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之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黄天之世- 第1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河东郡黄巾军控制地方,叛乱的豪强世家联合了起来,趁着动乱之时,一起逃入了几处黄巾军之前没有发现的隐蔽坞堡。
  河东郡新占,黄巾军的主要精力都被汉军所吸引,这也是河东豪强为什么能成功的重大原因。
  “所有的卷宗,所有的证据都不重要了。”
  魏律盯视着鹰狼卫署衙一众军官,声音阴冷的可怕。
  身为狼卫镇抚使,许安派他来掌管河东郡事务,如此大规模的袭击事件,他没有事先发现,这是失职。
  河东各郡的百户所也或多或少受到了创伤,原本稳定下来的河东郡,再度动荡了起来。
  魏律面色阴寒,怒声道。
  “河东郡所有的豪强世家,皆以谋逆黄天定罪,愿意伏诛的豪强可以先丢入大牢审讯,但有抵抗半分者,视作叛党直接论罪!逃入坞堡之豪强,抓捕其亲族,调集军卒围攻坞堡!”
  “此事乃我们鹰狼卫成立从未有过之耻辱!既然这些叛党豪强胆敢反抗黄天,那么就用他们的鲜血来洗刷我们鹰狼卫的耻辱!”
  平阳城,鹰狼卫署衙。
  无数身穿黑衣,腰挂雁翎刀的鹰狼卫缇骑鱼贯而出。
  平阳城的街道之上,没有行人。
  除了巡城的兵丁外,所有的人都被禁止外出,外出者被视作叛党论处。
  八月的河东郡注定不再平静。
  截至八月十二日,
  各城鹰狼卫的署衙监狱,还有各城的监狱中都关满了人。
  不过没有抓捕在案的还有很多人。
  而魏律得知许安也受到了刺杀后,鹰狼卫的行为开始变得失控了起来。
  魏律引咎辞职,但是因为没有替代的人选,所以暂时还代任狼卫镇抚使。
  河东郡的豪强聚集了起来,躲避在三处山间的隐蔽坞堡之内。
  三处坞堡其中一处坞堡在太岳山中部,一处在太岳山的南部,另一处在临汾西面的吕梁山。
  这三处坞堡,皆是建立在地势险要的地方。
  河东的豪强广招兵员,又堆积大量的粮草,黄巾军一时间难以攻下。
  大型的攻城器械无法展开,山道狭隘更是不便作战。
  三处坞堡每处的坞堡容纳的人数都有万人以上。
  如果黄巾军强攻,那么无疑会损失大量的军队。
  汉军的攻势很快便被徐晃还有张燕两人带兵击退了,河东汉军虽然已经扩招了不少,但是如果进攻的话,还是颇为勉强。
  不过汉军的主要目的也达到了,靠近绛邑、临汾城南部、翼城三处的豪强基本上被汉军接走,而且这一线地方的耕地,也被汉军所破坏。
  缺少骑兵的黄巾军只能是被动防御,於夫罗统率的匈奴胡骑来去如风,而且汾水可以北渡的地方实在是太多。
  对于劫掠还有游斗,匈奴的胡骑先天就是熟悉无比,做起来更是驾轻就熟,而习惯于阵地战的黄巾军则是根本无法阻拦。
  依照目前的情况来看,不出意外临汾、绛邑一线的耕地只怕是要荒废了,就算匈奴胡骑放弃了破坏耕田,但秋收之时,只怕是白白给汉军做了嫁衣。
  论起地势险峻,黄河不比长江,汾水更是连黄河也比不过。
  河东郡黄巾军根本没有任何有效办法制止匈奴胡骑的侵攻。
  临汾南部的水面尚且汹涌能阻挡匈奴胡骑渡河,但往西,汾水北岸的冀亭却是属于汉军的领地。
  匈奴的胡骑仍然能从汾水北岸的冀亭出发,袭扰临汾一带。
  八月十五日,许安率兵抵达平阳城。
  而此时鹰狼卫也查出了情报到底是如何走漏,情报走漏是因为临汾城一名狼卫旗官。
  和其他死于刺杀的狼卫缇骑不同,那名旗官却是消失的极为突兀,而且家中的东西也有整理的迹象。
  河东郡狼卫行动因为保密的缘故,只允许百户官和其以上级别狼卫官员才能知晓。
  所以临汾城的狼卫百户官立即被控制了起来。
  让许安松了一口气的是,他信任的狼卫最终还是没有背叛他。
  如果连精心挑选的狼卫百户官,也能被豪强用金钱之类的东西收买,那么许安就要重新计算黄巾军内部腐化的速度了。
