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宋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权宋天下- 第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颖水自柳沟而下,只有这地方才有可以停靠大船的码头。
    岸上已经有支部队在候着,人有数十,马却百余,应该是蒋郁山他们已经到了。颖上到此陆路约六十里,水路弯弯曲曲的却足足有一百三十里。倒是他们骑马更快了些。
    最先下船的郭侃,一到岸上便被迎入驿站,在他边上的,似乎还有史权。
    等船上士兵几乎走光了,赵权等人才顺着摇摇晃晃的栈板走上江岸。
    坐了一整个白天的船,脚一踏上实地,赵权便觉得有些发软,他闭上眼,狠狠地舒展了下筋骨。上一世自己小时候可以说是天天在船上混着,但这辈子是第一次坐这么长时间的船,感觉还真有些不太适应。
    赵权在岸上扭腰摆臀了一阵,其他人也在边上嘻嘻哈哈,赵权突然觉得有些不对劲,眼睛一扫,发现少了个人。
    “小耀呢?”赵权有些奇怪。
    大伙儿都转着头看了看四周,果然没有陈耀的影子。
    “可能,还在船上吧。”李勇诚说道,“我上去找找。”说着,便往回爬上船去。
    夕阳的余辉洒在车船上,渗出一层淡淡的红晕,赵权又发起了呆:这船不知能不能开到海里去,如果可以的话,将来有钱了,得造他个几百艘出来,岂不是可以一统四海了?
    “混蛋,给我站住!”船上传来一声怒嚎,打断了赵权的遐想。
    赵权抬头一看,水门上先跳出李勇诚的身影,手里似乎挥着一条裤子,嘻嘻哈哈跳上栈板,一颠一颠地往岸上跑来。
    随后又出现了陈耀的身影,躲在水门边上,探出一个脑袋怒吼着:“小李子,破李子!你再不给我站住,你就死定了!”
    李勇诚在栈板中间站定身子,继续哈哈大笑着,还一边死命地揉着肚子。
    陈耀小心地探出上半身,双手抱住栈板,开始摇起来。可是栈板虽小,他也摇晃不动。怒极的陈耀直接窜出,以手抓着水门,两个脚开始往栈板上跺着。
    栈板顿时摇晃起来。李勇诚努力地稳住身子,一边开始求饶:“死胖子,别跺了,你过来我就还给你。再跺我就要掉下去了!”
    陈耀不言语地继续狂跺栈板。
    “干什么!”突然传来一声怒吼,是李毅中的声音。
    正在努力平衡身子的李勇诚被吓了一跳,啊啊狂叫两声,人终于掉进水里。
    赵权知道李勇诚的水性,也没管他。只是看着他手中的裤子,再看陈耀的光屁股,大概明白了,应该是李勇诚把陈耀的裤子给偷了,不禁气得发乐。
    丁武嘴里咬着一根芦苇杆,正饶有兴趣地看着他们。吴一虎走到他身边,轻声说道:“丁队,还有其他的将领在呢,赶紧处理下吧。”
    丁武猛地醒悟过来,丢下芦苇杆喊道:“赶紧的,把人弄上来!别再闹了!”
    李毅中下到水里,把李勇诚捞起,铁青着脸问:“怎么回事?”
    “嗯,嗯,嗯”李勇诚嚅嚅地说不出话,弊红着脸,强忍着再不敢笑出声来。
    李毅中抢下他手中的裤子,上栈板跳入船,把裤子递给陈耀。不一会,陈耀满脸鼻涕眼泪地下船了,下身套着湿湿漉漉的裤子。
    李毅中依然铁青着脸,重新把李勇诚拎过来。
    丁武忍着笑意,问道:“怎么回事?”
    李勇诚看了看陈耀,再看了看李毅中,又看了下丁武,有些无奈却憋着笑说:“我,我不敢讲,讲了小耀会杀了我的。”

第九十章 儿戏
    不远处的驿站前,被这边嘻闹声吸引的几个人站在那,静静地看了他们一会,而后相继进入驿站。
    最先进去的是史权,他皱着眉头对跟在身后的郭侃说:“兄弟啊,你就准备用这几个人给我打前站?”
    郭侃用眼角向边上的蒋郁山示意了下。蒋郁山赶紧上前说道:“史将军,这几个人年纪虽小,但确实是目前我们手头上,水性最好的几个人。”
    史权摇了摇头,说:“郭侃,我知道你想培养他们,但你这样会不会太儿戏了?”
