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磊听李青越说越生气,越说越大声,便也劝道:“李叔,事情不怎么简单,你先坐下来消消气。”
“大柜的,我今天非要把这事情说个明白不可。”李青说道,“谁他娘的不抗日,谁就是孬种。别看整编前的咱四路军有了十七万各种部队,但你们知道我们死了多少人吗?有些事情大柜的不让说,我也不好把这些数字拿出来说事。但今天我就说了。就说这青岭岗地区,几乎每家都有牺牲的人。听清楚了,我不是说有参军的人,是说家家都死了人。这些不是被敌人屠杀的,那不算本事,谁让他们不反抗这些人全都是战场上牺牲的,都牺牲在敌人的枪炮之下。你们也别老说原四路军有多么能打仗,说白了我们的战斗力还不如一路军、二路军。但凭啥我们的兵力越来越大,胜仗也是一个接一个?不就是靠我们死的人多吗?不说其他的,就一个松树咀、漫江防守战,我们就陆陆续续牺牲了五千多人,一个龙岗防御战,我们也有近四千人牺牲。这一年来的战斗中,我们四路军,就算平均下来,每天都要牺牲一百人。那还是少算的,真要算起来,远远不止这个数。现在的青岭岗、抚松、濛江几乎家家有人当兵,家家有人牺牲,家家有人残废。如果没有这些损失,你们说我们这四路军怎么打出那么多胜仗,没有那些人的付出,哪里来的辽东根据地?魏书记、周书记、杨司令,我不是小看你们的一路军、二路军,我是说事实。你们掐指算算,你们两个路军在这几年的抗战中牺牲了多少人?有我们四路军在一年中的损失大吗?就说这次布防的事情,凭什么原四路军的部队全都要到临指,到与敌人的一线战斗中去?难道真的只有我们四路军才会打仗?当然不是,说实在,一路军的能力比我们还要高,但,我就不知道了,这是怎么安排的,咋就原四路军的部队全到了前线。当然,有可能有这样那样的原因,且抗联已经整编了,具体怎么安排都是总司令部的事情,我也只是说说我的感受。但咱把这事放大了说,往全国里说。凭啥我们死了这么多人,还要牵制更多敌人,难道已经牵制了人数快相当于我们的日军还不够,还要牵制更多才行吗?这按的是什么心?非要把我们东北人都给打光了不成?什么持久阶段?持久阶段又怎么了?持久阶段就不用打仗?那要等什么?要等别人来救我们?自己不努力,自己不付出,光想着别人帮忙,这算什么本事?再说了,这兵是打出来的,可不是养出来的。没见我们四路军越打越大,越打越厉害吗?不打仗怎么练兵?不打仗怎么转变实力对比?不打仗老天爷会有所照顾不成?”
cente
………………………………
第九节 能改变什么
第九节
能改变什么
李青继续说道:“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他们怎么不去大兴安岭、小兴安岭打游击,他们怎么不派人到平原地区打游击?那里是什么情况你们都知道。别说是人,就是动物也没几只能在那里能够活下去。这里可不像关内,没有那么多人。到平原地区跟在山区没太多区别。再说了,西边的那草原上就那么好打游击战?没老百姓,这补给怎么解决?鬼子是不见得会过去讨伐。那是因为,就是不去讨伐,部队到了那里都没法子活下去。还有,咱们兵力好像是不少,但真的就多到要分出去的地步了吗?没有,我们防守现有的根据地也不是也很容易,能拍多少部队出去?再说了;没有吉辽根据地,那些派出去的部队还能干什么?迟早还不是会被敌人的集团部落政策给困死、饿死?”'搜索最新更新尽在。'
在这里开会的人都是东北抗日的领导人物,对这样的事情谁都心里明白。但对于这样的问题,很少会有人主动提出来说事。