  少量的旗官和普通的缇骑是从军队中挑选出来的,他们可能相信太平道,但他们的信仰其实并不虔诚,其中一些人被迅速腐化,也是在许安的预料之中。
  直到今日黄巾军治下河东郡中的豪强被鹰狼卫分为三等对待。
  一等:并没有任何证据证实其参与过叛乱的豪强,而且鹰狼卫缇骑前去抓捕,并没有任何反抗之举,此等豪强被鹰狼卫所软禁。
  二等:或有少许证据证实其参与叛乱的豪强,或在鹰狼卫缇骑前去抓捕,有过反抗的举动,此等豪强,包括亲族在内全部被鹰狼卫抓捕,反抗者诛杀,暂定为叛逆。
  三等:参与叛乱、或逃亡南部河东郡,或逃入坞堡,此等豪强被鹰狼卫定为三等,鹰狼卫缇骑抓捕其在外亲族,或有干系之人,直接以叛逆罪论处。
  二等、三等豪强的田土、钱粮等俱被鹰狼卫查处收缴,而一等还需要等待审讯。


第二百九十章 民往北,军往南
  河东的风波逐渐平静了下来。
  虽然匈奴的胡骑还在袭扰临汾、绛邑一带,但也只是止步于此。
  徐晃在许安的授意下还是将临汾、绛邑一带的居民北移,毕竟现在河东郡的南境已经不太安稳。
  临汾、绛邑的官道之上熙熙攘攘,挤满了衣衫褴褛去往北方的乡民。
  稍微富裕的人家尚且有车可以堆装家中的物品,但普通的乡民却是只能背负着自己仅有的家当,虽然实际上他们也并没有什么东西,不过是些许的存粮,还有一些生活的用品。
  闹热热携儿带女,苦凄凄单夫只妻。
  背筐挑担,扶老携幼,每个人脸上或是木然,或是忧愁。
  一队队骑乘着战马的黄巾军骑士从官道的旁侧疾驰而过。
  一曲曲打着旌旗的黄巾军步卒,踏着整齐的步伐,扛着长枪贴着官道旁侧缓缓向南行去。
  广个告,真心不错,值得装个,毕竟书源多,书籍全,更新快!
  民往北,军往南。
  “缓步向前,不要拥挤!”
  维持治安的黄巾军骑兵来回奔走,大声的呼喊着。
  “不要害怕,匈奴胡骑远在南方,我们黄巾军已经在南方建立了防线,沿路皆有军卒护送,匈奴胡骑绝对无法过来。”
  腰佩雁翎刀,身穿玄狼服的狼卫缇骑三四人一组,他们行走在北迁的民众队伍之中,盯视着乡民的队伍。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有着狼卫缇骑的监察,也让北迁的民众队伍变得井然有序了不少。
  日过未时(未时),正接近一天最为炎热的时候。
  八月的太阳的毒辣非常,空中没有一片云,没有一点风,头顶上烈日当空,空气似乎都是燥热的。
  许安带着数十名骑士立在官道旁的一处土丘之上,看着官道上的人流。
  许安没有穿戴盔甲,只是罩着一件战袍,但只是暴露在烈阳的照耀下没有多久,他便已经是汗流夹背。
  郝昭和张辽两人也随着众人跟在许安的身后,他们两人的额头上也渗出了汗珠,不过他们俩人少时便开始习武,这些不适对于他们二人来说并不算些什么。
  故土难移,乡土情结……
  许安微叹了一声。
  中国古代大规模的移民,往往死在路上的人不计可数。
  在交通并不发达的封建社会移民,往往便会演变成血泪交织的死亡之路,因为各种的原因,很多人都会死在迁移的路上。
  虽然只是从临汾、绛邑一带北移了一些。
  但许安还是调集了一批军粮,来保证迁移的百姓有充足的粮食,而且亲自前往督察民众北迁之事。
  移民之举,须得慎重非常。
  许安不想因为移民,而使得黄巾军在河东郡百姓的心中的评价降低。
  黄巾军的根基不在于豪强、不在于世家、而在于天下的百姓。
  军民本应是一家,军民本应为鱼水。
  军队的建立,本来就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同胞,国内的民众,保家卫国。
  但在悲哀的乱世之中,在封建社会之中,军队却成为了统治者维护自己统治,镇压民众的工具。
  甚至有些时候民众畏惧兵卒,更甚过盗匪,民众畏惧官吏,更甚过贼寇。
  《明史·洪钟传》中有言,“时有谣日:‘贼如梳,军如篦,土兵如剃。”
  贼来如梳,兵来如篦,官来如剃。
  原本来保护他们的军队,却搜刮民众,压迫民众更甚盗匪贼寇。
  真是讽刺啊。
