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妈已经很久没看到这个场景,当年解放军放粮的时候,才见到这个疯狂的奔跑,难到又放粮了?不会啊,现在都是粮票了哦。
李大妈正在疑惑呢,看到比较熟悉的林大姐也在其中,急忙扯着大嗓门问道:“林大姐,你们跑什么呢?”
林大妈看到自己十几年的老街坊还一头雾水,急忙吼道:“供销社有鱼,快去拿户口本?”还没有吼完,就消失在人群中呢。
李大妈和赵大妈顿时被惊醒了,尼玛,供销社有鱼卖,还有这种事情,怎么没人通知啊?街道办和供销社的的人都该死啊。
难怪空气中的味道不对,想起来了,那是鱼腥的问道。
尼玛,太长时间没有吃鱼了,都忘记鱼的味道了。
李大妈和赵大妈拔腿就跑,速度和身手一点都不比小伙子差,飞毛腿一样回家拿户口本,一边跑一边祈祷,鱼不要被抢光了。居然觉得祈祷不行,就诅咒:谁抢我家鱼,我日他八代祖宗。
整个南都今天都非常热闹,所有买菜的大妈和大婶,早上的时间基本都经历了一场无组织的赛跑抢购活动。
有的精明的大妈抢到鱼了,眼睛快的大妈也抢到鱼,反应慢的大妈,只能闻闻鱼腥味,看着别人吃鱼了,
没办法,现实就是这样,跑得快的有,跑得慢没有。
没有抢到鱼的大妈怪谁呢?只能怪自己没本事?
刚才那个大妈提着四斤鱼得意的向街坊炫耀自己:“一大早,我就像往常一样买菜,一出门,我就觉得不对劲,我闻到空气有一股鱼腥味道,虽然我已经一年多没有吃鱼了,但是我在那半秒中的时间,我就想通了整个事情,前一段时间市里组织出海捕鱼,肯定是船队回来了,而且是捕到鱼了,供销社肯定有鱼卖了,我就用我生平最快的速度,拿了我和我儿子的户口本和所有的票,最快的速度杀到供销社,老天啊,果然都在我的预料之中,供销社真的有鱼卖了,看到没,这就是我早上的战斗成果啊?都是大鱼身上的肉,回家给我的乖孙子烧红烧鱼吃去拉?”说完还得意的哼着小调呢。
另外一个也抢到鱼的大妈也在吹嘘呢:“我早上正在洗衣服呢,看到我家隔壁那个人精拿着户口冲出去,我就知道肯定有好事情,我当机立断,拿着我家的户口本也追过去,急的我连篮子都没有来得及拿,看待没,没有篮子也抢到两斤鱼,悠着点吃,够我家孙子吃好几天呢?”
其他没有抢到鱼的大妈大婶,在那里唉声叹气的,有的人气的跳脚骂供销社呢,供销社那帮黑心的,有鱼卖居然不先通知,害的老娘没抢到,老娘坐在你家门口骂你。
供销的工人都低头不说话,这次没有贴通知,没有通知街道办,是工作人员故意的,哦说错了,是工作人员粗心大意忘记了,你没有看到领导已经在教育工作人员了,还要他写检查呢?
不原谅?想骂人?
随你骂吧,反正大家肚子没有几两油水,坚持不到两分钟,都得灰溜溜的回家,反正我家抢到鱼了,我中午就回家吃鱼。
南都的今天早上,很多地方都出现这样的场景,抢到鱼的开心的炫耀,抢不到鱼的气的也没办法,幸好连续三天都提供鱼,每天限量一万斤,每个户口本限购2斤,第一天没抢到鱼的,第二天要更加疯狂了。
过了这村就没有这个店,那些没有抢到鱼的对供销社再大的意见没用,有吵架的功夫,还不如回家好好休息,明天早上早点过来抢,哦,又说错了,半夜过来排队,充分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否者等到明天早上过来,连鱼鳞都抢不到。中国人对吃的永远那么热情,何况在饥饿的年代,吃的比命都重要。
整个南都市场上,已经快一年没有见到鱼肉了,好像还是过年之前提供一点鱼肉,那时候还是带鱼,每户限购1斤吧?
