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听,顾不得烤火了,拔腿就跑。
    “哇““哇”
    大家都吸了一口冷气,借着月光,看到湖面上密密麻麻的全是鱼背,有的大鱼看起来就有一米多长。
    大家都被吓了一条,这么多鱼,人要下去估计都被吃掉的份。
    大家都看着少苦,眼光的意思是不是要起网了,把鱼围住最重要。
    少苦摆了摆手说道:不急。吃点东西,吃饱再说,等会可是一场大战,大家把吃奶的力气都用上,干完收工回家睡觉。
    。。。
    大家兴奋,一个一个光溜溜的下水捞鱼,捞上来扔到卡上继续捞,一个一个累的跟狗一样,还是很兴奋地捞。
    起网的时候连网都托不住,幸好少苦慢慢把鱼引导边上水浅的地方,要不还真拿这些鱼没有办法,粗粗估计大概二三千斤。
    少苦把煮好的姜茶给每个人喝的饱饱的,逮鱼重要,身体更重要。
    一网干完又来一网,干足两网回家。
    经过三个小时疯狂捕捞吗,终于把渔网的鱼清空,大家都累的虚脱啦。少苦早有准备生了几堆火,大伙在火堆边上把衣服都穿好,塞点东西填饱肚子,得马上往回赶。
    这多鱼万一被人举报没收了,哭死都没用。
    。。。
    大家回到工厂的时候已经凌晨四点多了,周全胜和薛大勇还在食堂下棋奋斗,食堂的大师傅在忙着杀鱼呢,很多人都在帮忙呢。
    周全胜和薛大勇看到少苦他们回来,激动道爬山大卡车,一看,满满的都是鱼,而且都是大鱼,顿时把大嘴都笑的裂到耳根啦。
    食堂里面早就准备好了大骨头肉汤,还有肉粥和白面馒头,对于他们这些功臣来说,管够。
    周全胜看见这么多鱼,急忙去安排叫工人来帮忙,连夜清理。
    猴子他们吃饱喝足回去睡觉去啦,剩下的没有他们的事情,打算养足精神再干一场。
    。。。。
    下午二点多的时候,周全胜和薛大勇过来了,看见少苦很开心,摸了摸少苦的脑袋,然后怀里掏出一大叠厚厚的大团结。
    周全胜兴奋的说:“小五,昨晚收获很大,一共5600斤,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今晚再干一票,今晚我们出动四部卡车,渔网都搞好,每部卡车给你配六个年轻小伙。争取干着最后一票,然后大家过个好年。
    地点都帮你选好了,百家湖,湖面有上千亩,肯定可以干个上万斤。
    周全胜看着少苦一脸疲惫的样子,歉意的说:这次我和薛伯伯为难你了,但是没办法,今年大家都那么辛苦,我们当领导当然想为工人提供好点条件。湖里的鱼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大鱼没有了,小鱼才长大,再帮我和你薛伯伯一个忙。
    薛大勇也感慨道:是啊,看到工人一年忙到头,肉都吃不到,过不好年,我们心痛啊。那些很多都是和我们战场一起杀过来的兄弟,能让他们多吃一口肉,我和老周只能厚着脸皮来求你啦。
    硬的的不行来软的,都是战场走过来的,满满的套路。
    少苦能怎么办??只能点头问道:真是最后一次??
