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夷简看到蔡齐的表情,便问道:“蔡相公,今日弹劾安乐侯的本章可有些多。昨日刚刚将邸报发下,其中还有对安乐侯的称道之处。如何,今日便有这许多弹劾安乐侯的本章。”
“吕相公,安乐侯被人弹劾,这不是很平常的事情吗。”蔡齐笑道:“想是有人从邸报上看出安乐侯受宠,便要打击这等皇亲贵戚的气焰,以免使得皇亲贵戚过于骄狂。吕相公以为,我说的对否。”
吕夷简笑着点点头道:“蔡相公说的也有些道理,不过却用处不大。一个安乐侯而已,哪里值得如此多的文官弹劾,怕是有些用力过猛了。”
原本心情不错的蔡齐,听了吕夷简的话,不由有些扫兴。
第274章 挖辽国墙角
蔡齐之前还觉得占了上风,打了安乐侯一个措手不及。
可是吕夷简这一句话,也让蔡齐意识到,这样多的弹劾本章,确有些过激了。
其中真正够分量的弹劾本章,也只有知谏院韩琦的才厉害些。然而那韩琦,却不是蔡齐安排的,而是自己嗅觉灵敏,是从中捞取名声的家伙。
“吕相公说的有道理,但也要看安乐侯的身份啊。”蔡齐笑道:“他年纪轻轻的,却是身份显赫。既为李太后的义子,又是驸马都尉。只有这等人,做了错事才会被众人所瞩目。这些官员们的反应,也可理解。邸报不过是刚刚发出,便有这些弹劾。若等些时日,送到地方,只怕还会有更多的弹劾本章送至汴梁。”
吕夷简闻言点头道:“蔡相公说的有理,却是看官家如何处置了。若是官家包庇,只怕百官会不答应。”
“对啊,官家是仁厚之人,又素重亲情为人至孝。李太后甚宠安乐侯,若命官家不得治安乐侯的罪,怕是官家左右为难。”蔡齐不禁叹道:“我们这些身为人臣的,本不想让官家为难。但是此事关系到太祖所立祖训,岂可使皇亲擅权。因而,百官怕是也不得不如此了。”
两人正说着话,便看到一名文吏,又送来了一些本章放到了吕夷简的面前。
吕夷简随手翻看,结果没看了两本,便盯着一本文书细看起来。
“这许当,不是将作监丞吗,昨日又刚刚被提为军器少监。怎地此人,竟也弹劾起了安乐侯,他不是安乐侯的属官吗?”吕夷简的眉头皱起。
蔡齐听了吕夷简的话,不由笑道:“这有什么奇怪的,这家伙受了安乐侯的恩惠,却是倒戈一击,也是真有他的。不过,此人做的这样明显,却是有些令人不耻。”
然而他们却不知,范宇早已经授意许当了。
吕夷简摇了摇头道:“这许当虽然弹劾安乐侯,却是理由太过牵强。若是琢磨起来,简直犹如儿戏。”
“犹如儿戏?”蔡齐这下便有些坐不住了,他起身来到吕夷简的书案前,“吕相公可否让我一观。”
吕夷简将手中的本章递过去道:“你且看过,便知道了。”
取过吕夷简手中的本章,蔡齐低头看去。
‘臣许当,为安乐侯之属官,任造作院将作监丞之职。今闻朝中多有弹劾安乐侯者,然罪状虽多却无实证。臣不惴浅陋,亦愿为公举告之……安乐侯好口腹之欲,非美食则不食。出身于民间,亦不识礼仪大义。孟子曰:君子远庖厨,所为仁也。然安乐侯既喜美食,亦好厨道。每与共餐,则每菜必评。由此观之,安乐侯已不仁矣……’
蔡齐目瞪口呆,这许当真行,说别的官员弹劾安乐侯没有实证。你举报安乐侯是吃货,吃货就不仁了?这理由似乎能说通,但是又不合理,算个屁的实证,简直了。
看完之后,蔡齐如同吃了苍蝇一般。
自己折腾半天,暗中示意门生故吏,闹了这么大的声势。实然就来个这玩意儿,明显就是在挨砂子。
大家都是聪明人,蔡齐一眼就能看出来,这许当定然是受安乐侯所指使,特意来恶心人的。可是这种事还能嚷嚷出来吗,当然不能。这本章既然递了上来,政事堂也没理由扣下,否则便是欺上瞒下。
“安乐侯倒是好手段。”蔡齐哼了一声,将本章还与吕夷简,“此人定然受了安乐侯的指使,其心可诛。”
