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安乐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安乐侯-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于范宇的这种大度,使得张老丈一家上下对他感恩戴德,干起活来恨不得出死力气。

    张老丈本名张二顺,带着一大家子出来逃荒,碰到了范宇这等好人家,也知道报恩。

    因此,每日一家人都起个大早,不等人叫便自己到了田地之中播种。

    不过两天时间,十三亩地的豆种便都种的好了。

    范宇除了田地中的活计,并没给这一家人另外安排,这让张老丈心中很是不安。若是每天不给主家干些活,那就成了吃闲饭的。一旦要是被主家嫌弃,这好日子可就没有了。

    因此,张老丈便吩咐已有三十余岁的大儿子张田生,去镇外的荒野之中砍柴,也好送到范宇家中。

    张田生刚刚砍了一担柴,担着回到了镇上,便迎面碰到了几个熟人,陈州的熟人。

 第20章 冲击

    遇到这几人,都是张田生在陈州的邻居。

    也是一家六口,老夫妻小夫妻,还有两个女娃子。正端着碗,在路边向着镇上的人讨水讨饭。

    张田生记得他爹张二顺的话,没敢上前打招呼,而是打算低头绕着走过去。

    可惜的是,怕什么来什么。

    那家人大点的女娃子端着碗来到张田生身边,可怜巴巴的道:“叔叔能给我一口吃食吗?”

    张田生咬了咬牙,硬着心肠装作不认识,急忙侧头而过。

    可是那女娃子已经有十岁的年纪,很是认人,虽只看了一侧脸,却也认出张田生来。

    她不由得惊呼道:“田生叔?你是田生叔!”

    这一叫不要紧,立时那一家子其余人也都看了过来。张田生再躲可也躲不了,只得苦笑着面对这一家人。

    “陈伯,陈大哥……”张田生口中呐呐,拙于言辞。

    陈姓的当家老者看向张田生,惊喜道:“田生,你们一家出来的早,看你这担着柴行走,莫非在这草桥镇上已经立了足?”

    张田生只得点点头,“这、这都是主家心善,见我们一家人可怜,就让我们留在镇上,帮他做些农活。如今活计已经做完,我便砍些柴给主家送去。”

    陈姓老者眼中立时露出热切之色,“田生,你是我打小看着长大的,咱们两家的关系可一直都不错。如果不是两家都生的男娃子,怕是如今连亲都结下了。你说句实话,你这主家还要人手不?”

    听到陈姓老者的问话,张田生脸憋的通红,“陈伯,这个我也不清楚。不过我爹和主家保证过,不会再找人了。”

    那陈姓老者听到这里之后,便面露不豫之色道:“张老哥岂会如此不能情理,你带我去见他,我要亲自问问,是不是他说的!”

    张田生岂能答应,连忙摆手,“不不,陈伯你可不能去,我还要给主家将柴草送过去,也不能带你去见我爹啊。”

    他倒是想走,可是陈姓这一家人好不容易碰到了一个乡亲,这可是安身活命的机会,怎么可能轻易放过,只是不让他走。

    最后张田生被磨的无奈,也只能带着陈家这六口人去见张老丈。

    当张老丈看到陈家人拥着张田生回来,他便脸色一苦,知道事情有些不妙。

    不等陈姓老者开口,张老丈便直接道:“陈老哥,你不说我也知道,不是我不帮你。你也看到了,我们现在也是寄人篱下,这一家八口被收留,主家已经很是宽容大度,咱们不能不知进退不是?”

    可那陈姓老者做的却更绝,当场扑通一下便跪倒在地,对着张老丈老泪纵横的哭诉道:“张老哥,求你救救我们一家人啊!我们老的饿一点没啥,可是孩子还小。这些日子以来,都是有一口没一口的,勉强没饿死。可是世道实在是过不下去了,再不想想办法,全家都得死绝了。求求老哥,我们四个大人也就算了,这两个女娃便留在这里,给她们一条活路吧。”

    话说的可怜,张老丈被为难的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他看到张田生在一旁戳着和根木头似的,便气不打一处来。

    “你这混帐东西,咱们怎么答应的主家。这可好,咱们一家刚吃了几顿饱饭?惹怒了主家你这是要把全家都害死啊!”张老丈指着儿子的鼻子破口大骂,“我怎么就生了你这么个玩意儿,陈老哥一家都在这里,你来想办法!”

