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百战将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百战将军- 第1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现在都是四路军总指挥了。是该这些了。我说,你就听着。”

    “好吧。”

    “你和你母亲可能都认为,你父亲的名字就叫吉升帆。对不对?我想他肯定不会对你们说真名的。从到东北工作后,他就没再使用过原名。我也是在满洲省委的时候,看到他的资料才的。”

    “难道我父亲不姓吉?”

    “别插嘴,让我一口气说完。你父亲的原名是梁海明,老家在福建。他到北平上学后,就在那里当了教师,也入了党。后来因为工作需要调到了东北。我是在磐石见到了他。他当时主要负责建立赤卫队的工作。记得那年是一九三二年。”

    杨靖宇似乎回到了八年之前。说起当时的事情,说得是清清楚楚。

    “那时我主要负责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虽然跟你父亲谈得来,但我们工作不同,很难会聚到一起。到了三三年的四月份吧,磐石县委接到了一封从苏联方面转来的一二六指示信。指示要求为了东北抗日反满,应该进行统一战线,发展抗日罢工,领导农民反日反伪满斗争,并建立人民**军和人民**政府。现在想起来,这样的要求是很不现实的。但当时的大部分人是同意了这一做法。而你的父亲则是坚决反对这样做。他说这里有几个问题。一是不该以冒险地组织罢工为主要任务,并以进攻大城市为工作重心,二是他提出要积极争取伪军让他们反正,三是应该建立根据地。但这三个方面的内容都与一二六指示信的内容不符,最后他的建议并没有得到多数人的赞同。那次的争论很激烈。在最后确定完全地执行指示要求后,因你父亲强烈反对,就撤销了他的所有职务。”

    “所以他才到清松村的?”叶磊问道。

    “没。当时我也正在外边带着部队,刚好没能参加那次会议。这些事情,我也是听来的。等我的时候,你父亲已经带着几个人离开了。当时我还不他去了哪里。第二年我才听说他到了抚松一带,准备建立根据地。结果天有不测风云,他在那里只工作了两年,就遇到了敌人的扫荡。为了掩护乡亲们撤退,他与几人拖在后边,最后敌不过占优势的敌人牺牲了。”

    “不对啊。我可是二八年出生的。我父亲和母亲肯定是在到清松村之前就认识的啊。”

    “你父亲到东北工作的较早。二六年他就到了东北。我想你父亲和母亲是那时候认识的。”

    白燕红曾跟叶磊说过,她到过最远的地方就是临江。现在看来,当时她并没有说真话。也许,她是想把这事永远地忘掉吧。

    杨靖宇继续说道现在想来,你父亲当时所提出的建议都是对的。从你身上,我看到这三件事情都变成了现实。你们并没有急于攻占大城市,对俘虏的伪军进行的工作也是十分地成功,而根据地也是在咱东北最先建立起来的。而对于所谓的指示信的态度也是出奇地一致。你父亲反对一二六指示信,你也是坚决反对六三指示信和后边的补充信。这次也一样。有时候我想,你父亲是不是在以前跟你说过?”

    “可能啊,杨树父亲牺牲的时候,我才八岁。”

    “没不可能的。你现在虚岁才十三岁,已经是四路军总指挥了。你说还有事情是不可能的”

    “这……”

    “看到你,我觉得就像看到了你父亲。不管是长相还是做事的方式,都是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

    “不会吧。我父亲可不会跟我一样,显得毛躁吧。”

    “那是因为你还小。等你长大了,就会沉稳很多。”

    汗。杨靖宇竟然说是因为还小才有这样的表现?如果让他真了的情况,那他可不要笑掉大牙?

    “讲完了?”

