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百战将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百战将军- 第1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晚,黄海峰没有回来,第二天叶磊他也没看到他。直到晚上他才急冲冲地回到了设在小北山的龙湾支队指挥部。

    昨天,鬼子从三个方向派出了三支都有五百人左右的队伍试图占据空杨树、板子房、瓮圈三个村子,但都被一、二、三分队消灭或是打退了。本就没有更多兵力进行进攻的野副昌德,也没有选择继续派兵,而是不断地调动龙岗根据地周边的兵力,一步步加强封锁的力量。

    结果,今天就成为了难得的一个清静日子。敌人不派兵了,飞机来了又解决不了问题,龙湾支队在经过连续十天的战斗后终于有了一天的休息时间。

    “我来晚了。”黄海峰说道。

    “事情都结束了?”

    “结束了。”

    至于怎么结束的,叶磊也不想多问。知道了又能干什么?

    “咱支队好不容易休息了一天。你也早点休息吧。”

    “不用留下来等消息?”

    “等什么等?都在打仗,谁还有时间发电报。等睡醒了,咱就会受到一摞的捷报。哈哈哈。”

    说是这么说,但叶磊已经想好了,今天就要守在这里,等着青岭岗方面的消息。

    这次他动用了铁血队全部的力量。不包括龙湾支队这边,光在青岭岗根据地附近就出动了近六千人向敌人发起进攻。

    虽然周边的鬼子比这还要多得多,但他们是分兵驻扎在各个据点的。所以在每一场战斗中,铁血队方面都是占着绝对的优势。至少在兵力上,他们是比据点里的鬼子要多上两倍一上,甚至是三倍。

    因为作战目的不同,同样是进攻,敌人是按计划推进,而铁血队是四面开花。同样是防守,叶磊是重兵防守几个占据地理优势的防线,而敌人只能被圈在围子里孤立无援。

    今晚进行的第一波进攻十分关键。铁血队必须在敌人尚未反应过来之前,拿下更多的据点。这样他们才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人力,继续进行还要进行十五天的连续作战。

    这些问题都是叶磊想过很多次的。想来想去,他发现都是以前考虑过的问题,就不愿意牺牲脑细胞做这些无用功。

    “怎么还不回去休息?”

    “队长也不是还在呢吗?我也等等看。好消息也好,坏消息也好。早知道早高兴,早知道早解决。”

    叶磊说道:“那就一起等吧。对了,反正闲着也没啥事情。你跟我说说。抗联是怎么对待叛徒的吧。我们都现在都是尽量打歼灭战,所以也没什么被俘人员。但以后就不好说了。”

    黄海峰讲了很长时间。说道最后,又是怒又是叹地,有时候连话都说不下去。

    叶磊听着也是感慨万分。

    前世的教育中,红军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反围剿失败后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什么湘江血战、几度什么水,还强渡了金沙江,后来又是爬雪山、过草地的确实很艰苦。

    但如果给叶磊一个选择的机会,他更愿意去长征,而不是在这儿。

    长征是多长时间?好像最长的也不超过一年吧。可留在这里却要继续打上五年多。

    长征途中有几十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这里却有几十万日本鬼子和伪军,还有数不清的伪警察和地方自卫团。

    长征路上还是得到了很多百姓的支持的。但在这里别说百姓支持了,有的时候连自己人都不敢相信。

    长征走了两万五千里,抗联走的就少了吗?他们几乎是天天在躲避敌人的讨伐队和飞机。

    过雪山、过草地,那也是过了一两次就完了。但在这东北,每年至少有近半的时间是大雪封路。到了冬天,哪里都是零下二三十度,零下四十度也是正常不过。

    吃不饱,没得吃?这里就有?树皮是正常,野菜是改善,高粱大米见不着,吃肉是妄想。

    黄海峰说,东北大山里到处都是野人,都能吓死小孩子。这些人都是抗联的人,男女辨不清,锅底色的脸,麻布袋改做的衣服不少见。唯一能分出男女的就是胡子了。没胡子的都是女人。

    对于黄海峰的又气又叹,叶磊也逐渐理解了起来。

    这样的环境中能有几个人坚持下来?

