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之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黄天之世- 第6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为了显示宽厚,汉庭一直没有去动臧霸,甚至也没有剥夺臧霸的官职,还保留了其带兵的权力。
  如今臧霸就屯驻于乐安郡的临济,麾下有整整五千的兵马,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臧霸之所以不能动,是因为一旦动了臧霸,那么其他再想投降,看到臧霸的下场恐怕会感到恐惧。
  所以汉庭才一直没有动臧霸,甚至有些放任,为的便是千金事骨。
  曹操紧锣密鼓的安排着各种青州州内的事务,而平原城如今集结着的明军就像是一把悬在其头顶的利刃,不知道何时落下。
  不过马上,曹操便不需要再担心平原城的明军了。
  因为许安已经从东来郡重新返回了平原城中。
  此时的平原城外,肃杀之气弥漫。
  平原城外,一阵接着一阵的军卒已经在官道之上排列整齐。
  虽然阳光耀目,秋风肃杀,但并无一人有半句的怨言,并无一人发出其他的什么响动。
  官道的旁侧修建着一处高台,这里的高台正是给许安所预备的宣讲之地,也就是校阅台。
  许安将要登上这里的校阅台,做最后的动员,并站在校阅台上,检阅所有的军队。
  高台之下的官道之上,数以千计的明军军卒排列着整齐的军阵,站立在其上,皆是整装待发。
  入目之处,整个官道之上皆是身穿赭黄色衣袍的明军,一眼望去犹如金龙一般雄烈。
  密密麻麻的枪戟汇聚成了一片一片的山林,层层的旌旗几乎遮蔽了他们头顶的天空。
  朔风吹袭,旌旗摇动。
  在一众全副武装的腾骧卫护卫之下,许安骑乘着战马向着校阅台缓缓走去。
  许安身着着罩甲,外罩着一身赭黄色的战袍,头戴太清鱼尾冠,显得威武十分。
  阎忠、许攸、贾诩、龚都、徐晃、麹义等将校高官皆是跟在许安的身后,一起而行。
  伴随着许安大纛旗的出现,官道之上的气氛顿时变得狂热了起来。
  “万胜!
  !”
  呼喊声响彻行云,众人的眼前皆是舞动的旌旗。
  许安从容的走上校阅台,这样的情景,他已经经历了无数次。
  看着官道之上,一张又一张望向他的脸庞。
  许安的心中也泛起了别样的情绪。
  当初他在鹿台山上,也是站在台上,向着台下的宣讲。
  但是他看到的是一张又一张木然无比的脸庞,毫无生气……
  但是现如今,他见到的却是一张又一张,朝气蓬勃,斗志昂扬的脸庞。
  “冬!”“冬!”“冬!”
  黄天战鼓浑厚的鼓声缓缓响起,整个官道之上欢呼声也跟着一起达到了最大。
  那呼喊声震耳欲聋,响彻了整个云霄。
  随着黄天战鼓声的落下,四周已经是变得无比的安静。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许安的身上。
  许安俯视着官道之上一众排列着整齐无比的军卒,赭黄色的方块整齐而充满杀气。
  他看了一眼放在身前矮台之上的稿件。
  矮台之上的檄文写的四平八稳,康慨激昂。
  但是那檄文之上的所书写的话,对于寻常的兵丁、寻常的民众来说却是晦涩难懂。
  这份檄文若是传到汉庭之中,确实可以激起一番波澜。
  但是却不适合作为南征之前的动员。
  许安拿起了矮台之上的文书,将其翻面缓缓盖住。
  身后阎忠、徐晃等人皆是为之一愣。
  许安闭上了眼睛,握紧了腰间的雁翎刀,深吸了一口气。
  他的思绪重新回到了中平元年的广宗城中。
  他不准备照着稿件来宣讲。
  “苦难。”
  许安缓缓开口,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
  “腐败。”
  “欺凌。”
  许安的声音随着铁质的扩音器缓缓传播至远方。
  “饥荒。”
  “灾荒!”
  负责传音的力士微微一怔,但是还是尽职尽责的传递着许安的话语。
  “我等小民饱经苦难,官吏腐败横行,肆意欺凌我等。”
  “我等不过是贩夫走卒,农人兵丁,贫无立锥之地,不为大汉天子所知!”
  “对于高高在上的大汉天子,不过蝼蚁。”
  “官兵称我等为蛾贼!