今天真是好日子,衷心的感谢组织,真心的感谢领导,市里领导下了多大的决心啊,南都市区五个供销社,每个供销社每天一万斤,连续三天,那就是十五万斤,一艘满载归仓的货轮全部的鱼获,就这样没有了。
这是多大的手笔,这个时候能够给全市人民提供鱼肉,别说南都这样的大都市,就是上海和北京都没有这个待遇,南都市民幸福啊。
少苦出海了,市里领导胆颤心惊的等待着,一把手每天要跑几遍到周全胜的办公室,至于电话,打的接线员都要罢工了,这几天就那么四个字:有消息没?
周全胜实在没办法了,有消息马上回报,有消息马上回报,一天说多少个,都快折磨成神经病了,甚至做梦听到声音,都要说一句:有消息马上回报。
老天可怜周全胜,第五天的时候,终于接到电话了,上海来的电话,告诉他货轮已经过上海,估计天黑就能到达南都,让南都做好准备。
周全胜激动啊,已经很多年没有这么激动了,关键是后面还有两个字,周全胜太兴奋不敢提起。
“满仓”,这两个字太有杀伤力了,按照南都铁厂的货轮标准满仓是100吨,要是市里的货轮标准满仓是60吨,市里的货轮比铁厂的货轮吨位要小点,不管哪一艘,都是巨大的喜悦。
一把手听到周全胜的汇报,也激动了,终于等到了好消息,不管怎么说,满仓的意义重大,对上上下下肯定有交代了,市里马上研究决定,第一批鱼获向全市市民提供,要向全市市民宣告,市里的领导是有能力有作为的,你们也是幸福的市民,因为你们马上有鱼肉吃了。
至于是不是全市每个人都能吃到鱼,那就是不是他们可以考虑的,任何时刻,都不是人人都可以吃肉的,吃肉毕竟是少数,那样吃肉的人才会觉得幸福。
每户标准是二斤,二十万斤,可以让十万个家庭都吃上肉,关键让大家知道,南都市政府是有作为的,一直在为人民谋福利,让大家看到期望才是主要。
今天晚上南都更加热闹了,没有吃到鱼的家庭,天还刚黑,就有人带着小板凳在供销社门口排队了,有人看到别人去排队了,顿时都急了,还聊什么天,去排队,一边排队一边聊天,一夜的时间,够你聊到不想聊了。
一把手正在请周全胜喝酒呢,这批鱼获到来,解除了一把手的危机,也解除了南都政府的危机,现在上上下下,谁不庆幸自己有个好书记。
有鱼吃总是好的,而且不是一次,后面至少还有一次鱼获,满仓的话至少有70吨,运气好的话,还有第三次鱼获,至于第三次,大家都没有抱什么期望,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反正有两次鱼获,这些机关和单位都能满足了,还能支援一批给省里,上次省里出海的船队虽然有鱼获,但是也不多,加上省里那么多机关,还要上供一部分,据说很多单位都没到分到鱼,大家都非常不满意,所以后来省里的船队就没有出海了吗,因为不划算。
第二天供销社刚开门,一万多斤鱼肉半个小时抢光,现场混乱不堪,有点人为了鱼肉大大出手,幸好公安早就准备着,终于把鱼肉抢光了,大家都很自觉的散了。
没有抢到鱼肉的大妈大婶,例行公事在供销社门口骂上几分钟就不舍得骂了,要节约体力,晚上排队,明天早上还有一场硬仗呢,最后一次机会,这次抢不到肉,就是全家的罪人,下次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有肉吃呢?
大家都知道这是最后一天,很多人都是全家出动,买不到打算用抢的啦,幸好领导想的周到,每个供销社门口至少有十名公安维持秩序,连夜看着他们这群排队了,担心他们为了吃的大大出手。
最后一天的早上变得更加疯狂,公安的威慑力眼看不行了,最后调动街道居委会的大妈和大爷,一大早都在供销社门口上班,一旦发现是本街道的人闹事,坚决严肃处理。街道的大妈果然比公安有杀伤力,那些对着公安叫嚣的大妈大婶大叔大爷,却不敢对着街道办的人叫嚣,虽然大家火气冲天,但是都没有敢闹事,没有买到鱼的人,还是例行大骂,骂几句就走了,实在没力气骂啦。
第五十五章,周厂长
周全胜笑呵呵看着少苦,越看越欣慰,虽然少苦不是他的儿子,可是比儿子给力多的。他的三个儿子,老大是军人,仗着自己留下来的人脉,混的马马虎虎;老二还不错,大学生,将来肯定是干部;老三,哎,让人头疼,文不行武不行,也不知道将来能干嘛?