范宇若是在这里,便会嗤之以鼻。这才到哪儿,后面还有,只不过距离远而已,要等几天才行。
又过了几日,范宇正在值房之中用茶。
便听人禀报,说辽国皇太弟所委派的郭掌柜前来求见。
“请他进来吧。”范宇对下面的小吏点点头道。
过不多时,郭掌柜便在小吏的引领下,来到了范宇的值房中。
“见过安乐侯。”郭喜急忙对范宇行礼道:“此次来汴梁,多亏了侯爷的照顾,小的已经备齐了货物,今日便要辞别北返。因而,特来向侯爷告辞。”
范宇笑道:“郭掌柜请坐,这几日你为了给皇太弟置办货物,却是尽心尽力。怕是你自己,都没如何在汴梁城中游玩吧。”
“小的受皇太弟之托,自然要忠皇太弟之事。”郭喜笑道:“此次还算顺利,是受了侯爷的照顾。回南京之后,此事我也会如实告之于皇太弟。侯爷可有什么要对皇太弟说的,小的一并带回去。”
“你这一问,却是让我想起来了。”范宇恍然道:“下次再过来,可走水路多运送些铁锭与土砂过来。这等东西价格虽贱,但是只要量大便可赚钱。另外皮革之属,亦是多多益善。”
“是,侯爷的这些要求并不过分,小的回去便会告之于皇太弟。”郭掌柜急忙点头应下。
范宇想了想,便对郭喜道:“上次去辽国,可是得了皇太弟一柄宝刀。这次你回去,便替我带些礼物与皇太弟,亦算是补偿吧。”
郭掌柜不由问道:“侯爷尽管吩咐,小的无有不从。”
“来人,去取一柄上好的宝剑来。”范宇叫来小吏,命其去取剑。
很快,那小便取来了一柄钢剑回来。虽然剑鞘远不如皇太弟的宝刀那样华丽,可也并不寒酸。
铮的一声,范宇将剑身从剑鞘中抽出一半,仔细看了看剑身上的花纹。
如今造作院的炼钢水平比以前强了不少,这柄钢剑的质量,也极为出色。剑身上逆光一照,但可看到云片一般的花纹。
虽然不如乌兹钢的花纹那样明显,但是也算得上一柄宝剑了。
合剑入鞘,将之送到了郭掌柜手中,范宇道:“此剑你带回去,送与皇太弟。相识一场,下次再见也不知何时。这柄剑,也算是是我的一点心意吧。”
郭掌柜双手接过,向范宇躬身道:“想必皇太弟得知侯爷的情义,亦会深受感动,与侯爷之间的生意往来,定然也会长久。”
范宇笼络对方,便是要的这个效果。
“只要两国之间无事,我与你们皇太弟之间的生意,便足够你做一辈子的。”范宇笑道:“不过,你下次再到汴梁之时,我或许便不在京城。你有事,便找永通的周奉掌柜,他会帮你安排诸事的。”
“侯爷可是要远行?”郭掌柜连忙问道。
范宇摆了摆手道:“远行也不太远,只不过是些公务罢了。”
可是他心中却是想着,自己这次离京,可是挖辽国墙角。
第275章 许多毛病
郭喜带着范宇给皇太弟的礼物走了,范宇则找来了许当。
许当这几日,已经忙的焦头烂额。侯爷交给他的任务实在不轻,这几日里许当明显见瘦,整个人都显得精干不少。
一见到范宇,许当便拱手道:“侯爷,我已经按您的吩咐上了弹劾您的本章,这几日朝廷并无其他动静,也无回复。”
范宇摆摆手道:“这次找你来,并不是这些事。”
“侯爷可是问的百工技院的教材之事,这些书的内容不少。若要修订,还需时日。”许当急忙道。
“也不是这个。”范宇看着许当,又一次摇头道。
许当索性将自己手中的事情,都来个汇报,“百工技院已经招收了三百余学徒,而且下官也已经从工匠之中,找了几个粗通文字的先带着他们一起琢磨水运仪象台。若是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便与正修订教材的这些读书人一同商议着来。如今,百工技院虽然还未走上正轨,但是也已经开始让这些学徒们识字了。”
范宇哈哈一笑,对许当道:“我说的不是这些事,而是另外的事情。”