  !”
  “天下大旱,颗粒无收,而赋税益重,只因宦戚权贵骄奢淫逸,贪婪享福!”
  “我等贫无立锥,手无寸铁,唯有人多势众。”
  “今我等裹黄巾聚众而起,定当革天命于世间!”
  “汉室气数已尽,黄天必将取而代之!”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第八百五十一章 诸天气荡荡,我道日兴隆!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
  “胃衍祀绵,岳峨河浩。”
  “两汉四百载,我等小民,饱经苦难。”
  “平章百姓,一日万机,未晓求衣,昃晷不食。”
  “百姓歼亡,殆无遗类,十分为计,才一而已。”
  “所见之处,山河残破,人心离叛,天下兵起。”
  “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是以穷奇灾于上国,猰?暴于中原。三河纵封豕之贪,四海被长蛇之毒。
  “置民瘼于罔闻,谓天威不足畏。”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予奉天承命,罔敢自安,十三年间,未敢懈怠,”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是为‘明’。”
  “今我大明,布威天下,西抵贵霜,东连海外,南控掸郡,北至瀚海,冀幽并凉、关中益州、北疆大漠、南疆西域,皆入版图,四夷宾服,万国来朝。”
  “我辈已拥强兵,兼有天下之众!今时机已至,方欲遣兵南讨暴汉,拯生民于涂炭,复华夏之安宁。”
  “轰轰隐隐,彪虎啸而谷风生;如霆如雷,应龙骧而景云起。”
  “连营义勇,三军皆决死之虎贲;旌旗烈猎,举目尽摧敌之洪流。”
  “天地反覆兮,火欲俎;大厦将倾兮,一木难扶!”
  “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
  “须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战端将起,虑民人未知,反为我仇,絜家南走,陷溺犹深。”
  “故先逾告:兵至,民人勿避。”
  “予号令严肃,无秋毫之犯!”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诸天气荡荡,我道日兴隆!”
  “如律令!”
  青州,州治临淄府衙之中的的气氛几乎处于凝结之中。
  府衙之中,青州众将各自列座。
  但是府衙之内却是寂静无声,就是用落针可闻来形容也丝毫不为过。
  这一道从明庭传来的檄文,使得整个汉庭都陷入了沉寂之中。
  青州别驾孔融面色铁青坐于右侧首位,坐在左侧首位的则是征东将军朱治。
  变法之后,将军的等级也得到了修改,四征将军作为前后左右将军之下的重号将军。
  番茄
  朱治进攻青州有功,因此被加为了征东将军。
  其余的众人分别是厉锋将军曹洪、都护将军夏侯惇、督军校尉夏侯渊、陷阵都尉乐进、从事满宠,以及其余将校。
  府衙之中,大部分的将校都是出身于夏侯氏和曹氏。
  州牧权柄再度加重,曹操也将本家和夏侯氏的人相继提拔。
  之前在兖徐之役和青州之役,他们也都多有军功,如今允许开府建衙之后,提拔校尉、都尉之权可以由州牧自行定夺。
  曹操也没有什么举贤避亲的想法,毕竟当初在陈留起兵之时,跟随着他的基本都是夏侯氏和本家的子弟。
  如今曹操麾下的将领,除了曹氏和夏侯氏出身的将领之外,只有典韦、乐进、李乾、韩浩、史涣五名外姓将领在其帐下为将。
  至于孙策、周瑜、还有朱治等人。
  朱治只是比曹操低了一两级,作为征东将军,他并不受曹操的管辖。
  主要还是听从中央的命令,不过暂时得到的命令,协防青州。
  至于臧霸,这一次的会议,曹操并没有叫臧霸来,他对于臧霸更多是不放心。
  毕竟曾经臧霸就和泰山黄巾军有过联系,但是现在情况很微妙,这个紧要关头,他自然不好去动臧霸,只能是听之任之,加强监视。
  曹操坐于首座,他低垂着头颅看着呈放在桉桌之上的檄文沉默不语。
  他的眼眸之中充满着怒火,鲍信的死,让他实在是难以平静下来。
