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说两个本就没多少人的山区被抗联战区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就算他们有很多人,野副也不担心他们能熬得过这个冬天,没粮食他们只能等着饿死。
但问题就出在这里。濛江以北地区问题倒不是很大,那里的大部分粮食已经给运了出来,但抚松东北就不同了。因为防止粮食被在那里活动的抗联所劫掠,那五个军事部落里的粮食暂时还未运出来,结果到现在反而便宜了抗联。
有了那些粮食,抗联别说熬过这个冬天了,就是想吃到明年村天也不是不可能。这下有影响了肃正计划的实施。
根据计划,缺衣少粮的抗联部队为了获得更多的粮食和冬衣肯定是要四处袭击部落和村屯。到时只要那些地方上的日军和满洲军顶住个两三个小时,就能等来增援,并一起消灭来犯的抗联。
但现在有了粮食的抗联肯定不会为了一点点粮食就会冒险,他们的行动、他们的战斗肯定会有更大的目标。
结果也表明野副的这些猜想是正确的。这两个月来,抗联已经完整地打下了两片山区。
而过去讨伐这两个地区的守备队、满洲军和其他各种武装力量更是损失惨重。不算上原来在这里留守的兵力,光是被派过去的就先后有一万五千人,结果濛江那边是损兵折将,损失了一半以上的兵力和大部分装备被打了出来。而抚松那里更是惨到了极限。派过去的近九千人竟然一个都未能或者回来。
参加大讨伐的所有人全都加在一起才六万出头,这就损失了近一万三四千人,战去了五分之一还多。若加上本就在这一片地区驻扎的守备队、满洲**、警察、自卫团等,这一数字肯定不只是这点。特别是这十二个地方至少一半以上是军事部落,每个地方至少也有三百以上。把所有的都加起来,这两个月的损失达到了惊人的一万七千以上。
这让本就感觉兵力不足的野副感到郁闷不已。虽然他已经向关东军总部发去了增派守备队、满洲**,并希望同意他扩大地方自卫队的想法的电函,但至今还是一无消息。
一月中旬后,他发现在这两个地区,自己已经不能进行进一步的讨伐了。别说讨伐,能不能守得住那些村屯部落都成了问题。不得已的情况下,他只能调配各地的兵力。先是把相对来说压力比较小的敦化地区把第二军管区的刘尚华步兵第二旅调到了抚松,然后又从其他一些相对稳定的地区又组织了两个满洲军守备团,派到了濛江。就算是这样安排了下去,但在通化省境内,他还是无法组织起更多的兵力来对两个地区进行进一步的扫荡。近一万八千人投入了进去,连泡都没冒下就没了,他怎么敢把仅剩的一些机动兵力投入到这个黑洞之中。真是再组织了一场,又失败了,那是后整个通话省境内的局势将会糜烂起来。若到时在想派部队稳定下来,那就不是两三个月就能解决的问题了。
至于间岛,他可是不敢从那里调兵。那里靠近苏联,一直都是最重要的讨伐地区。若真从那边把部分兵力掉了过来,到时候这三个省的大讨伐只能算到此结束了。
为了防止局面更加糜烂下去,现在的野副只希望在间岛方向进行的讨伐执行地顺利一些,这样他还是有点时间再回头解决这两处的抗联。为此他把所能调动的最大兵力都给抽调了出来,布置到了两处山区的周边。此外,他把有限的兵力分别集中到了金银别、二道白河、西枚顶子、濛江口子、下集场、黑石镇、大磖子沟、双阳哨等地,特别是在桦甸、辉南、濛江、抚松等县城驻扎了重兵。
就算这样,这两个县境内他所为了讨伐聚集的所有的兵力还不足三万。其中一万多还是没什么战斗力的自卫团、保民会等民团。
这样的兵力再想继续讨伐是不可能的,就是想继续守住现有的村屯部落都是个问题。为了确保这样的局势暂时能维持下去,他只能频繁调动军队来迷惑抗联。从实际效果上来看,也确实达到了效果。至少到现在的这近半个月的时间内,两地的抗联还都很老实,并没有出来添乱子。
其实野副想到的这些问题都不是他最关心的,最让他烦心的事情是日军的伤亡。濛江县那边还好点,虽然不少人受了冻伤,但大多还活着,玉碎的没多少人。
关键是在抚松那里。野副至今还不知道活动在那一片山区的是抗联第一路军的哪支队伍。据他所知抗联第一路军到现在只剩下了一个警卫旅、三个方面军,总数不会超过两千人。其中在濛江县境的部队,据退回来的人说应该是抗联的警卫旅和一方面军,而二方面军一直都是在安图方向活动,三方面军一般也是在敦化地区活动。根据情报,现在的情况也确实是这样。
那这抚松山区里的部队是从那里来的呢?