毕竟,这东北抗联本就是靠一口气撑到现在,如果说出这些事情,那就不知道对部队造成多大的影响。
在歼灭敌人数字方面,叶磊并没有夸大。毕竟他们消灭的敌人也多,不用刻意夸大宣传,但在这伤亡数字方面,则在宣传上缩小了很多。不知情的人看,还真以为原四路军是一支强大的部队,能杀很多鬼子,自己则不会受到多少伤害。
天下没有这么便宜的事情。杀敌一千,自伤八百。何况是日军可比四路军在兵力、补给、装备、训练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与敌人对阵的四路军部队经常要付出敌之三倍的伤亡。就是战胜了,也是要付出一倍以上的伤亡。除了早期的一些战斗之外,这样的伤亡数字在原四路军高层中,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就像李青说的那样,四路军的胜利,也许有很多这样那样的有利因素影响,但最为重要的原因是,四路军敢打敢干。上十万的伤亡数字就是其最好的证据。
作为一支部队,四路军也许没有像其他几路军那样有很多政工人员,也没有多少军事人才,但他们有勇气、有魄力,他们无畏又无私。对己,他们从来没有考虑过要保存什么实力,更没有过勾心斗角的事情,对敌,他们一往无前,就是牺牲也无怨无悔。(。赢话费,)
任何人想得到任何利益,都是要有付出。这天下可是真没有白吃的午餐。老天爷很公平,谁努力他才会给谁机会。
如果没有四路军将士们的牺牲,没有辽东根据地百姓们的付出,怎么可能出现今天的这种大好局面?
但说回来,至少到目前为止,说东北抗联为抗日付出了多少损失,还真是没法跟关内比,不管是从总数来讲,还是按比例来讲。
其实李青的话也只是限于四路军的部分,四路军确实用不到一百万的根据地人口,左凑右凑地编出了很多部队,其伤亡大,贡献也大。
再说回来,如果整个抗联都要这么做,那整个东北人民的付出就不仅仅是这些了。
如果从第三者的角度上讲,如果抗联真要按中央的指示去进行,那这事还真是不公平了。
凭啥东北老百姓只用不到四千万的人口就要对付近三分之一的敌人?那他们近三亿五千万人口又在干些什么?
有句话说得好,不是胜者活下来,而是活下来的人才是胜者。
就算按中央的要求执行了,就算日本被打退了,那留给东北老百姓的又是什么?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几乎是要损失掉一代的人。年轻人都要快死绝了,那对东北老百姓们来说,这场战争算是胜利了吗?这到底是为谁而战,为什么而战?
反正这场战争肯定是要胜的,还不如…
有人或许会给这样的想法带这样那样的高帽子。但这里就要回问了,凭啥你们不付出,要我们付出?你们给过我们什么,要让我们失去自己的生命?
他们会提出有这样那样的理由,但那些理由真经得起推敲吗?
想到这里的叶磊突然想起前世中有人贬低东北抗联的言论。
说实在的,历史上的东北抗联确实没有发挥更大的作用,但若只看付出,他们的损失绝对不比其他地方要少。
三六、三七年时都有三万人的抗联部队,到去年末只剩下了那么一点点人,从比例上看,至少有千分之一的人参与了与敌人的直接作战,且死得也差不多。如果算上部队也在不断地招人,如果算上之前的义勇军等其他部队,这比例就要高得很多。
这东北人还要怎么做,才能算是抗日了呢?才能算是牵制了更多敌人呢?
而现在,如果真按这个指示做下去,那这要付出的代价是多少?真的值得去这么做?
