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宋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权宋天下- 第3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觉得,蒙哥会死在战场之上?”梁申突然问道。
    赵权刚才所说,蒙哥此战,可能会比失败更加严重,大概只有梁申注意到了他这个听起来有些奇怪的措辞。
    赵权有些犹豫地点了点头。
    “这,只是我的猜测。我觉得,这是忽必烈最好的,很可能也是最后的机会了。
    蒙哥如若暴毙,蒙古国上下势必出现混乱,他便是中原唯一之主,有权有兵,即使成不了整个蒙古国的大汗,掌控中原,无非是顺势之举。”
    侍其轴轻捋半白胡须,眼光闪动。
    这个预判,似乎完全没有道理,但不能不说,的确有这可能。
    前提是,忽必烈此人,得是一个枭雄中的枭雄。
    在战场上直接坑杀自己的皇帝兄长,忽必烈干得出这种事吗?
    侍其轴有些发怔,他想起赵权一再提醒的一点:无论怎么高估忽必烈的威胁,丝毫也不为过!
    “那,咱们现在要做什么?”梁申问道。
    “什么都不用做,什么也做不了。”
    “不!”侍其轴定下心神。
    “咱们先假设,蒙哥很可能真的会死于攻宋战场,那权总管觉得,会是什么时候?”
    “这个,我判断不出来。”赵权两手一摊,“也许一年,也许半载。”
    “好,那这问题先放放。另一个问题,如果蒙哥暴毙,忽必烈会做些什么?”
    “称汗、立国,甚至重新建立一个王朝。”
    元朝……
    侍其轴与梁申相视一眼,同时微微一震。
    冒天下之大不韪啊!
    不过,也的确只有这样,才会让忽必烈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大义名份,并以此凝聚北地人心,成为他逐鹿天下的最大凭仗。
    “以国,对国!”梁申缓缓说道。
    侍其轴站起身,右拳轻击左掌,迅速地理顺自己的思路,“那就加紧立国进程!”
    好在,这些事都有所准备,赵权一直强调,南京府立国需要一个契机,也许这就是契机。既然不想屈服于忽必烈,那只有与其相抗到底。
    以完全独立的姿态,与忽必烈进行绝对切割。
    坚定所有支持者的立场,同时也杜绝一些人的侥幸之心。
    从此,南京府与忽必烈之间,再不可能割地守望、再无妥协的机会。
    都城有了,机构设置差不多已经完善,国主人选没啥争议的。剩下的,就是国号——
    “这个,老侍你就扔给元好问他们去考虑吧。年纪大了,再不给他们多安排点事做,睡着睡着可能就过去了……跟他们说,这事很重要!
    年号为华夏,这不再商量,其他的,你们说了算。
    所有的礼仪,一切从简,不要搞登基啥的乱七八糟一套。”
    赵权语气一顿,左右看了看,又说了一句:“王后与王太子什么的,一切暂时不谈。”
    这与礼不合,不过侍其轴心里反而松了一口气。
    他倒不是看不上子矜与刚出生不久的赵溢。而是这事情,牵扯太多,如果非要在此时讨论这个问题,只会无限增加立国的复杂性。
    这样挺好,一切以立国为目标,其他的搁置,有空再谈。
    “所有对外的战争,必须在今年年底前全部结束!”赵权继续说着。
    辛邦杰接过话,“南高丽的战争,基本处于小规模阶段。如果需要的话,派驻在高丽的达鲁花赤阿士,随时都可以英勇战死。南高丽的王室与崔家,如今除了钱财,已经剩不下什么东西了。”
    “因为石见银山引发的日本内战,现在打得火热,不过咱们基本没再参与。当然需要的话,随时都可以成为主导的力量。
    现在主要是继续加强石见国境的防护力度。
    除了壹歧岛与对马岛,位于石见东北外海的隐歧岛也拿下了。石见到曷懒路、罗津的航道如今完全畅通无阻。
    往南通过琉球、台湾北角、再至澎湖、浯州屿的航道,也没有太多问题。”
    赵权点了点头,“趁这机会,跟日本那个皇帝,签个石见国的代管协议。咱们的要求也不用太过份,先签个九十九年再说。”
    其他几个,脸上有些异样。
    有必要吗?
