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之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黄天之世- 第4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甚至许多的巴蜀的本地人都对这条所谓的“阴平道”一无所知,只有少数的猎户知晓有些许可以行人的小陉。
  这些小陉用来行人或许可以,但是若是大军开赴那么说是难如登天,也并不夸张。
  大军行进不比个人出行,大军出行大量的军兵需要通行,战马、辎重都需要运送,对于道路要求的条件极高,一条小陉又如何能够供大军行军。
  “阴平小陉,凶险非常,地势险峻,猛兽厉禽,多不胜数,瘴气丛生,蛇鼠众多,能够通过此陉抵达蜀地也不过只是山民猎户之间的传言,从未闻有人能够穿过阴平陉抵达江由。”
  “如此情况明公也是知晓,明公自工坊之中征募工匠六百余人,便是为了凿山通道,造作桥阁。”
  贾诩加快了步伐,直接走到了许安的身前,拦住了许安的去路。
  许安从来都是从善如流,善于纳谏,很少独断专行。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一次许安却是一意孤行,不论他如何的劝谏,都不愿意更改作战的计划。
  “明公万金之躯,身为太平道之道主,肩负千万人之性命,背负太平道之兴衰,如何能够以身犯险?”
  贾诩双眉紧蹙,他站在许安的身前,面带愠色,沉声问道。
  “阴平陉危险重重,而走出了阴平陉,却也并非是什么平地旷途。”
  “阴平之南,有一镇名为江由,其天险自成,被群山环抱,涪水中流,险峰壁立,直插云天,江流湍急,浊浪翻卷,因此得名。”
  “一旦刘焉得知阴平陉有人南渡,只需要派遣两千军卒进驻江由,便可以阻塞通路!”
  许安看着眼前面带愠色的贾诩,脸上却是露出了笑容。
  起初贾诩说动了张扬加入太平道,其实也不过只是为了自保。
  当初许安去迎接贾诩的时候,明显看得出贾诩当时只想保全自身,并没有向上继续攀登的想法。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定凉州、收关中,升任中军府令,也让贾诩的心态发生了转变。
  洛阳之时,贾诩献出“两虎竞食”、“驱虎吞狼”两计,献出了这两计,代表的是贾诩开始真心实意的为太平道而出谋划策。
  不过贾诩为人一直是小心谨慎,步步为营,很多时候,为了保全自身,他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是现在贾诩却是直言不讳,不惜拦在许安的身前。
  “军师所言并没有什么错误,取道阴平确实是一着险棋,军师在鹰狼卫衙署之中查阅过了资料,对阴平陉必然已经有了解。”
  “阴平道道路险峻,一路危险重重,鹰狼卫的缇骑一路侦察,很多地方都无法通行,这也是我带上工匠的原因。”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许安脸色凝重,郑重其事道。
  “刘焉并非蠢人,就算是益州内乱,多半也不会调动剑门、白水一带驻兵?”
  “只要是从北望南,便无法绕开剑门、白水、必定经过梓潼。”
  “益州军占据天险,其关隘险要之地,我军投石车根本无法靠近,只得如同轘辕关一般,以血肉之躯硬撼关隘,我军强攻必定死伤惨重。”
  “此次益州之战远胜预计,任宪其人如同彗星破空,旬月之间便已经击破巴郡,现在南下健为,进逼武阳,决战一触即发,刻不容缓。”
  “驱虎吞狼,令此攻彼也,使之两相残杀,以让第三方坐收渔人之利,但是如今任宪这头猛虎马上就要将刘焉这条恶狼所吞噬,而荆州传来的消息,南庭似乎也介入了其中,将要派遣了一支军队进入了益州境内。”
  “任宪如今被委任为益州刺史,持将军令,若是我军无法及时赶到,益州一旦被任宪所占据,我军所有筹谋必然功亏一篑。”
  许安走到近前,面色诚恳的看着贾诩。
  “益州近十万黄巾也将会因此殒命,我等一切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军师所献之计,军师如何会不知道其中细则?”
