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飘飘的两片嘴唇一动,范宇便将这一个大工程甩给了许当。
再看了一眼算经十书,范宇对许当笑了笑。
许当急忙道:“侯爷,这算经可是十部书啊,太多了。”
“没有关系的。”范宇笑道:“你可从中挑选一些,编成由浅和入深的一部书。若是你自己弄不过来,可去找二三好友,帮你一同来编订就是。”
除了鲁班书许当要自己一个人来修订之外,其余的教材,完全可花些钱,雇几个落魄秀才来做。
要是都让他自己一个人来弄,那就是要命的教材。
第270章 皇亲擅权
将许当带回的这些书都交待完了,范宇才将自己写的几页纸拿起。
看向许当,范宇严肃道:“许兄,你应该知道我所制的水压机械,可以锻压铠甲的甲片,效率远胜以往工匠的打造。这几页纸张之中,便是我多年的心血了。”
许当看了看范宇只有十几岁的脸庞,多年心血一说,从何而来啊?
不过,上官要摆个谱,做下官的还是要配合。
许当立时伸出双手,郑重接过范宇递过来的几页纸道:“侯爷天生聪慧不输先哲,下官自要认真拜读。”
拿着范宇的这些手稿,许当一目十行的扫了过去。结果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了一跳。这几页纸虽然不多,但是字字句句都是真知灼见,闪动着智慧的光芒。
在物理一篇之中,安乐侯提出了三大运动定律。
第一运动定律,任何一个物体在不受外力或受平衡力的作用时,总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后面第二第三两大定律,都是在第一定律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也是互相独立的。
许当看得非常入神,这其中的道理简直就是发人深省。
再看化学篇,安乐侯提出了原子说。这原子便是原始而微小的粒子,任何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然而原子还有不同,却不是金木水火土五行。
安乐侯认为这世界由原子构成,但并不是五行这五种元素的原子,而是由氢氦锂铍硼……等带有周期性的若干元素构成,才会有许许多的不同物质。
虽然只有数页的纸,可是许当却是感觉自己手中若举千斤之重。
“如何,你可能看得明白。”范宇淡然的问道。
“这……这等意理之说,侯爷还例有验证之法?与那墨子之中许多事例相对照,可都能证实了!”许当是真的吃惊了。
墨子那部书中,也有许多物理小实验,但是理论上却没有总结,不如三大定律讲的透彻。
其实范宇的元素周期表也没能写全,后面都空了出来。也就是在里面写了几个初中小实验,从侧面证明自己不是胡乱写的而已。没想到的是,这让许当非常的吃惊,这等于颠覆了他对这世界的认知。
范宇仰首看向窗外道:“屈原曾说,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写的这些东西,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三大定律、还有元素周期表,都是要后人不断完善方可。若没有千百年,想必是难以探究其中之秘的。”
许当本就对范宇佩服,如今不知道他在吹牛。但之前的东西已经足够惊艳,因而更是对他的学识钦佩,这是开山立派的活圣人啊!
