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夫君,他又要离开汴梁。”还玉公主此时开口道。
“怎么,宇儿为何又要离京,这不是刚刚回来还没有多久吗。”杨太后不由得诧异道。
还玉公主气哼哼的道:“还不是那些文官,说夫君弄权,还勾结什么辽国皇太弟,各种罪名都不一样。如今夫君没有办法,只有请官家让他出京一段时间,也好避过这一阵攻讦。”
“宇儿不过进京半年而已,虽然老身喜爱看顾于他,却也并未有丝毫违背国法之事。而且以宇儿如此年轻,在京中根基之浅,如何弄权?莫不是这些文官吃饱了撑得,要与宇儿过不去。”李太后有些生气道。
杨太后也面色不豫道:“若是朝廷的官员,都是这等无事生非之辈,便须让官家好生整顿一番了。”
范宇向两位太后躬身道:“娘、姨娘,此事恐怕是因为之前出使辽国,那正使因罪被贬,朝中的文官便迁怒于孩儿。虽然众文官都在弹劾于我,可是真正有压力的却是护着我的官家。因此,我这才想出京几日,以解官家的压力。”
这场风波的起因,确实就是这么回事,范宇在这方面并没说假话。只是什么缓解官家的压力,这都是借口了。
在两位太后的眼中,却是官家与范宇这哥儿俩站在一起,立场与众文官相对。
第278章 不看场合
李太后与杨太后两人互相对视一眼,似乎都有些气恼的意思。
“宁一鸣,你且去请官家过来。”李太后面无表情的道:“身为大宋君王,怎可让臣子们如此肆意枉为。”
范宇一看这架势,便急忙阻拦道:“娘,此事莫要再让官家为难。前一阵子官家为了我,已经压下了不少弹劾我的本章。若是两位娘娘再给让官家为此处置这些文官,怕是于大宋朝廷不利,于皇家欠妥啊。”
还玉也拉着杨太后的手臂道:“娘,夫君也是怕官家过于为难,这才想着主动请缨出京。一来,可减少纷争。二来,可使官家不再为此事所劳心。若是夫君都出京了,那些文官还抓着不放,那样官家也好有理由出手整治。”
“对啊,两位娘娘都是通情达理之人,与其让官家为难,不如缓一缓。让官家有充分的理由,好再整顿这些臣子们。”范宇也点头道。
李太后不得不让宁总管回来,才开口道:“你们虽然年轻,却并无浮躁之意,这点倒是让娘放心。可是你与官家,也要有些脾气才是,莫要让这些朝中的读书人过于骄狂。”
杨太后对此很是赞同,不由点头赞道:“还是阿姐说的对,官家的性子太过仁厚。虽然压下了许多弹劾你的本章,却不知道应该处置一两个犯错的官吏。若是他以贪腐的罪名处置了一两个弹劾你的官吏,只要有实据,便可让人无可指责,也能震慑朝堂。到那时,还有哪个不长眼的,敢来随意的弹劾于你。他们的心思,怕是只有自保了。”
范宇不由得深感佩服,两个太后倒是激进,若真这样做了,只怕还真是可以让群臣为之一肃。但是官家赵祯是个厚道的,哪怕真有贪腐的官吏,也只是高高举起轻轻落下,没有什么雷霆手段。
“官家本性厚道,体贴于臣下。”范宇苦笑道:“也正是如此,才会受群臣所爱戴。孩儿也是如此,才会如此体谅官家。出京一段时间而已,又不会挨冻受饿,并不会吃什么苦的。”
“夫君体谅官家,想必官家也是知道的。”还玉公主幽怨道:“所以,夫君就是出京,时间也不会太长。这段时间,孩儿就在宫里陪伴两位娘娘可好。在两位娘娘膝下承欢,也提醒官家,孩儿的夫君还在京城之外。”
还玉公主的话,却是让李太后与杨太后两人不由的笑了起来。
“好好好,还玉说的有理。正是要陪着我们两个老的,这才是一家人。官家看到还玉,也就知道宇儿还在外面了。”义母李太后不由点头笑道。
“阿姐,还玉这孩子有些任性罢了,不过也说的不错,也算是既有孝心又有护夫之意了。”杨太后打趣道。
还玉公主摇着杨太后的手臂道:“娘,孩儿就是想多陪陪你和大娘娘,你还取笑我。”
正在此时,慈宁宫宫门的小黄门高声道:“官家驾到!”