    权宋天下

第九百二十四章 班秃战死
    赵权毫不在意地说道:“没关系,先签了再说。让那个龟山皇帝放心地打战,咱们绝不对在他背后拖他后腿。而且可以答应他,只要他在位一天,绝不会再多要一块日本本岛的土地。”
    “另外,粮草、棉布、各种军用物资,开始要加大生产力度。尤其是兵器所需的钢铁,必须让所有的冶炼厂满负荷运转!”
    “对于其他的势力,我觉得,也得开始行动了。”侍其轴说道。
    这些年来,赵权几乎是放弃了对中原的经营。一来人手着实有限,二来既然不想过多的依赖汉儒,对中原也无掣肘之策。最重要的是,中原是忽必烈最大的基本盘,过早跟忽必烈发生直接的冲突,对南京府未必有利。
    如今,京兆府、河北、河南、河东,包括燕京,对于南京府来说,几乎都是一片空白。唯一留下来的,只有隐藏于太行山中的那支队伍。
    山东与益都的经贸关系火热,彼此之间却始终达不成进一步的结盟。李璮此人,眼高手低,想利用宋国更想利用南京府以达成他自立的最终目的,却不肯有丝毫的付出。
    “中原,咱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有加强缉侦局的力量,无限加强!除了忽必烈身边的情报,几个主要汉军万户,也需要去渗透。让陈耀,全力以赴!
    太行山中,想办法积蓄粮草,以待来日之需。
    西北青海,让薛余他们要想办法切断吐蕃喇嘛与忽必烈的联络,宁可错杀……
    高原练兵,是个不错的方法。这方面申哥与辛大哥多想想办法,两年时间,看能否在那里练出一支万人部队。
    练兵应该是没太多问题,有问题的是,远在万里之外,如何保证那些兵卒拥有绝对的向心力,这是必须预防在前的。”
    “多送些我们军事学院的毕业生过去。”侍其轴插了一句。
    赵权点了点头,“送人过去历练,这是一定要坚持下去的。只是,需要开拓一条相对安全的通道。东北、漠北、西凉、青海,实在是太远了!不过,也许因为远,才会有机会,在他们的眼皮底下,充分地利用商路,利用行走于各地的商人,利用咱们已经成型的驿站体系,将西北与东北这条线经营起来,打造成一条最坚韧的通道。也许,日后会发挥出意料不到的效果。”
    梁申听着,若有所思。
    “即使咱们立国,东道诸王中,也只会帖木迭儿继续支持咱们;也速不花最多保持中立,其他的倒是无所谓。西道诸王……”
    众人齐齐地摇了摇头。
    帖木迭儿的支持,是因为他早已经被绑上南京府的战车,别无选择。
    至于其他蒙古王公,即使有人真想投靠,南京府还未必敢收。
    “不,咱们要换个思路。牧民,可以收留可以慢慢同化,蒙古王公,不行!
    没必要去跟他们谈合作,也不要去拉拢。但是,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蒙哥一旦去世,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机会,一个成为蒙古人英雄的机会!
    这样挺好,草原上如果只有一个英雄,那多没意思啊。英雄多了,嗯,起码热闹些!”
    侍其轴呲牙裂嘴地看着赵权。
    这厮,什么时候也变得如此奸诈了?不过,他喜欢!
    “拔都想来,行,咱们支持。他来不了,看有没有不要的儿子,弄一个过来参与竞争。
    察合台系的,算了,这一系没一个像样的。
    忽察?可惜啊,要是他熬到现在,咱们就可以摆出架式支持他了……”
    赵权一边嘀咕着,一边伤感。
    确实,忽察要是肯忍一忍,在这个时候,振臂一呼,哪怕响应的人不多,起码比当时的情形会好看一些。
    “禾忽——”梁申轻轻地提醒了一句。
    赵权眼睛一亮,但是有些犹豫。
    禾忽,如今可以算是窝阔台系最为嫡系的继承人了。
    赵权犹豫,并非因为禾忽没有封地也没有属民,几乎光棍一个。而是因为此人,在率宾府养了几年之后,如今成为了一个标准的铁憨憨。
    孔武有力,弓马娴熟,身手相当了得。偏偏气量极小,动辄喜欢发些小脾气,倒是不会故意伤人,就是让身边的人烦不胜烦。
    而且,每天依然把辰冰挂在嘴里,非她不娶,亦让人哭笑不得。
    把这样的人推到前台,利用他达到分裂蒙古国的目的,让赵权有些下不去手。
    这简直是在欺负一个弱智的小朋友!
