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宋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权宋天下- 第3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权微微地点了点头。
    “这道理,我明白。我只是担心,大权国成立伊始,用如此手段,导致高丽生民涂炭,是否会对国主的声誉产生影响?”
    赵权挥了挥手,说道:“申哥……”
    话刚出口,就被梁申打断,“请国主,称呼臣下为梁相!”
    赵权翻了个白眼,有些无趣地看着梁申。梁申眼神之中,却露出毫不退缩的坚定。
    “好,行了,别那么盯着我,我也需要一个习惯的过程!”
    梁申拱手而礼。
    高丽动乱的背后,一定是有忽必烈的势力在推动。大权国刚刚建立,诸事繁杂,难免被其趁虚而入。虽然南高丽被长期封锁,但也不可能真的不留下任何漏洞。
    也好,趁此机会,将这颗虽然虚弱但依然庞大的脓肿一次性挤破,待脓流尽之后,再来重头收拾。
    一如北高丽。
    “南高丽的问题,的确必须全力先予解决。
    我的意见,还是支持王栖梧拟定的策略,围而不攻,待南高丽彻底糜烂之后,再来收拾。”
    “如此,大权国就必须先放弃攻略中原的计划。”
    “后防不稳,就势必无法全力介入中原之战。也好,既然忽必烈想拖住咱们的脚步,不想立即与大权国开战,说明他对于大权国,也是心生忌惮!”侍其轴语气之中,带着一些淡淡的得意。
    赵权并未接话,眼睛盯在墙上,那幅几乎占据了整面墙壁的“天下堪舆图”。
    图中,以不同的颜色标出各自不同的势力范围,泾渭分明。
    包括雄踞中原的忽必烈、稳守江南的宋国、占据着最大地域的阿里不哥、正在蚕食捕鱼儿以西区域的禾忽、以及偏居东北的大权国。
    而面积最小的一块,则是在忽必烈与宋国之中的夹缝里,有些悠然自得的益都。
    “你们觉得,忽必烈会先挑谁下手?”赵权问道。
    “阿里不哥!”几个人异口同声答道。
    忽必烈在开平城称汗,虽然暂时让自己获得到中原各个势力的拥护,但是却无法摆脱自己的尴尬局面。
    他这个大汗的称呼,无异于自封,名不正言不顺,尤其是无法得到大多数蒙古王公与军队的认同。
    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唯有灭了阿里不哥。
    漠北万里疆域,对于忽必烈并没有太多的帮助,但是如今投靠阿里不哥的那些蒙古军队以及一些汉军,才是忽必烈一定要争取的对象。否则,无论忽必烈向谁开战,阿里不哥都会在背后给他一记重创!
    这境况,与大权国有些想似,都是后方不稳。先清理最大的隐患,再谈其他。
    “那你们觉得,忽必烈的第二个目标,会是谁?”
    “禾忽!”
    “益都李璮!”
    梁申与侍其轴同时说道。
    辛邦杰却有些犹豫地问道:“你们,为什么都觉得,忽必烈一定可以击败阿里不哥?”
    “阿里不哥看似兵力雄厚,但是却缺乏一个能征擅战的统帅。阿里不哥,一个纨绔之徒,无论治军治民,与忽必烈相差太远了!而且许多年来,漠北长期依赖漠南输血,无论粮草后勤或是兵器补给,都无法自足。
    此战阿里不哥若是在短时间内有办法将漠北蒙古军队,凝聚一心,并给忽必烈以雷霆一击,尚有获胜可能。但是,若是时间超过半年,阿里不哥必败无矣!”
