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之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黄天之世- 第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王贡收到高都陷落的消息时,眼前一黑差点晕死了过去。
  阳邑的汉军迟迟未能建功,如今还在和八尺山的“蛾贼”鏖战。
  如今整个上党郡只剩下了一千六百多名军士,就这些兵力如何挡得住那如狼似虎的太行“蛾贼”啊。
  王贡此时也顾不得其他,急忙通信各部汉军望长平集结,困守城池只是将死亡延长些许。
  高都城城坚池固,尚不能抵御黄巾军五日的猛攻,其余诸县城城池武备远远逊色于高都,又如何能挡住太行的“蛾贼”。
  高都已破,最后的防线就是长平,也只有在长平,借助长平的地势才有可能坚持到卢植带领的并州军主力来援。
  王贡收到高都陷落的消息后,立马通令郡内的豪强世家。
  上党郡内的豪强世家此时也感受到了黄巾军的威胁,要知道,那些落入黄巾军之手的豪强世家从来就没有什么好下场。
  百年家业尽遭“蛾贼”毁坏,斯文扫地,甚至性命难保。
  此时从郡守王贡的口中,得知了高都城陷落的消息,也是纷纷保证配合王贡的行动了。
  王贡本人就是太原王家出身,如今情况紧迫,也不顾得什么规矩,律法。
  他匆匆召集了周围的汉军,甚至连驻扎在壶关的汉军都调出了些许,派往长平北部。
  汉军也勉强在长平的北部集结了一千余人的郡兵。
  而且驻扎长平北部的汉军得到了大量的援助,各县将武库中储存的所有武备几乎都拿了出来,来武装这些军士。
  各豪强世家家中的家奴和家兵,还有大量的壮丁、民夫,他们都被派往了长平北部。
  等到在八月十六日,黄巾军的前锋抵达长平南部时。
  此时的长平北部汉军东拼西凑之下,总算是凑出了六千余人,但是其中战力有几何,就连他们的统领王贡都不得而知了。
  但是现在来说,有王贡在长平亲自坐镇,加上保卫乡土的口号和赏金在内,起码此时汉军一方的士气还算是看得过去。
  至于八尺山南部的军司马郭华,因为有卢植的军令在,郭华还是留在了八尺山南部继续袭扰黄巾军的营寨。
  不过上党郡危机,王贡还是命令郭华从中也分出了两曲的士卒赶赴长平北部。
  黄巾军的前锋斥候探听到了长平有大量汉军的情报,就立马将其递交给了许安。
  许安刚收到斥候的探报时根本不敢相信,刘辟现在正和卢植在八尺山鏖战,并州北部的汉军除非是插上双翼飞过来。
  而如果是上党郡的郡兵那也不可能,因为在晋城就有两千汉军,八尺山一部汉军怎么也有两千五百人左右。
  上党郡又不是边境州郡,又不是那种富裕的州郡,怎么可能养得起一万多郡兵?
  等到许安带着黄巾军的主力来到长平南部时,带着亲卫队在土丘上观察后,便发现了一些端倪。
  汉军的营寨显得颇为杂乱,而且根本没有多少汉军的斥候出来探知,黄巾军的斥候已经控制了大部分的地区。
  根据黄巾军斥候的探报,汉军的斥候比之前遇到那些汉军要孱弱的多。
  这就有些不合寻常了,先是汉军的斥候只是和黄巾军斥候发生了两三场交锋,就将整个战场的控制权拱手让给了黄巾军。
  再者就是汉军的营寨显得闹哄哄的,不少汉军还在砍伐着树木,才刚刚准备搭建营寨。
  修建好的营寨大多数位置根本不符合常理,而且营寨也是修得横七竖八,一些营寨连箭楼都没有设置。
  如此怪异倒是让许安有些疑惑了,汉军扎营都是有讲究的,怎么会是如此行事。
  这样怪异的营寨倒是让许安响起光合七年在冀州的时候,黄巾军的营寨大多数就是如此搭建的,但黄巾军当时大部分人都不熟悉军阵,还有安营扎寨。
  汉军的统领一般来说基本都是有过此类的经验,万万不可能做出如此啼笑皆非的事来
  许安心中狐疑,甚至感觉其中有诈?
