图,“安乐侯留一下,我有事问你。”

    待四位相公与曹贤顺退出殿外,范宇才对赵祯拱手道:“官家留下臣,不知道有何事相询。”

    赵祯看着自己书案上的望远镜与地图,半晌才抬起头看向范宇,“安乐侯,你所献之物,不是铠甲便是这望远镜,皆为战阵所用之器物。另外,你所献计策,无不是劝我开辟疆土之策。且说一说,你到底是何居心。”

    陈琳也抬头看了范宇一眼,却是有些关注。

    范宇也没想到,官家赵祯会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倒是出乎自己预料之外。自己所表现出来的,一向对外没有表现出害怕和退让,这使得赵祯有些疑心了。

    “官家,臣自被官家任命为造作院知事通判,便要担起造作院军器制造之事。向官家进献这些军器,本就是份内之事。”范宇接着又道:“非是臣要怂恿官家开拓疆土,而是大宋如今的局面来之不易。自太祖太宗便与辽国西夏连年征战,三十年前这才由先帝与辽国定下了澶渊之盟,得了眼下的安定局面。只是安定日久,西夏元昊主政不过两载便有称帝野心,这便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了。非是臣要鼓动官家好战,而是忘战则危。”

    “臣建新军亦无私心,甚至今日向官家建言,使新军前往瓜沙二州以固我大宋之飞地。”范宇情真意切道:“那西夏元昊性情乖戾野心勃勃,并非辽皇那等可以预见之人,若使之坐大,终将成我大宋心腹之患。”

    赵祯听了范宇的这些话,想了想,便点头道:“你所说的也不无道理,只是列祖列宗得来如今大宋基业不易,我亦不许大宋轻涉险境。这世间只知做皇帝好,却不知道坐到这个位置上,便每日里如履薄冰。一个不好,便要将这天下亿兆生民推入深渊。”

    范宇能说啥,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个他可插不上嘴,能说也不敢说。

    “官家甘苦臣都看在眼中,愿为官家分忧。”范宇只得道。

    赵祯哈哈一笑道:“我知道安乐侯是忠心的,这便足够了。你将这望远镜送到我这里,让我赏赐武将。那便借着外派新军之机,将新军的三个指挥使召进宫来吧。”

    陈琳得了官家吩咐,立时叫了小黄门去召杨广、狄青、曹傅三人。

    不过片刻,杨广三人便来到了崇政殿。今日他们三人正在枢密院上交公,登记一些名册,那小黄门很快便找到了三人。

    他们三个一进崇政殿,便发现范宇居然也在。

    先向官家行了礼,便等着官家吩咐。

    赵祯看向三人,目光落到了杨广的身上,“杨卿,如今你为新军都指挥使,肩头的责任便重大了许多。我记得你祖上是杨业为国捐躯你父杨延昭,亦是边关大将。堪称一门忠烈。如今,你也成了新军都指挥使独领一军,希望你也如你父祖一般,为国出力才是。”

    杨广听到官家提起自己父祖,立时泪流满面,“臣惭愧,蹉跎三十余年,才有今日,不如父祖远甚。”

    赵祯哈哈一笑道:“怎么会,我这里如今有一重任,便要你承担。”

 第411章 将在外

    范宇并没说话,而是看着官家赵祯在这里收买人心。

    杨广听到官家说有重任要交给自己,急忙躬身道:“臣杨广,愿为官家效死!”

    看到杨广一副感激涕零的样子,赵祯很是满意的了点头,“杨卿,枢密院近日给新军下了调兵书,命你带领新军剿灭张海之乱,是不是有这一回事。”

    “确有此事,官家所说之事,难道与这张海有关不成。”杨广追问道。

    “我的意思是,希望你所带领的新军,能尽快的将张海之乱平定。而后带领新军与归义军节度使曹贤顺,一同前往瓜沙二州。”赵祯看着杨广道:“我要你们新军,守住瓜沙二州,使其永为我大宋领土。不知你们新军,可能做到。”

    赵祯的话一出口,旁边的狄青与曹傅两人就是一惊。

    原本新军回调平定张海之乱,谁知道现在突然又多了这么一个任务。

    狄青是有些兴奋,这就是说新军要有仗可打了。而曹傅却心情有些复杂,若是跑到那么远,自己的兄长和阿姐不会阻拦吧。

    “臣遵官家之命,定会将瓜沙二州守住!”杨广立刻斩钉截铁的道:“只要臣有一口气在,便不会失了瓜沙二州!”

    “杨卿,我不是让你们去赴死的,若是真的守不住,便将瓜沙二州让出又何妨。”赵祯叹了口气道:“我让你们不远千里,去到瓜沙二州这等远离中原的飞地,已是对不起将士们。若是时运不济,便想办法退回来,我不会怪罪你们。”

    范宇瞥了官家赵祯一眼,也不知道他说的是真心话,还是为了收买人心。

    不过,赵祯这话说的确实漂亮,至少杨广与狄青两人非常激动,甚至有些热泪盈眶了。

    只有曹傅那家伙,跟着低了下头,却没见有啥动静。

    “臣等敢不为官家赴汤蹈火!”杨广领头,狄青与曹傅也跟着道。

    赵祯看了范宇一眼,便对杨广三人哈哈大笑,“自命安乐侯建立新军,我留意你们三人的作为。有丰州的两场大胜,我自然信得过,新军不会轻易失败。陈琳,将东西拿来。”

    陈琳急忙很配合的,将书案上的望远镜取了三支过来,恭敬的捧到了官家赵祯面前。

    赵祯取了一支,交到了杨广的手中,“此为造作院新制之望远镜,可远看数里之外如在近前,乃是行军对阵之宝,今日便赏赐你们三人一人一支。希望你们三人,此去平定张海,挥军河西之地扬我大宋威风。”

    三人一一接过望远镜,这东西他们在范宇府中便见过,身为武人也装不出稀奇之色,倒是让赵祯颇有些失望。

    唯有曹傅性子还算机灵些,拿起望远镜试了试,略带夸张的道:“官家,这东西看得真远!”