    周全胜开心的肯定说到:今晚再干一笔大的,争取搞到一万斤,就不干啦,准备过年,树大招风的道理我和薛伯伯还是懂的。
    一万斤?树大招风??少苦听到怎么感觉很别扭。
    小胳膊怎么拗得过粗大腿,少苦还打算抱着粗大腿呢。
    怎么办???逼着下湖吧。
    少苦先出一趟门,去了周师傅家里。
    哎呦,过年了,周师傅好忙,还有几个师傅在帮忙呢,估计是服装厂的放假的师傅,看见少苦,周师傅还是很开心的。
    今年少苦可是照顾不少周师傅生意,关键上次还给周师傅送了肉和油,这可不是一般的人情,周师傅一直记得呢。
    今天周师傅看见少苦就知道有事情,因为后面跟着周老三,老三背着一个大蛇皮袋。
    周师傅很自觉把少苦和老三带你里屋,少苦把自己的想法给周师傅说了,周师傅先楞了,后来明白了,拍着胸脯肯定没有问题。
    少苦就是做几件棉衣,棉花都准备好了,周师傅赶赶就出来了,棉衣是穿衣服里面,很简单的,要求也不高,五件棉衣两天就搞定。
    少苦回去又把昨天的几个小伙伴叫来,本来不打算叫他们的,昨天那么累,可是不叫他们担心他们有意见,被抛下的感觉可不好。
    少苦先把昨天的辛苦费分给大家,这次没周胜利他们来分,少苦一共得到2800元,给刚子猴子蛮牛二傻胡子每人分了60元,搞的他们激动的不知道怎么办?数了好几遍放在自己胸口的口袋。
    他们几个还真没有见过这多钱,他们家虽然有工资,工资到手必要的开支之后,哪有什么结余,很多都是借债过日子。这么多钱,真是开眼界啦。胡子也是前几天少苦给了他100元,要不还真没有见过这么多钱呢。。
    至于少苦赚多少,他们不关心,也不在乎,只在乎自己得到多少,满眼期待的看着少苦。
    少苦说了一下晚上打算,所有人都狠狠点了点头。
    晚上的晚饭在食堂解决,少苦和几个小伙帮打前站,吃了晚饭就出发了,周全胜派一部卡车送他们过去,十几公里呢,跑步过去都半夜啦。今晚可是有硬仗,养精蓄锐准备。
    百家湖是南都城南比较大湖泊,靠近将军山,有2000多亩,里面的鱼类不用说啦。
    这次周全胜亲自带队,带来的都是以前跟着他铁杆兄弟,百家湖也没有让大家失望,第一网起网的时候根本拖不动网,十几米的湖面全部是鱼。
    幸好来的人多,都是精干小伙子,二十几个小伙子费了半天的力气终于把网的鱼抓的一干二净,两部大卡车才装下,估计有五六千斤。
    这一网刚起来,另外一个网也差不多来了很多鱼,刚才这里逃散的很多鱼有重新聚到另一个网啦,大家干劲十足的,人多力量大。
    两网差不多有上万斤,周全胜大手一挥:回家,庆功。
第六章,新年活动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那个年代的春节:紧日子里过出好兴致,
    那个年代的春节因此令人难忘。
    平日里粗粮细做难见荤腥,除夕夜的富强粉肉饺子显得分外香;那是基本每家过年的时候都会换点细粮,换点肉,哪怕是黄石家里都想办法换点细粮。
    那是时候过年不仅仅是大吃一顿,更应该是信仰:新年好兆头,新的一年美好希望。,
    平日里没有零花钱,春节里糊个纸灯笼,买个风车,哪怕是逛趟集市什么也不买,都能让孩子大人高兴一年;
    平日里有的父母儿女被隔离,春节也要放回家,能吃上一顿团圆饭,哪怕只是萝卜白菜,都是平生之幸事。
    集体性是那个年代春节的特征。单位发票看电影、操办游艺会、团拜,街道统一发票证、购货本,组织打扫卫生。推开不同的门,每张餐桌上的菜肴是相似的,每个房间家具摆设是相似的,人们的穿戴是相似的,对生活的渴望也是相似的。
    年饭过节好处是解馋
    春节菜谱里,主妇们用大白菜变出的花样差不多能摆一个白菜席。
    “二十五”冻豆腐;
    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年饭可不是一天做出来的。春节最大的好处是“解馋”。
    每到春节,居民每人多给半斤油、半斤肉,每户的购货本上还能多二斤富强粉、一斤黄豆、二斤绿豆、几斤小站稻和五斤鱼,勤快的主妇们全凭巧心思腾挪全家过年的一日三餐:腊月二十八发好面(标准粉),二十九开始炸各种面果子,平日里舍不得用油,现在甜的、咸的、又酥又香的胡萝卜丝丸子、白薯丸子和排叉装得满盆满钵,馋嘴又心急的孩子们趁妈妈不注意,抓上两把就往外跑,和院子里的小伙伴换着尝新。蒸馒头,包豆包,
