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之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黄天之世- 第5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除非是有什么特殊的技艺或者是极为出众,否则想要加入黄巾军中,就必须要先加入军屯的学列,通过考核晋升。
  不仅是对于被俘虏的益州军如此; 对于那些归附的东州兵也是如此。
  所有的东州兵都被安排进了屯田的序列; 他们想要加入黄巾军之中也必须要通过考核。
  黄巾军之中军伍之中,优者晋升; 劣者降级,要求严格无比。
  除了军屯兵没有过多的要求之外,守备军要求学习太平道; 除去每日的训练,还有讲解太平道思想的时间,也就是传道时间,
  晋升为正军、道军两级,就不仅仅是要考核通过,还必须要入道。
  太平道中分为八级,正军需要到达第一级启蒙,道军需要到达第二级开悟。
  而鹰狼卫、黄天使者等特殊部队,需要的的道内等级则是更高。
  当然,黄巾军中有一支特殊部队不需要入道,只要你考核通过,就可以加入,不过目前为止,还没有人主动加入过那只部队。
  毕竟高顺麾下的陷阵营原本都是一群囚徒; 高顺征募新兵,也是从囚徒的队伍之中挑选。
  一般的囚徒是服刑; 劳动改造; 在深山老林之中的矿场挖矿,而高顺则将他们的刑期改成了服兵役,陷阵营是真真正正的魔鬼训练,比黄天使者的训练还要严苛数倍,要知道黄天使者的训练之中可没有听说过因为训练而导致死亡、残废的事情发生。
  不过死亡的两人,都是意外死亡,而并非是因为训练强度而死。
  虽说陷阵营的训练有些残忍,但是许安并没有将其废除,太平道目前需要陷阵营。
  陷阵营在某些时候比起黄天使者更具备威慑力和震撼力,这支部队若是能够运用得当,在战场之上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
  就在许安思考的时候,腾骧卫的指挥使徐鸿走入了府衙之中,禀报道。
  “张燕将军等人已经到了,现在要请他们进来吗?”
  腾骧卫现在是许安的亲军,护卫的工作也从黄天使者之手全部接管了过来,因此徐鸿一直没有定下来的职位如今也定了下来。
  鹰狼卫原来是护卫许安,但是后面刺杀事情出现了纰漏,便转交给了黄天使者,现在又从黄天使者的手中转交到了腾骧卫上。
  毕竟黄天使者基本都是重步兵,许安出行基本都是起码,所以护卫的都是需要骑士,黄天使者便有些跟不上了。
  “让他们进来吧。”
  许安放下了手中不久前工部递交上来的《益州屯田书》。
  伴随着益州军的俘虏被放归回乡,太平道的官吏陆续抵达任官地点,各地的屯田也在有条不紊的推行。
  很快,许安便看到了有人走入了府衙之中。
  看起来张燕等人应该就是站在府衙的房舍外,不然不会这么快就到了府衙内堂。
  “末将张燕(裴元绍)拜见大贤良师。”
  “属下雷铜(吴懿)拜见晋侯。”
  “臣雍乔拜见晋侯。”
  张燕、裴元绍两人身穿戎装,外罩着战袍。
  雷铜、吴懿两人则是穿着大氅,不着战袍,他们两人现在都没有武职在身,东州军已经被解散,所以两人现在是赋闲。
  雍乔和府衙之中的四人穿着都不太一样,明显要更加奢侈许多,他内里穿着用绸缎做成的锦衣,外穿着裘皮大衣。