    不过,在杨广与狄青二人诧异的目光下,曹傅这话也说的有些干巴巴的。

    范宇暗笑,但是却不能君前失仪。

    “官家,既然事情已经告之他们,那便让他们尽快动身去平定张海之乱便是。”范宇适时出面化解尴尬道:“臣会命造作院尽快打制出三千链甲与皮甲,以免延误了新军前往河西。如今虽只有一千多具新军骑兵的甲胄,不过剿灭张海却是足够。”

    官家赵祯点了点头,便看向杨广他们三人,“若是无事那便早些准备,何时可以动身?”

    杨广急忙拱手道:“造作院已经将部分甲胄送去了汝州,臣等明日便可动身。”

    “待其他甲胄打制好,我便交由枢密院,请其安排人给你们护送过去便是。”范宇这时也跟着道。

    赵祯点点头,对他们四人道:“好,你们退下各自准备便是。”

    “臣等告退。”范宇与杨广三人一同对赵祯拱手,退出崇政殿。

    退出殿外,杨广还有着脑子发懵,看着范宇道:“侯爷,官家今日怎么突然要让我们远赴河西之地,侯爷可知道原因与否。”

    对于杨广三人,范宇是没什么可隐瞒的,便将之前曹贤顺献土之事说了一遍。

    “这件事,也只有新军可以做到。”范宇看着杨广道:“你身为新军的都指挥使,责任重大。此去河西二州,分外艰险是一定的。若是有谁怕吃苦头,这时提出来,官家也不会为难于他。”

    狄青与曹傅两人急忙摇头道:“我们两人可也不怕吃苦,这样上阵的机会可是不多,岂能放过。”

    范宇摇头道:“你们可要记住,河西的瓜沙二州只是一个开端。先在那里对周边立威,莫要陷于与其他势力的纠缠。使得回纥各部,不敢轻犯瓜沙二州才是。另外,便是要收集西夏的山川地形绘制成图。”

    狄青的两眼越来越亮,此时忍不住道:“侯爷说的莫非是我大宋对西夏”

    “西夏野蛮,畏威而不怀德时常袭扰我大宋边地。而大宋上下少有人愿意言事,恐怕事到临头便会退缩。可是你们在河西二州,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范宇可没想着让他们老实的守在瓜沙两州的城中。

    得了范宇面授的机宜,却是让杨广他们三人心中忐忑不已。侯爷让他们在瓜州自作主张,却是让三人面面相觑。

    范宇告之三人,在河西二州要震慑和收服一些部族。若是需要,可以扩大二州的地盘,积蓄相当的实力。

    这个并不是乱讲,范宇已经告诉这三人,在瓜沙二州如果不能坚持下来,弄不好便回不来了。

    因此,第一点便是要他们去了之后便扩大地盘,第二点,就是在西夏与青塘起冲突的时候,立刻出兵攻打西夏。

    这样做就是要使得西夏缓不过劲来,陷于连绵的战事当中。青塘本已是西夏劲敌,再加上已经扩大实力和势力的新军,便足够西夏喝一壶了。

    按范宇的意思,最好是大宋出兵之前,便将西夏削弱的足够虚弱。

    否则的话,以大宋君臣的尿性,稍有挫折便会踌躇不前,以致失误战机。

    与其那样不上不下,还不如先将西夏耗的更弱一些,好让大宋官军去捡个现成便宜。

    不管怎么样,只要宋军打了胜仗,这军心士气一起,朝中官员们的进取之心,也会多一些。

 第412章 什么都会

    范宇的这些话,胆子实在是太大。

    这等于背着官家让新军自己在瓜沙二州招兵买马扩大势力,这等行为已经十分犯忌。

    关键是,范宇还当着官家的小舅子曹傅的面说的,这就有些嚣张了。

    曹傅当然知道这是什么行为,他年纪虽小但并不是傻,不由面色难看的道:“侯爷,你怂恿我等这么做,就不怕我现在回头告诉官家不成。”

    范宇哈哈一笑道:“你尽可告之于官家,此事关系到你们去了之后还能不能回来,河西之地必须打通,否则便自己考虑吧。”

    立时曹傅便没了言语,这话没办法接啊。新军六千余人,说起来不多不少。

    但是这六千人能做什么,守城有余进攻不足。若要真正的实现两面夹击西夏的战略,怕是力有不逮。

    刚才在殿上,几个相公也没有提这个问题,包括范宇也没有提。

    这其实就是大宋的忌讳,太祖皇帝也是领兵大将出身,兵强马壮之后便黄袍加身了。

    因此,在官家面前几位相公谁也不敢提兵力不够的问题。

    如今出了崇政殿,范宇才与杨文广、狄青、曹傅三人说了自己的想法,也算是推心置腹。

    狄青抿了抿嘴,开口道:“侯爷,我等知道你所说的是实情。可是此事也须慎重,除了我等新军,朝廷不是还要选派一部分官员去瓜沙二州,到时我等怕是会受人掣肘。”

    大宋如今已然形成文贵武贱的风气,朝廷派的那些官员,可不一定会支持新军。万一给新军掣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