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范宇夫妇两人的劝说下,李太后与杨太后这才收了。
正当范宇给义母和杨太后两人讲辽国见闻之时,小黄门急匆匆的来报。
“官家来了,说是要在慈宁宫与两位娘娘一同用膳。”小黄门躬身道。
李太后哼了一声道:“官家这些日子见我都见得少了,显是怕我责怪于他。今日定是听说宇儿进宫来看我,才跑来的。”
杨太后不由笑道:“阿姐你也不要苛责官家,他是我大宋天子,上承天意下顾黎民,肩上的担子万均之重。每天要操劳的国事,可都不少。有时疏忽一下,也是有的。”
范宇也道:“娘,官家也是仁厚至孝的性情。更是操劳国事的明君,可莫要再怪他了。”
正说着,官家赵祯便从外面进来。
“给大娘娘和小娘娘请安,两位娘娘安好。”赵祯看到范宇夫妇在场,便笑着请安道。
李太后与杨太后,两人点点头。
“给官家看座。”李太后吩咐宁总管道。
赵祯一坐下,便开口道:“安乐侯,你这一趟去辽国,刚回来不到一天,便有人弹劾于你了。”
第251章 摸不准
李太后原本还想要埋怨赵祯两句,此时听到有人弹劾范宇,不由得露出焦急之色。
范宇也没想到,官家一见面,便会这样说。
“臣若有错处,无论有没有功劳,都是要认的。”范宇摇了摇头道:“身为人臣,我只能尽量让官满意。至于其他人是不是满意,我是不会管的。”
他也不问为什么弹劾,也不问是谁在弹劾自己。这种事问了,官家也不会说,还显得自己小心眼。
李太后此时却有些沉不住气,“官家,宇儿此次出使辽国,没有功劳也有苦劳。那些在汴梁享清福的家伙,不说替官家分忧,怎的还无端弹劾宇儿。这样的臣子只会动嘴,却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要他何用啊。”
赵祯却是一笑道:“大娘娘不必动怒,这些弹劾的本章,我都已经扣下了。此次安乐侯去了辽国,功劳也是不小,岂可容人胡乱弹劾。”
“官家处事自有所断,老身按理是不能管的。但是宇儿所做所为,我都看在眼中,他是个性子纯良之人。若是外人要害他,老身是一定要保的。”李太后很是护犊子的道。
“大娘娘放心,有我在,他们便过不去这一关,如何会让大娘娘焦急。”赵祯口中说道:“何况,安乐侯确实是有才能的人,我定然不会听信传言。”
李太后这才点头道:“官家能明辨是非,我等便放心了。宇儿可也是你义弟,莫要让他受了委曲。”
“这样就最好了。”杨太后也急忙道:“那些朝臣正经本事没多少,这穿小鞋扯后腿的本事却是不小。”
范宇看着官家赵祯的脸上,似乎还忍着笑意。不由心中一动,官家不会是怕义母埋怨他,故意这样说的吧。范宇越想,越是有这个可能。否则的话,朝中有人弹劾范宇之事,完全没必要当着义母他们说出来。
结果官家可好,知道义母心疼自己这个义子,便直接给自己制造个大危机,一下子便转移了义母的注意力。官家仁厚,并不代表官家傻。竟然一招声东击西,便化解了义母的一丝怨念。
想到这里,范宇也不由好笑。官家这大的人了,竟对娘亲也动这些小心思。
还玉公主也在替范宇着急,原本正认真的听着官家和李太后两人说话。一转头,便看到范宇面上露出笑意,不禁诧然。
“夫君,你、你笑什么。”还玉公主却是有些生气道:“两位太后都在为你的事情着急,可你倒好,还不当一回事,竟还笑起来了。这等事一个不好,便要积毁销骨,你说这有何可笑。”
还玉公主一开口,便将两位太后和官家的目光吸引到了范宇的身上。
范宇和官家对视一眼,便急忙摆手道:“我可不是笑,我是对那些弹劾我的小人不屑。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岂会因为他们几句闲话,便有所改变。官家也是明君,自是不会冤枉了我。”
