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之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黄天之世- 第3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们还在河东郡划归了一块区域,专门用于安置于夫罗部。
  一般情况下,所有的匈奴人都不允许离开规定的区域。
  不过虽然判断出了于夫罗应当不是诈降,但是许安却有些想不通为什么于夫罗会选择归附。
  于夫罗在信上说须卜骨都侯杀了他父亲,许安斩杀须卜帮他了杀父之仇。
  但是这种话,不过只是说说罢了,整个南匈奴部现在已经被许安除名。
  要是于夫罗真的感谢许安为他报仇,早就应该归降。
  不弄清楚于夫罗归降的真正原因,许安心中还是有些不安。
  许攸等到阎忠说完,这才双手作揖对着许安进言道。
  “明公现在可是在想于夫罗归降的具体原因?”
  许安目光一动,看向许攸。
  许攸胸有成竹道:“于夫罗此时归附,如同阎公所说,并非是诈降,确实是真心归附。”
  “之所以于夫罗现在归附,正是因为牛辅远走的原因。”
  许攸指了指房舍之外,微微沉声言道。
  “牛辅远走,现在河东郡不过一万余汉军,多是新募,此时我军南下,而于夫罗率军反叛,无疑可以一战而下河东。”
  “让于夫罗选择的归附的最重要原因,正是汉庭!”
  许攸站起了身来,朗声道。
  “汉庭如今内中混乱不堪,天子身处洛阳,却不过一届傀儡,董卓才是真正的掌权之人。”
  “皇甫嵩、盖勋被召入京,如今整个关中之地,几乎已经被董卓全部掌控,董卓麾下部曲已逾十万,声势惊人。”
  “但是关东联军却也并非弱势,于三方之地,举兵十五万人,后续还有军卒被源源不断的征招而来。”
  “董卓与关东联军迟早都有一战,大战一起,伏尸百万,流血漂橹,旷日持久。”
  许攸双手作揖,对着许安行了一礼。
  “明公可曾记得,匈奴为何反叛汉庭?”
  许安知道内情,回答道:“匈奴人害怕汉庭反复征发,遂反……”
  说话间,许安已经是想通了关窍,一旁的阎忠也是瞬间明白了许攸的意思。
  如今河东郡南部是归属于董卓,南匈奴在许安的麾下。
  于夫罗麾下虽有上万骑军,却是水上浮萍,没有任何的根基,其钱粮命脉都被牢牢的把持着,受制于人。
  若是西凉军和关东联军开战,那么于夫罗部很大可能会被董卓征发。
  届时,匈奴人必然是会被当做炮灰,于夫罗正是有这样的担忧,这才在牛辅刚刚返回洛阳,董卓还没有征发他时,立即便向许安递交了降表。
  许安想明白了事情的始末,言道:“如此看来,这于夫罗倒是有些先见之明,不是个蠢人啊。”
  许攸微振衣袍,躬身行礼道:“在下先恭贺明公取下河东!”
  许安目光微厉,沉声道。
  “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既然于夫罗愿意归附,我也没有拒绝的理由……”
  这一次的战役,调动一批义从,配合吕布的骁骑营,加上一部分驻防的二线部队,完全足够了。
  一战而下河东郡,并非是虚妄。
  许安站起身,望着放在堂中的沙盘。
  黄巾军正在壮大,而汉室正在一点一点的走向衰落。
  宣教处设立,还有假期制度的推行,确实缓解了军中的气氛,缓解了士卒的压力。
  虽然刚刚推行,效果有限,但是也见到了成效。
  凉州王家暗中投靠,许安已经是准备答应了。
  虽然王家是世家,迎娶世家女可能会在以后对许安有一些影响。
  但是也不过只是一些小影响罢了,微乎其微,根本对大局造成不了任何的阻碍。
  太平道的教义现在已经是被许安修改了很多,逐渐向着思想演化,太平道也在向着后世的政党演化。
  凉州韩遂和马腾之间的战争越发的激烈,逐渐进入了白热化,双方伤亡的人数也在急速的上涨。
  恐怕到明年的年初,双方的实力都会大损。
  许安的计划,也就是在明年的年初,对凉州用兵。
  只要是收取了凉州,许安就可以将凉并两州的马场全部收归到自己的管辖范围之中。
  届时,黄巾军将不再缺乏战马,也不再缺乏骑兵。
  凉并两州皆是有险可守,只要占据关隘,几乎便可高枕无忧。