    赵权点了点头,侍其轴这分析,还是相当中肯。
    多年以来,忽必烈就游荡在漠南漠北,早早便为这一天做了许许多多的准备,也吃了不少的苦。包括南征大理,领兵攻宋,都为他积攒下雄厚的资本。
    而阿里不哥,除了获得大义上的名份,他甚至都不一定能让漠北那些桀骜的蒙古王公真正的臣服。
    当然,如今的中原各个势力,也未必完全真心臣服于忽必烈。不过,只要忽必烈能够切断对漠北和林的一切经济援助,时间稍长,阿里不哥一旦无法通过战争劫掠到足够的物资,等待他的,只能是溃败。
    “那,半年时间,咱们能彻底平定南高丽吗?”辛邦杰又问道。
    几个人同时陷入苦思。
    南高丽确实已经羸弱,可是想在半年时间内清楚这个后患,即使是把大权国现在所有军队,全部派入南高丽,依然绝无可能。
    良久,赵权才从堪舆图上收回目光,对着其他三人说道:“南高丽,癣疥之疾。咱们在处理时,切忌一点,不能让大权国军队,陷入南高丽战争的泥潭之中。”
    众人齐齐点头。
    别说南高丽,早已被蒙古人打成一片惨破的北高丽,到如今也花了近十年时间,才慢慢地完成了初步的整治。
    “除了缉侦局,其他人员全部撤离南高丽,不再插手南高丽内部的任何争斗。”
    侍其轴抚掌而赞:“如此,为了争夺最后的生存机会,高丽王族与崔氏一定会率先开战,我等倒是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赵权却摇了摇头,“我不想要渔翁之利,我要的,是一个如北高丽一样干净的南高丽。让所有的高丽百姓认清,无论是王族还是崔氏,都不可能给他们带来真正平安的生活。让所有对我们心生抗拒的人都明白,没有我们,就不可能有他们的未来!”
    权宋天下

第九百四十二章 股权之祸
    “这样的话,南高丽的平定,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梁申有些犹豫。
    “不怕,我们要做的,是花半年或是一年的时间,彻底歼灭南高丽的水军。让整个南高丽,片帆不存。
    海洋,是我们的战场,也是我们的优势。陆地,就留给高丽人自己玩,咱们只负责收拾烂摊子。
    同时,沿平壤以南,黄州、交州与高城一线,密建墩台,以防守为主,无论哪支高丽军队,想要往北突破,就击退。把战火牢牢地限制在南高丽境内。
    八年,或是十年,直到他们打不动了,直到南高丽连最后一颗粮食都吃光殆尽。到那时,我想高丽人会非常愿意迎接大权国对他们的统治。这烂摊子,收拾起来也可以省了许多的气力。
    而这期间,除了海军之外,南高丽也不会牵制咱们过多的马步军兵力。
    唯有如此,大权国才能用最快的时间,从南高丽中抽出足够的兵力,以应付中原之战!”
    侍其轴与梁申,想对而视,眼光中都有一些莫明的惊诧。
    这是绝户之计!
    这不仅是在灭国,而且是灭了高丽人的根,灭了他们的信仰,而且连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都将在这一场乱战之中,变成一个人间地狱!
    自此之后,相信没有一个人会以曾经的高丽国为荣;也没有几个人,会想念高丽曾经的历史;更没有一个人,会去怀念统治过这片土地的高丽王族与崔氏。
    无论是高丽王族还是崔氏,对于未来还能在这个半岛上生活的人来说,都将是高丽灭国的罪魁祸首!
    发生在南高丽的这场暴乱,给人的感觉犹如吞了一只苍蝇般难受。但终究不是心腹大患,无非是打乱了赵权的一些计划。
    大权国真正的对手,终究还是忽必烈!
    来而不往非礼也。
    在撤离和林前夕,姚枢代表石忽银行发布了一则通告:大权国放弃原南京府拥有的所有石忽银行股权,并按股权原价撤资。同时,认可蒙哥之子玉龙答失代表蒙哥家族继承其拥有的石忽银行股权。
    大权国的撤资,倒是没有在和林引起太多的反响。
    石忽银行,最早的资本金是五百万两银。两次增资之后,资本金总共达到两千万两银。作为相对应的黄金储备,一半在和林另外一半在多泉子。
    近些年来,虽然蒙古国在忙着与宋国的大战,但是石忽银行每一年的贷款利息收入都相当稳定。投资石忽银行,在这样的战乱年代,成为许多商人的首选。
    因此,石忽银行的股权早已成为了香饽饽,在和林每成石忽银行的股权,如今售价已近六百万银,是原始股权价格的三倍。
    哪怕大权国不撤资,也会有人开始着手准备把大权国的势力彻底从石忽银行之中清理出去。
    当然,和林并没有几个人知道,无论是犹太商会还是大权国,早已将手中多余的股权销售殆尽。留下的,刚好只有五成股权。
    撤资,其实只是一个形式上的通告。留在多泉子的储备金,刚刚好能抵得上撤回的资金。
    引发和林与漠南一些商人震动的,是蒙哥家族的那些股权。
    两个大股东撤资,原来的小股东一跃成为石忽银行最大的股东。而且一成的股权转眼之间扩大成为两成,在市面的估值达到了一千两百万两银。
    这可是凭空而多出来的一笔巨款!