  “公明、龚都。”
  许安打马返回大纛之下,对着两将说道。
  “你们二人各领兵三百精骑从左右两侧出击探听汉军虚实,袭扰那些营寨还未搭建完毕的汉军,汉军行事颇为诡异,小心伏兵。”
  徐晃、龚都两人应诺,带着许安的令旗匆匆而去。
  片刻之后,黄巾军阵中奔出两支骑军。
  两面土黄色的旌旗一左一右翩然而出,战马奔腾,马蹄声犹如雷鸣。
  六百名黄巾军骑兵已经越出了黄巾军的大阵。
  张燕、何曼等将都站在许安的身旁,俱是屏气凝神,观察着着远方的汉军。
  随后令人目瞪口呆一幕便出现了众人的眼中。
  眼见黄巾军骑兵赶到,那些汉军纷纷向后逃去,而且那些已经修建好的营寨好像也发生了骚动。
  而且并没有汉军的骑兵出阵驱逐那些黄巾军的骑兵。
  徐晃和龚都两人带领的骑兵轻而易举的便追上了逃窜的汉军,根本没有遇到任何有效的抵抗,这些汉军便倒伏在了黄巾军的铁蹄之下。
  张燕皱着眉头,疑惑的说道:“汉军这是溃败了?”
  远处的那些汉军,还有正在修筑营寨的汉军军士正稀稀拉拉的向后逃去。
  黄巾军的骑兵都还离着有很远的距离,那些汉军就已经开始逃跑了。
  而其余的汉军的营寨都是紧闭着营门,根本没有一支军队去帮忙抵御黄巾军的骑兵。
  徐晃和龚都两人带领的黄巾军骑兵简直是如入无人之境一般。
  许安仔细的观察着四周的地势,但四周根本就没有可以安置伏兵的地方。
  “何曼。”许安马鞭一举,“你带本部锐士先行,策应徐晃、龚都二人进攻汉军。”
  “张燕,你领前军为何曼压阵,小心一些,前方可能有汉军的伏兵。”
  虽然疑惑但许安还是选择了进军,毕竟眼前的汉军已经乱作一团,视野还算开阔,就算汉军有援军,黄巾军兵力雄厚,也能稳固阵型,立于不败之地。


第一百六十二章 瓮中之鳖
  实际的情况其实远远没有许安想象的复杂。
  黄巾军行军速度太快,长平北部的汉军刚刚才完成集结,甚至还没有来得及给后续赶到的军队建立营垒。
  这时黄巾军的先锋骑兵就已经赶到了,王贡本人只不过是一个郡守,并没有多少战阵经验,如今不过是赶鸭子上架,对这一情况根本是猝不及防。
  上党郡两个郡司马,郭华尚在八尺山南部,秦锡已经战死在了高都。
  正规的汉军不过一千多人,而骑兵就更少了,只有三百余骑,所幸那些豪强家有不少马匹,又东拼西凑出了五百余骑。
  只是黄巾军的前锋抵达长平南部后,刚刚爆发的斥候战,那些看起来威武的豪强家兵,却完全不是黄巾军斥候的对手。
  上党郡离边境地颇远,承平日久,不过有些许匪盗,上党郡的郡兵应付都绰绰有余,哪里还能轮到这些豪强家的家兵。
  这些豪强家兵家将的马上功夫或许有还不错的,但黄巾军的斥候几乎都是各队的精锐挑选出来,成立为斥候队的,那些豪强家兵又如何能敌得过。
  几个回合的厮杀下来,就胆气皆失,退回了各自的营垒之中。
  不过就算如此,按理来说,也不会让黄巾军的斥候就此控制住长平大部分的区域。
  郡守王贡害怕汉军宝贵的骑兵折损,下达命令让骑兵撤了回来,主动放弃了大片的地区的控制权,成功的为黄巾军完成了助攻。
  王贡麾下的一千余郡兵中,虽然也有知道此时不应该撤退,但他们中职位最高的也不过军候,又怎么敢去劝阻一郡的郡守。
  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黄巾军的骑兵毫无阻碍的突进了汉军的营寨周边,没有营垒庇护的那些壮丁和豪强家兵被黄巾军的骑兵只是一波冲锋,便全部溃散了开来。
  而其余再营寨内的那些临时召集起来的军士,也根本不敢贸然出寨援助,毕竟黄巾军的主力就在南面不远。
  而王贡看到黄巾军突如其来的冲锋更是不知所措。
  这突如其来的惊变超出了他的能力,若论治理乡民,谈论经义,他自然拿手。
  但战场形势瞬息万变,王贡曾经读过的那些兵书,却一字对这情况有所描述。。
  没有支援的汉军,没有将校的呵斥,没有主将的统领。
  先是一营的军士的溃败,最先逃窜的那些豪强家的家奴,再然后是被召集而来的壮丁,连带着那些豪强的家兵家将。