范宇急忙与还玉立于一旁,迎接官家赵祯。
赵祯一进慈宁宫,便看到范宇和还玉公主都在。他上前,给两位太后请了安才看向范宇两人。
范宇见赵祯的目光看向自己,便对赵祯躬身道:“臣夫妇见过官家。”
“免礼吧,安乐侯,这段时日你立了不小的功劳,却也让你受了委屈。”赵祯颇有些感慨的道:“虽然你要出京,但是也只是暂时的。你的功劳,我都会记得。待你回京之时,我便会补偿于你。”
赵祯的这些话,虽然是对范宇所说,但也未必不是讲给两位太后听的。免得如上次一样落个埋怨,弄的除了请安都不敢来这里。
李太后脸上原本并无表情,听到赵祯这样说,才面色稍缓一些,“官家,朝臣们的话若说的对,官家自然是要听的。可是若是他们借题发挥,你也莫要太过迁就。这一次是宇儿体谅于你,主动要出京,老身也就不说你了。只是你要知道,是谁在真心实意的替这大宋做事,又是谁在搬弄口舌博取名声。”
杨太后也点了点头,“官家,宇儿是怕你为难,你可莫要让他被人泼了一身脏水才是。如果只是出京公干,还没什么。可是若坏了名声,便等于顶上了污名。宇儿身为皇亲,不缺钱使,名声尤为重要。”
赵祯听到两位娘娘的话,虽然知道范宇并没受什么委屈,可是也让他有所感悟。
“两位娘娘放心便是,我定会注意。安乐侯自赴任以来,便有建树。岂会因几个官吏的弹劾,便伤了他的名声。”赵祯不禁道:“安乐侯在辽国,可是还有不小的文名。出京之时所作《送别》便一鸣惊人,而在辽国,面对皇太弟的强势,亦有‘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之句。若说这样忠义的人都能坏了名声,我是不信的。”
还玉公主不禁看向范宇,目光之中充满了骄傲,这可是自己的夫君,竟有如此才学如此气节,这让她不由得心生崇拜。
李太后与杨太后两人,虽然也不是头一次听说。但是听官家再说一遍,仍旧是有些为之欣慰得很。
“官家谬赞,不过是触景生情而作罢了。”范宇很不要脸的道:“当时身处其境众人相迫,不得不为尔。”
“不得不为?若是换个人不得不为,他便能做出这等送别歌与如此有气节的诗句吗。”赵祯看到这小子为了出京,骗了公主又骗两位太后,还让自己替他背书,现在居然还装正经,便有些来气。
虽然有气,但是赵祯也看在他是一心为了大宋,而忍了下来。只是狠狠的瞪了范宇一眼,你小子给我小心点。
范宇看懂了赵祯眼神中的含意,却也只是讪然一笑。这不是要做戏做全套吗,到底是要让两位太后看得过去。
“只是我要出京,这些时日,便不能在两位娘娘的身前尽孝。”范宇看向义母李太后道:“娘与姨娘若是想我了,便对还玉多加怜惜一些罢。”
这话却是范宇的本意了,他最不放心的便是还玉公主,便请两位太后多照顾。
还玉听到范宇的话,心中十分感动,不由上前拉住了范宇的手,两人四目交投深情对视。
官家赵祯与两位太后不禁有些无言,这小两口也不看场合。罢了,毕竟是年轻人,情难自禁啊。
第279章 相谈大事
赵祯实在是看不下去,便咳了一声。
“安乐侯,你与还玉先回去。”赵祯沉吟道:“这一两日,我便下诏命你为巡查钦差便是。”
范宇拉着还玉公主,一同向着官家和两位太后告退,两夫妻便出了宫。
回到府中之后,还玉公主便如同粘在范宇的身上,这让范宇哭笑不得。
但终是年少风流血气旺盛,经不起红粉佳人的耳鬓厮磨,当晚便苦短腰酸背痛腿抽筋。
第二天到了西作坊的值房,范宇还没缓过劲来,走路都差点扶墙。
不是他自己没节制,而是还玉公主太疯狂。
范宇也知道,这都是自已找的。好好的汴梁不待着,却非要去三国交界之地。
可是他更知道,自己若是不去的话,便不会放心。改变大宋要一点点的改变,这本就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为了改变大宋,他只能让还玉公主受些委屈。
若是有一天,这大宋走上了一条范宇所希望的道路,那就最好不过了。不用替大宋操心,也不用再替这个民族操心,更不用担心这灿烂的文明被异族弄的部分缺失。
到了那时,自己再与还玉公主每天腻在一起过着不害臊的日子,也就会心安理得。
在自己的值房坐下,范宇揉了揉自己的腰,顿觉自己十分伟大。
正当他在这里洋洋自得之时,便看到曹傅探头探脑的来到了门外。
“曹傅,你今天怎么没与狄杨两位两位习武?却跑到我这里来偷懒。”范宇看到了这家伙,便没有客气过,而是当面喝斥。
“范兄何必这样严厉,我每日随着狄大哥与杨大哥两人练武,进步已经相当不小。”曹傅嘿嘿笑道:“今天过来,是因为听到了消息,这才找过来的。”
范宇看着这家伙,审视着问道:“你得到了什么消息?”