  虽然只是远观,但是依然可以看出无论是成色还是各个方面都是上佳,价值在百金以上。
  五人走入府衙,皆是双手作揖,向着许安行礼问候。
  许安上下打量了一下雍乔,雍乔态度总体来说还是十分的恭敬,并没有什么不敬之举。
  “诸位免礼。”
  许安同样做了一揖,算是回礼,随后便示意五人落座。
  太平道内军礼虽然改革,但是其他的礼节并没有太多的更改。
  雍乔看着府衙内摆放的椅子,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坐在了靠着张燕和裴元绍两人的旁边的位置,坐在了末位。
  “如今益州十二郡已经尽归黄天,江关、涪陵两地皆在我太平道之手,益州的安全也有了一定的保证。”
  许安没有着急,等到众人落座,目光都集中在自己的身上后,才不紧不慢的说道。
  “益州地处西南,人口众多,只是与中州等地交通不便,肯定不能直辖,所以益州的民生政事,屯田军事,我想要交给你们。”
  雍乔眼神微凝,不过神色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依然保持着恭敬。
  如今黄巾军势大,兵锋正盛,数万益州联军都败在了黄巾军的攻势之下,雍乔并不觉得,依靠南疆的那些部落能够击败这些入蜀的黄巾军。
  既然没有办法击败黄巾军,赶走太平道,那不如就加入太平道之中。
  虽然太平道的条件苛刻,还让雍氏很多林地和矿场、湖泊还有田土都被太平道收走,但是根基还在,他们多年的储蓄也还在,并非是什么不能接受的事情。
  起码比起那几家被灭族的势力要好得多。
  益州郡有一家豪强自以为坞堡坚固,不愿意遵奉太平道的凋令,黄巾军最后仅用了三天便打开了坞堡,将其诛灭。
  那一场攻城战,雍乔亲自前去观摩,因而记忆犹新,面对着兵锋鼎盛的黄巾军,雍乔根本不敢有太多的想法。
  黄巾军中那种巨大的战争机器实在是太过于骇人听闻,巨大的石弹就这样被其跑飞除去,很多的城墙根本禁受不住那巨大的破坏力。
  那些黄巾军,远远比曾经的东州兵要利害百倍。
  曾经刘焉凭着几万东州兵便占据了整个益州,益州豪强世家发起的叛乱都被击败。
  连东州兵都难以奈何,又谈何去击败更为强大的黄巾军。
  许安看了一眼雍乔的举动,眼神相交之间,雍乔虽然隐藏的很好,但是还是被许安看出了心中的恐惧。
  许安微微颔首,雍乔明白进退,愿意合作那么一切都好办了。
  “叔荣。”
  雍乔的字是叔荣,在汉时并非是每个人都有表字。
  太平道内大部分的人都出身平常,很多的人都只有姓和名,而没有字。
  一般来说,常人在后面富贵或是地位高了便也会取表字。
  但是许安没有取,太平道内也没有盛行这种风气。
  所以到如今刘辟、龚都、张燕等一众太平道的将校都没有取表字。
  不过虽然许安没有取表字,但是礼节他还是知道,如果对方有表字,再直呼其名,确实不太礼貌
  “若非是叔荣此番弃暗投明,说动南疆各部和其余郡县的官吏归附,否则要想统一益州,只怕是免不了经历一场血战。”
  “晋侯言重了,晋侯一直以来体恤为民,有仁主之名,受命而正,顺应天命,天命所归,我等不过顺应天时,遵奉天意。”
  雍乔微微垂首,恭敬道。
  许安嘴角上扬,笑了起来,虽然知道雍乔说的是奉承之语,但是听的确实舒心。
  “叔荣应当知道我太平道和汉庭制度不一,在地方并非只是实行州牧制吧?”