“下官竟无法用言辞,来表达下官对侯爷的景仰。只求为侯爷披荆斩棘,以效微薄之力而已。”许当恭恭敬敬的将这几页纸举过头顶,对着范宇拜了三拜。
他这可不只是拜范宇,而是拜他的学识,拜的是那震聋发聩的知识。
与此同时,范宇整个人,在许当的眼中无限的高大起来。
范宇转过身来,看向许当,呵呵一笑道:“好了,许兄何必如此。你若有心,便好好的编撰百工技院的教材,以期让更多人将这些学识掌握于手中。”
“下官明白,看了侯爷所写的巨著,行文虽用白话,字迹亦是笨拙,然而却字字珠玑。对此,下官深有感触。”许当叹道:“下官若修订教材,便要按侯爷这样来行文修订才是。”
范宇哈哈大笑,以掩饰自己的尴尬,什么叫字迹亦是笨拙?这家伙还当我是装的吗。
“好,你有这个心,便是好的。要知求学百工之人,都非书香世家。教材务必由浅入深,以使他们能边识字边学百工。这些事情,便都交给你了。”范宇对许当挥了挥手道:“今日写这物理和化学两篇,消耗心力过大,竟有憔悴之感。你且退下,我稍歇片刻。”
“是,下官告退……”许当立时,将其他的书也一同收走,小心翼翼的退出范宇的值房。
看到许当这家伙走了,范宇才松了一口气。
被许当用一种近乎狂热崇拜的目光盯着,范宇的压力相当大。这才借故将他赶出去,自己好放松一下。
中国古代的技术在宋代之时,超过欧洲数百年,两者根本就没有可比性。但是中国技术历代都是父子师徒相传,再加上一些神秘色彩内容,往往就成了一种迷惑人的包装。因此,很难象后来的欧洲一样,出现总结性的定律定理。
范宇相信,有了百工技院的这些教材,将会培养出一批不一样的理工读书人。这些人的出现,会产生新的思想,发生新变革。
与此同时,朝廷的银台司,也将百工技院之事通知了下去,各个衙门都知道了这个消息。进奏院的最新邸报之中,也出现了安乐侯的功绩,并且大书特书。
这些事情,都是在参知政事蔡齐相公的推动下完成,看上去似乎善意满满。
然而满招损谦受益,这种将人捧的高高的表现,绝非表面这么简单。
邸报之中,虽然突出了安乐侯范宇的功绩,却也隐约透露出,安乐侯与辽国皇太弟私交甚笃。还有赴辽的正使段少连擅权,也是副使安乐侯巧妙联络神卫军,使擅权的段少连令行不止。
另外,归宋之后安乐侯又上书痛陈段少连罪状,使之贬斥岭南。再一个,就是安乐侯建议官家力排众议,在国帑紧张之时也不惜一掷十万贯,建立百工技院。
邸报一发出去,先是京城哗然。而后随着邸报送到各路各州府,整个大宋的文官们都警惕了起来。
大家的心中只有四个字,皇亲擅权!
看上去似乎没啥问题,可是这四个字的背后,却是让大家都一身冷汗。
自唐末五代起,多少称帝建国的英雄豪杰,其中兴替多半都是皇亲权贵取而代之,如何能让人放心。
就是大宋自己,也是太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将柴家的后周取而代之。
次日,京中弹劾安乐侯的本章,便足有七八道之多。
对于此事,范宇却没有注意到,因此也并不知情。
第271章 安乐侯体贴
许当先一步得到了消息,便急忙来向范宇报告此事。
“侯爷,昨日邸报之上,为侯爷歌功颂德,谁想今日的风向便突然的变了。”许当有些焦躁的道:“有不少言官,今日都上了本章,弹劾侯爷你呢。”
范宇不是没被弹劾过,但是都被官家给压下去了。
这才几天,怎么又来弹劾,自己是受虐体质吗?
听到这个消息,范宇也有些恼火。自己没招谁没惹谁的,怎么总是被弹劾,这还让人不让人清静了。
“许兄,你可知道,这些言官为何要弹劾于我?”范宇开口问道。
“我也是听人所说,他们说弹劾侯爷的罪名,主要就是罗列了侯爷数条罪状,并指明皇亲擅权,恐有倾覆之祸。”许当急道:“若是侯爷被这些言官弹劾,让官家对侯爷起了忌惮之心而治罪,那便不妙了。侯爷不但要受磨难,就是这百工技院,怕是也做不成。”
许当对于范宇倒是是真的关心,而且对于百工技院也是舍不得的。若是没有了百工技院,他这军器监少监便少了一个副山长的名头。
要知道这百工技院,将来是有可能开宗立派的。不但在世的时候,会从这百工技院中受益,就是死了,他也足以让他许当留下一个极为光辉的身后名。