  马蹄铁、高桥马鞍,双脚马镫,这些骑兵的用具,等到占领、凉并两地,便可以大批量的制造。
  黄巾军的实力将会在那个时候迅速的膨胀。
  那个时候,许安不仅占据了富饶的河东郡、民风彪悍的凉州、还有地域广阔,再度容纳了百万人口的并州。
  凉州和并州的安全并不需要考虑。
  无论是董卓,还是各诸侯,都绝对不会在这个紧要的时候招惹黄巾军。
  汉帝国分裂,东西二帝并立。
  双方现在势均力敌,任何一股势力的加入都将打破其平衡。
  许安占据并州,南可侵攻董卓控制的河内、河东,占下河东之后,还可以侵扰弘农、京兆、左冯翎一带。
  东可侵攻冀幽两州,若是许安真的再度出太行山,关东联军必然要派遣大量的兵力防备。
  而这样一来,那么战场的局势必然会偏向董卓,这是关东联军不想看到的。
  所以原本汉庭的生死大敌,水货不能相容的黄巾军,在这个时候只能是被选择性的无视。
  历史上的董卓中平六年(189年)入主朝政,直到初平三年(192年),历时三年的时间,才最终走向败亡。
  而这个时候关东联军也土崩瓦解,各诸侯皆是心怀鬼胎,互相攻伐。
  董卓死后,西凉军之祸还是没有结束。
  王允诛杀董卓之后,独断专行,不肯饶恕西凉军众将。
  李傕郭汜在贾诩影响之下,发动叛乱。
  李傕、郭汜两人率兵攻入长安杀王允及朝官多人。
  随后,李傕劫持了汉献帝,郭汜扣留了公卿大臣。
  郭、李相互火并,烧杀抢掠。
  最后后李傕为曹操所杀,郭汜为其部下所杀。
  西凉军之祸一直到建安元年(196年)秋才最终结束,刘协在杨奉、韩暹的护送下回到洛阳。
  随后的事,大部分人都很清楚了。
  曹操迎接刘协进入许昌,奉天子以令不臣。
  黄巾军有起码三年的长久稳定期。
  历史上的南匈奴部叛乱,击杀了并州刺史张懿之后,长久的占据并州。
  一直到后面曹操统一了北方之后,才重新出兵收回了并州。
  而凉州韩遂、马腾两人争权最后谁也奈何不了谁,但是也因为争权内耗,失去了逐鹿中原的机会。
  但是他们依旧长久的占据着凉州,直到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操才彻底攻破凉州势力。
  而在此时距离赤壁之战都已经过去了六年之久了。
  不需要担心什么蝴蝶效用的作用,原本的时空中南匈奴部比起许安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但是董卓和一众诸侯都没有去挑战他们的想法,甚至于白波军和黑山军都放任的状态。
  如今的许安比原本的时空中,白波军和黑山军,还有南匈奴加起来都要强大。
  许安有充足的时间来训练合格的骑兵,武装军队。
  虽然羌人、乌桓、匈奴骑术精湛者不少,但是许安却并没有广泛使用的想法。
  他们虽然是天生的骑兵,但是他们的军纪散漫,难以约束。
  而且如果大量的武装羌人、乌桓、匈奴,也有被反噬的风险。
  许安的计划,便是用时间训练合格的骑士,将来的黄巾军骑军之中胡骑的数量,最多不会超出黄巾军骑兵总量的四分之一。
  五胡乱华的惨状,已经上演过一次了,不能再上演第二次。
  所有加入黄巾军的胡人,都要经过一定的审核。
  通过贡献,改变习俗,学习汉文化,才可以在并州获取归化籍的身份,最终才能加入黄巾军的骑军。


第四百九十五章 董仲颖
  “偏偏是这个时候!”
  董卓面色狰狞,抬起一脚便踢翻了身前的案桌。
  殿中一众西凉军的将校,皆是低垂着头,静静的伫立着。
  关东联军逼迫甚急,仅在酸枣、怀县聚集的联军,便已经达到了十二万余人。
  而在南方,根据最新的消息,袁术、陈宠、孙坚等人也已经是聚集了五万多的军卒在南阳、颍川一带。
  关东联军的总兵力已经超过了十七万人,虽然董卓知道这其中的水分肯定不小,但是这个数字仍旧让人感到沉重的压力。
  一众西凉军、并州军将校的脸上,也没有了往日的倨傲之色。
  而就在这个紧要的关头,董卓正和一众将校讨论防守事宜的时候,河东郡却在此时传来了噩耗。
  黄巾军贼酋许安离开了晋阳,率领黄巾军主力南下,进入了河东郡北部。
  而河东郡北部的黄巾军也是频频调动,正在往汾水一线集结。
  许安之心昭然若揭,黄巾军就是想要趁着董卓和关东联军争斗无暇分身之际,侵占河东郡
  “贼子好胆!”