  雍乔微一回想,便开口回答道。
  “在下确实有所听闻,晋侯于地方,以州牧制与三司制并行。”
  “以布政司理政,以提刑按察司理法,作为监督,又以兵备都护司保境安民,在下以为三司制其中有不少可取之处,比起单单在地方推行州牧制要好的多。”
  一开始了解太平道推行的制度之时,雍乔其实十分失望。
  三司制度分的可不仅仅是州牧的权柄,只怕是郡守的权柄都要分去一些,以后的日子恐怕再没有原来的惬意了,再加上听说鹰狼卫要再各地设置百户所,无孔不入的鹰狼卫绝对是他们的噩梦。
  不过事已至此,也没有什么可以办法,形势比人强。
  许安敲击了一下桌子,询问道:“雍氏在益州广有声望,叔荣为人刚直,适合提刑按察使一职,不知叔荣可以愿意担任益州的提刑按察使。”
  “既然有幸得晋侯看重,那么在下自然无不应之理。”
  “必不负晋侯重托,在下定会竭力保益州吏治之清明、律法之公正。”
  雍乔双手作揖,垂首唱诺。
  见过了雍乔,也让许安心中对于南中的情况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随后,许安封张燕为益州牧。
  以东州兵出身的雷铜为益州布政司右使,又以吴懿为益州布政司左使。
  同时以裴元绍为兵备都护司都护使。
  张燕和裴元绍皆是太平道出身的将领,两人对于太平道的忠诚许安都信的过。
  张燕能力出众,一直以来都是主管军区,还要分理民政,而且出身军伍,无论是在原本的时空里,还是在现在都是极为出众。
  益州牧交给张燕,张燕有能力压得住东州士和益州的豪强世家。
  裴元绍掌管兵备都护司,可以保证益州各郡的安全。
  裴元绍之前也在讲武堂经过了一定时间的学习,军略比起之前还是有比较长足的长进,骤然升其为益州的都护使确实有点拔苗助长了,但是有张扬坐镇中军,应当不成问题。
  都护使的人选,能力第二,忠心第一,裴元绍可以说是根正苗红,出身于旧太平道,自中平二年起,便一直跟随在许安麾下,一直以来任劳任怨。
  张燕作为州牧,裴元绍作为都护使掌控地方,军权在手,东州兵实际上也是依从于太平道,在益州,太平道占据着主导的地位。
  益州三方势力能够相互制衡,又不至于完全失控。


第七百二十六章 家书、巴东军区、丝绸之路
  许安的任命,自然是没有人提出反对的意见。
  众人谢礼之后,领了印信,文书便离开了府衙了,赴任的时期定在了新年之后。
  现在益州的州内还是实行军管,新年将至,许安还没有那么不近人情,太平道的官吏在新年初始时,大部分的官吏都得到假期,能够回家过年。
  随着张燕等人的离开,府衙之中再度变得空空荡荡的了起来。
  “又是一年过去了。”
  许安坐在椅子上突然由一些惆怅,年复一年,日服一年。
  每一年的新年之时,基本上不是在行军打仗的路上,就是在筹备着行军打仗。
  现在攻取了益州,已经到了积蓄力量的时候,暂罢刀兵之时,但是许安却是感觉到了有一些不习惯。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说来轻巧,但是真正做的时候却是让许安感到了困难。
  九年以来,黄巾军真正停下脚步的时间极为有限,大部分的时间许安都在外面南征北战。
  在外征战期间,多是阎忠或者是刘辟等人在居中策应,打理内政。
  许安看了一眼之前被他放在了桌上的工部递交上来的《益州屯田书》; 本来想要拿起来再看; 但是目光却被一封书信所吸引。
  那是几天前收到的书信,是王异从中州寄给他的一封的家信,他一直没有来得及去看信中的内容。
  他和王异在凉州完婚后,因为要处理各种各样的事务奔波在各地; 一直以来都是聚少离多; 两人在一起的事情实际上不过三四个月人时间,而许安就算在长安也是每天要忙到很晚; 很少有休息的时间。
  许安握着手中的信封; 突然感觉有些歉意。
  他好像确实是冷落了王异,风云变幻; 局势瞬息万变; 容不得半分的松懈,也让许安有时候察觉不到枕边人的想法。
  许玉是乌桓人,喜好游猎,常常带着护卫在长安的郊外的打猎; 观景; 倒是玩的不亦乐乎。
  但是王异和这个时代大部分的世家女一样; 长居深宅; 很少出游。
  许安回想了一下; 他好像还真不知道王异喜欢什么; 平常在做什么; 心里又在想什么。
  展开了信纸; 许安的不由的笑了起来; 信纸之上只有十六个娟秀的汉字。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许安没有想到; 他当初随口念出的一首诗居然被王异记了下来。
  这首本来应该到唐朝时候才传世的诗句,却是出现在这个时候的信笺之上。
  秋风清; 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 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 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许安心中微动,当初他答应迎娶王异只是因为想要取得凉州; 还有便是他作为一方势力确实要成婚以安众将之心。
  只是当初在冀县城中,他看到王异的第一眼; 心中便升起了一种莫名的感觉。
  “现在我才知道; 原来大贤良师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也会说笑。”
  许安闭上了眼睛,回想起了那天王异跟他说过的话。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许安重新睁开了眼睛,站起了身来。
  “这是在埋怨我了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