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之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黄天之世- 第1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南匈奴部既然逃窜,那么有一部分要护卫老弱妇孺,还有一部分要驱赶牛羊。
  那么剩下来的最多两倍于黄巾军。
  而缺少武备,缺少强弓硬弩的匈奴人在草原之上,只凭借着两倍的兵力是不可能胜过黄巾军的。
  这是太原郡之战就已经证明的事。


第三百一十八章 大漠风云
  并州、朔方郡西北部、青盐泽。
  这里聚集着十余万的匈奴老弱妇孺,还有两万多名匈奴的骑兵。
  越来越靠近朔方郡的边境,越来越靠近鲜卑人的地景。
  匈奴不仅要防备后续可能赶来的追兵,也要防备可能出来的鲜卑人。
  黄巾军的先锋已经击溃他留下的一支殿后部队。
  须卜需要做出最终的抉择。
  正如须卜所想,北面果然也有人,那是来自乌桓的骑兵,应该是上谷郡的乌桓。
  还有一些依附鲜卑的部族,他们是来趁火打劫的。
  沿路很多逃亡的匈奴部族都汇入了须卜的队伍,但是这些人中,多是老弱妇孺,族中的青壮多死于战阵之中。
  现在须卜的麾下,算上后来陆续加入的匈奴骑兵,勉强聚集起了九万名骑兵,但这也使得他要分出更多骑兵来保护这些老弱妇孺。
  而就在逃遁的这些时间,也让须卜发现了事情的转机。
  这就是为什么匈奴人停留在青盐泽附近的原因。
  北面的乌桓人还有西方的羌人似乎只是占据了部分地盘,便没有再主动进军。
  这也让须卜看清了局势。
  乌桓人和羌人虽然是黄巾军的盟友,但是这两家,都不愿意和匈奴人发生大规模的交锋,从而损耗军力,存有保存实力的心理。
  既然没有乌桓人和羌人的帮助,须卜便决定不再南逃。
  而匈奴留在后方的斥候,禀报追击的军队只有一支黄巾军的骑军,只有两万余人时,更是坚定了须卜的决心。
  出了朔方的地界,就是鲜卑人。
  鲜卑人的地界注定是不能久留,虽然现在的鲜卑并没有之前檀石槐在位时那么的强盛,但是仍然不是匈奴可以击败的。
  匈奴只能不断的向西方逃遁。
  而向着西方远行,那么注定是一条不归之路,沿途不知道要死伤多少人,才能找到一处水草丰美的地方。
  甚至可能,全族死在往西方的逃亡的路上。
  须卜刚刚登上匈奴单于的位置,匈奴部就遭受了几乎要灭族的危急,这也使得须卜的威信大失,匈奴各部皆是对其开始失去了信心。
  甚至有传言,须卜是杀害前任单于羌渠的幕后凶手,因为他做出这些天怒人怨的事,上天降罪于他,而狼神也不愿意再眷顾匈奴。
  三月十六日,须卜率领一干头人在青盐泽的湖畔祭祀匈奴的先祖。
  随后七万余名匈奴的骑兵被须卜召集了起来,他们向着上天,向着狼神一起祈祷,随后在须卜的带领下,向着东方开赴而去。
  他们将会在青盐泽的东方,迎战紧随而来的两万黄巾军。
  青盐泽畔,十余万匈奴的老弱妇孺皆是目视着他们部族的勇士向东而去。
  他们都知道这将是决定着匈奴命运的一战,甚至这个匈奴是否还会存续的一战。
  古老的歌谣回荡在青盐泽外,回荡在匈奴人的营地之中。
  伴随着连绵不绝的角号声,在那犹如雷霆般的马蹄声,七万余名匈奴的骑兵跟随着他们的单于,义无反顾的向着东方疾驰而去。
  ……
  一望无际的草原之上,大量的游骑在上方游戈。
  那是黄巾军的斥候骑兵。
  土黄色的旌旗组成的长龙在草原上缓缓向着西北方行进而去。
  许安骑乘在马上,他的脸上也沾满了尘土。
  “多久了。”
  许安偏头向着一旁的阎忠询问道。
  “有十一天了。”
  阎忠紧了紧身上的战袍。
  本来许安考虑到阎忠年事已高,不想让阎忠跟随,但是阎忠执意要跟过来。
  追击匈奴的胜负,所获得的战果,决定了黄巾军后面的发展。
  若是黄巾军能赢的漂亮无比,那么乌桓人、凉州军,鲜卑人、在草原上都不敢再小瞧黄巾军。
  而且黄巾军还可以收获大量的辎重,牲畜,人口。
  许安皱了皱眉头,他还是低估了后勤的压力,这次追击损耗实在是太大了。
  这十一日的消耗,远胜于内地作战一月的钱粮耗费,补给线实在是太长了。
  甚至若不是附近归附的匈奴部族也可以提供一些粮食给黄巾军,补给的压力会更大。
  难怪汉武帝时期北征匈奴,甚至耗费了几代人积累的钱财。
  “报!!!”
