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宋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权宋天下- 第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撒吉思坐在他边上,刚给他说完赵权对高丽兵来路的判断,而后拿出郭侃写给他的信,开始在给只不干念着。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蒙古国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没有自己的文字。近四十年前,成吉思汗降服乃蛮部之后,俘获了乃蛮的重臣畏兀儿人塔塔统阿,塔塔统阿受成吉思汗之令,以畏兀儿文字母为基础,这才创制出最早的蒙古文字。
    但是,对于原来从未接触过文字的蒙古人来说,任何文字对他们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因此,蒙古文字虽然是创制出来,却根本无法推广,也就是少数的王公贵族才识得。撒吉思作为塔塔统阿的同乡,同是畏吾儿人的他自然是识得蒙古文字。
    如今蒙古国内部,真正能掌握这些文字的,反而以畏兀儿人居多。因为他们大多替诸位蒙古王公掌管内府事务,蒙古贵族可以不识字,身边却一定会有个识字的畏兀儿人。
    这种蒙古文字,上下连书,行款从左往右,对畏兀儿来说,完全没有接受难度,但与中原文字的书写习惯完全不同。
    自窝阔台登位为汗、尤其是金国灭亡之后,越来越多的北地汉人入蒙为官,此时在蒙古国高层,汉字也开始渐渐流行,使用的人越来越多。
    于是,蒙古国内部,渐渐形成了两个泾渭分明的派别。一派是以畏兀儿人为主的蒙古王公亲信,掌控着漠北与国家西部大部分的对外贸易与税收。一派是以汉人为主的北地官员,则开始接手管理漠南中原之地的军政与民政。
    不能说文字是两个派别产生的原因,但是已经成为双方各自掌控一个区域的基础。汉人官员很难成为漠北、西域与辽东的王公贵族亲信,畏兀儿人也同样很难接手漠南汉地的政事管理。
    因此,当只不干看到郭侃用蒙古文字写的书信时,惊讶之余,不由对这个汉人将军大为欣赏。
    郭侃在信中,虽然并没有建议蒙军北撤,但首先强调,如果只不干决定北撤的话,那么就可以不用管他之后的建议。
    如果不想立即北撤,但么就必须要先解决宣州城的问题。对于如何攻克宣州城的建议,郭侃洋洋洒洒写了好几张纸。从排兵布阵,军力分布、几支军队的配合、攻城时机的控制,以及城破后如何清剿溃兵、如何收罗城内物资、如何继续追敌等各各方面,写得无比详尽。
    让撒吉思看得点头不已。
    只不干却根本没那么多耐心去听郭侃一大堆啰里巴索的战略战术分析与安排。撒吉思信没读多久,就被他打断了。
    只不干直接问道:“这个,郭侃的意思,是他有把握攻下宣州城?”
    “他是这么说的,只是——”撒吉思一边看着信件,一边回答道:“他的意思是,他现在龟州城,就算能接到调军的命令,要赶过来时间上也有些来不及。因此,他提的都是攻城的策略与建议。”
    权宋天下

第一百七十五章 引蛇出洞
    “简单点说!”撒吉思又不耐烦了。
    “简单点说,就是里应外合,引蛇出洞。”
    “嗯?”
    “郭将军建议,我军佯装撤兵,选择一路突击冲出包围,引出宣州守兵。然后令来援的一千东真军杀入,趁机夺城。”
    “那一千东真肯配合攻城?”只不干有些疑问。
    对于东真军,只不干一直都有些头疼。南京府与开元府在级别上都是万户府,因此东真军一向并不服从开元府的军令。
    原来以为此次征召,让他们派些兵过来,可以让他随意捏弄。却没想到大乌泰会亲自领兵,这让他有些无从下手。
    正是因为觉得自己很难操控东真军的行动,只不干才干脆把他们扔到另外一路,去攻打朔州与龟州。
    只是他没想到,此次东真军会派一千兵过来救援自己。但是如何使用这一千东真兵,他自己却是一点底都没有。
    他也很清楚,没有这一千兵的配合,雨停之后,自己的部队冲破外围高丽的包围北撤容易,但要想攻破宣州城,委实困难。
    “郭侃军对此也提出一些建议,应该是可行的。”撒吉思答道。
    “噢!”只不干有了点兴趣,“既然他有办法,那就按他的办法实行吧!这事你去安排!”