    张老丈这是指桑骂槐,等于向陈姓老者表明难处,骂儿子也是真的生气。

    可是偏偏张田生的脑子不够,嗫嚅道:“爹,要不咱们去求求主家?他人虽年少,可是却是个好心肠。只要主家点头,陈伯他们一家也就有了活路。”

    这话可把张老丈给差点气的脑溢血,喘着粗气道:“放屁!主家心善就欠你的?”

    范宇家与张老丈他们住的院子近得很,这边一高声吵闹,他这边就能听到。

    此时范宇过来察看情况,正看到一院子的人。

    “张老丈,不知何事让你发这么大的火气?”范宇看到这情形,心中已经明白了分,可是总要问问情况。

    “主家,我、我这不争气的儿子,又给主家找麻烦了。这位是我同乡的老邻居,他们一家子六口,也都逃荒过来,我、我这就让他们走。”张老丈咬了咬牙狠心道。

    不是他不念旧情,而是替这些老邻居求情,弄不好自己一家人也要跟着倒霉。与其全家被赶出去,还不如绝情一些。

    陈姓老者还没起来,直接便跪着转向范宇,抹眼泪道:“主家可行行好,老汉姓陈名升,只求主家将我们家这两个女娃留下,当成使唤丫头也好,将来做妾也好,也是救了她们。只管我们四个大人一顿饱饭,我们做大人的,自去找活路便可。”

    便凡人有一点办法,就不会做这等骨肉分离之事。而且宋代并不重男轻女,反而是个重女轻男的时代。有宋一代,商业相当发达,自然就也催生出了繁荣的娱乐行业。女子所从事的职业也相当丰富,唱歌的、跳舞的、裁缝、销售、曲艺、杂剧等等,其中最下等的也是厨娘。可是能请得起厨娘的人家,也定是非富即贵。

    这陈姓老者只将两个孙女换一顿饱饭,可见也是被如今的境况逼到了绝境。

    范宇前世虽然是村干事,可是他所见过的贫困户,也没能到了这种地步。看着陈升这一家人,一个个脏兮兮的面色枯黄,满脸的谦卑可怜之色,他所受到的冲击前所未有之大。

    本以为大宋是中华两千余年的封建王朝中最富有的,可是眼前的情况却表明,那种所谓的富有,也只不过是相对而言。真实情况远远不是书上的几行字所能形容,更不是他自己凭空臆想能想到的。

    沉思了片刻,范宇才在众人的目光下对陈升老汉正色道:“不必说的如此可怜,收留你们一家也不是不可以。不过,你们一家人能做些什么。总要让我有一个收留的理由,不能如张老丈所言,心善便是欠了你们一家的。”

 第21章 一件大功

    范宇自认不是个坏人,可是也不能做个滥好人。

    就算是要帮助陈升老汉这一家子,也不可能白养着对方。他可没有高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地步,如果真是那样,只怕最后这些接受了帮助的人会觉得理所当然。时间一长,这些人不但不会感恩,还会得寸进尺索取的更多,这就是人性。

    与其让他们白白得到帮助,不如给他们找些事情做。

    陈老汉看了张老丈一眼,急忙回道:“主家,张老哥知道,我家都是做泥瓦匠的。不如这样,府上的房屋修缮,便交给我家来做可好?”

    张老丈对着范宇点点头道:“这倒是真的,陈老哥的手艺还是不错的,在陈州也是常做把头,有他一号。”

    范宇呵呵一笑,“如此也好,那我家的两套房,便由你们张、陈两家一同修缮吧。对了,既然陈老丈找到了你,他们一家便也住在这院子里吧。另外,这修缮房屋,我也要给你们算个工钱才好。你们两家人加起来,足有十几口,每天只吃粮食也是不少耗费。若不按工发粮,只怕我也养不起了。”

    陈老汉的儿子这时接口道:“我们家在陈州之时,出一个工,一天可以赚一百文钱。主家,这要算成粮食,可也相当多了。”

    范宇当即就是冷笑,“那好,我家的房屋也不用修了,请你另某高就可好?原本是看你一家衣食无着实在可怜,这才找个由头接济一番。你既然要按在陈州时的工钱来算,那我实在是请不起。”

    陈老汉上去就给自己儿子来了脚,面色通红的斥骂道:“混帐东西,主家这是在救咱们一家的命!你可倒好,要讲什么陈州时的工钱。只要主家让咱们一家活下去,这就是天大的恩德!还不快点跪下,给主家赔罪!”