许当几乎都惊了,惊恐道:“侯爷不会又给我安排事做吧?这几日下官连睡觉都只不过睡两个时辰,实在是有些不堪重负了。”
他是真的被吓惨了,这些天差不多都忙得脚不沾地,不是在与一群读书人讨论修订的教材,便是指导加盖百工技院的房舍。时不时的还要去看那些招收来的学徒,安排分班轮流和识字老师识字。
然而这些只不过是额外的事情,他本职还是要盯着造作院的。许当只觉得,自己一个人已经分身乏术,恨不得将自己变成几个来用。
“许兄放心,并不会给你增加负担。”范宇微笑道:“我说的,是造作院自己的事情。在我去辽国之前,曾答应过官家,要造出三千套龙鳞铠甲。不知道此事,许兄可曾知道。”
在许当之前,这些事都是徐绶来管的。因此,范宇要问问许当是否知情。
“侯爷说的是这件事啊。”许当松了一口气道:“早在侯爷还在辽国未归之时,这三千套龙鳞铠甲便已经完工,另外还有五千余柄斧枪,用时不过一月出头罢了。都已收入造作院的甲库兵库之中,随时可用。”
范宇点点头,问这个便是要向官家交差,答应过的事情,可不能忘记。
“我想知道,咱们造作院的兵库、弓库之中,有多少新造出来的兵器与角弓。”范宇盯着许当道。
对于这些东西,许当自然是心中有帐的。
“侯爷所问的这些东西,有些笼统。兵器各类较多,其中矛有七万余支,腰刀十二万柄,马槊一万余支……角弓的数量也不算少,约有不到五万张。”许当如数家珍的道。
知道了这些武备的数量,范宇的心中便有了底。
“非常好,如此我便可去见官家了。”范宇笑道。
“侯爷去见官家,可是有事情发生,莫非官家对侯爷不满?”许当不由得将心提起。
范宇摇头一笑道:“并非如你所想,而是我另有要事。若无意外,可能近期我还要离开汴梁一段时间。这造作院和百工技院之事,你可都要看顾起来。”
许当见范宇不肯说,便也不再追问。
“侯爷放心,这些事情不过是还没进入正轨罢了。一旦进入正轨,便不用担心什么。”许当拱手道。
范宇点头,算是默认了许当的话。
“你且去忙吧。”范宇对许当笑道。
而范宇自己,则让人备了马车,乘车去宫中求见官家。
这几日的政事堂,实在是有些难看。原本风风火火的一群文官在弹劾安乐侯,他们上书大半言辞激烈,动辄太祖遗训,要么就是前车之鉴。谁知道,自从许当也上书弹劾安乐侯之后,这场弹劾风暴就变了味。
虽然各地的官员,也有上书跟风弹劾安乐侯的,但是其中却夹杂着张唐卿、杨察、徐绶、苗振和杨谔等人的上书。他们几个本就受过范宇的大恩,如今得了范宇信中的叮嘱之后,便各自开动脑筋,想办法在这件事里掺砂子。
结果,也正如范宇所料的那样,硬是将一个杀气腾腾的局面,搞成了可笑的情形。
各地官员的本章,都是要经手进奏院并且抄录的,根本就没有保密的可能。象许当、张唐卿等人的上书弹劾内容,根本就瞒不了人。而且因为他们所弹劾的理由,都甚为奇葩,反而传扬的更快更广。
政事堂哪怕不想收这样的上书也不行,这是制度,岂容随意对待。可是收了这样的上奏本章,却也显得有些羞耻。
就连那些已经上书弹劾过范宇的,此时都开始后悔。
其中最后悔的人,就莫过于知谏院的韩琦。
韩琦常以张唐卿的半师自居,因而也注意张唐卿的动向。他自然也看到了张唐卿的上书,不由得面红耳赤。
在张唐卿的上书之中,弹劾安乐侯有强迫之症,‘每见路有碎石,便显不豫色,使人拾而投之于他人屋瓦之上……足见其心胸不广,难以容物’。
这又是啥古怪理由?韩琦几乎有吐血之感。你张唐卿堂堂状元,竟然拿这什么强迫之症说事,由此就推出来安乐侯心胸狭小?
哪怕是韩琦自己本就是跟风邀名,也有些看不下去。偏偏张唐卿上去,还一副煞有介事的样子,让人无法指责他不够庄重。
如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