    人不是模子里印出来的,一样米还养百样人。怎么可能每个人都能坚持下来。坚持到现在的都是勇敢坚定的战士。

    那些扛不住投降的人,是叛徒。过了千百年,他还是叛徒。但在这样的环境里,谁又能说自己不会变成叛徒的。

    这是一个残酷的淘汰过程。淘汰的带上了叛徒的帽子,现在还没有被淘汰的也不能高兴地太早。因为考验在继续,淘汰在继续。直到赶走日本侵略者,直到获得最终的胜利。

    黄海峰说了一句很莫名奇妙的话,让叶磊想了很长时间。

    他说,也许死亡对程斌来说是一种解脱。

    ;

………………………………

第三十四节 两个可怜的人

    

    黄海峰所知的程斌是是杨司令的左膀右臂。他很会利用山区山高林密、地势险要的特点,指挥作战。就是与军部、杨司令联系不上的时候,在缺乏补给、减员严重的情况下,他都能坚持开展游击战,顽强地与日军周旋。在他指挥的几十次战斗中,消灭了很多日军和为军警,特别是在摩天岭战斗中,他更是歼灭了日军今天中队。

    他不仅是一师师长,更是政委。没有杨司令的重视和心来,他怎么可能身兼两职。早年度过中学的他,九一八事变后就加入了抗日义勇军;加入了中国**。伺候先后当过游击队小队长、保安连政治委员、游击队政治部主任,后来又担任了抗联第一军的政治部主任。

    这样一个文武全才的程斌,还是个孝子。但,谁都没想到这会变成他致命的弱点。

    日军抓捕了程斌的母亲和哥哥,并在本溪地区大量张贴和散发要他归顺的传单。

    这也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有叛徒也有继续坚定抗日的人。一师还是有不少人拒绝投降,离开了程斌继续留在当地抗日。黄海峰也是从他们那里辗转听来的。

    介绍到这里,黄海峰说道:“人啊,总是有想不开的时候,钻到牛角尖里就出不来。这一走歪,就是万劫不复之地。”

    程斌的叛变,导致的结果不仅仅是大量的密营被破坏和游击队伤亡急剧上升等问题,因为他了解杨靖宇的一路军所经常使用的作战方式,所以一路军连作战方式和习惯都要改变。物资没了可以再抢回来,人没了可以再招,战斗习惯则改了就是了,这些并不能从根子上动摇一路军。最大的,也是最根本的破坏来自于程斌挺进队等大量由叛徒组成的讨伐队,他们不仅袭击了密营,切断不及通道,更是严重破坏了恒仁、宽甸、本溪地区的抗日根据地。最为关键的是,去年末对辑安、老岭根据地的大肆破坏,直接导致一路军完全丧失了根据地,造成无补给、无补充,伤员无法治疗等结果。这可以说是对一路军的致命一击。

    黄海峰说,若当时没有铁血队的支持,一路军可能已经消失不在了。

    他又说,他恨程斌,但也气他。

    恨他叛变革命,给一路军造成这么大的伤害;气他不争气,看不清抗日的目的和本质,。

    叹的是,恶劣的环境、残酷的淘汰。

    叶磊想:某种角度上,现在留下来的人应该庆幸才对。如果到了那种境地,你能不能坚持下去,能不能不叛变?不要现在说不会。不到那种程度,你的回答几乎没有任何意义。

    叶磊又想道:如果是我呢?我能坚持下去吗?

    如果有人这么问,他肯定会说不会。但自己问自己是,就没必要这样回答了。因为他也没信心。

    至于怎样减少出现叛徒的问题上,黄海峰说了一些方法。但叶磊感觉这样就有些矫枉过正了。真要做到那种程度,不用鬼子上山来打,自己就得拼光了不可。

    如果因为犯了一点小错误,或是有一点点可以,就要采用那种方式解决问题,那这队伍还怎么带?人心惶惶、互相猜疑的环境下,还能集中多大的精力投入到战斗当中。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就是这样做了还出现了那么多叛徒,不这样做那还不得成堆地叛变?