叶磊在想,其他人也在想这样的问题。
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如果你真地用心去考虑这个问题,以对得起老百姓的态度去思考这个问题,这个决定可不是很容易就能确定下来。
“我来说两句吧。”叶磊说道,“作为领导人,作为指挥者,我们确实不应该考虑这样的问题。但可以说我们不仅仅是领导者和指挥者,在我们获得党员们和百姓们的支持的那一天,我们已经不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普通人,不仅仅是一个能够指使很多人的普通人。我们身上肩负着他们的希望,代言着他们的心声,所以我们的最大目标是什么?不就是为他们争取更大的利益,争取他们应有的权利吗?我只是在这里希望,在胜利之后,你们能给支持你们和把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的老百姓带来更多的利益和权利,至少拿回属于他们的那一部分。我们可不能让这些老百姓流血又流泪。”
“这是当然。”魏拯民说道,“我们的抗日不就是为了这些吗?叶总指挥,关于这点你就放心吧。这个就是你不说,我们这些人也会这么做的。”
但,战争还要继续,抗联与日伪军的作战还要继续。不管愿不愿意,只为了自己能存活下去,抗联就得继续与敌人进行更加艰苦的战斗。
关键的问题还是回到原来,是不是应该继续扩大作战范围。
对于这点,魏拯民、周保中、杨靖宇、赵尚志等人都表示应该按中央的指示去做,而刘松江没有任何表示,算是中立。白燕红的态度也与刘松江一样。
而李青在刚才抱怨了一通之后,也不说话了,只是盯着叶磊看。
“叶总指挥,对于东北人民的巨大付出,我想中央肯定是知道的。我想以后他们肯定会有所补充。但这战争还要继续下去,我们的任务还是没有变。既然我们扩大作战范围,能够给关内方面减少一些压力,那咱们是不是应该这么做呢?”赵尚志问道。
赵尚志说的没错,这东北的抗日烽火更大之后,那关内方面的压力肯定会小上一些。
问题是,这并不能改变什么。既然都说到是持久战了,小鬼子也没办法吞并中国,那为什么还要抗联方面扩大战事,牵制敌人呢?
这能改变什么?
其实,这什么都改变不了。唯一改变的就是,刚刚有点起色的东北抗联,会再次招到敌人的毁灭性打击。历史再次用那强大的惯性回到原有的轨道上。以后的事情,可能会与历史上有所不同,但大势还会按原来的方向发展。
“我还是建议,作战范围还是主要保持在拉滨线、奉吉线、梅辑线以东地区和绥滨线以南地区,游击作战方面则主要放在连京线、京滨县以东和北满、吉东地区。暂时不要把作战范围扩大到连京线、安奉线以西地区。”
“能给一下理由吗?”赵尚志问道。
“如果光凭实力,我们碰上两三个师团就得被打垮。就是把我们部队放到关内,我们也不见得能建立像吉辽根据地一样的根据地。之所以我们被七八个师团的敌人包围在长白山地区,还能坚持下去,其最大的原因就是,敌人要派出很多兵力固守很多地方。如果我们把部队扩散到东三省的所有地区,那敌人就没有了顾忌,反正我们抗联随时能碰坏他们的工厂,到时,敌人就没有必要派出大量的兵力,去守那些地方。更大的一个原因是,日伪军现在最大的敌人,还不是我们,而是苏联。但等我们把战火烧到整个东北之后,那日军第一个要干的事情就是剿灭我们。而这样,他们就能把驻守边境的第一、十一、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五十一等师团全部调回来,加上本就在我们身边的第八、九、十二、十四、十九、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五十四、五十七师团和朝鲜南部的第二十师团,总共十七个师团外加九个**守备队和十三个国境守备队来对付我们。你们说,在这么多的敌人面前,我们还有希望坚持下去吗?”
cente
………………………………
第十节 第十三个步兵师
第十节
第十三个步兵师
十五日晚的讨论没有得到任何结论。'。'
魏拯民、杨靖宇、周保中、赵尚志四人仍是坚持执行中央的命令,但叶磊、刘松江、白燕红、李青四人则反对这样去做。双方谁都不能说服谁。
如果非要把这些人分成两个部分,那只能分为地方派和中央派两个部分。中央派极力坚持执行中央的指示,而地方派则极力反对。
中央派主要集中在省委和总司令部等领导机构方面,如果说有他们的支持者,那高级干部方面可能会有很多人支持他们的意见。这部分人大都是从关内派到东北来工作,或是有在关内学习、工作过的人,其知识水平比较高,大都上过各级学校。
而地方派则在基层方面肯定会有很多支持者。毕竟,抗联的大部分战士还都是东北人。就算他们也是从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才到了东北,但已经把家安在大东北的他们,已经是东北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