  董卓双目赤红,发上指冠,破口大骂。
  他真的想不管关东联军,亲领大军前往河东郡,将那许安擒杀了。
  但是董卓再如何愤怒,却还是没有失去理智,现在关东联军才是最主要的威胁,他不可能真的这么去做。
  “相国暂息雷霆怒火。”
  李儒眉头微皱,他知道不能让董卓再如此发怒下去。
  这个时候,董卓作为西凉军、并州军的领袖,万万不可以如此作态。
  无论是愤怒,恐惧,还是惊慌失措,都不应该是一方君主应当有的态度。
  这些情绪,只会让麾下的将校、臣子感到惶恐,因为这是事情失去了控制了表现。
  为君者,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听到李儒出言,董卓的动作不由的一滞,他想到了之前李儒跟自己的说的话。
  董卓双眼微眯,扫视了一眼殿内的将校,果然从他们的脸上看到了担忧之色。
  “文优,河东郡附近我军有多少可以可用之兵。”
  董卓走到灯台的旁边,一手扶住了灯台,一手放在自己的腰上,望向下方的李儒,此时他已经重新恢复了平静。
  李儒眉头重新舒展开来,他在欣喜,他知道昔日那个凉州的英豪再次回来了。
  “回禀相国,左冯翎尚有驻军九千人,其中有三千人在关隘防备上郡黄巾军,可以调动六千余人,弘农郡驻军有七千人,可以调集约四千余人北上援助河东郡。”
  “河东郡有郡兵一万人,于夫罗所部匈奴胡骑约有一万一千人,共计两万一千人。”
  “牛辅将军麾下有一万军卒,如今在函谷关西侧,此前刚刚离开河东郡,正准备返回洛阳。”
  李儒双手作揖,朗声道。
  “若是相国允许,我军可以在河东郡集结四万大军。”
  “‘蛾贼’经历冀州大战,兵疲而将乏,战力必然下降,可用之兵更是稀少,此战就算是加上匈奴、乌桓的义从,最多出兵也不会超过三万,无论是兵力,还是战力都远逊于我军。”
  “甚至,如果相国想,我军可以直接度过汾水,拿下汾水沿岸的城邑,给许安一个教训。”
  殿内众将,看到李儒一副胸有成足的样子,寥寥数语便已经是将大概的局势说了清楚。
  经过李儒这么一说,众人也感觉河东郡的情况似乎并没有想象之中那般危急,神色也是稍缓。
  董卓握着灯台的手,紧了一紧,沉声道。
  “调遣左冯翎、弘农两郡战兵北上援助河东,让牛辅北上重新回到河东郡,统领诸部,防备‘蛾贼’。”
  李儒唱了一声诺,应承了下来。
  董卓面色稍缓,随机好像想起了什么,问道。
  “我之前在关东联军的名册之中,看到了孙坚,他现在是南阳的鲁阳城,可对?”
  提起孙坚,董卓对其还是有些戒备。
  袁绍、曹操、王匡之流在他的眼中不过是小辈罢了,只会夸夸其谈,没有多少的战阵经验,不足为惧。
  而桥瑁、韩馥、刘岱、孔伷等州牧也没有多少的战阵经验,多是儒生罢了,也没有被董卓放在心上。
  但是这其中,孙坚却与其他的十七路勤王之军截然不同。
  孙坚先历黄巾军之战,跟随朱儁、皇甫嵩屡立战功,后来又和他一起跟随在张温的帐下同击西羌。
  正因为董卓和孙坚共事过,才知道孙坚的底细。
  孙坚的官职不是靠别人施舍而来,而是真的靠着手中刀枪实打实的挣来的。
  “孙坚不是在长沙郡吗?王睿难道管不住他?”
  董卓面色微沉,问道。
  王睿是荆州的州牧,并没有加入关东联军之中,名义上还在听从洛阳朝廷的命令。
  “王睿……”
  李儒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
  “回禀相国,荆州牧王睿已经被孙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