  汉朝以孝治天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尊老爱幼亦是儒家所提倡。
  《孟子·梁惠王上》有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其意为: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
  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但实际上每遇灾荒却是常有大量的农户破产,不得已甚至走到卖儿卖女的地步。
  二十四孝之一的“郭巨埋儿”便是出自汉代。
  穿越到了这个乱世,一路的而来的经历,让许安亲眼目睹了升斗小民的处境,还有困苦。
  走夫贩卒、农人兵丁,各有各的苦难。
  有时候连苟活只是一种奢望。
  许安自己也亲身经历了那样苦难,之前跟随在他身旁的人,追随在他身后皆是穷苦人家出身。
  他没有办法如同汉代那些自出身起,便高高在上的贵族、世家一般,将这些人视作豚犬,视作草芥,视作蝼蚁,视作那轻飘飘纸面上的数据。
  既然来到了这个乱世,如果还如同历史上那些军阀,还如同一般人争霸天下,只是为了作威作福,享乐寻欢。
  那么许安愧对自己这一路所的经历的苦难,愧对那些一直追随在他身后的人,也愧对那些为了建立黄天之世而战死的军兵。
  所以许安要改变。
  就从改变军队和民众的关系开始。
  这就是为什么许安自太行山起就约束军队, 严禁劫掠,侵扰百姓之举,甚至践踏民田、损坏财物,还要向民众赔偿钱财。
  而且入主上党郡后,还让军中的将士,力所能及的去帮助一般的百姓。
  帮助百姓,可以在军中领取赏赐。
  此举也使得当时上党郡中的百姓对黄巾军的印象大为改观,原本汉廷扭曲的宣传也无法站稳脚跟。
  鹰狼卫的公审和处决乡间恶霸,还有军队管治下治安节节攀升,更是加强了百姓对黄巾军的信任。
  正是因为这些行为,黄巾军在上党郡收获大量百姓的信任。
  待到许安入主并州之后,上党郡皈依太平道的人便骤然暴增。
  民往北,军往南。
  此次迁移路程虽短,但许安决定要用这次迁移来做文章。
  许安要让黄巾军治下百姓的明白,黄巾军并不是替代汉廷来压迫他们的另一股势力。
  而是会在危难时刻保护他们的军队,而是会在他们需要帮助之时前来帮助他们的军队。
  不过此次移民不仅仅只是这个原因,还有一点。
  因为这些民众迁离了故土,而河东郡的豪强遁走,还有逃入坞堡之中,也让许安获取大量的土地。
  此事也正是作为民屯试点推行的良机。


第二百九十一章 民众之力
  官道旁一处的营地之中,一口大釜中咕噜噜的朝上吐着白气,两名头裹着黄巾的军卒正卖力的烧着火,另一名军卒拿着长把勺搅拌着大釜中的粟米粥。
  飘出的粥香飘向远方,大釜前挤满了手持各式容器,满面风尘的人,他们的眼睛都直直的看着眼前的大釜。
  那大釜中正煮着的粟米粥,对于他们很多人来说,那就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国家的税赋一日比一日高,身处司隶之地,按理来说沃野千里田土产出颇多,应是吃穿不愁,但实际上他们的境遇并没有改善,甚至很多人比寻常州府的人还要活得艰难。
  司隶之地世家众多,豪强林立,土地兼并更是恐怖,这北迁的居民,有很多人皆是卖身于豪强大户。
  鹰狼卫将豪强缉捕入狱后,也将那些归附在那些豪强名下的佃农,还有部分家奴释放。
  许安和傅祁、郝昭、张辽三人坐在粥棚不远处的一处小帐篷下。
  徐大则是带着一众亲从,在许安的不远处警戒。
  原本许安的护卫是由鹰狼卫的缇骑负责,但自从上次出现了许安被刺杀的事,而且许安险些受伤后,徐大又重新接过许安的护卫工作。
  傅祁是后面赶来的,许安交付他掌管农政司,主官民屯,军屯之事。
  河东郡土地众多,又是许安治下人口最多的郡,所以饶是许安担忧傅祁的身体让他慢慢过来,但傅祁还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