听了范宇的话,还玉公主与两位娘娘这才释然,否则便会觉得范宇轻浮。
只有刚刚与范宇对视的赵祯知道,这小子已经看破了自己的用心。不过,臣不密则失其身,这小子不敢说破。
“安乐侯从辽国回来,一路辛苦。今日是个高兴的日子,莫要谈这些闲事。”官家赵祯目的达到,便转移了话题道:“我已经让御厨准备了宴席,等下酒菜便会送到。这次不算是赐宴,而是我皇家的家宴。我生于皇家,却是甚为羡慕民间一家人坐在一起其乐融融。今日,便与安乐侯一同在两位娘娘膝下承欢吧。”
李婆婆不由戚然道:“官家有心了,却是我没能从小就在你的身边,少了对你的关心。我竟不知,你却向往百姓家的团圆。”
“阿姐,眼下不是好日子来了吗。”杨太后笑着上前抱了抱李太后道:“两个儿子,都对你极为孝顺,你还有什么好难过的。就连我那闺女,都成了你的儿媳。以前少了的,如今可是加倍都回来了。”
范宇也上前道:“娘,当初你见不到官家的时候,可是也没少记挂。如今天天与官家住在大内,却是又有些情怯生分了。孩儿知道娘的想法,想是见到官家都这么大了,娘又怕人说回宫捡了便宜,也怕官家对娘不够亲近。因而,总是隔靴挠痒一般隔着一层。如今可好了,官家对娘是真情实意,娘也可以对官家放开心怀。我们便如百姓家一样,家长里短的说说话,岂不是好。”
李太后听范宇这么一说,却是眼泪终究没能绷住。赵祯也是心中悲戚,之前生母进宫之后,自己只当供着敬着,便是尽孝了。如今听了范宇的一番话,才明白过来,这真心总是要用真心来换的。
“娘!”官家赵祯跪倒在李太后的面前,母子二人双双垂泪。
杨太后也受不了这场面,在一旁与还玉母女两个也是眼含热泪,一时都讲不出话来。
“官家还请起来,你的心意,娘是真的收到了。”范宇将赵祯扶起,又对义母劝道:“娘,莫要再如此,大悲大喜恐怕伤了身子。想是御厨也快送酒菜前来,咱们一家人,一同用个团圆饭吧。”
赵祯听了不由点头道:“好,团圆饭这三个字用的好。安乐侯,以前我还觉得大娘娘对你偏心,总是有些吃味。今日我才知道,大娘娘偏心于你,才是对的。”
“娘待我是真心好,那我待娘自然也要一片真心实意。”范宇这才笑道:“娘不见得就是偏心于我,而是见我多一些,因此对我更多一些信任罢了。”
“你们两个,都是娘的好孩子。一个是亲生的,另一个胜似亲生。娘如今只有一个想法,那便早些抱个小孙孙。”李太后此时心中最后的一点疙瘩也消失不见。
这话题就让人尴尬了,如今过了年范宇也才勉强算十六岁,而还玉就更小了。
至于官家,则是之前宫中郭皇后与其他妃子争风吃醋,一直闹的不可开交,也没哪个嫔妃有个结果。如今官家虽说又娶了曹皇后,可是这夫妻两人如何,就不是范宇能知道的了。
不过,这也让范宇想起了一个问题。好象北宋的皇帝,自真宗开始便子嗣艰难。这其中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范宇也是摸不准。
杨太后此时也很关心这问题,“官家,你与曹皇后,已经如何了。”
提起曹皇后,赵祯的脸上的笑容便收敛了许多。
范宇一看官家的脸色就知道,怕是又出了什么事。
第252章 张氏
这等官家的之事,按理说不应当着范宇他们来问。
只是今日杨太后说的高兴,却是有些忘形,顺嘴便问了出来。
李太后也是关心,便看向官家赵祯。
范宇看到官家脸上露出为难之色,便笑道:“娘、姨娘,这等事就不要再问了吧。官家日理万机,忙于国事的时间更多一些。”
“安乐侯说的是。”赵祯也笑道:“自亲政以来,每天忙于国事,与嫔妃们在一起的时间就少。皇后也是新入宫不久,在一起的时间,就更少了。”
杨太后却是皱眉,摇头道:“官家,国事是你来做天下的主,但是家事,你可要多听听我们两个老姐妹的。早些诞下皇儿,莫要走先帝的老路才是。先帝子嗣不易,只有你平安长大。若早有子嗣,便是稳定天下人心的大事。”