    被老爹骂了一顿,陈老汉的儿子不敢不听,扑通一下跪倒,给范宇磕头赔罪。

    “主家,是小的鬼迷心窍起了贪意,不知道好歹。还请主家莫要生气,饶我这一回。”陈老汉的儿子此时知道了轻重,慌急磕头道。

    范宇看着对方叹了口气,将其扶了起来,“陈州的年景不好,这事大家都是知道的。我家也并不富裕,也帮不了你们太多。不过,你们一个成年人,一天算一斤粮,还是能供得起,孩子如果搭手,一天算半斤粮。这样的话,支撑一两个月还是不成问题。如此,大家可有意见。”

    范宇家的粮仓之中,原本就有上千斤的粮食,加上后来又买了四十石麦子,总共下来有五千斤粮食。这些粮食,养这两家十余口人,养大半年也有余,但是他不能将话说满。

    “主家仁义,我们没有意见,只要两家能活下去,便是主家的救命之恩!”张老汉与陈老汉两人忙不迭的连忙应道。

    张田生这时呐呐道:“主家,我刚刚砍了一担柴,正要给您送过去。结果遇到了陈伯,都怪我,是我给主家又添了麻烦。”

    听到这里,范宇这才知道前因后果,看了这满院子的人,心中有种不妙的感觉。

    这才三天不到,家里就已经收留了十余口人。

    原本义母一片好意,让自己用粮食笼络一些人,好护住家业。可是看这样子,只怕人再多一些,就会将范宇给吃的穷了。义母的主意,那是大家大族才能做的,自己这小门小户,人口单薄家底也薄。若是任由这样发展下去,怕是便成了笑话。

    范宇自己觉得,应该早点另想对策,否则没等包拯从草桥镇路过,自己就该也去讨饭了。

    想到这里,范宇便离开了张老汉与陈老汉两家人,走到外面的街面上。

    起初还不觉得什么,可是到了街上范宇仔细一看,似乎草桥镇也萧条许多,原本一些小食摊贩都不见了影子。这还不算,偶尔还能看到一两个流民,从街上走过。

    心中一惊,范宇知道不能再等,要快点想办法才行。可是急切之间,他也没有什么好主意。

    他只顾低头走路,却猛的听到有人叫他。

    “范小哥、范小哥,怎的一人在此?”

    范宇回头看去,却是太白楼的吴掌柜正在与他打招呼。

    “吴掌柜,你的酒楼不忙吗,怎么有空出来?”范宇拱手问道。

    吴掌柜摇头道:“陈州闹饥荒,咱们草桥镇也吃了瓜落。这粮价和肉价菜价都涨了起来,草桥镇上又没什么富贵人家,太白楼的生意也就没办法做了。先歇一些时日,等过一阵子再说。”

    “原来如此,吴掌柜,你说咱们草桥镇不会闹饥荒吧。”范宇又道。

    “这当然不会,今年夏粮收的不少,家中留的粮食足够挺过一年。”吴掌柜颇有优越感的道:“只要贾鲁河不发水,秋天又是一个好收成。”

    听着吴掌柜的话,其中贾鲁河三字却一下子让范宇眼中一亮。他心中浮现出四个字来,水利工程。

    范宇脸上泛起笑容,“那就先祝掌柜的今年又是一个大丰收,我还有事,就先走一步!”

    吴掌柜聊兴正浓,他还想着从范宇这里再打听一下,是不是还有什么好菜谱。却不想范宇三言两语,就开了溜。

    回到家中,范宇向义母说了饥民之事,又打了招呼,说自己要去趟西华县。

    也不敢耽搁,他当即雇了马车直奔西华县,去见王丰王主薄。

    到了县衙门外,守门之人已经换了,却也听说过范宇之名,不敢怠慢便立时进去通报。

    倒不是他有多厉害,而是范宇在上次来县衙之时,因为他的事情将刘捕头,以及一干党羽来了个大换血。在别处或许无人知道,但是在县衙之中,却是大家正在热议之人。

    很快王丰迎了出来,见到范宇便调笑道:“范小哥,你这一次来,莫非还是要请我再给你说个亲家?”

    范宇失笑,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