    “我对你父亲了解得也就这么多。有跟你母亲多问问吧。”

    “她可不想回忆这些事情。我也不想让他回想心痛的记忆。也许有些事情是不更好。”

    “那是她怕你伤心。我想你现在问她的话,会告诉你的。”

    “再说吧。觉得时机合适了,我就问问。”

    第三十四节

    梁海明

    第三十四节

    梁海明

    

………………………………

第三十五节 第四区

    

    第三十五节

    第四区

    这一晚,叶磊是一刻都没能睡下。翻来覆去他的脑子里闪现出来的是总是那几封指示信。'。'

    虽然第一次听到了父亲的故事,但对于叶磊来说,这个未曾谋过面的父亲的影响力有限的很。除了用佩服、敬仰等词语来描述他对父亲的感情之外,他还没有其他感觉。

    而那几封指示信,则像刺一样扎在他的心里。让他感到十分不舒服。

    也许那个指示信的目的是好的。只是因为不了解具体情况,且过多地受到了苏联的影响才会导致东北的抗日局面变得如此地艰难。

    也许那个指示信的目的是邪恶的。说不定有老毛子不可告人的企图。

    但不管是因为原因,几封指示信对东北的抗日形势是起到了重大的负面影响。

    在外国占领军的铁蹄之下进行罢工?没有强大的工人阶级,还进行罢工?没有强大的组织还领导?

    在没有足够能力的情况下又要进攻大城市?敌人都有几个师团的正规军,让一帮刚组织起来的土匪、农民、散兵进攻大城市,这可能吗?

    没有兵力,还不提倡策反伪军?难道列宁**就是靠工人、农民就成功的?他们没有得到军队的支持?

    在没有后勤保障的情况下又不允许建立根据地?没有稳定的根据地,吃,穿?难道用一腔热血就能赶走敌人不成?

    面对敌人的层层逼近竟要求避战让路?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抗联部队全部躲到深山老林,过着野人般的生活。这样还攻击敌人?不饿死,不冻死,算是上天照顾他们了。

    最后是那个反满抗日不并提的问题。一个是主子,一个是傀儡,能分开讲。反满就是抗日,抗日就是反满。

    把这些问题都一一列出来之后,叶磊这几个指示信的要求那是误多多,对抗联的发展造成了致命的缺陷。

    叶磊想道:这**驻共产国际的代表团到底想干?难道小鬼子完全占领了东北地区,他们就会开心?不然可能一连发出这么多误的指示

    看来这个代表团的指示确实是信不过的,反执行还差不多。

    叶磊本来对苏联、共产国际本身是没有多少的反感。他曾甚至希望从苏联获得援助呢。但当他了解到各个指示信的内容之后,他的想法就变了。反感、厌恶,甚至还带有一些怨恨。

    如果他是苏联人,或是苏联的决策者,他也会选择这样去做。但他不是老毛子,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

    角度不同,看法不同,立场也会不同。谁都在追求者的利益。如果能给带来利益,那即使会伤害他人,他都会继续下去。道义在利益面前就像是薄薄的纸张,一捅就破。但这样的利益却是重要挂着道义的高帽子。有人在宣扬这个纸帽子,说他是不朽的,永生的。老毛子就在这么做。几封指示信就是明证。

    要不然,站在道德高处的他们为不派兵来解救在日军铁蹄下呻吟的中国人民就是提供不了帮助,那为还要提供误的指导。难道这就是道义的做法?

    既然自认为已经看清了老毛子的真面目,叶磊决定就不再想这个问题,不听就是了。

    仍无法睡下去的叶磊,又想起了晚上讨论的内容。

    虽然有了初步的决定,但叶磊觉得还是有很多不足。把二路军配到第四区就可以了吗?他们真的能在那里坚持下去吗?牡丹江的敌人有派出多少兵力?增援到东北的兵力又会有多少?一个个问题,一个个不确定的事项,一个个不知效果的应对方案,不断地出现在叶磊的脑海之中。

    不行,这个方案不靠谱。还得跟他们继续说说这事。叶磊想到。

    特别是一想到要送八千人的兵力,叶磊还是舍不得。攒兵容易吗?那都是用生命换来的。就是算上能得到的第十军,四路军也就是相当于用五千人换取原第十军的几百人,几乎就是十比一的比例。

    难道一个老兵就真值得用是个新兵换取吗?