他问了很多抗联叛变过来的人,但对此都说不可能。说是这一片地区的绺子投降的投降,被拉近抗联的早几年都融进去了,根本不可能平白的出现一支部队。所以这支队伍只能是从原有部队中抽出一部分来的。
这就让野副更是头大无比。这几年被消灭的越来越少的抗联,怎么还有兵力分出部队来?就是分出来,还能分出多少?如果他们真能用这么点人就能段时间内弄出这么大动静,那他们早干嘛去了,怎么会等到现在才想起这么做?
分析来分析去,野副不能认同那些他都看不上眼的叛徒们的分析。他相信这里边肯定有什么自己还不知道的事情。
野副正在一个人趴在那里想的头都要快炸的时候,一边的电话竟然向了起来。
这是一部保密电话,能往这里打来的一般都是关东军方面的人。看到这部有段时间没响过的电话叮铃铃地响着,野副似乎已经知道了他将要听到的消息。
他没有急于接电话,先是站了起来,整了整自己的军装和武装带,然后才小心翼翼抓向了电话机。
;
………………………………
第四十八节 增兵
一月三十日,通化省警务厅,大会议室。
因为追剿抗联不利,富森已经被撤去了警务厅厅长一职。新任的厅长是岸谷隆一郎。通化省的讨伐任务也由岸谷来继续完成。而富森则专门负责富森工作队,继续追剿杨靖宇等人。
富森熊太郎已经没有力气再生气了。这两个月来,除了去年十二月初的几天之外,他就没过过几日平静的日子。每天不是他对下边办事不利的人撒气,就是被电话里传来的训教声,吓得半天不敢吭声。
就在会前,他就把一个做错事情的警察给拉出去亲手毙了。当然这人肯定不是日本人,要真是那样,富森可就得上军事法庭了。
会议已经开始,但看着脸色黑了吧唧的富森,坐在长排会议桌两边的各大队长和各部分负责人都不敢说话。谁都不想碰他这个霉头,到时候富森把气发到了自己身上就得不偿失了。
这段时间富森都不知自己摔坏了多少茶杯,不清楚怒杀了多少人。虽然这问题还是没能解决,但老是这样也不是办法。他要清醒起来,好好地分析一下当前的情况。
“程桑,你滴说说。咱们现在的情况吧。”
程斌像早就知道富森会让自己来说话一样,马上就站了起来。然后拿出自己的本子,翻开到一页,说道:“在大讨伐开始之时,我们有十一个讨伐队,三个特搜班,五个指纹班。经过四个月的大讨伐,我们获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我们在抚松和濛江两县的讨伐进行的不是很顺利,先后有五个讨伐队,两个特搜班,三个指纹班在那里牺牲。经过几次紧急补充后,我们现在还有八个讨伐队,两个特搜班,三个指纹班。汇报完毕。”
说多了,说绕了这富森也听不太懂。在挨了几次批之后程斌学乖了,只挑重点说,除此之外是一字都不愿意多说。
富森也喜欢程斌这样的汇报方式,但要求这说话还是要慢一点。如果叶磊看到这种情景,他会觉得这里各个都是领导,虽没有恩啊等拉长的声音,但这说话速度绝对跟后世有得一比。
“哟西。现在,我们没有多余的警力,派到那两个地区去了,那边只留下两个讨伐队,其他的都到其他地方执行任务。”
一个日人警正站起来,用鸟语问道:“富森厅长,那我们就不管那两个县了?那里可是有大批的红匪在活动!”