“说你安乐侯要出京了,这时怕是整个汴梁都快传开。”曹傅不由得诧异道:“莫非你还不知道,想必是官家还没与你说,只是让先舍人起草文书罢了。这许多文官弹劾于你,想必是官家不得不如此,才能让你从这滩烂泥里脱身。”
曹傅虽然年纪不大,但也是将门世家出身。对于一些勾心斗角之事,还是知道一些的。
“出京便出京,又没什么大不了的。”范宇微微一笑道:“你跑过来,是不是又想跟着一同出京?”
“对,我来找范兄,便是这么想的。看来你与我想到一起去了,既然这样,我便勉为其难的答应与你一起出京公干。”曹傅还没等范宇说别的,便急忙挑起大拇指,对他讨好的道。
范宇瞥了这家伙一眼,便看到曹傅一脸谄媚的笑容。
“想跟我出京,也不是不行,你只要肯听话,想必你兄长是不会阻拦的。”范宇点点头道。
其实范宇这一次出京,便打算带着自己的原班护卫。有狄青和杨文广两人在,还是比较有安全感的。
而曹傅虽然是国舅的身份,但是有了上一次随自己去辽国的事情,这一次只在宋境之内,也没有问题。而且他的兄长曹佾,更是巴不得曹傅与自己一同外出历练。
曹傅可不知道范宇怎么想的,他只知道,这一次又能与安乐侯一同外出,想必精彩的很。
“那他要是拦呢?”曹傅有些忐忑的追问道。
范宇扫了这小子一眼,这是想让自己替他保证啊。
“那我可就不让你跟我走了。”范宇哈哈笑道。
“别、别,范兄、安乐侯,怎么你也算是我的兄长,如何能让我错过这等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机会?”曹傅有些语无伦次的道。
范宇摆了摆手道:“不过是逗你玩罢了,说了带你去,便会带着你。你若真的想将来上阵杀敌,再振曹家的将门之风,便一定要去闯一闯的。只要到时你阿姐和你兄长不怪罪我,便不是问题。”
曹傅终于吃了定心丸,不由大喜,对着范宇高声道:“多谢范兄!”
“你且回去,告知狄青与杨文广两人,让他们做好准备,到时带上这班兄弟,一同外出。”范宇笑道。
得了范宇的吩咐,曹傅一溜烟的跑掉。
命人叫来许当,范宇开始准备这一次要运往边地的军器。
许当来到范宇的值房,便开始罗列军器的数量与品类。他对这些东西,可谓如数家珍。
范宇摆了摆手道:“这些东西不要那么繁琐,腰刀和长矛,这是用的最多的,当然也是要带去最多的。另外还可带一些骨朵和链枷,力大之人用这等兵器最是合手。弓矢也带上一些,草原之人善射,这是不能少的。”
许当立时用笔记下,“侯爷,我看只带这些兵器,数量也不是很多,是不是有点少了。”
范宇摇头道:“当然不少,我们所带的兵器,可是拔思母部缺少的。而且,若是将这拔思母部一次便喂的肥了,岂不是没有下次的生意了吗。”
听了范宇的话,许当便点头表示赞同。原来,侯爷想的却比自己更深一层。
“侯爷看得长远,却是下官所不及的。”许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