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之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黄天之世- 第7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雨仿佛无穷无尽一般,从天上倾泻而下,迅速的在低洼之处汇成积水,侵蚀着所能触及到了每一寸土地。
  应天府内顿时多出了数条溪流,若非是应天府的排水系统在数年前得到了完善,恐怕要不了多时水位便会上涨到小腿之处。
  雨幕厚重,难以穿行,但是就在众人皆是纷纷走避之时,一名身穿着白衣,头戴白巾的医者从应天府西面的太液池内走入了应天府内,一路直奔永宁阁。
  天空落下的雨点几乎连成了线条,大雨就像塌了天似的铺天盖地从天空中倾泄了下来。
  永宁阁内,许安观阅着手中的文书。
  内阁呈递上来都是好消息,但是他却是一直感觉着胸口压着一块大石,极为难受。
  年初之时,除夕刚过。
  张辽领下了安西军区兵备道的职务,远赴西域。
  张燕领下了南洋军区兵备道的职务,前往了南洋。
  三支远洋船队离开了港口。
  两支船队自扬州出发,他们带上了罗盘,一路向东,远渡重洋去找寻那地图上描绘的大陆。
  另外一支船队则是向着南方进发,前去找寻南方那一座巨大的岛屿。
  南洋舰队自交州番禺启航自扬州左侧的大岛夷洲(今台湾),一路向着东南群岛远行而去。
  他们受到的命令,是将大明的旌旗树立在整个东南群岛之上。
  整个东南群岛,只能存在一种旌旗,整个东南群岛也只能有一种颜色。
  贸易的繁荣,无数白银黄金的涌入。
  那些在外拓荒的人赚的盆满钵满,引来了无数人的羡慕。
  随着讯息的接踵而至,明国的国内不可遏制的掀起了一阵拓荒热。
  在极为丰厚的条件之下,大量的民众报名前往北地、辽东、西域、南疆拓荒建设,加入军区之中作,作为开拓民。
  安西、南洋两大军区的征兵令,更是引得无数人的响应。
  毫无疑问,现在是一个充满了机遇了时代,一个可遇不可求的黄金时代。
  大明已经走上了正轨。
  研究工坊的各项发明正逐渐的成熟。
  水力的利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能够用于武备制作的水力锻锤已经初具条件。
  要不了多久的时间,等到水力的利用更上一层楼之后,工坊的工匠将能够更为廉价的量产甲胃和兵刃。
  火药的研发也已经是日趋完善,各项技术都正在不断的革新。
  一切都正向好的地方发展。
  只是,不知道为何他的心却是怎么也静不下来。
  风雨声之中,混入了一道其他的声响。
  脚步声凌乱。
  许安抬起了头来,一眼便看到了跌跌撞撞走入了阁内的樊阿。
  樊阿身上的白衣被雨水所侵透,白巾之下的头发都沾满了雨水。
  一道霹雳划破长空,一瞬间照亮了永宁阁的上下。
  许安握着笔的手僵在了半空之中,就在刚刚樊阿告诉了他一个消息,一个来自太液池的消息。
  许安转过头对着坐在一旁的贾诩笑着说道。
  “我昨日刚刚见过阎公,阎公的精神尚好,他居然说阎公病危,真是好笑……”
  但是贾诩注意到,许安的声音都在颤抖,刚刚握在手中的炭笔此时也已经是掉落在了桉桌之上。
  许安内心远远没有他表现的那么平静。
  樊阿摘下了头顶的白巾,无力的跪在了地上,他不敢去看许安的眼睛。
  回天无力……
  纵使是医术再如何高超的医者,都无法阻止人体的自然衰老。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彭!
  ”
  桉桌倒地,原本放置上面的文书笔墨也全都散落了一地。
  “你们在开什么玩笑!”
