甓嗟氖奔洹
    不过话又说回来,虽说这个假皇帝死了,但是也正如那句话所说的,国不可一日无君,虽说大汉王朝已经就此灭亡,但是话又说回来,不可能让他一直这样灭亡下去吧,总需要推荐出来一个君主,统领自己自下的子民吧,毕竟,在这片土地上,家天下的思想还是非常的浓郁的。
    公元195年中旬,袁绍在谋士沮授和田丰的建议下,举行了祭天仪式,并且宣布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他袁绍今日领冀。幽州还有青州三地,顺应民心,当即王位,定国号为赵。
    当这个消息传出知识,天下又是一片震惊,没想到袁绍竟然称王了,并且还称之为赵王。
    王和帝这两个称号,似乎都代表了一种权威,一种象征,但是经过封建社会的不断发展,有一些明显的阶级,已经被划分了出来,称王和称帝完全是两个概念。
    就像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大地上,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加起来有上百个之多,每一个诸侯国的国君,一开始是被称为公的。比如说秦孝公,晋文公齐桓公等等。
    但是随着各大诸侯国的不断吞并,那些强大的诸侯国领地的不断扩张,一个公的称号已经不再满足于那些君主的野心,所以他们就设置了王的称号。称王者就足以号令一个国家,他就是这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但是到了秦始皇这一带,秦始皇雄才大略横扫六国,最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始皇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盖五帝,所以他应该称作为皇帝,帝这个称号也因此而由来,所以说,在统治阶级的序列中,他们的排序应该是皇帝的名号最大,其次是王,再其次就是公。
    自从大汉王朝建国以来,主要就是沿用皇帝这种称号,至于说王者称号虽然还有,但是那也只是一个荣誉称号而已,并没有太大的作用,分封的也大多数是一些皇室弟子,保证他们下半辈子衣食无忧,仅此而已。
    但如今真正的大汉天子已经死掉,汉朝似乎已经到了灭亡的边缘,因为天下之人没有人再推出一个姓刘的人来当皇帝,所以说,袁绍的谋士沮授田丰等人就建议袁绍,以祭天仪式为由,给自己一个真正的名号,毕竟做什么事情都要顺理成章,师出有名。
    袁绍就没有他那个弟弟袁术这么蠢了,急功近利,一下子将自己的名号提到了最高点,袁绍至少退而求其次,没有直接称帝,而改封王。
    封建社会皇帝就只有一个,他就代表天,但是诸侯王却可以有很多个,自从汉朝开始,各地大大小小就有不少诸侯王,比如说中山晋王,所以说当这个赵王的称号出来之时,天下百姓还是可以接受的。
    因为没有太多人反对,所以说袁绍就顺理成章的坐上了这个位置,他们赵国就此成立,从今天开始,他袁绍便可以顺理成章的打理赵国的一切军阵事务。
    反正他袁绍开了这么一个头,并且还成功了,自然会引起天下之人的纷纷效仿。许多有才之士都意识到,或许那些军阀那些诸侯再也忍不住了,他们也即将封王,只是第二个昭告天下封王的人,让众人有些没想到,竟然是远在益州的刘焉。
    刘焉这个人似乎有些低调,虽说以前在洛阳为官之时,也曾经亲自参与过平息黄巾之乱的战争中,不过功绩并不是很耀眼。
    后来又向汉灵帝提出废史立牧的想法,随后他就选了益州这么一块天府之地,自己搬了进去,当上了益州的州牧,集军权与政权于一手,但是自从刘焉到了益州之后,再也没有发出半点声响,刘焉所做之事也就是更换益州的官僚,稳定益州的局势,不去招惹其他的诸侯,也不会去参与其他诸侯间的战争,就这样守着益州的那块地。一动不动。
    但如今刘焉再度发声,他所说的话其实和袁绍也差不多,反正也就是大吹特吹,说他在益州治国有方,百姓安居乐业,如今顺意天意,自封为蜀王。毕竟益州那块地方也可以称作为蜀。
    刘焉跟着封王之后,仅仅过了两个月,又有一个人跳出来,爆出了自己国家的名号,这个人众人那事更未想到,居然是韩遂。