“岸谷厅长已经交代了,今后要对那边进行长期的封锁,暂时用不上我们了。”富森应付了那警正一句,然后继续说道,“其他地区要抓紧完成规定滴任务,要在剩下的两个月内达到预定目标。都听明……”
富森还没说完,一个日本警察就跑了进来,用日语跟他说了什么。而富森则是听完后,马上走出了,大会议室,并留下一句狠话:完不成任务,都给我死啦死啦滴。
一个小时后,大会议室。
坐着还是那帮脑袋不保的人,还有一个就是满面红光的富森熊太郎。
众人已经从富森的变脸中看到了一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但也只是猜猜而已。
“大日本皇军、关东军司令部对这次的情况十分重视。特别是梅津中将阁下,他对满洲国濛江、抚松两县糜烂的局面给与了高度的支持。根据关东军司令部的特别调遣,将从其他军管区调来三个守备大队,并在与满洲国治安部联系后,紧急调动了四个旅的满洲军到第八军管区。”说到这里,富森可能是想到了将要继续执行的大讨伐,说话的声音是越来越大,“野副司令考虑到我们通化省警务厅的困难局面,特别给我们调来了五个讨伐队,并允许我们通化省警务厅新组建十个大队的警察,要求我们加强对两个地区的治安肃正。现在我命令,原定各大队的肃正任务不变,并组建富森特别警务队,下辖新组建的两支讨伐队和增加的五支讨伐队将全力对蒙疆、抚松二县进行肃正。程队长~”
这次日本人能调来这么多部队是程斌说未曾想到过的。满洲国的军队本就不是很多,也就不到八万人的样子。虽然后来也增加了一些,但比三三年初的十五万的数量还是要少很多。这次他们竟抽调出四个旅近九千的军队派到通化省,说明这里的情况已经惹恼了关东军司令部。
三个守备大队有三千多日军,四个伪军警备旅八千多人,五个讨伐队也差不多有一千百人,若再组建十个大队,那是两千多人。如此算上关东军这是从其他地区抽调出了一万五千的兵力。
程斌想道:调来了这么对军队,难道其他地方不用守了,不用讨伐了?
想是这么想,但程斌可不想在这个时候破坏了富森的高兴劲,便大声应道:“有。”
“特别警务队将由我来担任队长,你,程桑担任副队长。我们一定要趁这次的机会,消灭盘踞在龙岗山和长白山地区的杨靖宇。”
“是。”程斌答道。
抗联现在的情况,可以说至少在这里没人比他了解的更多。他本就是第一师师长,虽然一路军是后来改变的,但他们都有什么人,有多少兵力,程斌还是清楚的很。
若说有什么事情是他所不轻处的,那就是在濛江和抚松发生的事情。这已经完全脱离了抗联的作战目的和作战方式,在这点上程斌已经都有些不认得抗联何曾这样做过了。
是什么样的原因让他们改变了,还变得更加强大起来?
同野副一样,也许富森也是这么想的,程斌找不到任何原因来解释这个问题。特别是他们能有多大的兵力,同时在两个地方展开如此的局面。就算是打了下来,他们还能守得住吗?拿什么守?就是日军不攻,那么多兵力,粮食肯定不足,那不饿死才怪。如此的决定,在以前是根本无法想象的,也不是一个领导应该下的决定。就他自己,在以前也从来没想过这样的发展方式。
以前抗联都是以游击队的方式活动。本就人不多,每次行动最多也就四五百人的规模进行战斗。可现在不像以前了,他们竟然占了两片山区,还把里边的军事部落够给拔除了。这说明他们是要长期在这里发展。
那里可都是山区,大部分时间在日军飞机的监视下,又种不了什么庄稼,他们是想怎么坚持下去?就算种了庄稼,鬼子的飞机可不是瞎子,还不得放把火都给烧个干净?!
没有粮食,又不能在白天行动,还无法形成聚集地,那还怎么寻发展,训练队伍?难道他们这是要在晚间活动?
想到这里,程斌可是吓出了一身冷汗。
自从带队叛变后,每到夜深时分,程斌就感到无限害怕。他很担心抗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