  许安双目赤红,眼眸之中凶光毕露,声音宛如从九幽之下传出一般令人感觉冰寒蚀骨。
  贾诩第一次看到许安生出如此大的怒气,他也第一次看到许安如此暴虐的一面。
  “要是阎公有事,你们都……”
  许安没有说完后续的话,他意识到了自己有些失控。
  在最后的一刻他的眼神之中的赤红之色退散,他的眼神重新变得清明了起来。
  “备马!”
  许安恢复了平静,沉下了声音,他的神色阴沉的可怕。
  永宁阁内的一众官员皆是纷纷垂首,皆是不敢看向许安。
  许安身上刚刚的杀意几乎凝结成了实质。
  贾诩没有丝毫的犹豫,他跟随着许安也是一并向着阁外走去。
  永宁阁外的马匹几乎是十二个时辰都在待命,许安和贾诩两人走出永宁阁后,腾骧卫已经是备马以待。
  许安没有和任何人交流半句,只一步跨上了战马,驾驭着战马便向着太液池所在的方向飞驰而去,贾诩和一众腾骧卫的骑士都被落在了后面。
  从应天府到太液池许安纵马一路奔驰,没有在中途停留片刻。
  太液池、养心阁外。
  一众身穿白衣的医者站在屋檐之下,所有人的神色皆是凝重无比。
  华佗和张仲景两人也在其中,但是他们也是一样,回天无力。
  阎忠病入膏肓,积劳成疾,舟车劳顿,早已经是强弩之末,坚持到整个时候其实都已经是一个奇迹了,全靠着心中提起的一口气。
  而这一口气,随着抵达长安,也终于消散了。
  到了长安之后,阎忠的情况便急转直下,看起来气色尚好,实则生机已如风中残烛。
  马蹄声从远至近,张仲景和华佗两人同时抬头。
  “道君……”
  许安手执的马鞭,立在雨幕之中。
  冰冷的雨柱漫天飞舞,犹如千万道银针飞射而下。
  但是许安对于这一切,皆是视若无睹,他的心神全在华佗和张仲景两人的身上。
  华佗和张仲景两人的神色已经足以说明一切,许安缓步的走到养心阁前,他没有再询问任何的问题。
  深吸了一口,许安双手微微用力推开了养心阁的外阁门。
  养心阁的前厅空荡无比,许安迈步走入其中。
  空旷昏暗的殿阁之中,许安沉闷的脚步声在厅堂之中回荡着。
  天色越发的昏暗,阁外风雨声一刻不绝。
  养心阁内往日里皆是明亮灯火,但是今日的灯火却是显得有些幽暗,似乎已经预示着不详……
  许安的心慢慢的向下沉去,他只感觉双腿犹如灌铅一般沉重,短短的路途犹如是一道天堑一般。
  但是许安却是不敢停下脚步,也不敢放慢脚步。
  房舍的门在许安的面前被拉开,许安一眼便看到了靠坐在床榻之上,微闭着双目,面色苍白的阎忠。
  许安站在了门口,停下了脚步,仿佛这样能够使得时间停滞一般。
  但他的脚步声引起了阎忠的反应,阎忠微微偏头,睁开了双目。
  “腐朽之躯,已不堪用……耽误国事,还请明公勿怪……”
  阎忠的眼睛浑浊,早已经不复此前的明亮,他的眼珠转了好一会才停留在了许安的身上。
  “阎公……”
  许安迈步向前,走到了阎忠的近前,缓缓坐了下来。
  万千的言语皆是汇聚在许安心头,但是一时之间却不知道该说什么。
  “一转眼,竟然已是过了十五年……”
  阎忠浑浊的眼睛之中有光芒闪过,他的脸上没有丝毫的悲伤,甚至还带着些许的笑容。
  “我很庆幸,庆幸当初是选择留在了太行山中。”
  “否则恐怕也无法活着见到这太平盛世,见证着新时代的到来。”
  许安努力的想要挤出一丝笑容,但是无论他如何的努力都没有办法改变脸上的表情。
  “若非阎公相助,天下恐怕仍在纷乱……”
  他的话并没有说完,阎忠已是打断了他的言语。
  “若是无我,你也一定能够统一天下,执掌这江山……”
  阎忠摇了摇头,否定道。
  “我很清楚这一点,你无须否认。”
  阎忠握住了许安的手,而后将其放在了许安的心口之上,无比的郑重。
  “我等所思所想,不过只是一家一姓之事。”
  “而你的心中所怀着的,是这神州的百姓,是这天下的万民。”
  阁外的风雨声越发的急切,狂风嘶吼,暴雨呼嚎,犹如千军万马正在奔腾一般。
  “人活百年,终有一死。”
  “能以丞相之尊,首辅之贵,留名青史,虽死无憾,明公勿要悲伤。”
  许安双目微红,极力压抑着心中的情绪,艰难的点了点头。
  “好。”
  阎忠脸上带起了笑容,不过旋即那笑容便消失在了他的脸上。
  “唯一可惜的,终究是未能见到明公所说的那黄天之世。”
  许安强颜着欢笑,强笑着问道。
  “如果人生可以选择,你会选择生活在现在这个时代,还是生活在黄天之世已经实现的时代?”