  就在许安和阎忠低声交谈时,一声大喊让许安瞬间抬起了头。
  “前方二十里处,发现匈奴大军的踪迹!!!”
  一名风尘仆仆的黄巾军斥候,满脸兴奋的纵马而来,大声的向着许安禀报着。
  许安转头看向阎忠,两人的眼中皆是出现了欣喜的神色。
  终于找到了!
  许安抬头看向天空,此时才是辰时,还有很多的时间。
  “通令全军,缓步前进,保存体力,准备迎接大战!”
  黄巾军的行军队列之中在收到发现匈奴人的踪迹消息后,瞬间响起了震天的呼声。
  十一日,整整十一日的时间,他们终于发现了匈奴人的主力。
  ……
  午时三刻。
  黄巾军缓缓进入了匈奴人布置的战场。
  南匈奴部依靠在一处土丘扎下了大营。
  许安面色肃穆的看着审视着眼前匈奴人的营地。
  匈奴人的营寨的规模,如同昔日下曲阳城外那些汉军一般庞大。
  浪花翻腾,入目之处,漫山遍野尽是那匈奴的骑兵,不可计其数。
  但许安却没有一丝惧意。
  匈奴骑兵在这里严阵以待。
  这里是须卜骨都候选定的决战地点,南匈奴想在这里击退黄巾军。
  想必须卜骨都候也是发现了凉州军和乌桓人没有止步的原因,知道只要击退了黄巾军的追击部队,就可以重新掌控部分的局势,解除现在的危局。
  远方,匈奴的大阵。
  人嘶马沸,无数的骑士来回的跑动,扬起阵阵尘土。
  黑色旌旗汇聚在一起,披散的黑发迎风飘扬,在草原上形成了一片片黑色云彩。
  许安牵引着显目枣红马,站立在土黄色的大纛旗下。
  军令已经下达。
  无数的土黄色旌旗摇曳。
  黄巾军的军阵有条不紊的慢慢向前铺开。
  伴随着嘹亮的战鼓声,还有黄巾军独特的木哨音,黄巾军缓缓的步入了战场。


第三百一十九章 撑犁孤涂单于
  黑衣玄甲的骁骑营在吕布等多名骑将的带领下越出军阵。
  骁骑营轻而易举的将那些游戈在黄巾军外围的匈奴游骑,尽数驱逐了出去,为后续的黄巾军清理出了一片可以立足的场地。
  黑色的大纛旗下,一众身穿铁甲的匈奴骑兵,簇拥着他们的撑犁孤涂单于——须卜。
  须卜牵引着跨下不安的黑色战马,冷眼看着不远处正在列阵的黄巾军。
  南匈奴部的营地和黄巾军之间,并没有任何的障碍物,战鼓和哨音在黄巾军数里长的阵线上回响,清晰的传入了须卜的耳中。
  须卜面色微沉,不由的握紧了战马的缰绳。
  在太原郡时,他也曾经听过那尖锐的哨音。
  就是那尖锐的声音,就是那刺耳的哨音,刺破了他带领匈奴入主并州的希望。
  伴随着整齐的踏步声,身穿甲胄,手持盾戟的黄巾军甲士正源源不断的步入了战场。
  黄巾军的队列在片刻之后,便已经完成了由纵队向横队的变化。
  一辆辆怪异的战车被推至到了军阵的最外围,黄巾军
  在旌旗和号鼓简单有序的指挥下,更多的黄巾军甲士排布好了军阵。
  须卜的脸色也随着越发的阴沉。
  黄巾军的中军在短短的时间之中,已经排布好了严密的军阵。
  在军阵的最外围第一道防线,是用战车组成的障碍。
  而两翼的黄巾军骑兵也已是蓄势待发。
  左军乃是黄巾军的白袍军,四千余名白袍军的骑兵,皆是身穿白裳、着素袍、头缠白布,尽打素旗,望之如荼一般。
  右军乃是黄巾军的骁骑营,七千余名骁骑营的骑兵,皆是身穿玄甲,着墨衣、头缠黑巾,尽打黑旗,望之如墨一般。
  中军无数土黄色的旌旗聚集在一起,大风吹过,带起无数猎猎的响动。
  一万三千名黄巾军的步卒列阵而立,皆是头缠黄巾,身着黄衣,尽打黄旗,望之如土一般。
  白、黄、黑三色的军阵,倒映在在须卜的眼眸之中。
  整齐的三色军阵对比着翠绿的草地,传递出强烈的视觉刺激,在气势上体现出一种难以抗拒的感觉。
  阳光照射在黄巾军的盔甲和兵刃,更是为黄巾军的军阵添上了数分肃杀之气。