    蒙哥诸子,瞬时之间便不淡定了。
    凭什么,要给玉龙答失?他既不是蒙哥的长子,也不是蒙哥的幼子,更不是蒙哥财产指定的继承人!
    兄弟几个,刚开始为此争吵不休,甚至拳脚相向。
    阿里不哥不由分说,也介入进去。在他看来,所有拖雷家族的财产,自己才是拥有唯一处置权的那位!
    对于阿里不哥的蛮横,蒙哥诸子虽然有所不满,还是乖乖地献出他们拥有的石忽银行股权。毕竟大伙儿都清楚,以蒙哥汗庭的名义,向石忽银行借贷的巨额飞钱,终究还得算在阿里不哥的头上,由他负责归还。
    而此时开平城,却因为石忽银行的这则通告,几乎炸翻了天。
    登位伊始,忽必烈就开始着手应付石忽银行在漠南中原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想要切断中原对漠北的物资支援,石忽银行是一个根本绕不过去的坎。
    可是,如今的石忽银行,却与中原的商业已经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在河东、河北与燕京等地,飞钱已经成为了默认的通用货币。
    银行与飞钱,的确给中原经济的发展带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可越是如此,忽必烈却越为石忽银行的扩张而担忧。
    隐然之间,他发现,中原之地,竟然已经离不开石忽银行、离不开石忽飞钱了!
    而且,只有依靠飞钱,忽必烈才能用最快的速度,彻底打破各地相对封锁的政治与经济壁垒,将人权、财权与商业流通的管辖权,收归开平城。才能使自己这个汗王真正拥有对各区域实际的管理权力。
    没有银行,实现中央的集权统治,最少还需要五至八年的时间。
    忽必烈,等不起了!
    “此事不难!”王文统昂然环视忽必烈诸位幕僚,施施然说道。
    御书房之内,有人目光闪烁地看着他,有人不屑一顾,有人却露出一丝的好奇之心。
    不过,无论是谁,还真的没人敢小觑这位已经年过六十、却依然精神矍铄的老者。
    此人虽然刚刚成为忽必烈的幕僚成员,但其名声早已显赫于中原之地。他不仅仅是益都元帅李璮的岳父,也是李璮手下的第一幕僚。
    正是在其经营之下,益都才拥有了隐然超越中原其他汉万户的综合实力。
    塔察儿战死在捕鱼儿海之后,王文统劝自己的女儿让出正妻之位,使李璮得以娶塔察儿之妹为妻。以此全部接收了斡赤斤家族在山东的所有封地与财产。
    这是自蒙古国建立以来,第一位迎娶蒙古王公之女的汉人将领。
    就凭这一点,也足以让忽必烈重视这一对翁婿了。
    权宋天下

第九百四十三章 逐利的天性
    不过,对于益都,忽必烈现在还只能以安抚为主,只要李璮不立刻宣布自立,他完全可以先行搁置。但是对于王文统,忽必烈还真的起了收拢之意。
    一来当然是因为此人在益都已经显示出了非凡的治政理财能力,如果能为己所用,当成为自己的一大助力;二来,让王文统离开益都,便可以直接卸下李璮的一支臂膀。
    王文统愿意投奔,也许是李璮主动释放出的一些善意,也许是想让王文统打探自己的一些深浅。但是忽必烈却觉得,把中原最不稳定的因素,放在自己的身边就近监督,也许才是一个最好的防范手段。
    看到陷入沉思中的忽必烈,御书房内一时寂静无声。
    忽必烈的沉默,让一直仰首而待的王文统,大为意外。
    石忽银行的问题,自己早有所料。在来开平城之前,便料定忽必烈定会为此而困扰,自己也已经准备了一整套应对之策。
    可是,为什么连个接话的人都没有?
    这让王文统感到了极度的不适。
    边上,终于传出一声清咳,是刘秉忠。
    王文统吐出闷在胸中的一口气,脸上重现莫测高深之态。
    “大汗——”刘秉忠对着忽必烈,轻声叫道。
    “哦——,王先生啊!”忽必烈似乎被突然惊醒,开口问道:“不知王先生有何良策?”
    王文统向刘秉忠投去一个感激的眼神,沉了沉气,朗声说道:“想解决石忽银行对于中原的影响,不难!重新设立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