    “政委,问一个。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们以前是怎么发展队伍的?”叶磊问道。

    “还能怎么发展?只有查清了对方的底细,我们才敢招人。像现在这样收编俘虏是根本不可能。当时我们的兵员,大多来自于根据地里边,是组织推荐的。”

    “怪不得发展不起来啊!”

    “别看我们现在有这么多人,真要打起仗来,被俘的肯定少不了。这叛变的,哎,不说了。越说越气愤。”黄海峰说道。

    “但这样的结果,你们想过吗?”

    “想过。但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就像咱们现在搞得这种方式,也不是没想过。但否决掉了。”

    “为什么?”

    “承认也好,不承认也罢。现在的敌人还是太强大了。双方的差距不是那么一点两点。说是差上十万八千里也不为过。在敌我双方的如此悬殊的对比下,就算我们如此做了下来,结果也是可以想象的。除了让更多的老百姓遭受灾难之外,我们并不能改变什么。何况……”韩海峰说到一半就没有继续说下去。

    “何况什么?”

    “算了,不说了。说了也没啥用。”黄海峰摇着头说道。

    “嘿嘿。说了没啥用,不说你就能膘上一斤肉?还是说说看看吧。”

    人就是这样,别人越不想说,他就越想知道。

    “你知道六三指示信吗?”

    “什么六三指示信,我咋就不知道呢?六一儿童节我倒是知道。可惜现在没人过这个。”

    黄海峰没理六一不六一的,慢慢给叶磊说起六三指示信。

    五年前,党中央发飙了八一宣言,也就是为抗日救过告全国同胞书。宣言中分析了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和南京国民政府推行的卖国政策所导致的民族危机,热情赞扬了各抗日武装和许多爱国志士的英勇斗争,并号召全国各党派、各军队、各界同胞,团结一致,停止内战,坚决抗日的主张。同时号召结成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和全中国统一的抗日联军,集中、动员一切国力投入到抗日救国的战斗中。

    而在这之前,党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已经发出了一份给吉东负责同志的密信,简称六三指示信。

    “**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这是什么?”

    “这怎么解释呢?就是中央派到共产国际的代表吧。”

    “哦,你继续说。”

    指示信里先说了一段东北抗日邮寄运动的形成和特点,认为在东北造成了广大的民族反日统一战线的环境,当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已经在斗争中形成,并在逐渐壮大,与一些反日队伍初步建立了抗日统一战线。但是,由于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不断的、残酷的进攻,使东北抗日游击运动的条件异常困难,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还比较薄弱,未能结成广大的反日统一战线,并提出现有的反日力量还不能将日本帝国主义从东北驱逐出去。

    因此,考虑到目前东北抗日有机运动的形势不是最后决定胜负的时期,而是准备群众的时期,应该为争取最后的胜利而准备的时期。根据现有情况,指示信中提出了,积蓄力量、保存实力、准备将来决战的方针。这封指示信还进一步提出要扩大有机运动,联合一切反日力量共同抗日,为此可以打破各地的关门主义,吸收一切愿意参加武装反日的人进入游击队组织,要实现全民族的反日统一战线,巩固和扩大建立抗日联军总司令部异类的组织。

    这封信和八一宣言都是**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起草的,其基本内容基本相同。

    但叶磊还是听出了一个差异,他问道:“黄政委,我问你。这指示信里的指示是党中央的指示还是共产国际的指示,或是两者都有?”

    黄海峰露出疑惑的表情,问道:“八一宣言是两者的名义发表的,而六三指示信是驻共产国际的中央代表团那里传来的。”

    “嗯……;这个代表团是谁领导的?我问发出六三指示信的那个时候。”

    “让我想想……应该是王明团长。”

    “谁?”

    “王明。”

    “王明?怎么这么耳熟?”

    “你竟然听说过?”黄海峰诧异地问道。

    王明这人,他也是从魏书记那里偶尔听到的。这叶队长是什么地方听说的呢?难道也是从魏书记那里听到的?叶磊对着王明这个名字感觉很是熟悉。想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