    当赵权等人被重新召集在一起时,在座的除了辽阳军也速不花、东辽军的李琬石,还有开元军的一个领兵千户,但是只不干却不在座。
    撒吉思向在座的各军统领详述了郭侃攻取宣州城的方略,赵权一听便被郭侃给惊到了。
    他吃惊的不是郭侃提出的“里应外合”或是“引蛇出洞”的策略,而是郭侃的预判能力。
    他们离开龟州城时,其实对只不干部的情况只有一个很模糊的预估,根本不了解这边的具体情况。可是,郭侃竟然只凭着这种可能性的判断,就提出一整套如此详细的作战计划。
    赵权在心里再次修正了对郭侃的看法,看来这位帅哥不仅会扮嘢,作战指挥与运筹能力还是真的有些水平的。也难怪丁武之流,总是有事没事拿他来崇拜。
    但是,让赵权更加心惊的是,郭侃竟然提议一千东真兵,由他率领,负责攻城之战。
    是他,而不是东真军的千夫长缪风,也不是他的顶头上司渐丁队队长丁武。
    当撒吉思宣布这个决定时,只不干部的所有人,都认认真真地扫视了数番这个十五岁不到的小家伙。
    以一个伍长都不是的小孩子,却率领一支千人队作战,这些人都不禁有些怀疑撒吉思是不是脑子突然发了热。不过,这几个人当中,尤其是东辽军与辽阳军的将领,只要不让他们自己的部队去攻城打消耗战,其他人谁去,他们当然都不会提出异议。
    边上的缪风,脸色只是略微一怔,便再没有任何表示。而丁武却含着笑对赵权点了点头。
    赵权知道,丁武这笑容是真诚的,没有任何揶揄的成分。
    还没等赵权恢复神智,撒吉思便宣布结束了这次军议,准备离开。
    赵权赶紧扑到他身边,扯着撒吉思的袖子,说:“撒吉思大人,这个,我怎么可能去率领东真军的士卒?我哪有权力去统率他们作战?”
    撒吉思笑咪咪地看着他,说:“这是你们郭将军的意思。”
    赵权一呆。心里腹诽道:“郭侃哪来的这个权力?”
    撒吉接着说道:“你先别紧张,如果缪将军不同意的话,那咱们可以再商议。”
    赵权向缪风投去一个求助的眼神,没想到缪风只是稳稳地看了他一眼,随后略一弯腰,说道:“我,愿意服从你的指挥。”
    赵权脑子有些转不过弯来了,不明白这些人今天到底是怎么了。
    撒吉思刚再抬脚,袖子又被赵权扯住了。
    撒吉思收起了笑咪咪的神色,眉头微皱,问道:“你是不是不敢领兵攻城?”
    “不,不,这个——”赵权晃了晃脑袋,说道:“那个,万一宣州城守军死守城池,引不出来怎么办?”
    撒吉思用很奇怪的神色看着他,犹如看着一条白痴。
    “那是你应该琢磨的问题啊!当然,你有什么需求,我这边会尽力配合的。”说完,抽出袖子,迈着轻松的步伐离去。
    赵权怔怔的目光在丁武与缪风两个人的脸色来回逡巡半天,最后把目光锁定丁武,苦着脸说:“丁大哥,你能不能告诉我,这是怎么回事啊?”
    丁武挠了挠头,嘿嘿一笑,答道:“说实话,我也不太清楚。——不过,我觉得这是件好事啊!可能是郭将军想给你有个立功表现的机会。”
    “让我表现?为什么啊?”
    “你知道的,郭将军这人还是比较擅长用人,这些年他一直在培养你,现在很可能就等着你立个大功,然而给你升个职位了。我看这场战后,你一个百夫长应该是跑不掉的!”
    丁武又是嘿嘿一笑,轻轻地捶了下赵权,接着说:“你要升了百夫长,可别把我给抛弃了!”
    赵权如芒在背,郭侃提议让他领兵,出发点肯定不是这么简单。但具体是因为什么,时间上却已经不容许赵权再去琢磨了。
    撒吉思既然已经宣布了各支部队的任务,如果他不想现在就彻底开溜,那只能咬着牙开始尽快的进入领军状态。否则就算只不干不以军法处置自己,自己这批人包括东真军在内,一不小心,很可能得在宣州城下栽一个大跟头。
    其他的事情倒都好办,一千东真军,如今依然藏在距宣州城不远的山谷里,行踪应该还没被高丽兵发现。
    最大的问题是,如果宣州守军没有被只不干部引出宣州城,他们又该怎么办?难道就以一千人拼死开打吗?