听了这杨太后的话,赵祯面显讪讪之色。他刚刚那些解释的话,可没一个人信。宫中嫔妃争宠,甚至连官家自己都挨了郭净妃一巴掌,从而引发废后之事。说什么忙于国事,自己找个借口而已。
“官家,妹妹说的对。”李太后也劝道:“官家的嫔妃虽然多了些,但你是官家,要为皇家诞下子嗣才是正事。若是你喜欢貌美的,便多选一些貌美的女子入宫便是。”
这话说的杨太后脸上露出笑意,还真是如此。官家之前与郭氏争宠的两个妃子,都是容貌甚美之人。后来被赶去了尼姑庵中,官家还想去相会,都是自己制止的。
赵祯感觉自己在两位娘娘面前,是一点底子都掩盖不住,不禁脸上发烧。
杨太后从小将官家带大,最是清楚,便开口笑道:“好了,官家可是觉得那曹皇后不够貌美,便有些嫌弃?常言道,娶妻娶贤,娶皇后自应以贤良为要。若是你现在不好选女子进宫,便从我宫中的几个女侍里选吧。”
也不等赵祯答应,便回头对刘总管道:“去,将我宫里的那几个小丫头都叫来,让官家选选。”
刘总管急忙点头应下,便匆匆去了。
范宇也没想到,这事情的画风竟转变如此快。两个太后关心皇家子嗣之事,竟当场要让官家选美了。
正在范宇和还玉公主两人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之时,御厨的御侍们也提着食盒到了。
转眼之间,便将数十道珍馐美食摆了上来,还有两壶宫中所产的美酒。
李太后笑道:“大家也都饿了,这便先用些酒饭。官家快坐,妹妹宫中的女子,美貌女子还是多一些的。”
“早就知道官家喜爱看女子颜色,怕外面送入宫来的女子都带着私心,便只好在自己宫中养些清白女子,以备官家挑选。”杨太后也是对赵祯操碎了心。
“这些年,我不在宫中,倒是让妹妹受累。想必为了官家,也没少让妹妹耗费心力。”李太后心有所感,便举起一盏酒来,“妹妹,阿姐自回宫之后,便没能好好谢你一次。今日借着官家的这顿团圆饭,阿姐也略表对妹妹的感激之情。”
杨太后本就不是个刚强之人,一直如履薄冰的在宫中生活到今日,实是不易。如今听到阿姐李太后感激自己,那一瞬间,便觉得以前的辛酸都得到了宣泄。
“姐姐莫要见外,我们本就是姐妹啊。”杨太后笑着应道。
可是杨太后手中的酒盏,却是酒到盏干。
范宇看到官家赵祯正在朝殿外张望,不由摇头,只得劝道:“两位娘娘莫要喝的多了,酒虽好,却也伤身。官家与我,还有还玉,可都想着两位娘娘能活的长长久久。将来还能抱一抱曾孙子。”
李太后与杨太后两人不由大笑,纷纷摇头。
“宇儿这孩子,惯会嘴甜。”李太后有些宠溺道:“以前吃过苦,如今才知道珍惜。宇儿也从来不是娇生惯养的,实在是懂事的让人心疼。”
“只要有我们姐妹在,无论如何也不会让宇儿受了委曲。”杨太后却是看了一眼自己的丫头还玉公主道:“就是舍了自己的这条命,也要让他们小两口平安喜乐才是。”
还玉公主不由得靠在杨太后的身上,腻道:“娘可莫要说这等话,官家才不会让我们受委曲。”
赵祯收回看向殿外的目光,急忙点头道:“两位娘娘放心便是,我今日便将弹劾安乐侯的本章都压下了。那些家伙是不是颠倒黑白,我自是分辨的清楚。”
范宇听到赵祯如此说,心中一动。按理说自己出使了一趟辽国,与朝中的大臣们交集并不多,不应该有人针对自己才是。但是看官家的意思,自己却象是范了众怒似的。
到底是怎么回事,范宇有些弄不明白。
此时宝慈宫的刘总管也到了殿外,在他身后还有四名极年轻的女子。
在范宇看来,这些跟着刘总管来的女侍,年纪最大的也不过十三四岁。最小的,看上去还不到十岁。
这个年纪的小女孩,一个个都是满脸的胶原蛋白。再加上杨太后早就选过一遍,倒都是模样周正之人。
“娘娘,人已经带到,还请娘娘处置。”刘总管进殿,对着杨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