    郭侃微微一笑,说:“放心吧,我有分寸的。他们人小,不易惊动敌兵。何况他们先一批也只是过去试探下,主要还得依靠老蒋的第二批人。”
    史权继续皱紧眉头,但没再说什么。
    郭侃对着蒋郁山轻声说道:“老蒋,去把他们叫过来吧。”
    “都叫来吗?”蒋郁山压低着声问。
    “嗯,那两个在闹的我看就算了。你让丁武和吴一虎带着其他三个过来吧。”
    蒋郁山应声而去。
    渐丁队的这群人,还在岸边,一起对李勇诚展开批斗。
    蒋郁山阴着脸过来,低声喝道:“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还闹!”又对着丁武说:“你也是,大战在即,不知道约束下他们?”
    丁武红着脸挠了挠头,不敢应答。其他人也全安静了下来。
    蒋郁山接着说道:“你,还有一虎、小权、毅中、王铠,跟我过来。”
    一群人土头土脸地跟着蒋郁山往驿站处走去。
    蒋郁山转过头,低声问赵权:“怎么回事?”
    “还真不知道,他们俩每天都闹着玩,今天是我没看住。”
    屋子里,围着桌子边上站着一堆人。桌上已经燃起一盏烛灯,史权低着头在看桌上的一幅地图,郭侃板着脸瞪了他们一眼。只有老袁对着他们露齿一笑。
    史权抬起眼,并没有去看进来的丁武等人,而是对着老袁说:“好了,人算是来齐了,你把情况再说下。”
    “是!”老袁回答。
    “这段的淮水南岸大部分是泥滩与芦苇地,适合部队登岸的,只有正对岸的来远镇。来远镇又称正阳镇,位于渒水入淮口,宋军在这里的兵力估计有五六百人。”
    正阳镇,听到这名字再看了下地图,赵权知道,这地方应该是后世的“正阳关”。
    “长淮三面八百里,七十二水通正阳”。正阳关处于扼守在东流的淮水、南流的颖水、北流的渒水的交汇位置,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可是看来这时的宋国对其重视程度还是不够。
    “我的车船一次性最多运输兵力两百,如果有人能在岸上挡住宋军的第一波攻势,应该就没有太多问题了。
    从颖水入淮后,得往上游逆行三四里才能到来远镇。这段水流较急,而且水中有礁石,夜间不好航行,最早也得等略有天光的时候。咱们水军大部分的船只太小,逆水而上发挥不了太多的战斗力,单靠一艘车船与宋军直接对抗的话,可能扛不住。”
    老袁略微停了下,接着说:“所以,必须趁他们不备,以最快的速度将第一批人马运送上岸。”
    郭侃对施玉田点了点头。
    施玉田接过老袁的话头,说:“我们的初步计划是,派渐丁队五人,泅渡过河,上岸后在来远镇上游处寻找适合车船停驻的地点。第二批上岸队伍中,给我五十人,我便足以击溃岸上守军。
    无论渐丁队是否顺利上岸,我队都会在天亮时发动强攻。如果渐丁队能按计划建立接应点的话,我们便可以少损失一些人马。”
    赵权在心里“嘶”地抽了口冷气,不搞则矣,一搞就让他们这些人搞得这么大。当前锋啊,会死人的!可是看丁武脸上并未出现异色,显然他已经知道这个安排了。
    看来铁定是郭侃给他挖了个大坑,然后这厮就带着一批人往下跳了。郭侃这家伙也够狠,要训练自己这些人也没必要用这么狠的手段啊。
    史权似乎听到赵权在心里叫苦的声音,终于抬起头,看着他们,一句一顿地说道:“渐丁队必须在黑夜中泅渡三四里,登上淮水南岸,一直到天亮前得不到任何支援。你们,有没问题?”
    丁武腰部一挺,站直着大声回道:“没问题!”
    史权的脸色终于缓了下来,接着说道:“好!那你们几个自己再看看,有什么需要准备的。”
    看来形势已经根本没有转变的机会,赵权被迫收拾起精神,一边往桌上的地图看去,一边开始琢磨起泅渡的细节。
    这时,李毅中突然问道:“我们上岸上后,如何通知大部队?”
    “燃烟为号。”施玉田与丁武同时回答道。
    “可是,那样岂不是会被宋军看到,我们能挡得住吗?”李毅中有些疑惑。
    施玉田与丁武面面相觑,他们好像确实都忽视了这个问题。
    史权突然问道:“你有什么好主意?”
    李毅中盯着地图想了想,随即摇了摇头,然后跟着丁武一起,看向赵权。
    赵权拿手戳着地图问老袁:“从颖水入淮后到来远镇有多远?”