  整个长平北部的汉军营地,因为徐晃和龚都两只黄巾军的骑兵加入,而乱成一锅粥。
  王贡手足无措,只是下令坚守营寨,然而这时许安已经派遣何曼和张燕领兵杀至。
  眼前黄巾大军向前巾军,甚至有一处营寨的军士打开了营门,向北逃去。
  土黄色的洪流如水泄银川一般漫过大地,淹没了汉军在长平北部的营地。
  大队大队的黄巾军越过丘陵,越过旷野冲入溃逃的汉军人潮之中,带起一片片腥风血雨
  溃败的汉军士卒被黄巾军的骑兵驱赶着向后逃窜而去。
  那些汉军的溃兵紧接着撞入其余汉军混乱的阵线之上,在黄巾军山呼海啸的喊杀声中,越来越多的汉军士卒开始崩溃。
  徐晃带着身后的骑兵左突又杀,将汉军之中那些还在顽强抵抗的军阵一一踏破。
  就在这时,徐晃看到了修建的最好的那处营寨的寨墙上,有一名锦衣文官站在其上。
  徐晃福至心灵,他认定了此人可能就是长平汉军的指挥。
  当下徐晃也不再犹豫,双腿一夹座下骅骝,奔驰之间,徐晃取下了挂在马鞍上的汉弓。
  骅骝马长嘶,战马飞驰上下颠簸,沿途的汉军看见徐晃单枪匹马而来,俱是开弓放箭,只是仓促之间尽皆落于徐晃马后。
  徐晃虎吼一声,弓开满月。
  但听弓弦声响,寨墙之上那名锦衣文官应声翻落下去,四周的汉军登时乱成一团,再无人去管徐晃。
  “咻”
  哨音响起,土黄色的浪潮已经已经汹涌而至,大量的短梯搭上汉军的营寨之上。
  “万胜!”
  无数黄巾高呼着万胜登上了寨墙。
  许安此时终于确信汉军并没有任何的诡计了,随着中军的鼓声响起,更多的黄巾军士卒加入了战局。
  在黄巾军的骑兵的追击包围下,只有少部分的汉骑逃窜了出去。
  长平一战,汉军伤亡三千一百人,另外三千多人在黄巾军凌厉的攻势之下选择了投降。
  根据被俘虏了汉军情报,许安知道了被徐晃射杀的那锦衣文官,正是上党郡郡守王贡。
  而这六千多汉军是郡中各家的豪强集结起来的家兵,还有上党郡最后的留守汉军。
  也就是说长平一败,在整个上党郡,汉帝国已无可用之兵。
  如此良机许安怎么可能放过,上党郡的北部,刘辟在卢植统率的汉军猛攻之下已经陷入了苦战。
  两万两千余人黄巾被许安分成了两部。
  一部由张燕统率,攻取长子,屯留。
  而另一部,许安则是带着黄巾军的武卒和锐士营,还有部分军士,共计一万余人,北上直接绕过长子、屯留,攻取襄垣。
  至于后勤补给,王贡为了在长平建立防线,已经将大部分关隘的军士都调遣了过来。
  许安大可派人送信进入太行山,从太行山中调集粮草入上党郡。
  没有了粮草补给的担忧,上党郡又无可战之兵,整个上党郡如今已是瓮中之鳖。
  八月十九日,张燕军一路急行,抵达长子城南部,围困长子。
  与此同时许安也领兵自壶关从西面而过,壶关汉军只有两百余人,算上关中民夫不过七百之数。
  而且汉军看到黄巾大军自南而来,就已经明白了,只怕是郡守统领的军队已是在长平战败,壶关的汉军没有抵抗,直接选择了投降。
  一路上许安命令先锋的骑兵握持着上党郡郡守王贡的旌旗,沿路所过的城镇见到黄巾大军而过,皆是望风而降。
  只有那些豪强躲入了地势险要的钨堡之内,不过这些豪强,许安现在并没有去理会。
  许安需要尽快攻占襄垣,控制上党郡的北部,驰援刘辟。
  卢植麾下如今有上万的战兵,虽然许安有信心胜过。
  但许安现在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环境,图谋发展,为即将到来的乱世来做准备,积蓄力量。
  如果放任卢植带领汉军进入上党郡,许安就算取胜,只怕死伤也会比较惨重。
  而且一旦汉军击退了刘辟,就占领了并州与上党郡北部的重要通道。
  主动权就掌握在汉军的手中,许安再想夺回,恐怕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第一百六十三章 时机正好
  八月十九日,八尺山下,汉军和黄巾军的鏖战还在继续。
  火红色的大纛下,卢植昨日已经收到来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