范宇听了许当的话,不由得皱眉。这次的弹劾可与上次的弹劾内容不一样了,而是扣了一个天大的帽子。其来势汹汹,大有不弄死自己不罢休的架势。
“谁人如此恶毒,竟给我扣了这等大逆不道的罪名。”范宇有些怒了,接着道:“许兄且安心,是福是祸还要看结果。若是先自己乱了阵脚,那就什么也不用做了。”
“侯爷可有什么办法,将此次的弹劾平息下来。”许当看向范宇,希望安乐侯能拿个好主意出来。
面对这么大的一个罪名,范宇可没什么好主意。
这些文官的指责,你若自辩就会陷入被动,马上便会有接二连三的质问接踵而至,根本就不会给你喘息的机会。但是你若沉默,也是不行,这些言官们就会认为你默认了罪名,并立刻上本要求治罪,让你罪有应得。
虽然自己早与官家打过招呼,并讲过三人市虎之事。但是官家是个耳朵根子软的,怕是经不起这些文官们的连番轰炸。万一最后有所屈服,自己可就要倒霉了。
“能有什么办法,如今我只能入宫去见官家。”范宇摇了摇头,叹道:“从从辽国归来还不到十日,便已经三进宫了,不让人安生几日。”
许当见到安乐侯虽然口中抱怨,但是面上却没露出半点惊慌之色,这让他也镇定不少。
“侯爷与官家乃是至亲,只要向官家耐心解释,想必会让官家释然。下官在这里,先祝侯爷马到成功。”许当用不上力,只得说两句吉利话。
范宇摆了摆手道:“什么马到成功,这次去见官家,只怕也不是那么轻松。”
许当不由愕然道:“侯爷乃是太后义子,官家性子仁厚,无论如何也会给侯爷一些薄面的。”
“事关江山社稷,官家的性子虽然仁厚,可也绝不会放松。”范宇笑道:“至于我是李太后的义子,这等事岂可在官家面前提起。若是官家认为,我是在威胁于他,那便坏了事。既为人臣,便要有人臣之礼。不可为了一时挫折,便要做些大家都难看的事。”
许当对此甚为忧心,却不再问。因为许当知道,自己不如侯爷明白,出的主意多半有些不太好。
“下官恭送侯爷,望侯爷平安归来。”许当只得对范宇拱了拱手道。
范宇点了点头,便出了西作坊,让马车直奔大内皇宫而去。
到了崇政殿外,范宇便请小黄门去通报。片刻之后,小黄门将范宇领了进去。
“臣安乐侯范宇,拜见官家。”范宇深深一揖道。
官家赵祯看到范宇来了,也不由得皱眉道:“安乐侯,你不专心做事,又进宫来所为何事。”
范宇垂头丧气的拱了拱手道:“臣今日惊闻,竟有人弹劾于我,说我身为皇亲居然擅权,竟有对皇家取而代之的野心。官家,我身负这等罪名,岂还能安心做事。”
赵祯微微笑道:“此事大可不必担心,前日里我不是便与安乐侯相约,定不会因三人市虎这等事而降罪于你的。”
“官家可以这样想,但臣却不能如此随意。定要来官家的面前,分说一二的。”
“好好好,我知道安乐侯你委屈。”赵祯笑着摇了摇头道:“你要分说,那我便在这里听着,你且说一说。”
范宇一脸晦气的道:“臣想说的便是,所有弹劾的罪名我都认了,现在请官家命人将我五花大绑,然后推出去斩了吧。臣还有一颗头颅,可以用来传览于这些弹劾臣的人手中,以免他们再鼓噪。臣一人的命并不值钱,若能使得朝中祥和,大家一同用心国事,臣便死的值了。”
赵祯哈哈大笑,指了指范宇道:“安乐侯,这怎么使得。那些言官不过是风闻奏事,若都依着他们,朝中的大臣便早已尸横遍野。”
“官家还不知道这些言官的德行?这些读书之人,自太祖说: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之后,他们便越发的霸道了。若是臣这里没有个交待,怕是是他们不会善罢甘休。”
范宇干脆反其道而行,也不替自己辩解,而是主动认下所有的罪名。这样一来,既能让官家减少疑心,也可让那些弹劾自己之人一拳打空。若是这些家伙不甘心,接着对自己弹劾。那也是错过了一鼓作气,变成了二而衰的情形,杀伤力大减。若是没完没了的弹劾,他们最先惹恼的定是官家了。
“安乐侯莫要如此揣度他人,这不过是言官之责罢了。只要我不答应,他们还能随意治你的罪不成。”赵祯摇了摇头道:“你还是太过年轻,沉不住气。被人弹劾一两次,便到处叫屈。你大可放心,只要你没犯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