    韩遂在凉州那块地,已经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凉国。这一回天下之人更是震惊莫名,这两个平时不出气不吭声的家伙,没想到居然第一时间,就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诸侯国。
    虽说有很多人心中有一些不解,但是曹性听到这两则消息之时,却只是笑了笑,没有说话,这两个家伙今跟袁绍之后,这似乎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第三百五十章 七雄再现
    刘焉韩遂二人为何会急于称帝,因为他们两个本来就是乱成贼子,急于分割,所以才这么毛手毛脚的建立起了自己的王国。
    历史上的刘焉自从进入了益州之后,现在也没有出来过,俨然成了那里的土皇帝,包括他的儿子刘璋,也是和他一个德行,至于说韩遂,那更是割据凉州长达三十余年,直到后面曹操统一北方之时。见大势已去,最终才无奈投降。
    这两人率先成王,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毕竟相信以这二人的实力,在自己的地盘也建立起了强大的军队,势力相对比一般人要强上了许多,所以他们有封王的资本。
    当第四个跳出来封王的人出现之时,天下之人已经见怪不怪,毕竟这个人称王似乎也很符合情理,他直接洋洋洒洒地发表了一篇檄文,以证明自己称王的正统,因为他可是汉室宗亲荆州物刘表啊。
    汉室宗亲称王似乎也很恰当,所以说,无论是荆州的百姓还是天下之人,都没有表示太多的反对。
    不过在各大诸侯纷纷想办法让自己称王的时候,江东那一地却是发生了一些战争。
    孙坚回去之后整顿兵马,然而就是孙坚这种厉兵秣马的状态,让一些人感到了不安,首先就是驻守在建业的太守刘瑶,他感觉孙坚这莫不是有造反的趋势,于是乎派遣自己的手下严白虎去整顿一下孙坚。
    然而让刘瑶没有想到的是,严白虎之前就被孙坚打败过一次,现在依旧是怀恨在心,他整治孙坚的手段有那么一些下作,具体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反正是把孙坚惹毛了,孙坚直接把严白虎还有他的儿子严兴抓起来一并杀了,这一回事情就大了。
    毕竟他孙坚现在的官职也只是一个吴郡太守,而别人刘瑶可是扬州刺史,他孙坚怎能不汇报就随意杀人呢,所以说刘瑶也彻底的认为,孙坚这家伙是想造反,于是乎派兵攻打孙坚,孙坚现在也是有理说不清,但别人孙坚也是一个十七岁就敢杀人的狠人。
    既然你不要我活,那么我们大家一起去死吧,孙坚直接率领他布下的人马,展开了激烈的反击。
    以孙坚的勇武,那些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江东士兵,怎可能是对手,最终孙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接打进了建业,活捉了刘瑶。
    不过在看见刘瑶那副哆哆嗦嗦,不知所以的样子,知识孙坚那本来有一些愤怒的神经才清醒了过来,他干的这叫什么事啊,把自己的上官都抓来了,那么他岂不是坐实了乱成贼子的罪名。
    虽说孙坚有一些犹豫,但像他的儿子孙策,还有程普等人,可不会这么犹豫,他们再三告诉孙坚,如今孙坚已经把这事做出来了,想要挽回自己名声的唯一方法就是先下手为强,在那些天下的舆论还未出来之前,孙坚就必须率先封王。
    孙坚心中无奈,他此举也是为了自保,因此他在攻克建业之后开粮救民,使百姓安居乐业,免交赋税,因此得到了建业一地许多百姓的支持,孙坚也是顺应民心,自封为王,名叫吴王,所建立的国家也叫吴国。
    就是过了几个月的时间,曹操也终于坐不住了,其实在各大诸侯王不断封王的过程中,他曹操也没有闲着,曹操做的主要事情就是,他不是刚刚打败了袁术吗?至于说袁术的那块地盘,曹性鞭长莫及,而孙坚又不感兴趣,刘备又不敢与他硬抢,所以说整个豫州全部落到了他曹操的手上,曹操一直在整顿豫州,如今豫州也整顿的差不多了,曹操的一众手下,全部跑来向曹操谏言,赶紧封王。