    年三十之前要把过年的主食准备好。除夕的年饭分两顿,先是晚上五六点钟吃米饭炒菜,平常的机米换成小站稻,加上烧带鱼、沙锅豆腐、狮子头或四喜丸子、豆芽菜,这是一年里最重要、最丰盛的一顿饭,在外的人都要赶回家吃,而且菜里一定要有鱼,取“年年有余”的吉利;夜里12点,全家还要一起吃饺子,饺子用富强粉包,比日常吃的标准粉白得多,一般是猪肉白菜馅,有时是酸菜馅。吃饺子的风俗使得竹具店每年春节前都要加班加点赶制竹笊篱。大白菜是百姓的当家菜,春节菜谱里主妇们用它变出的花样差不多能摆一个白菜席:芥末白菜墩、菜心拌凉菜、五香辣白菜、腌白菜、醋熘白菜、炒酸菜或炖酸菜、油泼梅干菜等。
    年货家里添个新玩具
    过年添个新玩具是办年货的家长们的小秘密。
    到了腊月二十七八,办年货的人把街上挤得热热闹闹,国营的副食店都在店门口支块木板在当街卖。过年的票证上还印着两个喜庆的大红灯笼,二三斤一大块肉,比起平常二两半斤地买舒心畅快多了。
    “糖瓜儿祭灶,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要个新毡帽。”除传统春节食品糖外,市场上有了小娃娃、小花篮、小宝塔、小鸡、小鸭形状的块糖,饼干除了什味、橘子和大方。
    姑娘们喜欢的头花和襟花有菊花、牡丹、玫瑰、芍药、剑兰等花样,鲜花店里的梅花、碧桃、茶花、迎春、一品红、文竹、瓜叶菊、四季海棠、水仙、仙客来等盆花也常令她们情不自禁地掏腰包。
    过年添个新玩具是办年货的家长们的小秘密,给8—12岁的孩子买个小攒钱罐,给2—4岁的孩子买个小鼓,给六七岁的孩子买个空竹或风筝。木刀枪、腰边鼓、大摆球、积木塔、铁鸣蝉、毛毽、脸谱,还有“老鼠滚蛋”、“斗鸡”等新玩具,紧攥着钱包,家长们心里盘算着挑哪个最划算。
    买个月份牌,添几张写春联的梅红纸,扎一只红纱灯,新一年的向往就在挑挑拣拣中开始了。
    年话老礼全都放一边
    不少单位在大年初二组织团拜,领导们倡议“四要四不要”
    “爸爸同志,妈妈同志,春节好!”时钟敲过除夕夜12点,有工作的子女常常这样给父母拜年。
    按照风俗,除夕和初一全家团圆不出门,到了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探望父母,大家也出门给亲戚朋友拜年。
    鞠躬拱手的老礼不时兴了,“恭喜发财”之类的吉利话不时兴了,见面只是互相点点头道声“过年好”或“春节好”。
    小辈儿人给长辈磕头拜年的规矩也不时兴了,一般都是提着半斤蛋糕或点心盒子,或送张改良的新年画。
    不少单位在大年初二组织团拜。大家坐在一起开个茶话会,领导们倡议“要讲科学,不要封建迷信;要勤俭持家,不要铺张浪费;要参加正当文娱活动,不要到处游荡;要坚持生产工作,不要班前喝酒”的春节“四要四不要”,散会后还能用小手绢包回点儿花生瓜子给孩子。
    买张图画纸或道林纸,用彩笔画些风景花草,写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工作好,学习好,身体好”等字样,一张标准的贺卡就做好了,送给老师或要好的朋友,大家都珍惜得不得了。
    年乐红红小鞭论个放
    一挂100响,从初一放到十五,每次只舍得揣10个出来过过瘾。
    “穿新衣,放花炮”,春节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日子。攒了一年的布票变成红色、蓝色的灯心绒或小碎花布,再忙碌、再手笨的妈妈也要针线地干到深夜。
    初一早晨醒来,孩子们的枕头边保准都平平整整地放着一套新衣。平时的衣服都是老大穿小了老二穿,过年了,多困难的家庭都要想办法给每个孩子做身新衣裳,哪怕是旧衣服翻改的也好。
    穿好新衣服,等不及吃早饭,孩子们就跑到院子里撒欢了。左手举一小截土香,右手忙着从兜里往外掏小鞭。红红的半寸来长的小鞭可是宝贝,家里统共给买了一挂100响,从初一放到十五,每次只舍得揣10个出来过过瘾。
    藏在家里的小鞭如果被兄弟姐妹发现了“偷”走几个,父母们就成了难断家务事的糊涂官,只有许诺“再买一挂”才能安抚孩子们的哭声。到了晚上,全院子的人都出来看放花,孩子们手上提的小灯笼有五角星的,也有宫灯式的,星星点点煞是好看。
    你家的“老头乐”喷出满天花雨,我家的“火树银花”也不逊色,他家的“螺丝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