  贾诩没有言语,只是沉默的看着许安。
  驱虎吞狼之计,必须要慎之又慎,一旦出现了意外,当猛虎吞噬恶狼的时候猎人并未到场,那么便一点好处都无法得到,甚至很可能有反噬的风险。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亲身犯险之事我必然不会去做。”
  许安缓步走到了贾诩的旁侧。
  “这一次,我不得不去。”
  许安绕开了贾诩,继续向着前方走去。
  洛阳一战,让黄巾军的士气无比的低迷,虽然现在恢复了大半,但是仍然没有能达到当初那样的士气。
  神鬼之说流行于汉末,这是大环境所造成的情况,难以短时间之内去将其改变。
  洛阳之战,黄巾军虽然未败,但是终究是动摇了无敌的神话。
  这一次,许安要做的,便是再让太平道的千万道众重拾信心。
  初平四年(193年),三月三日。
  黄巾军中路军、东路军两路大军仍然按兵不动,许安于羌道誓师,带领西路军两万余人南下进驻沓中。


第六百八十八章 偷渡阴平
  初平四年(193年),三月二十日。
  阴平城下,无数土黄色的旌旗在风中招展。
  “放!”
  阴平城外,黄巾军大阵之中,三十余架配重投石车被猛然击发。
  三十余发石弹掠过了前阵的黄巾军军兵,向着远处阴平城的颇为低矮的城墙狠狠的砸落而去。
  阴平城是腹地城池,位处益州,属于广汉属国。
  汉时的城邑无论是城墙的高低,还是城楼的大小,城邑占地的大小都是有一定的规定,超过了这个规定,轻则丢官免职,重则甚至可以被定性为叛逆。
  因此在汉时边疆的城池往往是高墙高楼,城坚池固,而腹地的城池城墙往往颇为低矮。
  虽然因为连年的纷争,各地的城池都在加固加高。
  刘焉领了益州牧之后,有称帝之心,在断绝了和中原的交流之后,益州各地的城防都是得到了一定的加强。
  但是刘表入主了荆州之后,对于益州一直是虎视眈眈。
  当时关中混乱,凉州叛军和汉军对峙之中,所以刘焉一直以来都是在加固和荆州交界都城池关隘,北面虽然也有加固,但是却是极为有限。
  益州的财政收入没有上缴朝廷,全部被刘焉所截流,这些财政一部分用来加固城池关隘和维持军队,另一部分则是用来维持刘焉自己奢侈的生活。
  阴平城的城池虽然加固了些许,但是面对着黄巾军中跨了数个时代的配重投石车却是仍然不够看。
  阴平城的城墙又如何能挡得住如此的狂轰滥炸。
  阴平城中只有两千余名守军,这一次许安带来了足足三万大军,虽然缺乏井阑、云梯等一众常规的攻城器械,但是为了快速的攻破阴平,许安还是用四轮马车以及各种手段带来了配重投石机。
  许安站立在阴平城北的土山之上,徐鸿站在许安的身前,他的肩膀上摆放着一个特制的千里镜。
  这千里镜和黄巾军中普及的千里镜大不相同,这副特制的千里镜加长了许多,平常的千里镜双只手一个人便可以使用,但是这副千里镜加长了许多,也使得可以观测的距离远了许多,因此使用的时候,需要一个人站在前方用肩膀来稳定千里镜。
  现在黄巾军中千里镜已经普及到了军中的校尉,现在限制千里镜普及的并非是技术问题和产量问题,而是保密问题。
  只有限制在校尉一级,才能够保证千里镜的安全,其技术不会被敌对势力窃取。
  现在汉庭和魏庭在经过了和黄巾军多次的作战,还有魑魅和绣衣使者的探查后,也发现了黄巾军中似乎有一种器物可以看得很远,能够将战场之上的风吹草动全部尽收眼底。
  “轰————”
  镜头之下,阴平城的城墙发出了一声凄厉的哀嚎,轰然倒塌。
  “万胜!!!”