    还有一个问题是,一路军和二路军发展的问题。谁占据了第三区,谁就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谁占据了第四区,谁就要受到更大的压力,也没有多大的发展空间。

    以今天的决定来看,二路军虽然将拥有一万四千人,但想用这点兵力在第四区发展起来可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东北方向没能耐攻,而汪清方面则是打下来也没多少好处。那里人少地少,多的只有山和树。只能说那里只是一个打游击的好地方。

    小鬼子可不会眼看着二路军打下汪清地区。他们肯定也,一旦抗联控制住汪清地区,先不说图佳铁路会被切断,最危险的是,南满地区的抗联能连到苏联,并能建立一个稳定的交通线。到时谁苏联会像抗联提供装备。所以,小鬼子绝对不会允许出现这种情况。

    那二路军还发展?

    另一个问题是,第十军调到四路军也不是太好的选择。他们对五常地区十分熟悉,如果他们离开了五常,那一路军的部队想在那边发展,又得费一番劲。

    考虑到第二师不用再支援东线,那十二军虽然支援出两个团到二路军,但一路军的整体实力并没有下降。既然如此,再要抗联第十军就显得胃口太大了一些。

    叶磊反复权衡几次后,决定提出向一路军或是二路军提供两个团八千人的兵力,但希望第二师不用再支援安图,且希望从二路军方面得到二十人左右的指战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第十军军长汪雅臣。

    天亮后,一夜未睡的叶磊先是到外边简单做了些运动。等他时,见到杨靖宇和魏拯民正在等着他一起吃早饭。

    叶磊也不客气,一屁股坐到一旁端起了饭碗。

    魏拯民笑道呵呵,托你的福,我们也能吃上早饭啊”

    “,你们不吃早饭吗?”不跳字。

    “我们一般都是一天两顿,临近中午时一次,傍晚时一次。”

    “魏书记,这样不大好吧。战士们能撑得住吗?”不跳字。

    “习惯了就好。”

    对话中叶磊感觉一路军的粮食问题还是比较严重。虽然目前还不至于断粮,但他们为了省下更多的粮食才会继续保持这样的做法。

    “杨司令、魏书记,昨晚我考虑了一下。如果你们能保证安图方面的作战的话,我们,就不要第十军了。当然,两个团还是会送来。我只要一些人就可以,二十人左右吧。包括汪雅臣军长。”

    两人在早上似乎也有过一些交流。魏拯民说道那就谢谢你们了。但汪雅臣可能还得留在五常地区。”

    “?更改主意了?”

    “嗯,我们考虑到汪军长本就是五常人,在那个地区还是很有影响力的。有他在,我们在五常方向的工作会更加顺利。希望你能理解一下。”魏拯民说道,“但是我们可以和二路军一起给你们支援更多的政治人员。”

    “多少?”

    “五十人左右吧。你可以把它们配置到营、连级部队上。”

    “这……”

    既然魏书记都这么说了,叶磊也没好说的。只是犹豫了一下,就答应了下来。

    这样调整后,四路军虽然少了八千人左右的兵力,但第二师就不用继续留在青岭岗地区,可以投入到南线或西线作战,整体上也没有少上一点人。能参加作战的人反而多了一千人。且又得到这五十人的基层指导员,四路军也能解决营连一级上缺少政工人员的问题。

    虽然这些人还要让刘政委专门培训一下,但叶磊十天左右之后,他们完全可以投入到实际工作中。

    “那周司令他们时候能?”

    魏拯民说道二路军那边在做一些准备,我想在这个月末他们就能转移。”

    “那是不是有些晚了?这样吧。我这次就先把兵力派。你们先代着指挥,等周司令了在把部队交吧。”

    饭后,三人讨论只经过简单讨论,就确定了近期的作战计划。

    四路军方面继续完成整编工作,并暂时继续占着磐石、通化、柳河三个县城,但只保留很少的兵力。并在七月十七日之前派出两个团,二十日到达敦化以东地区。同时,根据具体情况会在西线发动一次战役。

    一路军方面则马上准备四到五个师,再次强攻敦化县城。战后,一路军将在第二、第五区保留五个师的兵力防守间岛方向。在第一区留下三个师防守西线,且监视敦化地区。第三区则部署四个师。其中一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