少苦看着周全胜皱着眉,担心问道:“怎么了?周伯伯,我留给你的鱼没拿到?”
少苦前几天就带着船队回来了,以后一次鱼获,回来的时候又是100多吨,把南都市里的高层都乐的屁股冒烟了,全票通过,火速把少苦提升为第九食品厂的厂长,副处级干部,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级别。
少苦回来之前,还送了一批鱼获到上海,让薛大勇帮忙加工成鱼肉罐头,到时候交给周全胜分配。
薛大勇和李达生两个人精,少苦还没出长江呢,两个都准备好了跟着少苦后面打秋风,对少苦的事情,二话不说,优先解决。
所以少苦对南都领导上报只有两次鱼获,其实有三次鱼获,还有一次直接混在了李达书和薛大勇的船队厘米阿尼,他们帮忙洗干净之后交给周全胜。
周全胜开心说道:“拿到了,关键时刻,老薛不会耽误我的事情,都加工成鱼肉罐头,味道都是顶级。”
薛大勇知道周全胜拿来走人情的,帮忙包装的好好的,都花了本钱的,老战友在关键时候,都在大力支持对方呢。
少苦这次出海是成功的,整个南都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最后一批鱼获到码头时候,市里领导全来了,一把手激动的拉着少苦的手不松手,一心想认少苦做侄子。
少苦回来了,年前不打算出海了,几次出海大家都累的够呛,就是铁打的人都有点吃消,少苦自从去了香港回来就一直在折腾,先去西北,然后出海打渔,感觉身心疲惫,打算在家好好休息了。
少苦给一帮兄弟都放假了,临时工也解散了,各回各家,反正钱也赚,鱼了分了,早点回家过年吧。有事情电报联系。
少苦那帮兄弟,开开心心拿着最后一批奖金,带着少苦给的福利回家了,李军和王开胜都比较想家了,先回家炫耀一圈再说。
周少伟和杜星峰不想回家,既然进城做工人了,怎么愿意灰溜溜的回家呢?虽然不是灰溜溜的,应该是衣锦还乡,可是就是不想回家,反正觉得城里好。
少苦想了想把他们都安排到食品厂做临时工,反正马上是食品厂的厂长了,也不多在乎他们两个临时工,每月给点粮票和钱就行。
王金山放假了,回去把家里安顿好,少苦要带着他们去香港找葛家算账呢,少苦最近在想办法搞军火呢,机枪和手榴弹都要,一定要杀个天翻地覆。
最近周家的喜事连连,少苦已经踏入干部行列,不管这么说,科级干部就算国家的真正干部行列了,何况是副处级,虽然是企业里面的,但是干部级别假不了,这个级别已经很高了,少苦已经算是破例啦,不过不算唯一,据说还有十八岁的县委书记呢,比少苦牛气多了。
少苦还特意请了周家的一些亲朋好友吃一顿呢,特别是周正海的那些战友,都不停的夸奖少苦呢,都说少苦比他老子当年有出息多了。
少苦既然当了干部,当然优先照顾自己人,把周小梅,周小美全部安排到了食品厂上班,都是正式工的待遇,羡慕死了一大帮人。
周家又来喜事了,周小梅和周小梅终于有工作了,特别是周小梅,激动的差点哭了,多少年的等待,终于实现了。
铁厂那边马上给少苦回报,让少苦明白,少苦第二次出海打渔没白干,铁厂记得少苦的功劳呢。陆明和徐峰,周少展,余星星他们全部转正了,以后都是铁厂的正式工人,把周家的人也乐了半天,真的是喜事不断。
要不是周少立反应慢,早就是被铁厂提干了,所以只能便宜其他人了。
少苦今天一大早兴冲冲去了第九食品厂,第九食品厂虽然名字叫的响亮,但是实力差的很,十几个人小作坊,厂房和办公室都是原来南都第三电子厂分出来的一部分,中间院墙格一下,这边的一个小角落就成了第九食品厂,至于设备都是其他食品厂帮忙赞助了,都是一帮破旧落后的设备。
少苦觉得第九食品厂完全没有必要成立,市里的其他八个食品厂基本处于停工状态,人大家都差点把树皮都吃了,哪里还来其他粮食加工呢?
真的有食品加工,交给其他食品厂一样加工吗?何必浪费资源成立一个新的工厂呢?但是没办法,上面出政策了,代食品要各地的结构的一把手挂帅。
于是各地为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