    “咱们现在这里”,老袁指着地图说道:“到颖水入淮口的沫河口还有八里水路。出沫河口后逆流而上,直接航行到来远差不多还有七八里。”
    “七八里,有点远啊。”赵权继续问道:“那来远镇这里淮水宽度有多少?”
    “这边的宽度倒是不大,三四里吧。”
    “三四里,嗯,应该差不多了。”赵权在心里估了下,说:“车船夜间无法在淮水中行走,但我想靠岸而行应该问题不大吧。”
    见老袁点了点头,赵权继续说道:“你们船夜间就停泊在正对着来远镇的北岸处。然后我会发信号给你们。”
    “有镜子,噢,铜镜吗?”赵权问站在边上的蒋郁山。
    蒋郁山蹭了蹭下巴,说:“军中都是大老爷们,带那玩意作甚?”
    “也是。那——”赵权挠着头,眼睛四处转着。迎面便看到郭侃饶有兴趣的目光。
    赵权眼睛一亮,腆着笑脸对郭侃说:“郭将军,那个,能不能把你身上的护心镜借用下?”

第九十一章 皮浑脱
    驿站中诸人,身上多有铠甲,但只有郭侃一个人是全甲披身,那面护心镜更是被擦得光可鉴人。
    郭侃奇怪地指着自己的前胸,问:“护心镜?只要这个吗?要拆下来可得费些劲。”
    “我是这么想的,”赵权端起烛灯走到郭侃跟前,说:“利用这个护心镜,可以反射我手中的灯火,如果不够亮就用火把,这样足以让三四里之外的你们看到了。在护心镜周边围上黑布,开口朝着北岸,这样位于南岸的守军就查觉不到。”
    史权点了点头,他的脸上终于有了些笑意。
    “就是——”赵权又有些犹豫着说:“让郭侃将军废了一身铠甲,有些罪过。”他心理却在暗暗嘀咕:你让我们冒这么大风险去拼命,好歹让你出点血,这该不算过分吧。
    郭侃很大度地挥了挥手,说:“没事,一身铠甲而矣。我上岸了你还给我就是,别偷着藏起来就好。”
    驿站中众人一阵哈哈而笑。
    史权问道:“你要先上岸?”
    郭侃说:“是的,我必须和我的兄弟们在一起才行。我看小权此法可行,登岸部队损失不会很大。这首仗就交给我吧,小弟我南下数年,寸功未建,好歹也让我夺此首功。”
    “好!那就交给兄弟你了!”史权拍了拍郭侃的肩膀,说:“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否则咱们整支队伍将陷于被动,只能沿淮而下,自花靥镇登岸了。”
    ……
    车船在漆黑如墨的淮水中沿岸缓缓逆流而行,船上没有任何灯火。老袁站在船艏,颇为紧张地盯着水面,时不时低声对身边的军士下着指令,军士再一个个地把指令传给底舱的车夫。
    赵权等人正围坐在甲板的角落里,对着一个与赵权身子一般大的羊皮囊吹气。
    这玩意是草原牧族的特产,名为“浑脱”。就是将整只羊完好地剥下皮,肚子缝合后便成为一个有四个小洞的皮囊。平时可以装酒,装牛奶马奶,装风干的牛肉。现在是用来给他们当渡河的皮囊。
    本来以赵权等人的水性,要想泅渡过河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得带着一些器械,尤其是丁武要了些火药,那就必须依赖这个皮浑脱了。
    没吹多久,赵权就痛苦欲呕。
    这个皮浑脱充满各种让人痛苦不堪的馊味。赵权既得使着劲吹气,又得防止吸进里面的味道,气没吹到一半,就差点把自己给憋死了。
    “要是有打气筒就好了!”赵权又开始琢磨,那玩意的基本原理他还是知道的,但怎么做就不太明白。
    “啪”的一声,一边吹气的赵权一边抽空把抓在自己身上的那只小胖手拍落。
    陈耀哭丧着脸,两眼写满了委屈,眼泪正默默地汩汩而落。李勇诚蹲在他边上,胀红着脸,一声不敢吭。
    王铠则是很有些得意的模样,一边吹着很难听的口哨,一边叨着:“你们呐!跟你们说了多少次啦,不要跟小孩子一样,看,报应来了吧!”
    陈耀努力地眨巴着小眼,希望可以把眼泪多挤出一些,一边蹭着赵权一边哼唧着:“小舅——小舅——”。
    叫声犹如发春的小猫。
    赵权不堪其烦,怒斥道:“问你们怎么回事,谁都不肯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