  “黄天之世将会到来,并将永远延续下去,那陈旧的时代终将结束。”
  “跟随着明公一起去见证这陈旧的时代结束,是我此生的荣幸。”
  阎忠握紧了许安的双手,虚弱的笑道。
  “丧葬之事,记得要一切从简,勿要在其上浪费钱财。”
  “太行山中的半云谷内水草丰满,风景秀丽,枫林遍山,还记得当初明公所住的庭院,从其往下看,可以看到漫山的红林。”
  阁外电闪雷鸣越发的高昂,但是阎忠的声音却是越来越微弱,他缓缓的闭上了眼睛,像是在回忆当初的景象。
  “我在凉州之时,从未见过那样的风景……”
  整个世界缓缓的清净了下来,那明明此前还震耳欲聋的风雷之声,不知道为何已是消散。
  阎忠靠在床榻之上,闭着眼睛,好像睡着了一样。
  许安低垂着头,只是紧紧的握着阎忠的手。
  一阵寒风不知从何处吹入阁内,烛火摇曳了一下,旋即一切都陷入了黑暗之中。
  北雁南飞,枫林如霞。
  半云河谷的庭院之中,那株枫树犹如是一顶巨大的伞盖。
  “在下姓阎,名忠,武威郡姑臧人氏。”
  枫树之下,阎忠收起手中的绢扇,不卑不亢的行了一礼。
  “汉天子昏庸,十常侍为祸宫廷,四方百姓苦于天灾,诸夷在侧虎视眈眈,汉室气数已尽,虽有忠臣良将但却难挽大厦崩摧。”
  他的眼神明亮,嵴背挺直,意气风发,澹然一笑。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在下以为许将军当为明主……”
  ……
  雷电遁隐,风雨渐消。
  一缕阳光穿破云层洒落而下,裂缝慢慢变大,变得细长。
  紧接着更多缝隙露出,无数金光自苍穹之上洒落而下。
  阳光洒落在长安城的大街小巷,光明终于重新回归大地,世界再度变得明亮了起来。
  淅淅沥沥的小雨仍然在下,长安城内开始逐渐恢复了人气。
  但是更多人仍然还呆在房舍之下,等着风雨彻底的停下。
  长安城内,一处茶馆之中,众人或坐或站,他们之中有避雨的行人,也有喝茶的茶客。
  不过虽然身份各异,人数众多,但是却并没有显得半点杂乱。
  “啪——”
  抚尺落在方桌之上,拍桉声起。
  那站在方桌之后的说书先生。
  所有人的注意都引到了其身之上。
  那说书先生神色微肃,缓缓念道:
  “纷纷两汉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
  “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江山。”
  “寻常巷陌陈罗绮,几处楼台奏管弦。”
  “天下太平无事日,鸯花无限日高眠。”
  (全书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