    赵权想了许多方案,但没有一个是让自己满意的。
    这毕竟是他平生第一次领兵作战,虽然领兵只有一千,但是要考虑的事情太多太多。尤其是不仅要攻下宣州城,还得绝对的控制伤亡人数,否则他真的没脸回去见大将军了。
    权宋天下

第一百七十六章 高丽和谈使
    这个任务,对现在的赵权来说,显然是相当的艰巨。
    兵力本来就不多,不仅要以少击多,还要控制人员的伤亡数量。赵权觉得自己的脑子快爆掉了。
    看着赵权苦恼至极的样子,丁武有些不忍心了。他凑过来压低着声音说:“我说小权,你也别想太复杂了,不行的话,我们就不打了呗!”
    “不打?”
    “对啊!”丁武点了点头。“郭将军只是让你领一千东真兵,协助只不干部攻打宣州城。而撒吉思也只是让你攻打,却没说攻不下会怎么样,到时不行,咱们就攻不下,不就完了。”
    缪风也在边上点了点头。
    也是,如果宣州城守卒没有被引出的话,攻城不但费劲,而且必定会让东真军承担不小损失。但是攻不下的话,这种损失范围就可以被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了。
    但是,赵权隐隐之中,依然觉得有些不对劲。一个根本的问题是,他还是没有搞清楚,郭侃如此安排,到底是为了什么。
    天上雨势渐小,满天乌云已经被削薄了一大半,隐隐一些天光正在挣扎而出。
    看来这雨下不了多久了。
    赵权仰着头,猛地吸了一大口飘来的雨丝,希望籍此浇灭心头的一阵阵不安。
    然而,没有什么效果。
    营寨之中,人马攒动,几支部队都在开始进行突围出击的准备。
    他有些烦闷地在小雨之中转悠,不知不觉中来到营寨门口。
    营寨之外,三个男子肃然立于雨丝之中。前面一个长须儒衫,衣服已经被完全淋湿,紧紧地贴在身上,显出一付骨瘦嶙峋身材。
    赵权有些好奇,随口问正在寨门口值岗的兵士:“那几个,是谁啊?”
    “高丽派过来和谈的使者。”
    “和谈?”
    侍卫点了点头,说道:“已经来了好一会儿了,元帅可能不想见他们。”
    赵权听着心里一动,扭头便往撒吉思营帐里冲去。
    ……
    王佺有些烦躁地在雨中稍微挪了挪几近麻木的双脚。
    他不知道今年入侵的这位蒙古统帅,会不会接见自己。只要肯见,他还是有信心说服蒙古人退兵的。
    这些贪得无厌的蒙古人,每次入侵,无非就是要金银财宝,要女人。
    本来损失点财物女子,也无所谓,总比这样被蒙古兵扫荡之后,大片土地抛荒来得好些。
    只是高丽本就属于贫瘠之地,蒙古人这样一趟接着一趟的搜刮,领军的一个比一个胃口更大,如今还能拿得出手的东西,已经真的是不多了。
    王佺心里又开始埋怨躲在江华岛的那个权奸崔瑀。要不是当年他下令处决了蒙古人派驻的七十二名达鲁花赤,也不致于跟蒙古人反目成仇到这个地步。
    成了仇也就罢了,偏偏这个奸贼将王上挟持到江华岛,还颁布“入保山城、入避海岛”的诏令。从此陆上就再也组织不起像样的抗争,尤其是北部,除了几座城池之外,人烟几乎断绝。
    这么多年了,高丽国势一年比一年衰弱,别说恢复元气,连维持都已是艰难。
    全高丽人民都在遭殃,唯一享受的便是崔氏一家。他们高举抗蒙大义,掌控三别抄军,却龟缩在江华岛上,坐视国土一次次的被蒙古人蹂躏。
    王佺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这样的大奸大恶之徒,反而会得到一些人的拥护。难道他们不知道,如此,只会让国土永远陷于战乱之中,国民再无安生可盼。
    每年一次蒙古人的入侵,也是自己每年一次必须经历的痛苦。作为与王上最为亲近的王室成员,每次的和谈,都必须由自己出面去完成。
    王佺已经记不清,自己到底拜跪了多少个蒙古王公,送出去了多少金银财宝与高丽的少女。然而,面对永不知足的蒙古人,王佺看不见未来有任何的希望。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每一次蒙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