  渤海海战的失利,孙策的战死,使得整个青州人心惶惶。
  渤海大战的详情还有东郡战败的原因,曹操都已经从绣衣使者和周瑜的口中得知。
  明军提前设下伏击,瞒过了预警的烽火台。
  明军海军对于扬、徐水师的存在早就知道,于是设下了包围圈让扬、徐水师钻入圈套之中。
  而这一计策也果然奏效, 如今扬、徐水师被一网打尽,根本无力阻拦明军渡海登陆东来郡。
  现在青州已经陷入了两面包围的窘迫局面,但是他却是没有办法撤退。
  主动放弃青州,这是绝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临淄府衙堂中,地面之上放着着一张巨大的堪舆图,上面描绘的是青州的城池和军力的布署,还有一些关于明军的信息。
  曹操从桉桌之上抬起了头来,看向这堂中摊铺开来的堪舆图。
  于禁被他撤职,曹仁接管了于禁麾下的兵丁,如今屯驻在东来郡的掖国、当利、卢乡三城,形成犄角之势。
  与黄县的明军相互对峙,麾下共有八千余名军卒。
  等到六千徐州军北上之后与其汇合,也不过一共一万四千人,而且那些徐州军的战力堪忧。
  曹操其实也知道东来郡之败怨不得于禁,事出突然,没有想到吕布竟然在登陆的序列之中。
  吕布的勇武人尽皆知,是明庭当之无愧的第一战将。
  犁庭扫穴、北定鲜卑、压服诸部、设安北都护府,受封为冠军侯。
  曾经霍去病所立下的功绩,封狼居胥,禅于姑衍,饮马瀚海,勒石燕然。
  吕布不仅全部都重复了一遍,甚至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今的明军比昔日汉武士气的汉军似乎更为强大。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于禁能够收拢残兵,安全退到黄县,甚至在最后还能从黄县带走三千余名军兵,已经是足以证明其能力。
  所需曹操在暴怒之后,下令让曹仁重新提拔了于禁,让曹仁任其为军中偏将。
  曹操的神色阴沉的几乎可以滴出了水来。


第八百五十二章 谋主
  曹操不说话,府衙之中也没有任何人敢于先行开口。
  天气越发的寒冷,入秋和入冬的时间越来越快。
  虽然现在还只是九月的上旬,还没有到十二月,但是黄河的水流量已经到达了一个相当小的地步。
  温度一年比一年要冷,黄河的封冻原本一般都是十二月左右,但是去年只是到十一月之时便已经封冻,很多地方的水流更是小的可怜。
  负责监测河情的讯兵来报,现在很多地方水流小的已经可以直接搭建浮桥渡河。
  恐怕,今年黄河的水情比之去年更为糟糕,减流现象和封冻现象也会提前。
  可以搭建浮桥的地方实在是太多,就算是设下沿河的烽火台也没有办法即使阻拦。
  从青州平原郡南下黄河,大河的两岸皆是一马平川,水流并不湍急。
  明军转进如风,行动迅速无比,可以从任何一片流域渡河。
  若是汉军有大量的骑兵的话,恐怕还能够即使的反应过来。
  毕竟现在还没有真正到枯水期和凌汛期,搭建浮桥也是需要时间。
  不过这样的假设毫无意义。
  繁阳之战汉庭所有的成建制的骑兵都被消灭。
  北地的马场被明庭牢牢的掌控着,汉庭根本没有战马可以获得。
  现在的汉军无论是兖州军还是青州军都没有一支成建制的骑兵,大部分的战马都分配给了将领和侦骑,甚至都还没不够用。
  战马不够,没有骑兵,而且在漫长的流域之上,全部设下烽火台,简直是一项不可能的完成的任务。
  除非像修建长城那般,在黄河沿线,全部修筑城墙。
  但是就算是这样,也没有办法挡住明军南下的步伐,毕竟明军可不是连攻城器械都造不出来的那些游牧部落。
  如今明庭的冶铁技术还有其他方面的各项技术都要远胜过于汉庭,这已经是摆上了台面之上的事情。
  现在的明军的弓弩射程要比汉军更远,护甲要比汉军更坚韧,保护的面积也更大,造价也更为低廉,武器要比汉军更为锋利,也更为坚固。
  现在的明军……
  现在的明军就像是怪物一般……
  曹操紧握着拳头,他想不到任何一条可以阻拦明军南下的方略。
  明军和怪物当真没有任何的区别,没过一年,甚至是半年明军的实力都会暴涨一截,与日俱增。
  先是霹雳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