    侍其轴却搓着双手,略带着兴奋之意,说道:“这主意,可以!”
    “有咱们的支持,不,咱们不能支持!有东道诸王斡赤斤兀鲁思的支持,禾忽起码不弱于其他的蒙古王公。东道诸王,可以在禾忽的名下,形成一股势力。
    合失之子,海都最近气焰不小,总是在叫嚣着要拿回窝阔台系的属民。这也可以算是一股不弱的势力。
    阿里不哥,负责和林的守卫,绝对不会甘心把权势让于忽必烈。此人,必会是忽必烈第一个要面对的夺权者。
    旭烈兀,若是挟西征之威回来,也是一个极为有力的汗位争夺者。
    除此之外,还有蒙哥的长子,班秃;此人勇猛能战,一定会代表蒙哥一系去争夺汗王之位……”
    “四川战场急报!”会议室门口,一个声音突然打断正处于兴奋中的侍其轴。
    侍其轴接过云容送进来的战报,打开一看,顿时怔住。
    “蒙哥长子班秃,死于战场,死因存疑。”
    “好!”忽必烈猛的一拳击下,茶几砰然作响。
    厅内众人,尽皆愕然。
    忽必烈脸现讪然之色,生生地收起笑意,随即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可惜了——班秃,我的侄儿,一员虎将啊!就这样战死在战场之上,可恼,可怒!”
    班秃死了?
    一众幕僚,有些人不明所以,少数几个则暗暗心惊。
    班秃,蒙哥长子,这是最有希望成为蒙哥之后,下一代的汗王继承者,就这样死在了四川战场之上?
    自己的主子,以如此缓慢的行军速度向南行进,是在等这个消息吗?
    权宋天下

第九百二十五章 质疑
    场面有些尴尬,诸多幕僚,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将话题继续下去。
    一声悠然的叹息,突然响起。所有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看向末座很不起眼的位置上,坐着的一个年过三十儒生。
    此人姓郝名经,字伯常,河东陵川人,原为张柔家中西席。
    郝经为人鲠直,投靠忽必烈时间并不长,平日里总喜欢把他最尊崇的赵复与元好问挂在嘴边,便与其他幕僚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有人主动跳出来转移大伙的注意力,是件好事。
    不过见到是郝经,刘秉忠又有些担心,不知道这个口无遮拦的家伙,会不会又冒出什么惊人之语。
    郝经一脸肃然,站起身整冠而拜,朗声说道:“自古行天下者,以德不以力。今宋尚无败亡之像,而我军空国而出,内虚于外,民苦于外。天下,危矣!”
    “一派胡言!”座中立时有人,毫不客气地出声反驳。
    郝经却不为所动,“皇长子战死沙场,此为上天警示,我王当引以为戒!不如屯兵不动,颁行德政,施恩于民,招贤纳士,笼络守臣。如此方上合天心,下从民望,时至而动,可轻取宋国。”
    忽必烈听着,脸上现在略微的怪异之色。
    这场战,他当然不想打。并不是怕打不过宋国,而是因为即使打下了,功劳也是蒙哥的。
    不止如此,宋国虽然懦弱,但是正如郝经所说,并未显露败亡之象,此战最多重挫宋军,想要灭宋,完全不可能!
    忽必烈倒是没有想到,麾下幕僚无数,能有如此见地并敢于当面说出的,郝经却是第一个。
    “伯常此言谬矣!”李德辉起身说道:“宋兵羸弱,所凭者,无非江淮天险。我军三路齐发,只要大汗攻下重庆,顺流东下,汇合我军,必可得奇功!”
    “若是,大汗攻不下重庆呢?”郝经冷然问道。
    “你——你,竟敢公然质疑大汗军威?”李德辉不可置信地指着郝经。
    看到忽必烈微蹙起的眉头,刘秉忠终于在心里确定了一件事:自己的主子,显然根本就没想过要好好地打一场对宋之战!
    刘秉忠望向另外一个沉默的幕僚,眉尖一挑。
    一个年近五十的儒士,迎着刘秉忠的目光,微微颌首。此人商挺,原为东平严忠济帐下经历,颇有经济之能。是刘秉忠此次南下时,邀约而至。
    用这样的新人来试探,哪怕说错话,王爷也不会放在心上的。
    商挺站起身,拱手一礼说道:“商某,觉得郝先生,言之有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