  虽然相隔甚远,但是许安仍旧能听到那震耳欲聋的万胜之声。
  “咻——————”
  锐响声起,土山之下,黄巾军的军阵陡然一变,土黄色的洪潮向着残破的阴平城猛然席卷而去,
  这个时候,阴平城实际上已经是沦陷了。
  两千余名守军,甚至是没有经过什么像样的战斗,在依托的城墙的情况之下,或许能够抵挡住黄巾军一段时间,但是在城墙残破的情况之下,被拖入阵地战,巷战,半日都不需要,黄巾军便可以将其击溃。
  “阴平……”
  许安居高临下的俯视着全局。
  南方的战事越发的紧急,最新收到的鹰狼卫线报,任宪联合了巴蜀各地豪强,召集了大量的军兵,已经基本稳定了三郡,现在正向着健为郡的北部挺进。
  恐怕最终的决战将在四月底,或者是五月便会爆发。
  现在已经马上就要到三月的下旬,史书上记载,阴平道共计有七百余里,七百馀里无人之地,山高谷深,粮运艰难。
  七百余里,若是普通速度行军,黄巾军普通的步卒携带辎重步行在保证战斗力的情况之下可以一日五十里,黄巾军的武卒和锐士行军速度更快。
  但是那是在官道之上,在平地丘陵地带之中。
  史书记载:“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馀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於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
  邓艾当初偷渡阴平之时,甚至需要凿山通道,造作桥阁,甚至有些地方根本没有可以通行但道路,邓艾当时甚至亲自带头用毯子裹住身躯,滚下山坡。
  在裴松之的引注中有“以万人入江由”的说法,在途中损耗近三分之二,当初邓艾也带领了三万余人,到最后仅有万人跟随着其走出了阴平古道,这样的行军折损不可谓不大。
  这其实也是为什么许安决定一定要亲自带领西路军的主要原因。
  现在的太平道底蕴尚且欠缺,虽说治下人口已经近千万,但是这还是算上了归降的南匈奴部,还有上谷乌桓部,和北地逃亡而来的鲜卑人,还有凉州本土的羌人、氐人,和已经归降的西部鲜卑。
  这一次许安专门带上了善于修缮道路,造作桥阁的工匠,这些工匠全部都是从各地工坊之中征募出来的高级匠人,其中甚至还有不少名匠级别的工匠。
  除此之外,许安还命人带上了大量的毛毡,毛毡对于汉地的平常人家来说算是奢侈品,但是在塞外却并非是什么稀罕玩意,就是普通的牧民也有不少的毛毡,毕竟北地严寒,过冬必须需要足够的毛毡。
  这一次许安直接从凉州各地的部族征募了大量的毛毡还有可以作为缓冲的物体。
  现在的太平道虽然比之以前要强盛的多,但是军卒的性命也不是可以随便牺牲的。
  任何时候,人的性命也要比那些钱财要更为重要。
  “让锐士第二营留下守备阴平,其余人于阴平城南安营扎寨,抓紧时间修整。”
  “传令给鹰狼卫,让他们守住各个路口,不要走漏了任何一点风声,暴露我军的军事意图。”
  许安放下了千里镜,让身旁的亲卫将其收进了包裹之中。
  偷渡阴平是最高的军事机密,除了贾诩和少数几个将校之外,许安没有告诉过任何人。
  就是马超、庞德等一众随军将校现在都不知道接下来将会向着何处行军。
  许安重新跨上了战马,座下的战马似乎心有灵犀,它抬起了头,蹭了蹭许安的手,似乎它也明白了它的主人即将往险地走去。
  “益州……”
  许安双目微眯,俯瞰着土山之下,
  阴平城已经被黄巾军击破,城墙之上汉军的旌旗已经被换成了代表着太平道的土黄色旌旗。
  现在最大的难题,其实已经不再是阴平道的艰难险阻。
  而是益州本地的战事走向。
  一入阴平古道,便意味着基本上与世隔绝,鹰狼卫的缇骑传递信息都难以传递到达,七百里阴平道,没有战马可以通行的道路,全部需要靠一双脚来行走,其中的艰难险阻难以言喻。
  大军走出阴平道之后,才是真正的挑战。
  孤军深入,稍有不慎,便是满盘皆输。
  太平道若是想要更进一步,必须要将益州收入辖内。


第六百八十九章 困局
  “注意脚下山道,前面的路被水打湿了,小心滑倒!”
  狭窄的山道之上,队伍之中不时传来军校的提醒声。
  “所有人保持间隔,不要太过于靠近,等前面的人走后再走!”
  呼喊声不断的从山道之上的队列之中传出,但是很快那呼喊声便被强劲的山风所吹散。
  “明公,前面的山道只能供一人通行了,而且山道间有流水的痕迹,应该是有一股活水,路面湿滑,已经有好几人……”
  徐鸿面色有些难堪,他的话没有说完,但是许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