  整个阵线的黄巾军军卒皆是肃然挺立,寂静无声。
  须卜看着远处线列齐整,旌旗招展的黄巾军,面色彻底阴沉了下去。
  他想说几句话来鼓舞身旁的甲士,但当他却不知道说什么,只能是默然无语。
  饶是须卜征战多年,但眼前黄巾军的看起来却是如此强大,甚至让人难以生起与之抗衡的想法。
  纵使隔着四五里的距离,但黄巾大军所散发出的肃杀之气仍是扑面而来。
  须卜知道,连自己都感到了黄巾军带来的巨大压力,更不用提自己麾下普通的军卒所感到的压力了。
  相比于当初在太原郡之战,并州这支黄巾军给他的感觉,又变强了很多,军容更是鼎盛。
  须卜遥遥望向黄巾军中军那面土黄色的大纛,苦笑了一声。
  他到底是小瞧了南方的那些汉人。
  本以为趁着汉廷内乱之际,可以趁机占下并州之地,图谋发展。
  现在想来真是可笑。
  在他们还在内斗之时,南面的黄巾军却已是暗中策划北伐的计划。
  侵攻并州的美梦已经破灭了,四面张网、八方合围而来敌人,几乎将匈奴逼入了绝路。
  匈奴已经快到了退无可退的境地了。
  须卜甚至有些有些后悔,他后悔南下入侵西河郡,致使匈奴和黄巾军交恶。
  须卜想要的不仅仅是匈奴单于的称号,他想要的是要重新让匈奴振作起来,想要为自己的部族在这个世界上谋求生存的空间。
  北方的鲜卑统领檀石槐死后,联盟瓦解,鲜卑又分裂为许多互不相属的分支。
  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鲜卑的实力仍然不容小觑。
  南匈奴部的四面皆是强敌,而南面的汉帝国却在此时露出了疲态,又因为各地的叛乱,命令羌渠单于出兵胁从。
  北方的鲜卑威胁尚在,汉帝国却要征发大量的青壮,这也让很多匈奴人感到了惶恐。
  所以须卜纠集各部族,杀死羌渠,想要取而代之。
  羌渠已经老了,而於夫罗对于汉室也是言听计从,他们合须卜想走的道路是截然不同的。
  但是可惜的是,须卜在太原郡功败垂成,没有办法顺利的登上单于之位。
  内斗严重的消耗了匈奴的实力,也让南匈奴部失去了对外界危险的警惕。
  须卜怎么也没有想到,刚刚占据了并州不久的黄巾军,他们的行动竟然可以如此的迅速。
  但是现在后悔已经是晚了,事已至此,唯有一战。
  须卜收回目光,偏头看向跟随在他身旁的一众骑士。
  让他感到意外的是,跟随在他身旁的骑士脸上,并没有人流露从出恐惧的神色,有的只是坚毅。
  须卜心神微震,他踢动马腹,驱策着战马从土丘上缓缓走下。
  两侧驻马而立的匈奴骑士皆是静静的看着须卜,看着他们的撑犁孤涂单于。
  须卜迎着两侧骑士的目光,缓缓向前。
  玄黑色的大纛旗上,绘制着狼神的图案,长风呼啸,大纛旗迎风展开。
  没有人害怕,没有人恐惧,亦没有人想到退缩。
  所有的人都知道,匈奴已经到了危急存亡之时,此战的胜负关乎着匈奴的未来,他们的亲族,部中的老弱妇孺皆在青盐泽,就在他们的身后。
  草原上的争斗,从来都是血腥的。
  亡族灭种其实并非不可能。
  雄浑的号角声在匈奴的骑阵之中响起,亦如汉武时期漠北之战时一般。
  无数披发左衽的匈奴的骑士,举起了手中的兵刃,聚集在黑色的旌旗的之下。
  玄黑色的大纛旗矗立在匈奴骑阵的阵前,须卜手持马槊,平静的看着东方列阵而战的黄巾军。
  “匈奴的勇士们!”
  劲风鼓荡,须卜面色坚毅,斜举着马槊,驱策着战马,缓步走阵前,用马槊碰撞着最前列的匈奴骑士的兵尖。
  须卜声嘶力竭的呼喊着。
  所有匈奴骑兵的目光都聚集在了须卜的身上,聚集在了他们的撑犁孤涂单于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