    不过曹操并没有太着急,反而是去找了像荀彧陈群等大世家之人,本来这一些世家之人一开始对于曹操的效忠,还显得有那么一些微妙,曹操也感受到了,似乎像荀彧荀攸的忠诚,并不是完全的忠诚啊,不过曹操宽容大度也没有计较这些事情,更何况他曹操才刚刚起兵的时候,也是为了兴复汉室而来的。
    但是如今天下的时局彻底的变了,汉献帝已经死了,汉朝已经彻底的灭亡了,那些人的态度也该有所转变了,最为无奈的似乎是颍川的荀家。
    曹操没有去逼他们,只是让他们自己思考吧,最终荀家的家主荀彧也是无奈的叹息一声,对曹操深深的抱了一拳,以表效忠,随后荀彧为曹操制定了一系列的祭天仪式,举行了一场风风光光的封王祭天。
    曹操领兖州豫州一带,自封为魏王,从今天开始魏国成立。
    袁绍刘焉韩遂刘表孙坚曹操,六大诸侯皆已封王,当然在这乱世中,不止他们六大诸侯的存在,还有一些小诸侯,就比如说现在盘踞在宛城的张秀,还有雍州的马腾等等,但是六个实力比较强的诸侯,都已纷纷封王,最终天下人将眼睛投向了最后一处地方,因为这天下最有实力的不仅仅有他们六个,可以说还有最后一个,那就是占据了并州以及部分司隶的曹性。
    各大诸侯皆以纷纷封王,他曹性凭什么不分王,这是众人的一个共识,许多人都认为曹性的封王似乎也是迟早的事情,只是就是不知道曹性准备建立什么样的国号。
    不过虽说天下百姓这样想,但是许多诸侯却是不这样想,就比如说曹操和袁绍,因为曹性的手中握有很重要的一样东西,那就是传国玉玺,若是在祭天仪式上,曹性走上祭天高台,拿着传国玉玺宣布他要封王,那么传国玉玺期不代表了曹性的这个王更加正统。
    虽说这不是军事上的威胁,但是却是政治上的一种威慑,若是曹性曾走到了这一步,对于其他诸侯王来说非常不利,所以说那些已经封王的诸侯王,没人愿意看见曹性就此登机。
    离曹性地盘最近的两个诸侯曹操和袁绍,他们两人都有一些行动,其中袁绍的心中最委屈,因为他没有忘记,就是曹性这个家伙给他带来了一系列的麻烦,本来他是可以占领并州的,然而事到如今,他都没有踏足并州的一寸土地。还有就是曹性这个家伙竟然杀了袁术,虽说袁绍和袁术的关系不怎么好,但是在袁绍看来,袁术再怎么说也是他的弟弟,就算要杀袁术,也应该由他袁绍亲自来动手,然而曹性却帮他代劳了,这又让他他心中不爽。
    所以说心情懊恼之下的袁绍也不管这么多,直接号令大军出击,他绝对要在边境给曹性造成一定程度的骚乱,不能让曹性就这么轻而易举的封王。
    看着袁绍的举动,曹性也明白袁绍的心思不过,竟然袁绍越不想看到那么曹性,就越要让他看到,曹性直接派出了他两支最为精锐的部队,那自然就是才刚刚问世的铁浮屠,还有车下虎士了。
    曹性没有犹豫,直接将他的这两只王牌军队,交给了正在前线的徐庶,当徐庶拿到这两支军队之后也是欣喜若狂,车下虎士适合防御,那铁浮屠就适合进攻,他一面让车下虎士做好防御的工作,另一面直接拿铁浮屠这种大杀器去横扫。
    本来张合高揽他们领军与徐庶打的是半斤八两,但自从这两种大杀器来到战场之后,张和高揽被打得苦不堪言,铁浮屠经常都是以四千的兵力,碾压别人一万人斩首八千余人,这个伤亡比例实在是太大了,张合高揽最终只能无奈的向袁绍求援说,他们这边快要顶不住了,他袁绍要尽快想办法啊。
    袁绍也是一个头两个大,焦急的想着策略,他的手下也纷纷谏言,最终袁绍还真从这么多建议中,选出了一个他看上去不错的策略,那就是催促曹操。
    他直接写信给曹操,说曹性又不是他袁绍一个人的敌人,他曹操想在那里坐吃山空,门都没有,他让曹操赶紧想办法出兵并州,他不可能一个人去承担曹性所给予的压力。
    曹操本来也是想出兵的,但是最终被戏志才所阻止了,戏志才告诉曹操,若是简单的出兵,若不能一战而胜拿下并州,或者对并州造成巨大的损害,根本阻止不了曹性封王,与其用这种手段,还不如换一种可能更加有效。
    曹操听完戏志才的建议,眼睛一亮他心中也有了主意,紧接着曹操就发动了他的进攻,不过曹操可不像袁绍那样直接拿着大军去进攻,如此一来损兵折将,消耗自己的实力,增大曹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